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習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

本次習作,要求寫學生的一次體驗活動。學生只有親力親爲,才能寫出真實的見聞和感受。爲此,我抓住學校舉行的義賣活動這次契機,首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這裏,既包括活動的具體安排,比如,對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解說,將學生分成宣傳組、營業組、收銀組、情報組,導購組、讓每位學生各司其職,自主參與,積極協作,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再如,讓宣傳組、導購組等如何設計“愛心”公益廣告,吸引顧客心甘情願獻上自己的“愛心”,讓營業組、收銀組怎樣微笑服務,真誠打動每一位小顧客。同時,又進行習作前的相關指導,比如在活動時,讓學生們除了忠於職守,還要學會細心觀察周圍的場面、身邊的每一個“愛心舉動”,專心傾聽每一個“愛心話語”等。不僅讓他們要學會從一個場面上去用心感受,而且要讓他們從細枝末節裏精心地去體會。其次,活動後,搞好習作前的引導工作。一次活動,學生的體驗是豐盈的,又是零亂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圍繞中心,篩選可以入文的材料。四年級的學生,活動類的習作練習相對較少,應該教會學生在全文的佈局上,如何按照事情發展等順序來展開詳略得當地敘述;在某個場面的描寫上,怎樣做到“點面結合”;在某個人的描繪上,怎樣抓住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做到形神一致等。此外,必須讓學生會選擇一些成語,運用一些巧妙地比喻、排比,來形容場面的氣氛。

從習作的質量來看,很多學生能做到總分結合,但對買賣雙方熱情的語言、神態、動作還刻畫得不夠細緻,對自己的活動經歷花得筆墨較少,在結尾時,自己的感受較膚淺,不知道怎樣去深入闡述自己的想法。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2

進入三年級,開始真正習作課教學了,已經上了兩個單元的作文課,我發現教起來確實需要有些困難,兒童作文,需要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雖然學生口頭語言已有了相當的積累,但要他們用準確的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畢竟還有較大的難度。我認爲還是應從模仿起步,它能在理解和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樑,從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難度。教材將“習作例文”單獨編入習作學習內容,用的是孩子的語氣,寫的是孩子的生活,抒發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調清新,使學生讀了倍感親切。

如“習作3”——先讓學生觀察一幅畫:遠處有山,天上有朵朵白雲,近處一片樹林,一條小河從樹林裏流出來,岸上有草有花:然後讓學生添上幾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併爲整幅圖塗上顏色。學生看到了有自己參加繪製的這幅美麗的圖畫,尤其看到有自己添加的可愛的小動物,心裏一定很高興:這時要求學生把這幅畫寫下來,學生一定是很感興趣、有話可說的。《習作3》的例文“幾條小魚在河裏快活地遊着。它們有時停下來,有時在水裏轉圈圈。遊着遊着,小魚好像發現了敵人似的,迅速鑽到深水裏不見了。”短短的三句話,讓孩子們知道怎麼樣寫河裏的小魚。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我讓他們根據習作要求完成圖畫,很多孩子還是很自然的想到了小鳥、小兔、小鹿等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在描寫時都模仿着所給例文的敘述方法來寫,開始,我覺得有些抄襲的感覺,希望他們能寫出不一樣的情景,可是轉念一想,我是不是要求過高了,孩子們只要對某一項活動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

對於剛剛從寫話階段過渡到習作階段的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最需要培養的就是對習作的興趣,相反,如果故意拔高要求、加大難度就會使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心理,學生愁作文、怕作文的情緒就會在習作起始階段產生,而一旦產生這種情緒,學生便會望作文而興嘆。

於是,我還是讚揚了那些模仿例文較成功並且生動準確描繪圖中景物的孩子,在聽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表揚誦讀了之後,有的孩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開心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覺得原來習作就那麼簡單,自己會寫得更好。而我想,孩子們在互聽了別人的習作後,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啓發,這也是間接一種模仿,這樣模仿多了,習作的素材就多了,也就有話可寫了,那麼習作教學也就可以從模仿開始。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3

