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1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認讀“給予、分享、試探”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並能運用此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說寫結合,初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受到美好的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心理。

教學難點:

以“給予”爲主線,通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初知給予”。

1、猜猜看的遊戲。猜猜這是什麼節日?(出示相應節日的圖片)

2、釋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給予”。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2、金吉婭做了什麼事給你印象最深?

三、直奔中心,感悟“給予”。

(一)精讀第三自然段

1、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劃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

2、理解“沉默不語”。

3、自由讀讀1—3自然段,想一想。

4、哥哥姐姐的這時候的心情呢?

5、對比讀。

6、爲什麼媽媽看到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有些生氣?

(二)精讀第四自然段

1、金吉婭的錢用來幹什麼了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四、昇華情感,深化“給予”。

1、引讀最後一自然段。

2、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

3、給予樹到底在哪裏呢?

4、教師小結。

五、佈置作業。

1、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送給她的洋娃娃,她很想寫一封信,感謝金吉婭,你們能幫助她嗎?

2、收集給予他人以幫助的故事,召開“愛心故事會”。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2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是在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語文教學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習得語文。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鍊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設計特色】

1、抓住“詞串”導讀:

在整堂課的構思中,三個詞串將課堂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因品詞析句讀文而起,情境與文境有機相生。

2、創設多個情境場:

創設了一個寫的情境和多個口語交際的情境,爲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詞語與色彩、情感的關係,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疑

1、揭題導入:

(課件出示聖誕節的畫面)我們都知道,聖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隆重的節日。每當聖誕節即將來臨,人們都以興奮的心情期待她。《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在聖誕節前夕。

2、品讀第一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紅色顯示)

熱烈地討論 誠摯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興高采烈

請學生用聲音和表情讀出對詞語的理解。

設計意圖:聖誕節是快樂的,紅色是令人振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讀上述詞串,不僅有助於理解詞語本身,還烘托了聖誕節的熱鬧氛圍。

3、品讀第二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灰色顯示)

擔心 沉默不語 生氣

4、質疑:

第二個詞串與聖誕節的氣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設計意圖:兩組詞串感情色彩對立,紅、灰色對比鮮明,促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讀文悟情,探究釋疑

過渡:想知道他們爲什麼“擔心、沉默不語、生氣”嗎?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1、揭祕“擔心”,體會母子間的深情厚意:

⑴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擔心”一詞所在的句子。

⑴ 思考、討論:媽媽擔心什麼?爲什麼擔心?

⑴ 讀出媽媽的擔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比較感受到這些詞語背後的意思,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閱讀的方法蘊含在引導中,學生以後閱讀的時候也會注意追索詞句,體會詞語背後隱含的意思,讀書會不斷深入,最終實現自能讀書。

2、揭祕“生氣”,體會母親對孩子嚴中有愛:

⑴ 過渡:

當媽媽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時,孩子們都很高興。回來的路上,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爲什麼呢?指讀“生氣”一詞所在的句子。

⑴ 議論: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錢?媽媽會往哪些壞處想?

3、揭祕“沉默不語”,體會金吉婭對陌生人的關愛:

⑴ 聽“沉默不語”背後的畫外音。

⑴ 品讀直接寫“給予樹”的句子,說說到底什麼是“給予樹”?

⑴ 圍繞“卡片”理解“給予”與“被給予”:

① 是啊,給予樹上除了樹葉,還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卡片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願望。這張卡片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小女孩寫的卡片:

聖誕老人:

又到聖誕節了,我還是什麼也沒有。我一直盼望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要讓它像我一樣成爲孤兒。

愛您的小愛麗斯

② 卡片中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了你?

