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鯨》語文教學反思

《鯨》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鯨》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鯨》語文教學反思

《鯨》語文教學反思1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對學生過掌握的資料和興趣愛好應作充分的估計,對課堂做好充分的預設。另外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爲陌生。由於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鯨》語文教學反思2

新課標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的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在讓學生了解鯨的進化時,通過讓學生看鯨的進化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鯨的進化過程。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故在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讓學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概括,這樣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領悟說明方法,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大”時,我將課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同時對於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也是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輸。

在教學的中,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並且讓故事貫穿在教學中。教學“齶”:學生伸出舌頭,頂住上齶,“肺”字,上下通氣,呼吸順利。這樣的形象教學都有效的激發了學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枯燥的說明文變得有趣。

在教學中,我還精心設計了過渡語,使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過渡非常自然,讓學生的思路也隨着老師的語言自然的轉換。同時,我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通過這樣的評價,既培養了學生的中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上第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在課文的朗讀方面有待加強,學生讀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讀,在讀中思考問題,在讀中領悟內容就更好。同時,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師不敢太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學生說的有些少,教師語言有些多,致使課堂氣氛不夠充分活躍。

《鯨》語文教學反思3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鯨》這篇課文是一片典型的說明文,讓學生認識說明文的結構、說明方法,講課結束後,我有很多感慨,將自己的體會整理出來予以交流。

一、教學過程緊緊圍繞“快速閱讀能力訓練”來展開,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單元的“導讀”中,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學生應當具備的閱讀能力,在第六單元的“導讀”中,又提出“要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5—6年級)中,對閱讀說明性文章提出了具

體的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基於此種理念,我的主要教學環節,便是設計了三道由淺入深的思考題,通過這三道題目的探究交流,既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住了《鯨》這篇說明文的說明要點。

二、對“講練結合、及時反饋”這種教法做了積極的探索。

五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我評價能力較差。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徵,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任務完成後,就及時設計了適量的鞏固性訓練題,然後讓學生互相評價,再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由於課前設計嚴密,上課時組織得

當,效果很好。這種做法,是我在聽數學課之後經常思考的問題,避免了講授課和訓練課相分離的單調性。

三、注重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

語文學科,有其獨特之處,如何營造語文學習軟環境,是我從事語文教學以來,一直注重探索的問題。我在語文教學時,一直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既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規範,又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語言表達的錯誤,還儘量給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二是板書規範、書寫工整。三是師生對話注意得體、注重禮儀。四是在課堂上注重師生的朗讀感悟。種種做法,都是爲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的軟環境。

我知道我這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過度不自然,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偏重於客觀公正而忽略了鼓勵性,教學活動忽略了學困生的參與和接受能力等等,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鯨》語文教學反思4

《鯨》是人教版五語上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文章淺顯易懂,結構清晰明瞭。作者通過介紹鯨的四大方面的特點,對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進行了細緻而生動的說明,能激起學生學習自然生物的興趣,又可以在課堂中學習和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上課時,我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正式學習說明文,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表格歸納法,融歸納、提取,整合爲一體,讓學生在表格學習中清楚地理解課文內容,並對課文重點語句進行引導講解,將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使用說明方法的作用以及朗讀一併進行,讓學生對說明文有個初步認識。在朗讀方面我選擇多元化的朗讀方式,通過同學間的賽讀,評價,齊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意識地朗讀,有目的地聽讀,學習朗讀的榜樣。

不足之處是我沒能在課堂上對學生生成的內容進行整合,沒能將說明文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造成課堂節奏拖沓。在教學朗讀時,刻意強調動詞的作用,造成學生爲讀動詞而讀,不明所以,以後教學時我要注意讓學生融入情境進行朗讀。

《鯨》語文教學反思5

《鯨》是人教版新課標第九冊中的第九課,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課文語言相對平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課前我便思考如何讓學生既學到有趣的動物和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呢?

在教學《鯨》這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填表畫水柱,展示鯨的睡覺過程、播放鯨的演變過程等一系列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基本瞭解鯨的生活習性及特點;然後讓學生找找本文的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說明鯨這種動物的;接着在班上組織一個“巨鯨演講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鯨,結合自己所蒐集的資料以鯨的口吻向大家介紹;最後動筆以“鯨的自述”爲題讓學生練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得饒有興趣,使我感受到只有用心的教學設計,纔有精彩的學習過程。

此外,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同時,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上做了大膽而有效的嘗試,將課文3~~7自然段都交給學生依照自學提綱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學,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課堂學習之中。最後的小組彙報時,讓學生做小小的解說員,藉助教師給出課件的輔助,順利地完成講解的任務。

上完後,感覺到有些教學目標已落實了,如:學生已瞭解課文內容,也學會了幾種說明方法,但有些教學目標卻沒有好好地落實到課堂中,具體如下:

一、學生基本懂得列數字,打比方這兩種說明方法,也明白這 些說明方法的好處,但對“舉例子”這種說明方法卻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後在上說明的文章時,說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讓學生再理解。

二、在設計《鯨》這一課時,我雖結合了單元導讀的要求(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試着加以運用)和課後思考題來設計教案,但卻忽略了這一點,就是學習說明文章時,還要抓住課文的要點,如:這篇說明文每一段開頭一句話有什麼用,是什麼意思,作者怎樣寫這些特點的,段的結構怎樣等,我沒有把這些內容設計在我的教學課堂中。

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爲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類型的課文變得生動並容易學習。

《鯨》語文教學反思6

《鯨》選自人教版教材第十冊。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瞭。作者緊緊抓住鯨的特點,採取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四方面內容作以介紹,是一篇難得的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可以學習語文多種說明方法的科普說明文。

