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精選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精選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並認識本課的相關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讀懂課文內容,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並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破內置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蒐集關於“器官捐贈”的資料或者故事。

2.瞭解周圍的人對捐贈器官的看法和態度,以及具體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課題

(一)談話激情。

師:同學們,還記得那個盲姑娘安靜嗎?她用小手觸摸着美麗的春天,用心靈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卻無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該多好啊!可是,像安靜一樣的盲人,僅僅在中國就有500萬人,他們在黑暗的世界裏度過了一生。那麼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學生閉眼感受)

師:回憶你剛纔的感覺,說說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麼?(學生髮言)

師:是啊,他們多麼渴望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啊!

(二)導入課題。

師: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包括老師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是多麼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讀了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裏弗斯的一篇回憶文章(板書課題:永生的眼睛)之後,我們就能找到答案。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三)提示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讀自讀提示,看看給我們學習提出了幾個要求?

學生讀,交流明白:第一個要求就是說說琳達一家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麼做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三個要求就是聯繫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識字詞,理清脈絡

(一)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二)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詞語:

籠罩流淌捐贈器官盲童酷愛屢屢

遵從失明樓主突如其來不假思索不顧一切

熱淚盈眶與世長辭重見天日奪眶而出

指名讀,要求讀準。

師引導:課文我們能讀得有感情,其實每個詞語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請同學們帶着對詞語的理解一起讀。(生齊讀)

(三)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琳達一家哪些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麼?學生彙報,師生共同梳理,老師板書:

捐贈眼角膜

媽媽爸爸溫迪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一)生默讀課文,勾畫出有“驕傲”的句子。

(二)根據學生的彙報,引導學生體會。

1.溫迪告訴我:“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出示句子,師提問:溫迪爲什麼爲母親、外公所做的一切驕傲呢?

學生思考發言。(因爲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贈給了別人;溫迪的媽媽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贈了出去)

師:是啊,有了他們的捐贈,就會有盲人可以重見光明,爲別人帶來了幸福,多麼令人驕傲啊!我們一起通過朗讀表達出文帝的驕傲吧!(生齊讀)

2.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你們還找到有“驕傲”的句子嗎?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溫迪而驕傲。

(1)引導學生讀句子,並和自己勾畫的句子比較,看有什麼區別?

(2)明白“!”的作用。

通過比較發現少了“!”和“14歲”,引導學生明白加上“!”,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些,順勢指導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體會強調“14歲”的原因。

師:作者爲什麼要強調“14歲的溫迪“呢?

如果學生對於這個問題犯難,可引導學生看前文,琳達的母親去世後捐贈眼角膜時,琳達也是14歲,可她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4)比較琳達和溫迪的態度。

師:琳達14歲時和溫迪14歲時對捐贈器官的態度有什麼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彙報:

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衝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琳達當時對於捐贈媽媽的眼角膜是什麼感受?爲什麼?(學生髮言)

根據學生髮言引導學生深情齊讀——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衝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5)體會重點句的含義,找到琳達態度變化的原因。

師追問: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是什麼看法呢?(生髮言,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師:是啊,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媽媽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能完整的離去。可是,琳達的態度後來發生了變化,是誰讓她改變了看法?(琳達的父親和溫迪)

師:父親、溫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響着琳達,也影響着在座的同學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句子,還可以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畫,潛心體會)

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彙報,相機引導體會句子。

①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在說這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平靜)

指名讀出父親的平靜,其他同學並思考:父親說這話時爲什麼那麼平靜呢?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認爲死後器官對自己沒有用處,但是對別人卻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捐贈是理所當然的。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琳達的父母是怎樣的人?

師:的確只有這種爲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人才會爲壯舉而感到平靜,讓我們通過朗讀表現出父親的那份平靜吧!(生齊讀)

師過渡:父親和溫迪還有那些言行影響着琳達?

②父親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

師:父親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決定在去世後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多麼偉大呀,我們一起用朗讀讚美這位偉大的老人。(生齊讀)

師:爲什麼父親特別強調要捐贈眼角膜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指導看課文插圖溫迪的畫,師:誰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文帝畫的馬?(學生髮言)引導總結爲一個詞,那就是——栩栩如生。

師:這是一位盲童的畫,你覺得畫得怎樣?和溫迪的比一比有什麼差別?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因爲溫迪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而盲童沒有)

師:所以父親特別強調要捐贈眼角膜因爲他覺得——(引導齊讀)“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③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其實盲人沒有眼睛,遠不止是不能畫出美麗的畫,他們還要面臨許多痛苦,那麼他們會面臨什麼痛苦呢?(學生大膽發言)

師:14歲的溫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讓我們一起讀——出示句子(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引導想象眼角膜的作用: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_________________,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過渡:聽了溫迪的話,琳達徹底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出示句子:

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

生齊讀這句話,思考:父親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學生領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爲他人無私奉獻……)

師出示句子: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溫迪而驕傲!

