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鯨教學反思

人教版鯨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鯨》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介紹“鯨”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說明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人教版鯨教學反思

  篇一:人教版鯨教學反思

課文很簡單,學生能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及相關的說明方法,如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該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一、查資料,探索鯨的世界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非常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並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爲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彙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內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並通過圖片說明鬚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史祖,並對鯨的史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

二、巧板書,理清文章線索

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板書時我把題故意寫成兩條“魚”的形狀,帶孩子們進入海洋世界。課題《鯨》也寫得很大,經觀察孩子們說出鯨的一大特點——“大”。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關鍵。按照這樣的方式我讓孩子們迅速在課文中找出鯨的其他特點並上臺板書。不一會“鯨的演變”、“鯨的種類”、“鯨的食物”、“鯨的呼吸”等就出現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讀書,自讀自悟

接着同學們自由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找出各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第一個孩子說他喜歡學習“鯨的睡眠”部分,因爲他喜歡睡覺。

於是喜歡睡覺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讀這一部分。學習“鯨的演變”這一部分時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了鯨的生活痕跡: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海洋。

學習“鯨的食物”這一部分時我讓女孩子讀鬚鯨部分,男孩子讀齒鯨部分,這樣突出了鬚鯨的溫柔,齒鯨的兇猛。學習“鯨的呼吸”時我出示了兩個剪紙:一個是又粗又直的紙條,另一個是又細又高的,“聰明的漁夫”——孩子們一下子記住了鯨噴出的水柱並由此學會辨別鯨的種類。

在教學此部分時我穿插讓學生說出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發揮

最後我讓孩子們選一個自然段用筆畫出他們喜歡的鯨的樣子,必須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哪個自然段,是鯨的哪個特點。孩子們都畫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畫的是“鯨睡覺、“鯨呼吸”、“鯨的種類”。對於比較難於用畫表示的“鯨是哺乳動物”,有個孩子先畫了個大大的鯨,然後在它身下畫了個小小的鯨,非常形象。在畫“鯨的食物”時,有的孩子在鯨的前面畫了許多慌忙逃命的小魚小蝦,畫面生動有趣。

本課後的作業是寫一篇《我是某某鯨》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說明鯨的相關特點。

五、反思

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因爲課前充分查閱了資料,所以我本以爲他們難以理解的部分如“鯨是哺乳動物”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們的畫也知道他們已經學懂了這篇課文。教學中有些不足之處:如在學文與找寫作方法部分有些脫節,留給孩子們畫的時間也不夠,對較難畫的段落沒有充分指導。

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爲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類型的課文變得生動並容易學習。

  篇二:人教版鯨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

文章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初讀走進文本。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課文讓你知道了哪些鯨的知識?引出:大、重、進化、種類、生活習慣等。

自讀感悟文本。

對於那麼多的關於鯨的知識,你最喜歡那種?試着去讀讀,學學,找找作者通過哪些方法讓我們看得更加明白。學生通過讀、劃、寫學習了自己喜歡的那一塊內容,並在小組內進行了交流。

交流學習內容主要採用以下方法讓學生理解說明方法。

一是用比較法。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實的數字來說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說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爲例,再次列舉具體數字,具體生動地說明鯨的確很大。在教學時,爲了體現這樣的寫法的妙處,我讓學生進行課文原句和不使用這樣的說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較,從而體會這樣的說明方法使讀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動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寫的事物。

二是用畫圖法。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說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爲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子,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說明方法的好處。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課文中多出運用了列數字這種說明方法,通過這樣的數字,可以讓學生很形象、明確地知道了鯨的大小。我就讓他們想象:大象見到了鯨會說些什麼?有學生說:我以爲象很大了,可是與鯨相比,卻天差地別。

但是,在教學說明文中,我還是沒有將說明方法有效地讓學生加以運用,而這也是單元目標中提出的。同時,在自主感悟時,學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賴別人將學習成果告訴自己,也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體會。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爲學生課外資料查找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不能透過課文,結合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