1作文材料從哪兒來?從每個人的生活中來, 這節課講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說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情。從三個方面入手,和學生討論了三個問題,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詞句哪來的?無字詞典與有字詞典中的,就是積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來的?心中所感,抒發胸意。

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幫助學生了解要將人寫的清楚具體,就要寫清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學生自己總結的)。講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是事情發展的順序。《假如我有一隻神筆》,學生獲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像力,指云爲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來的。

我告訴孩子們,作文不是今天才會寫的,以前我們寫的都是作文,今後我們積累更多、經歷更多、感受更多,我們的作文就會寫的更好。

學生興趣高漲,都想伸手試一試。這算是開了個好頭,有興趣就要保護,今後如何保護這種興趣,是我作文教學的關鍵。

習作一的第二課時,我用來給學生小組交流學習,並指導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了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爲範例。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2、添詞句。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後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互評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4

小學三年級第五單元的習作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寫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次習作內容的範圍非常廣泛,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選擇到各自最感興趣和最熟悉的方面。

放下最後一本作文本,我的內心很沉重,第五單元的作文主題是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我們都認爲很好寫的主題。但正是這樣好的主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卻不盡如人意,寫出了新意的更是鳳毛麟角。

初次看到這個主題,我的直覺就是很好寫,首先學生對於過節都很感興趣,其次,這樣的主題我們可以收集到許多關於節日的資料,再次,關於每一個節日,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經歷過,感受最深。

於是,我安排孩子們做了課前的資料收集,瞭解傳統節日的來歷,剪紙摺紙,喜歡的神話故事等等。課堂上,孩子們都拿着自己準備的資料,把每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都說得頭頭是道,而且興致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隨後,我根據孩子們所講的,列出了寫作提綱:

1、你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什麼,你爲什麼喜歡這個節日?

2、這個傳統節日是怎麼來的,或有什麼傳說?

3、你們家是怎樣過這個節日的?你過這個節日有怎樣的感受?

列完提綱後,孩子們都刷刷地寫了起來。

這是我所期待的,心底也不禁暗自高興:相信孩子們這次的作文能夠寫得生動有趣。

然而最終看到他們的作文,我知道我的預料錯了。

仔細回想教學過程,我被這個主題所涉及到的繁華、熱鬧的節日景象所迷惑了,那些動人的傳說、故事似乎比節日本身更能吸引孩子。於是在他們的作文裏,大量出現的是孩子們所收集到的傳說、神話故事,而關於自己如何過節卻是潦草地一筆帶過,沒有自家過節的場面渲染,更沒有自家過節的細節,由此而來,又能有什麼感受呢?

再來品讀孩子的作文,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1、每一個節日孩子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寫“吃東西”這個主題,而且是囫圇吞棗式地“吃”,而沒有“品”;

2、孩子們對於節日的認知大部分侷限於“吃”,而對於這個傳統節日的其他風俗,如端午節賽龍舟、插菖蒲,端午節賞月、春節掃塵、元宵節點燈……卻知之甚少。

3、傳統節日中的傳統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流失。

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多方面的:

首先,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強,國際化意識的逐步加深,讓人們對於民族的傳統不再那麼重視,導致了孩子們對於傳統節日文化的瞭解非常侷限,甚至僅僅是因爲“吃”到了什麼東西,才知道這是過什麼節日;

其次,對於這次作文的指導,我之前被那麼多的神話、故事以及有關節日的種種所迷惑,這次作文的目的不單單在於讓孩子們瞭解我們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將提綱中的第三部分——“你們家是如何過這個節日”進行詳細描寫,把傳統節日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更進一步地感受這個節日中的傳統習俗是如何體現在你的生活中的。正是因爲我沒有將這個主題領悟透徹,才導致了孩子們在寫作時也受到了誤導。

我的心情很沉重,如果當時我能更冷靜地看待這個主題,不被那些“亂花”所迷惑,如果我的指導能夠再細緻一點,讓孩子們仔仔細細地回想自己家過節的場景,有哪些準備工作?正式過節時一家人都幹什麼,怎麼幹?最有節日特色的是什麼?……寫出來的作文是不是會更有血有肉一些呢?