結合實際理解“一直盼望”。

③ 在聖誕快樂的音樂聲中,以金吉婭的身份寫卡片。

設計意圖:以金吉婭的身份來寫卡片,給學生一個總結和思考的機會,此時金吉婭會寫些什麼?這樣的思考,有利於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同時,又讓學生把學習以後的感受融合進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時擁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

④ 師扮演工作人員,一生扮演金吉婭,就金吉婭捐贈洋娃娃的場景開始交際。

4、品味媽媽的感動及其原由:

⑴ 師生誦讀最後一段。

⑴ 聯繫上下文理解“如願以償”。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後會對妹妹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爲學生創設了兩個口語交際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來表達,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說出具體的人物應該說出的話,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境中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無形中鍛鍊了聽和說的能力。

5、呼應設疑,小結解疑:

⑴ 師生集體感悟:

透過“媽媽的這份擔心”,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無比憐愛;透過“媽媽的生氣”,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嚴中之愛;透過“金吉婭的沉默不語”,我們看到了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關愛。

⑴ 在課文的最後一段找出幾個特別溫馨的詞:

如:緊緊地擁抱、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如願以償。

⑴ 如果把它們添加在“擔心、沉默不語、生氣”下面,在使用顏色上有什麼建議,並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顏色和語言的共性在於都能傳達感情,師生一道在“情”場中走了個來回,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溫馨、更幸福,給人帶來更多憧憬的聖誕節,因此,選擇的顏色可以是大紅、粉紅、翠綠等。藉助顏色表達情感,符合美學的原理。

三、愛意迴盪,總結昇華

1、給“給予樹”起名。

2、給予樹到底應該種在哪裏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給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還包含了願望、快樂、友誼、真情等,起名滿足了學生表達的願望。生活中,人與人的相互給予是無時不在的,那麼這樣的一棵“樹”應該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的設計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

【教學板書】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3

《給予樹》是三年級語文教材第八組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愛”爲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爲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是,三年級上學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還處於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是這節課一個訓練項目。並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對事情正確的情感態度也是這節課的一個訓練項目。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的讀寫生詞。

2、讀懂課文,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

3、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方法:

抓住重點語句和引領性的問題,讓學生感悟體會。

時間: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課外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1、師:還有一段時間就要過春節了,你們聽到“春節”兩個字心情怎麼樣? 爲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

2、師:春節是我們東方人的新年,你們知道西方人的新年是什麼嗎?(聖誕節)。你對聖誕節有了解嗎?(學生自由彙報自己課外瞭解到的關於聖誕節的資料)。

3、教師隨機出示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

4、出示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讀課題。

二、審題激趣,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教師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予 聖 誕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償(學生自由讀,齊讀,教師指導疑難,指名讀,同桌互讀。)

3、教師出示要求會認又會寫的生字:予 擔 寬 裕 買 猜 糖 即 卡 盼 仁 貼(學生質疑難字,自由讀,小組內競賽讀。突出“擔”和“卡”的多音讀音,並指導學生擴詞。)

4、指導書寫,着重字有“予”“裕”“買”“盼”。

5、出示本課的生詞,學生認讀並在練習本上書寫。

6、實物投影出示生詞寫的整齊正確的練習。

三、精讀課文,讀悟其情。

1、自由讀課文,在文中認識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一人讀一個自然段。

3、我來動腦: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誰?他們的心情各是怎樣的?

4、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自己或小組合作體會這兩個問題。

5、彙報交流,朗讀感悟。

(1)彙報兄弟姐妹的心情(高興)。

相關語句:①“孩子們熱烈的討論這個話題,互相試探對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學生談體會,重點理解詞語“熱烈”“誠摯”“甜蜜”)

②“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興高采烈”)

③“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同學們之間互相做做摸摸口袋的動作,體會當時人物的高興心情。)

(通過學生的感悟和教師的引談,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興高采烈的韻味。)

(2)彙報表現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懷疑—感動、高興)。

相關語句:①“讓我擔心的是,家裏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學生談媽媽爲什麼擔心?突出媽媽對孩子的疼愛,希望孩子愉快、幸福;學生讀出媽媽的擔心、憂愁)

②“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學生談談媽媽生氣的理由;全班討論“媽媽該不該生氣?爲什麼?”讀出生氣的感覺。)

