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1

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老師的追求目標,教學模式的改進是實現課堂有效化的重要手段。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往往不一定一帆風順的。我校小組互助學習發展至今我有如下體會:

1、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授受有機結合。我們不能絕對地否定任何一種方式,而應該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針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適當調整兩者的時間比例,應該講授——互助合作——講評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儘快形學習思路。

2、在小組互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放手,應該不時地給各小組適當的提示和幫助,使得小組的學習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也使得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所練、有所獲。

3、處理好不同需求之間的矛盾。不能過分注重最基礎的知識點及題型訓練,把大量的課堂練習、講評、小組討論時間過多的放在了基礎題上。忽視了優生的學習需求,忽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不斷追求、不斷思考、不斷嘗試。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2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衆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爲“共生效應”。

看到這段文字,我不由地想到:現在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就是“共生”效應的一種表現形式嗎?現在越來越多的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次時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調配,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給每個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一直都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上難免會出現漏洞、有檢查不到的地方,特別是在平時學生記作業、改錯題、背誦上,有很多同學鑽空子,完不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進行分組後,組長就充當“小老師”,能夠隨時監督組員學習,哪項任務不完成都能被查出來,這樣使不學習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鑽,作業也都能完成了。另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爲“我要學”。在平時上課時每個班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不主動學習或開小差、或玩東西,小組合作學習以後,上課時每一個環節都會有組長進行檢查組員監督,不會的問題小組內的同學就得給他講,大家都等着他,如果每次都這樣那個學生自然會覺得很沒有面子,這樣不學習的學生也會跟着學,而且進步很大,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高。小組內的`同學共同學習,互幫互助,一起體驗探究的樂趣、分享學習的快樂,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然界裏的那種“共生”效應。

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教學反思3

想飛也需要翅膀,課改需要理論指導,那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談到兒童教育時曾提出過“六個解放”: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

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

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說。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有一些空閒消化學問,並且學一些他們自己渴望學習的學問,幹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他道出了教育的本旨。

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恰巧符合上述理論,關鍵詞是“解放”不僅僅是解放老師更重要是解放學生。使學生能想、能幹、能看、能說、能獲取、能消化(自主、互助、交流、提升)。具體到課堂上就是“構建”“生成”,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不是單純獲取知識、不是加劇兩極分化、不是單向傳輸、不是被動接受、不是呆滯、木然。而是把書本的間接經驗重新“構建”“生成”內化爲自己的知識。傳統的課堂注重知識的被動傳輸,自主合作的課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是在探求解決知識的技巧。以語文教學爲例:在被動傳輸的課堂模式下,學生一遇到閱讀題和作文題就無從下口,老師在課堂上援疑質理百般解釋學生依然迷茫,即使老師告訴了他們答題的一些技巧也如過往煙雲。什麼讓他們失去了思考?

我在反思!如果學生是在自主、互助、交流、提升過程中自我生成答案,在課堂上充分“解放”,哪怕最初的答案並不完整,至少他們體驗到了過程。這時的教師就像126策略中提到的要發揮好主導作用,一方面要適時穿插必要的點撥、補充或作必要的強調和提醒,包括流程控制,如停下來,讓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即時鞏固、內化。另一方面,要隨即板書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