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五年級語文《鯨》教後反思

五年級語文《鯨》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鯨》選自人教版教材第十冊。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瞭。作者緊緊抓住鯨的特點,採取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四方面內容作以介紹,是一篇難得的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可以學習語文多種說明方法的科普說明文。

五年級語文《鯨》教後反思

一、突出語文特點,滲透科學素養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我們始終牢記:語文課是姓“語”的。所以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突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使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態度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以無形的滲透。以本節課爲例,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內容上做過多的糾纏,進行繁瑣地分析理解,從而把它上成一節自然常識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課)。而是要以課文爲例子,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多種形式的朗讀增強學生對鯨的感性認識;通過“巨鯨演講團”的特殊形式使書面語言得以內化,以此增強學生對鯨的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對鯨這個龐然大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樂意自己主動地作進一步的研究,這纔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二、強調個性朗讀,體現科學素養

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而有感情地朗讀其實就是學生對文本的外化理解,我們當然應該尊重這種可貴的個性。其實,感情朗讀應是受到文章的感染,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的自然流露,達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過朗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在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讓學生與作者與文章產生共鳴。比如在讓學生讀出鯨很大這一特點時,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要他們“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只要能讓大家感受到鯨很大就可以”,這樣不使學生受到書本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儘量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對於同一個內容,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學生也就必然會在這自讀自悟中感受着朗讀的樂趣,個性得到了發展,對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雖然有些孩子讀得讓我們這些大人聽來覺得不敢恭維,但是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個性,這不就是一種科學態度的體現嗎?

三、實施對話教學,融入科學素養

我國千年以來形成的師道尊嚴使師生之間缺少一種和諧的交流,而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那必將使學生失去對知識的主動探求慾望,從而造成其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缺失。衆所周知,民主、平等是對話教學的`第一法則,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因爲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情趣、看問題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應創設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思考、疑惑,讓學生之間彼此思想碰撞,言語爭辯,從而達到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讓每一個學生在生動的語文課堂上錘鍊語言,展示內心,張揚個性,體悟真情,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一種與學生共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的態度,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把課堂變成“學堂”,使師生成爲學習的夥伴,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起研究學問。這應當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滲透吧。

應該說,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並沒有故意“討好”科學教育而把語文課與其進行生硬地捆綁。我覺得,語文課堂上其實時時處處都在體現着科學教育,而我們的實驗就是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成分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整合,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富有科學的氣息,更具有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