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愚公移山》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愚公移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以下是本站網爲大家蒐集的初三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於挑戰敢於戰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爲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並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並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註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衆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 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 畢力平險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以殘年餘力

山不加增 漢之陰

  六、總結通假字、重點虛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 同措(放置)

無隴斷焉 隴同壟(高地)

2、重點虛詞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於帝

⑷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錶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 懼其不已也

⑵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動句 帝感其誠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⑵倒裝句

①、主謂倒裝:甚矣,(謂) 汝之不惠(主)

②、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③、定語後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於)其誠 一厝(於)朔東

一厝(於)雍南

  七、合作學習,研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看課文,思考這些問題,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麼樣的山?

2、愚公爲什麼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4、倒土的地點是哪裏?

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

6、山最終移掉了嗎?

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答案:兩山規模:“方七百里,高萬仞”

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地點:“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行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困難:(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師:面對巨大困難,卻敢前去挑戰,同學們要學習這種勇氣請大家齊讀這三句話:

知其不可而爲之!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八、分析人物形象

過渡語:愚公移山“任務”——艱鉅,需移走兩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單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過程”——艱辛,鑿石運土,全靠體力,需寒來暑往,長期努力也許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點自不量力了,難怪智叟要笑而止之,當然愚公機智的駁斥是令智叟啞口無言

請同學來模擬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

1.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

2.那你認爲誰的觀點正確?

答案:1、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後代子孫們的無窮力量,他說“我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孫子又有孫子……子孫會無窮無盡;山不會變,終有一天會移平”,非常理直氣壯;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個人的勢單力薄,顯然看問題片面、死板

那麼,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答案:愚公:志向遠大 不畏困難 堅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 安於現狀 自以爲是

3、看來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說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們男生和女生分成兩派來,對兩個觀點“愚公不愚”、“愚公實愚”分別想想理由,鍛鍊一下嘴上功夫,來個小小的辯論吧

師總結: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v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4、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神的幫助,移山的結果會怎樣?

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其征服自然的願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抱負,是以幻想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九、歸納寓意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呢?你能說出這個“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寓意: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頑強的毅力和排除萬難的精神

  十、總結寫作特色

你從這篇寓言故事裏學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技巧?

v 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v 2. 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鉅(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並不愚,“智”者並不智)

v 3.情節曲折

愚公移山,雖得家人贊同,但其妻卻說出了很多困難,還好,家人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可那智叟卻前來阻止,並嘲諷愚公的無能,機智的愚公對他進行了嚴厲的駁斥,愚公移山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最後得到了神的幫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個圓滿的結局,文章可謂情節波瀾起伏,曲節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