老師的教學責任是何其重大!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該多讀文本,讀通文本,讀透文本,千萬不能忽略每一個細節。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5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秋天是一個感恩的季節,

秋天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季節,

秋——寄託着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題記

“作文”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因孩子們三年級剛剛開始接觸作文,所以他們對作文的印象都是模糊、懵懂的。經過前兩次習作的學習,這些“勤勞的小蜜蜂”在寫作上有了較大的進步,讓我有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啊!

本次習作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作文的形式是看圖寫一幅秋天的圖畫。這幅畫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畫的圖畫。但選畫一定要和秋天有關,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們在秋季裏活動的場面。同學們根據我的要求,先準備了一幅畫。然後利用將近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準備的畫,並要求同學們在介紹自己的畫時,能夠儘量把平時課文中學過的好詞佳句用在自己的習作中。由於本次習作的直觀性很強,加之學生們通過對這組課文的學習,瞭解了許多關於秋的知識。自然在交流時如魚得水了。

看完學生們的作文後,我倍感欣慰!大部分孩子們的文章格式正確,標點使用恰當,結構清晰,內容豐富,對秋天的那種熱愛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描述了一幅幅風景迷人的畫面。讀了他們的作文彷彿自己都融入其中,陶醉在那美景裏,真是一種享受!這些“小精靈”們轉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真不錯,把從課文中積累的好詞佳句,經過巧妙的構思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美中不足就是個別同學錯別字較多,標點的正確使用及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作文結構過於冗雜,恰當的分段還應多注意。

結合這些優缺點,我對本次作文進行了有側重的點評,並讓作文寫得出色的同學把他寫的作文分享給大家。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查缺補漏,呵呵……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啊!大家點評的是不亦樂乎!相信大家在這豐收的季節裏,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7

本週的習作是從暑期長假中選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記下來。爲了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有東西可寫,我降低要求,此話一出,學生們的臉上頓時笑容滿面,爭先恐後的發言。但我發現,他們覺得最有趣的事大多是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有上外地的,如揚州瘦西湖、南京水族館……所以他們有話可說,這一點讓我很高興,可高興之餘又深感憂慮:如果讓他們記下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想,那學生們還能象這樣誇誇其談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學會留心觀察生活,作爲語文教師,一定要從現在開始,教會學生寫日記。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首先就是大講寫日記的好處,告訴學生只要堅持寫日記,寫作文就不會感到吃力。其次就是分步要求,循序漸進。寫日記和其他事一樣,也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開始要求過高,學生一下子會難以接受,因而可以分幾個階段來要求他們。最初階段是放膽階段,從日記的內容、字數等他們充分的自由,不限制他們。第二階段是規範階段,對日記的字數、內容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不達到要求的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日記。第三階段是提高階段。這裏主要指日記的質量。我要經常檢查,指出優點和不足,主要從語言是否生動、感情是否真實、結構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

另外,爲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定期評比的手段,每週一評,這樣肯定可以增強他們寫日記的積極性,同時也激勵學生有意識的提高日記的質量。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8

這篇習作要求學生寫研究報告,但對三年級剛學習寫作文的學生來說,未免有較大的難度,怎樣寫出一篇合格的習作來,確傷腦筋。不僅是學生,連我也覺得不知該如何指導了。說穿了就是讓學生賞析古詩詞名句,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憑藉他們的僅限的一點生活閱歷和經驗,及知識儲備能寫好這種賞析作文嗎

