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由於我自身知識視野的侷限和教學技巧的欠缺,這節課肯定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誠摯地期待着你的批評指正。下面,我將簡單地談談這節課設計的一些想法。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我以爲,要讓語文課走出淺薄平庸的怪圈,方法之一就是要想法設法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體驗,引導學生從“文本表面”進入到“文本底層”,去感悟文本的文化,觸摸文本的靈魂,激活學生的“智慧潛能”,讓他們得到精神的享受。就《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而言,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深入解讀文本。

  “文化建構”是深入解讀文本的生命

新課標明確指出:“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定性爲深入解讀文本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然而,“由於對文化傳統的過度依賴和因襲,我國的語文課程建設較多表現出一種被動地適應現實的傾向。就語文教材來看,編制者更多地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上,而較少創新意識的激發與批判思維的啓迪。【1】”由此帶來的影響是,師生對教材有一種頂禮膜拜的心理,他們認爲自己的工作便是對文本所傳達的文化進行驗證與內化,“這種驗證式的語文課程立起的'是‘文化權威’,學生要做的只是認同。如果只是以對文化傳統的積累、繼承與保存爲宗旨,那麼語文課程將永遠作爲一個滯後者的角色而存在,它既不能與時俱進,也不能引領文化的創造與發展。【2】”

因此,深入解讀文本既強調對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更強調對文化的反思與建構。

對《愚公移山》的解讀主要流行以下幾種文化視點:一種主流的觀點愚公移山是爲了給子孫後代造福,從愚公移山的壯舉看出他老人家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這顯然是源於中國傳統的人生哲學;一種認爲愚公移山不理智,應該舉家搬出大山定居;還有學生說“愚公有點強人所難的,他的子孫也許根本就不想這樣做,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了子孫的身上,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主要是源於現代心理學的有關理念。以上解讀肯定有它的合理性。這充分說明學生對《愚公移山》這則經典寓言故事的實質精神和故事所弘揚的蘊意還不理解。在讀解《愚公移山》這一文本時,教師又不應該帶有太多的情緒與結論,要讓學生讀解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