一、突出語文特點,滲透科學素養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我們始終牢記:語文課是姓“語”的。所以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突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使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態度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以無形的滲透。以本節課爲例,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內容上做過多的糾纏,進行繁瑣地分析理解,從而把它上成一節自然常識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課)。而是要以課文爲例子,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多種形式的朗讀增強學生對鯨的感性認識;通過“巨鯨演講團”的特殊形式使書面語言得以內化,以此增強學生對鯨的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對鯨這個龐然大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樂意自己主動地作進一步的研究,這纔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二、強調個性朗讀,體現科學素養

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而有感情地朗讀其實就是學生對文本的外化理解,我們當然應該尊重這種可貴的個性。其實,感情朗讀應是受到文章的感染,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的自然流露,達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過朗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在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讓學生與作者與文章產生共鳴。比如在讓學生讀出鯨很大這一特點時,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要他們“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只要能讓大家

感受到鯨很大就可以”,這樣不使學生受到書本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儘量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對於同一個內容,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學生也就必然會在這自讀自悟中感受着朗讀的樂趣,個性得到了發展,對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雖然有些孩子讀得讓我們這些大人聽來覺得不敢恭維,但是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個性,這不就是一種科學態度的體現嗎?

三、實施對話教學,融入科學素養

我國千年以來形成的師道尊嚴使師生之間缺少一種和諧的交流,而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那必將使學生失去對知識的主動探求慾望,從而造成其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缺失。衆所周知,民主、平等是對話教學的第一法則,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因爲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情趣、看問題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應創設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思考、疑惑,讓學生之間彼此思想碰撞,言語爭辯,從而達到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讓每一個學生在生動的語文課堂上錘鍊語言,展示內心,張揚個性,體悟真情,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一種與學生共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的態度,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把課堂變成“學堂”,使師生成爲學習的夥伴,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起研究學問。這應當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滲透吧。

應該說,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並沒有故意“討好”科學教育而把語文課與其進行生硬地捆綁。我覺得,語文課堂上其實時時處處都在體現着科學教育,而我們的實驗就是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成分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整合,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富有科學的氣息,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鯨》語文教學反思7

《鯨》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介紹“鯨”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說明文。課文很簡單,學生能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及相關的說明方法,如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該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一、查資料,探索鯨的世界: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非常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並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爲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彙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內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並通過圖片說明鬚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史祖,並對鯨的史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

二、巧板書,理清文章線索:

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板書時我把題號“22”寫得很大,並故意寫成兩條“魚”的形狀,帶孩子們進入海洋世界。課題《鯨》也寫得很大,經觀察孩子們說出鯨的一大特點——“大”。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關鍵。按照這樣的方式我讓孩子們迅速在課文中找出鯨的其他特點並上臺板書。不一會“鯨的'演變”、“鯨的種類”、“鯨的食物”、“鯨的呼吸”等就出現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讀書,自讀自悟:

接着同學們自由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找出各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第一個孩子說他喜歡學習“鯨的睡眠”部分,因爲他喜歡睡覺。於是喜歡睡覺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讀這一部分。學習“鯨的演變”這一部分時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了鯨的生活痕跡: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海洋。學習“鯨的食物”這一部分時我讓女孩子讀鬚鯨部分,男孩子讀齒鯨部分,這樣突出了鬚鯨的溫柔,齒鯨的兇猛。學習“鯨的呼吸”時我出示了兩個剪紙:一個是又粗又直的紙條,另一個是又細又高的,“聰明的漁夫”——孩子們一下子記住了鯨噴出的水柱並由此學會辨別鯨的種類。

在教學此部分時我穿插讓學生說出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發揮:

最後我讓孩子們選一個自然段用筆畫出他們喜歡的鯨的樣子,必須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哪個自然段,是鯨的哪個特點。孩子們都畫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畫的是“鯨睡覺、“鯨呼吸”、“鯨的種類”。對於比較難於用畫表示的“鯨是哺乳動物”,有個孩子先畫了個大大的鯨,然後在它身下畫了個小小的鯨,非常形象。在畫“鯨的食物”時,有的孩子在鯨的前面畫了許多慌忙逃命的小魚小蝦,畫面生動有趣。

本課後的作業是寫一篇《我是某某鯨》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說明鯨的相關特點。

五、反思:

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因爲課前充分查閱了資料,所以我本以爲他們難以理解的部分如“鯨是哺乳動物”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們的畫也知道他們已經學懂了這篇課文。教學中有些不足之處:如在學文與找寫作方法部分有些脫節,留給孩子們畫的時間也不夠,對較難畫的段落沒有充分指導。

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爲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類型的課文變得生動並容易學習。

《鯨》語文教學反思8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我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有趣的故事激趣導入,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學習課文。如: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看電影片段,品讀文中關鍵語句,講述鯨的進化過程。還展示學生收集到的鯨的原始面貌的圖片與電影中的現實中的鯨的進行對比,體會它進化的意義。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部分一部分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在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能結合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學法的指導。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我評價:“你真會讀書,能夠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大家也要學習這種學習態度,纔會學好語文。”這樣既表揚了同學,又引導了學習方法。

抓中心句是說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很好的去找找,也強調了說明方法表達的好處。但讓學生用說明方法介紹事物時,學生運用得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的思路尚未打開。拓展延伸時,讓學生說自己收集到的鯨的資料由於時間的關係拓展太少。但展示的那組殺鯨圖震撼了學生,相信學生對保護鯨的意識更強了。

總之,設計一節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的情況,環節不能太多,實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