沒辦法,我只好讓學生先去找資料,爲了找到的資料能爲寫作有用,我讓學生劃好了表格,這樣纔不會無的放矢。學生的積極性倒是很高的,回家去都完成好了。可是檢查時發現的問題還是不少。比如,我讓他們找的寫詩背景幾乎無人知曉,而讓他們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也幾乎是抄的,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對於這些沒有學過的詩句,他們會自己想到什麼呢?真是太強人所難了。到第二堂課寫自己的習作時,也差不多和書上的例文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學生選的詩句不一樣罷了。

怎樣讓學生在完成這篇研究報告中學到一些東西,真的是太少了。學生抄了,就是讓學生學會賞析古詩詞名句了嗎?不是!他們還是不理解這些詩句,最多是囫圇吞棗罷了。更何況這篇習作美其名曰研究報告,總要有些自己的想法吧,我是想在他們找資料的同時,通過參考能給自己有所啓發,能寫出一些什麼來。但,對於他們來講,太難了,發現他們的理解力,研究力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高度,雖然他們個個都完成了,但都是資料的堆積,於研究報告的目的相去甚遠了。或許這樣的習作給六年級學生來做,也不一定能寫出自己對詩句字詞句的理解,感想,別說是三年級的學生了。

若真要說這篇習作帶給學生怎樣的作用的話,那麼學生初步學會了在大量的資料中選擇有用的記下來,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或許是有益的吧。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9

在這次精品課的研磨中,我一共上了四次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習作評講課,上完了評講課後,我有如下的反思:

這節課的收穫就是能鼓勵學生圍繞修改的要求大膽的去修改作文,並且立足點是放在以他們的修改爲主。在教師利用範文示範如何修改後,引導學生理出修改的方法。然後,學生們按修改的要求自由修改作文,再交換修改,最後教師展示學生修改的作文,再次明確修改的方法。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能按要求從作文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並能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意見。老師發揮了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讓作者本人發表看法,讓同學們對作者提建議,說鼓勵的話,讓作者談感受等。

這節課的缺憾是對學生能力瞭解不深,如果示範評講時評講兩篇風格不同的作文,展示時出示兩篇修改效果較好的作文可能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語言要簡明扼要,用範文去引導。評講時語速過快,第一篇有一個地方出現了錯字,學生沒有指出,我也沒有指出。對一些中下生,要讓同學多,這樣不僅對作者有好處,對大家都有好處。

教學中在問題的發現後,我思考以下改進的一些策略:

改進策略一、每節課評講只注重一個重點,不要關注的太多,如果關注多了,一節課只評得到一兩篇,涉及的面就砂少了,起不到最大的作用。這是我今後要改的地方。

改進策略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注意方法的示範和引導,導遊詞的結構可從範文中讓學生理解透徹,學會運用。

改進策略三、學生對自己查找的資料不能正確進行改編,學生的作文就是蒐集材料的堆積,有些詞句不懂的材料不知道取捨,導遊與遊客間的親和力不強。在教學中,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把創寫變成改寫,重點指導改寫的方法。降低習作要求,允許學生可以把學習的課文《長城》、《頤和園》和《秦兵馬俑》,改編成導遊詞,讓學生切合實際地創寫。

對於作文評講的教學,我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一些收穫和缺憾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小基石。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0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鬱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餘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範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餘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並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裏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爲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穫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裏說,全班引導。接着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裏自己說,然後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於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爲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裏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並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於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着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爲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着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纔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爲什麼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後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來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對摺,然後折,最後再折,就把被子摺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後,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後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沒人幫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嗎?

於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後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於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對摺,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後,再提着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後”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願意分。

2.謄抄作文。

{準備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個孩子的問題,包括其中的字、詞等很小的細節。然後結合習作裏要求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幫助修改。再用一節課時間,專門針對文章的開頭、中中間的清楚、結尾進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指導,指導一個部分修改一個部分。}

下課後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裏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後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裏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覆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