教師出示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學生可以從理解“沉默不語”這個詞語來理解金吉婭的心情,突出理解金吉婭是一個善良的`女孩。)

(師生對話:師扮媽媽,生扮金吉婭,展現金吉婭爲什麼沒有給親人買很好很多的禮物的理由。突出課文的重點,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金吉婭所說的話,注意提示學生朗讀時的表情、語氣、語速。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談談自己對“給予陌生人愛心”的看法。深化課文的主題內涵。

③“我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學生體會媽媽此時的心情,談談自己對於這段的理解,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悟情。)

師:媽媽此時此刻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你幫媽媽說出此時最想說的話吧! (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以媽媽的身份說此時要說的話。)

(3)學生體會那個收到禮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婭說自己想要說的話。

四、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1、發放課外閱讀材料《給予的故事》,學生閱讀。(故事沒有講完,講到那個人面臨着艱難選擇的情況,該如何做?)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自己給故事設計結尾。

2、出示圖片(內容爲義務獻血、希望工程等),教師激情解說圖片內容。

3、出示“愛的宣言”:你是怎樣理解愛心的,說出你自己最想說的話。

4、學生寫“愛心宣言”,並且在班內自由彙報。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4

①認識“予、聖、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教學難點】

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

一、課題導入: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齊讀:給予樹)

2、大家都很聰明,知道這個字讀“給(ji)”,是一個(多音字),那它還有個讀音:(gei)。再看“予”,可是一個似曾相識的繩子,我們一起來寫寫(書空),和那個字特別像:(矛),但我相信,細心的同學們一定能區分它們,試一試(指讀)。

二、大膽質疑,教師引導:

1、當老師在備課時,一讀到這個題目,就覺得奇怪,不僅是讀音、字形,還在於它的意思。你們覺得奇怪嗎?你看這個題目,心中有沒有疑問。

(學生關於課題提問)

2、是啊,看到這個課題,我們心中會產生許多疑問。好問,說明我們都在思考,說明我們都很聰明。孩子們,剛纔老師聽出來了,大家的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的:

(1)“給予”是什麼意思?

(2)“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

3、有了問題就應該想辦法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進步,你們說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解決?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我們就用嘴清晰的聲音,讀準課文中的每個字,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遇到難讀的生字,用筆和赤字清楚地標示出來。不動筆墨不讀書,看看我們班的哪些同學在認真讀書。

2、考考大家

【出示詞語:分享(xiǎng)、仁(rén)愛、寬(kuān)裕、援(yuán)助)】

(1)先有拼音

(2)去拼音。(注意生字的前後鼻音)

3、詞語讀得這麼準確。現在你最希望能讀課文那段話?

四、釋疑感悟,如願以償:

(過渡:了不得,不僅讀得準確,而且還讀得流利。我相信我們提出這兩個問題一定能解決。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1、給予是什麼意思?(給、送)

2、簡潔明瞭。那讓我們再次拿起筆來找找書上有哪些給予。比如——我讀到:“我給每個孩子而是美元。”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給予。這是一種愛的分享。我就把這句話劃下來。

3現在讓我們說說,給予僅僅是“送”或“給”,更是一種——?

(板書:愛的分享)

4、多了不起啊!現在我們有信心去解決第二個問題嗎?到文中去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是關於給予樹的句子。找到了讀一讀。

5齊讀(屏幕展示金吉婭的話)

6、這段話雖然是描寫“給予樹”,但是他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給予樹。沒有關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家好好地讀這一段話,細細地讀,不放過關於給予樹的'任何一個字,讀着讀着,你會發現有一個和給予樹有關的詞語突然跳入你的眼簾,你要抓住它,想想這個詞告訴了你什麼?

(教學預設:

j“許多”或“卡片”:

1)的確,給予樹上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就是這位陌生小女孩寫的。卡片上有一個她的願望。就是這張卡片,你看到了嗎?上面寫着什麼?寫得感人嗎?你能試着寫一寫嗎?