師引導:在這次交談中,14歲女兒讓我明白了要爲他人着想,要無私奉獻的道理,所以我爲女兒感到驕傲和自豪。

四、拓展深化內涵。

(一)資料補充。

師:其實課文到這裏並沒有結束,原文中還這樣寫道:

那天,我緊緊摟着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週後,我收到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你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彷彿還在不輟chuò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師:此時,琳達不再悲傷,因爲她又一次想起父親的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生齊讀)

(二)深化內涵,昇華情感

師:上課前,我們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這個問題,現在你們明白嗎?(學生大膽發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嗎?還有什麼也得到永生?

師總結:同學們,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生命。自古以來都有人追求長生不老,其實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永生的是無私的愛心,只有愛心纔是永恆的!

五、佈置作業(任選一題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歡文中的誰?並對他(她)寫幾句話。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和之前他們的態度作比較,瞭解他們的看法變化。

(三)自己重新思考“捐贈器官”這個問題,根據課文內容寫一篇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捐贈眼角膜愛心永恆

母親父親溫迪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看法的轉變。

教學媒體:網頁、課件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做關於角膜活器官捐獻的社會調查

教學過程:

1、器官捐獻,這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結合這個問題大家在課下進行了調查,你周圍的人對此有什麼看法?誰來談一談

學生說調查結果,並着重分析不願意捐獻的原因

[教學意圖: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使學生意識到角膜在現在現金社會的推廣阻力,從而爲下面感悟琳達一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奠定基礎。]

2、這種“身體髮膚,受之與父母”“入土爲安”的傳統思想,琳達也有,她也不願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兒表現了她的這種心情?

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後談體會

指導朗讀:

你能夠讀出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嗎?

[教學意圖:加深情感體驗,和後面的自覺捐獻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琳達轉變的過程。]

3、琳達一開始極力的反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嗎?能夠簡單地說說嗎?

學生回答: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角膜→遵從遺願捐獻父親的角膜→主動捐獻女兒琳達的角膜

4、是什麼促使她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呢?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採取你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邊劃

[教學意圖:突示重點,對父親的話進行深刻理解]

5、全班交流

(1)從父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你能夠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回答: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爲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爲社會作出貢獻,成爲溫迪活的紀念,並分享她的美麗

指導朗讀: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啊,你們自己也讀一讀。

僅僅4年的時間就能夠坦然接受並且身體力行,多麼令人欽佩呀,能讀出他們的無怨無悔嗎?指名讀

(2)還有什麼地方還有什麼地方表達了父親的這一觀點?

“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指導朗讀: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麼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女兒溫迪的話充分印章了琳達的父親的話,她也願意捐獻自己的角膜

在那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遺留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生接答)

(投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請你自己來讀讀這句話,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回答:溫迪爲外公的行爲而感到驕傲,爲外公的精神而感動,這麼小也爲別人着想。

指導朗讀:你能讀出之中驕傲嗎?

[教學意圖:以父親的話爲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後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覆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6、祖孫兩代人對角膜捐獻的支持,使得琳達在失去了可愛的小溫迪後主動捐獻了女兒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兒那栩栩如生的畫兒,但她卻彷彿看到了(生接最後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導朗讀:是呀,可愛的金髮的小溫迪無時無刻不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她手中的畫筆——

7、我們瞭解了琳達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麼新的體會嗎?

生回答:角膜捐獻真是太重要了,人們應該覺悟,主動捐獻角膜;一家人很無私,它們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獲得了永生……

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角膜嗎?

生回答:不是,是他們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意圖:對中心的理解,明確捐獻角膜的人具有的精神。]

8、在我們的社會調查中,共採訪了58個人,只有12人不願意捐獻角膜或其他器官,1人表示要考慮,45人都表示願意捐獻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實上又是怎樣呢?請你看看網上提供的資料。

生閱讀網站上的國內外的數據資料

看了這些數據,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談感受

[教學意圖:拓展資料,引起學生的注意,感受到我國器官捐獻的匱乏,引發學生的憂患意識]

9、但是在我們當中也有人非常積極的捐獻角膜,看,這就是她的角膜捐獻證(投影捐獻證正面)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看!(投影背面的捐獻者情況記錄)知道白雪蓮是誰嗎?看,白老師今天就在這兒,你有什麼話想對白老師說嗎?或者你想問問白老師什麼問題嗎?我想白老師定會毫無保留地解答的!