(2)把你寫得讀一讀。

(3)小結:每一張卡片都是一個夢想,他們都在給予樹上搖曳着,似乎每一個願望都在期盼着有人來幫助他們。

j“一直盼望”或“洋娃娃”或“聖誕老人”

(1)這位陌生的小女孩一直盼望聖誕老人能夠送給他一份禮物——(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張開想象的翅膀:她爲什麼如此盼望有一個洋娃娃呢?

(2)她一直盼望着。晚上,她盼望——?夢中,她又盼望——?清晨醒來,她還是盼望——?

(3從早上到晚上,從清醒到睡夢中,小女孩一直都在盼望有一個洋娃娃。洋娃娃就是她的夢想,洋娃娃就使她的——?而她的夢想此時此刻正在哪裏?就在那棵給予樹上又何止這樣的一個願望啊?

j“援助”:

(1)“援助”是個新詞,誰能說說她是什麼意思?

(2)誰援助誰呢?

(3)金吉婭和我們一樣也根本不認識這女孩,他通過什麼送禮物給這個陌生女孩?(給予樹)(要求學生完整地說說這一句話)

(4)是啊,給予樹就像一座橋樑,它讓每一個願望通過它得以實現,真是一棵幫助人們實現願望的給予樹。

7、現在你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給予樹是一棵樹?

8、小結:是啊,給予樹就使一棵掛滿心願的樹,是一顆充滿夢想的樹。能幫助我們的夢想得以實現的橋樑。現在你認爲“給予”僅僅是“送給”、“分享”的意思嗎?它還意味着什麼?(如願以償)

五、再次感悟給予

1、多美啊!一棵充滿夢想的樹;多神奇啊!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當金吉婭站在如此神奇的給予樹下,金吉婭會想些什麼?

2、是的,我也猜她一定這麼想的。當金吉婭買了一個洋娃娃,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的棒棒糖的時候,她的表情是怎樣的?(沉默不語)

3、“沉默不語”什麼意思?金吉婭爲什麼“沉默不語”?

(提示:金吉婭本來可以用這二十美元和哥哥姐姐一樣,彼此分享更多更好更漂亮的禮物。但是她現在失去了——?放棄了——?)

4、現在你還認爲“給予”僅僅意味着我們能夠如願以償嗎?“給予”還意味着我們會有所——(板書:放棄、付出)

5、讓我們再申請地讀一讀金吉婭說的話,和她一起感受那種艱難的選擇。

6、過渡:多麼善良的金吉婭。當陌生的小女孩收到來自金吉婭那份禮物,她一直盼望的洋娃娃,欣喜若狂,快樂的小女孩。激動的小女孩會在她的日記中寫下怎樣的感謝之話呢?

7、當母親聽完金吉婭那壓得很低的話之後,母親又是什麼舉動呢?

當兄弟姐妹,聽到金吉婭的之後,他們又會怎樣的心情?

8、同學們,此時此刻,“給予”對金吉婭而言,僅僅是失去和付出嗎?更多的是——(板書:得到和收穫)。金吉婭得到了——?金吉婭收穫了——?

9、同學們,此時此刻,“給予”對於金吉婭的母親來說,又得到了什麼?

“給予”對於我們,得到了什麼?

10、總結:是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金吉婭,一個善良而願意幫助別人的小姑娘,用她那二十美元給予我們的,可這一切,又何止二十美元啊!(讀文章最後一句話)

11、此時,你願意用什麼話來表達你對於“給予”的認識?