生自由問答或表示心聲

[教學意圖:出示白老師角膜捐獻卡,使學生直觀感受,將日常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現場採訪,營造師生口語交際機會,學生的好奇心、欽佩之情自然流露,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使學生更加明確了捐獻器官的意義。]

10、

我在想,怎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都瞭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獻的重要意義,讓大家都能夠自覺投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即口頭上支持,又付之於行動呢?你們能想個好辦法嗎?

生出主意:寫傳單、加大宣傳力度、寫倡議書……

[教學意圖: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引導學生將主觀意願化爲行動]

11、

如何來寫一份感人至深的倡議書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希望通過我們的倡議書,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和家庭充滿幸福和快樂!

[教學意圖: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預設】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本內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父母親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學習其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前談話預設】

講美軍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錄找陣亡士兵遺骸的故事,展現人們對人遺體的尊重。

【教學流程預設】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點擊課件出示:母親)熟悉嗎?

2、母親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點擊課件播放悲情輕音樂,並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範讀出示:

那會兒,我的內心一直籠罩着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後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

(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

設計意圖:配樂範讀,展現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已去,作爲女兒此時最應做的莫過於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嘎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本,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也爲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衝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86頁,藉助屏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

(溫情提示內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知識)

2、學生藉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

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了?

⑴ 課件出示句子一:

當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 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

(抓住當然、 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持;抓住怎麼能、、衝、哭喊、應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⑶ 是什麼讓我如此反對呢?(預設: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⑷ 反覆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深愛着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衝着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設計意圖:採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度與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設衝突,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爲本課的後續教學設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度的轉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

(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疑:

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根據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爲什麼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設計意圖:找到恰當的教學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節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度爲線索,前一環節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度,本環節展現我遵從父親遺願捐贈角膜,這樣就製造出最大的心理衝突,此時將我的態度作一前後比較,引導學生質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語句,並反覆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麼?

(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

句子一:

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 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 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裏,怎麼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預設: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 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 數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我們能給予他們什麼?而父親呢?

② 反覆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因爲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爲

師:了卻自己的心願,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

師: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

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父親接着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⑴ 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麼?

(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⑵ 引導聯想:

(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⑶ 結合想像,感情朗讀。

⑷ 再度想像,迴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爲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彷彿還看到了什麼?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迴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

課件出示:

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⑴ 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的?

(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 我 的影響)

⑵ 感情朗讀。

⑶ 拓展想像:

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麼呢?彷彿在對我們說些什麼呢?

(預設: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進入了探究與體驗相結合的階段。在心理衝突的推動之下,學生要在本環節中完成對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問題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較強的文章,僅採用探究的方式來解讀顯然是不夠的,應當在探究的過程中展開體驗式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深層解讀和對人文思想的深度領悟。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本環節,或許讓學生找到體現我態度轉變原因的語句並不難,但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所經歷的思維、感悟過程,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必須引領學生鑽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須引領學生將所得傾吐於自己的表達之中。教師緊抓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會順着問題追究下去。學生尋找理由,教師從旁引導,以移情體驗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同時也很樂意參與。通過讀句子、說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進行想像和表達,體悟文本的人文內涵。

五、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1、引讀(課件出示):

是啊,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2、解讀句子:

自由地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讀懂了什麼?(父親還留下了什麼?)從哪裏讀懂的?(抓住真正,遠非來理解)

3、回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還爲我們留下了激動,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雙永遠閃亮的眼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並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4、迴歸課題,昇華理解:

師:是啊,同學們,父親的眼睛真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麼?

總結:這雙眼睛裏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

設計意圖:此環節,本課教學的點題、昇華部分。將父親的話在此作一彙總,並作配樂朗讀,用意在於加深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體悟父親的崇高人格,爲最後的點題做好引子,使課題及其內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勢。

六、佈置作業

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持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從一個新的視覺感受琳達一家三代人的善舉,嚮往光明,熱愛生命。

2、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

3、學習“捐、肓、屢、眶、遵、摟”六個生字,理解並積累“籠罩”等十二個詞語。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具準備:

練習設計題、多媒體課件,師生蒐集的有關資料,家人對角膜捐獻的看法的調查表。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預習

1、自讀課文,自學字詞,概括文中主要內容。

2、把課文讀給家長、親人聽,請他們談談對捐獻角膜或器官捐獻的看法,將結果記錄下來。

3、授集資料,瞭解我國目前角膜捐獻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複習訓練

1、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2、成語填空

a組:( )如其來 不由自( ) 不( )思索 不( )一切

b、c組:寫出帶有“不”字的詞語。( )( )( )

3、用“驕傲”的兩種不同含義分別寫兩句話。

二、學習課文,研讀課文

(一)引入:盲姑娘安靜和海倫凱勒只能憑觸覺發現東西,假如她們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多好啊!

有這麼一家人,爲了幫助盲人重見光明,作出了特殊的選擇,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永生的眼睛》。

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二)學文,交流。

1、“永生”是什麼意思?文中哪些人都作出決定,讓自己的眼睛永生?請瀏覽課文,思考。

討論。

2、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作出捐角膜的決定時,琳達有什麼反映?用“?”把有關句子畫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映?用劃出有關句子。

討論、交流。

3、品讀下面句子。

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衝進自己的房間,“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1)討論交流:爲什麼琳達不願把死去的母親的角膜捐給他人?

(2)師小結:因爲愛母親,所以要讓母親完整地離開。

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1)是什麼使琳達願意捐出父親的角膜嗎?

(2)反覆朗誦父親說的三段話,從這幾段話中,你讀懂了些什麼?

(3)填空,並說說自己的理解。

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 ),我們的死就是( )的。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 )。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 ),並像溫迪一樣畫出( )的馬兒,那多麼( )!”

“當你們得知是我的( )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從這幾句話,可看出外祖父要捐贈完好的眼角膜是希望得到幫助的盲童( )。

師:從這可看出,琳達的爸爸希望盲童能重見光明,能像外孫女一樣快樂地生活,他像愛孫子女一樣關愛盲童,請用朗誦讚一讚這位可貴的老人。

4、學生朗誦父親說的話。鼓勵學生選擇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背一背。

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1、琳達爲什麼驕傲?再找出其他有關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聯繫上下文,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重點理解“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的意思。

2、再結合課文感悟“永生的眼睛”是什麼意思?

師小結:是的,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的行爲感動了作者,使她從抗據到遵從到支持。也感動了溫迪,還感動着更多的人。

(三)拓展。

1、交流收集的關於我國捐獻器官的資料、圖片。

2、你們的親人、父母又是怎樣對待這件事?出示家人對角膜捐獻的看法的調查表。你想對所調查的哪個人說什麼?請寫一寫。

3、交流。

三、總結延伸。

四、作業佈置

向熟悉的人宣傳捐獻器官的好處。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捐贈器官 有意義、美妙

值得自豪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向我們講述了他們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讚美了他們高尚的品質。課文中的“我”由當年對父親捐獻母親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後親自捐獻了因病去世的父親和因車禍喪生的女兒的角膜,這是多麼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展現了“我”傳統觀念和思想認識的昇華。當年十四歲的“我”和現在十四歲的女兒,對親人捐獻角膜的兩種不同態度,也反映了前輩的言傳身教對後輩所產生的影響。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生動細緻的描寫,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法。

2.讓學生從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學生準備:查找有關捐獻器官的資料,調查周圍人對捐獻器官的認識、態度。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歐洲諺語:“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恆的筵席。”正因爲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人間處處顯真情。可見,善良和愛是人世間永恆的主題。我們領略了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和受衆人愛戴的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這都源於他們有着一顆善良的心,源於他們對世人的一種大愛的精神境界。今天,讓我們帶着一顆溫潤的心,一顆感恩的心,走進琳達一家,領略他們一家三代無私而偉大的愛。

二、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提示:

a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一次,遇到難讀的字詞或句子多讀幾遍,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b讀後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檢查詞語

捐贈角膜給予重見天日不假思索平靜熱淚盈眶

3.讓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說說什麼是“角膜”以及對“角膜”的認識及其捐獻角膜的意義。

三、理解課文

1.這篇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琳達,琳達的父母親,還有琳達的女兒溫迪,她們對捐獻眼角膜的態度一樣不一樣?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a出示句子。“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父親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琳達對捐獻眼角膜是怎樣的態度?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讀句子,體會琳達的氣憤。對父親的氣憤正好說明了琳達對母親那深深的愛。難道父親就不愛母親了嗎?——不是的,那是因爲——出示)

b"琳達,"父親做在我身旁,平靜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哪個詞表現了父親對捐獻角膜的態度?

父親的平靜是因爲——“如果我們的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父親的平靜是因爲——他和媽媽很久以前就決定死後捐贈器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