六、拓展延伸

孩子們,正是金吉婭的給予,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許多,感受到了許多,最後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吧!(播放一組“希望工程”照片,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畫外音:他們比我們更艱苦,更貧窮,更獨孤,更需要我們的給予。那棵象徵善良、同情、仁愛、體貼的給予樹,現在給予樹在哪裏?)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5

1、讀會“給予、如願以償、沉默不語、興高采烈、享受”等生字新詞,正確書寫“予”字。

2、理解“如願以償”的意思,圍繞問題“小女孩如願以償了嗎”,觸摸“一直盼望”等語言的溫度,層層扣擊文本,解決問題。

3、讀中悟,悟中讀,深刻感受金吉婭“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美好心靈。

【學習主線】

以“如願以償”爲文眼, 提煉 “小女孩如願以償”這一中心,以研讀的形式層層扣擊文本,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強烈願望,明白是金吉婭幫助她如願以償,然而金吉婭並非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她在用二十美元給家人買聖誕禮物和給小女孩買洋娃娃之間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選擇後者,並誠實向媽媽交代。透過金吉婭的話語,學生體會到她的美好心靈。感悟到了這些,“如願以償”的內涵顯得飽滿,最後以“金吉婭的媽媽、兄弟姐妹們,他們都如願以償了嗎”將“如願以償”的內涵推向深度,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就得到了更充實的延伸。

【預設流程】

一、理解女孩,期待“如願以償”

1、每個人都有美好的願望,就如我,今天來上課比賽,希望拿個一等獎回家。那你們呢?在考試的時候,100米賽跑的時候,看到噴香的雞腿時,你的願望是什麼?(學生盡興說)(追問:願望實現了嗎?)實現了願望就叫——如願以償(板書:如願以償),“願”就是願望,“償”就是實現。

2、在西方國家,人們表達願望的方式很特別,每到聖誕節,家裏條件好的都擺放了一棵聖誕樹,孩子們把願望寫在卡片上,由父母幫他如願以償,可是也有一些人,他們家境貧窮,有的甚至流浪街頭,無家可歸,於是就把願望卡掛在援助中心的“給予樹”上。你們看——(出示“給予樹”圖,點擊出示課題及注音)看這兩個字,拼一拼,讀正確。(指名讀)指導生字“予”的書寫,在學生寫字時板書課題,板畫給予樹。

3、在這棵給予樹上,有無數人的心願,其中一個女孩這樣寫道

親愛的聖誕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指名讀。

(2)他(她)讀正確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樣讀正確嗎?自己試試。

(3)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非常想要)從哪個詞體會到了她很想要?(點紅:“一直盼望”)她怎麼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櫥窗裏的洋娃娃,她盼望——(學生接讀);

看到小夥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學生接讀);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學生接讀)。

(4)小女孩就這樣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誰來讀一讀,讀出小女孩如此強烈的願望!(請一個班裏平時讀書機會比較少的同學,站到上面來,別怕,有老師在!)你讀出了小女孩的心聲,她的願望如願以償了嗎?(在黑板上打個“?”)

二、觸摸文字,質疑“如願以償”

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123頁

1、放聲朗讀,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幾個生字詞比較難讀,要提醒大家的?請幾個學生說,教師相機板書詞語。

關注後進生指導方案:

(1)第1位學生提出要提醒的詞語,教師:“你最想教會誰?”(讓他教會一位後進生)

(2)第2位學生提出要提醒的詞語,教師:“你帶着大家讀!”(讓所有後進生都嘗試着讀正確)

(3)看這些詞語,來,會讀的讀響一點,不會讀的跟着他們讀——(允許後進生不甘人後地當回能幹者,響亮地帶着別人讀。)

三、層層扣擊,感悟“如願以償”

好,讓我們回到課文當中,小女孩如願以償了嗎?

1、學生回答:如願以償了!

2、是誰幫助她,使她如願以償呢?(板書:金吉婭)

3、對於有錢人來說,買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輕而易舉的事,那金吉婭是否屬於有錢人?請你快速默讀課文第1、2兩個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1)誰來讀?(如果學生找不出,暗示:金吉婭家富裕嗎?)

(2)金吉婭的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分享,每個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媽媽卻要求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給家人送出最誠摯的祝福。面對這二十美元,金吉婭是怎麼處理的呢?面對媽媽的要求,她想怎麼樣?可是想到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又想怎麼樣呢?請把她複雜的心理寫下來。

出示句式:

面對媽媽的要求,她想 ,可是,看到小女孩的願望,她又想 。

(交流反饋)

(3)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金吉婭最後還是決定——買洋娃娃。

4、可是,他做了這些之後,怎麼向媽媽交代呢?我們來看一看

出示句子:

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爲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1)自由讀一讀。

(2)透過字裏行間,你看到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金吉婭?(難過、誠實、善良、富有同情心、仁愛、體貼、樂於助人等等)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配樂個性化朗讀)

四、總結延伸,深化“如願以償”

現在小女孩還什麼都沒有嗎?(學生齊答“不是”,教師擦去黑板上的“?”)她擁有了什麼?(金吉婭買的洋娃娃)(板書:洋娃娃)僅僅是擁有了洋娃娃嗎?(還擁有了金吉婭給予她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小女孩終於如願以償了,然而金吉婭的媽媽、兄弟姐妹們,他們都如願以償了嗎?這個問題留着下節課再解決。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興高采烈”、“如願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指導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3、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還記得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嗎?西方也有與我們的春節一樣盛大的節日,是──(生接)聖誕節。在那樣美好的節日裏,孩子們最希望得到什麼?(禮物、團聚、快樂、愛……)有一年的聖誕節,在一個僅有8歲的孩子身上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節課上,如果你能夠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認真聽講,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

2、師板書課題,指讀,糾正讀音。

從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入手,引入新課,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進而建構閱讀的話題;同時,將課堂常規要求和文本中的“禮物”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對題目中出現的多音字,及時指導,很有必要。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⑶ 讀完以後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學要求清晰而明確,有目標要求,也有方法指導。

2、出示以下詞語,說說意思: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仁愛 體諒

3、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詞語的句子:

“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以詞入課,看似乎順手捎帶,實則匠心獨具,由一串詞,拎起重點段落,王老師深諳“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實質。若能在這個環節前面加上檢查其他詞句和學生讀通的訓練,則學習更爲紮實。因爲5冊孩子畢竟還有不少的識字任務,讀通課文,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若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則另當別論。

三、導學悟情

1、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⑴ 品讀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語”爲切入點,學習運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理解該詞背後所蘊含的意思,體會“沉默不語”中隱含的體貼和善良。

① 師:“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她的內心在想些什麼?自由讀讀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買了那麼多禮物,而我只買了棒棒糖,他們會不會失望呀?我把錢給別人買禮物,媽媽會怎麼想呢?……)

② 隨機理解“興高采烈”、“猜測”等詞義,指導朗讀相應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在這個地方,王老師爲我們示範瞭如何抓關鍵詞語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教學策略。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是這個文本的特點,王老師抓最能表現金吉亞內心世界的詞語,通過正面體會和側面對比,引導學生走進小女孩的心靈深處。學生的理解就此走向豐滿而深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文本的解讀和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

2、品讀第4自然段:

師:我們通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外表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裏想着家人,體貼家人。這麼體貼,爲什麼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讓我們再來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並劃出相關的.句子。

重點出示:

“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故意少“什麼都”三字,使學生體會那個小女孩的一無所有。)

⑴ 說話:那個小女孩沒有……沒有……沒有……(禮物、鮮花、歡樂、愛……)

⑵ 朗讀。

⑶ 師: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前夕什麼都沒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來到這棵掛滿心願卡的樹前,會說什麼?(學生自由說話──師生情景對話)

師:孩子,我們家並不寬裕,這點錢是讓她幫哥哥姐姐實現願望的。

生:……

師: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才攢下的錢,你該爲自家人買禮物的呀。

生:……

師:孩子,哥哥姐姐都給你買了禮物,你卻要爲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花錢,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師:孩子,你是多麼善良,多麼仁愛,多麼體貼,多麼富有同情心啊!

⑷ 出示:

“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學生齊讀。

⑸ 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

(說話:不僅……還有……還有……還有……還有……)

⑹ 再次齊讀“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四、想象說話、寫話

1、如果金吉婭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對她說什麼?

2、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會怎樣表達對金吉婭的謝意?

儘量用上以下詞語:如願以償、善良、體貼、仁愛、同情、不僅……還……

讓孩子們在語境中學習遷移詞語,這是這個設計的一大亮點。詞語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表現”。表現,是人固有的言語生命的欲求,作爲教師,要喚醒、順應、和養護這種欲求。學生學習詞語,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更重要的目標是指向於“言語表現”,缺乏表現力度的詞語,是沒有生命力的僵死符號。因此,教學詞語,要結合課文內容,創設“語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寫話說話,在說和寫的訓練中,讓詞語在表現中最大限度地增殖。這樣,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彙”能很快地轉化爲“積極詞彙”,這樣的詞語,纔是有效度的詞語。王老師讓孩子們藉助這些詞語來抒發情感,則將詞語教學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7

【教學要求】

1、能說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練習上下文,分析母親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

2、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的意思。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出示圖片(音樂聖誕樹、聖誕歌曲)同學們,由此你想到什麼?

(由此,我想到了聖誕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聖誕期間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讀,大家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家裏並不寬裕,給每個孩子20美元到商場裏去給大家選購聖誕禮物,金吉婭卻買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氣,金吉婭告訴我,她把大部分的錢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我激動的擁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圈出相關的詞語。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擔心,繼而生氣,最後激動。

三、細讀課文,尋求答案

1、面對“我”這樣的心情變化,你們有什麼問題產生?

(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尋找答案,劃出相關的詞句,寫簡單批註。

3、同學交流、彙報:

⑴ 關於“我”擔心的原因:根據學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課件:

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① 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我”擔心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讓孩子們買到好的禮物,她真是一個好媽媽。

② 比較句子,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他們不可能買到好的禮物。)

出示:

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不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

你們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那個句子更好,爲什麼?

學生在品讀、思考後認識到反問句更能將媽媽的擔心表現出來,繼而有效指導朗讀。

③ 你能把這種擔心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⑴ 關於“生氣”:我擔心孩子買不到好的禮物,可當孩子買到禮物時,她爲什麼又生氣了?

① 學生交流:

因爲她看到金吉婭只買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氣。

② 金吉婭辜負了媽媽的一片好心,看來,她不是一個好孩子,你們同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課件2:

“媽媽,我拿着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的聲音很低,顯然因爲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

③ 指導朗讀時讓學生注意到她是“聲音很低,顯然因爲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把她的內疚、難過讀清楚。

④ 此時此刻,你們就是金吉婭,在給予樹前看到這張卡片時,你會想到什麼呢?

進行口語交際1教師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來語學生交流、對話,從而做到師生與文本對話,讓孩子體會到這個小姑娘的善良、仁慈。

⑤ 金吉婭,當你懷抱着洋娃娃,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那個陌生的女孩說,就請寫出來吧。(音頻:秋日的私語。)

當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時,教師故意以他們沒有寫自己的名字爲問題,進一步教育、啓迪孩子們“做善事不必告訴別人自己的`名字”。

⑥ 我多想做你們的媽媽,您能不能再向我傾訴你的心聲呢?指導朗讀:

“媽媽,我拿着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的聲音很低,顯然因爲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⑴ 聽到你的訴說,我多想緊緊地擁抱你呀!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如此激動嗎?

隨即出示:

我激動地緊緊擁抱着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① 指導朗讀後,請學生用“不但……還……以及……”把我激動的原因說清楚。

② 指導背誦最後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口語交際2:

聖誕的鐘聲敲響了,金吉亞帶着禮物來到我們中間,作爲她的哥哥姐姐,這時,你最想對她說什麼呀?

將課後思考題:你認爲金吉亞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機融入口語交際,既親切又自然。

2、老師版畫,把板書連成一課聖誕樹:

孩子們,這個故事學完了,你們知道給予樹到底想讓人們送出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