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關於觀察,勇於交際的能力。

2.通過習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3.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4.積累對聯

5.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4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及習作

(一)口語交際

1.生自由讀要求,思考:本次交際的內容是什麼?(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

2.生自由分組交流。師提示:要說清這個自然奇觀在哪裏?奇在何處?最好能說出奇觀是怎麼形成的。

3.生推薦生一名參加全班交際。

4.全班交流,師生注意評價。生可以提問,也可補充,還可以討論。

5.全班評議。

(二)習作

1.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遊覽過或瞭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

2.生審題,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

3.生與同桌同學交流。

4.生擬定草稿。

5.師初評:

(1)語句通順。

(2)沒有錯別字。

(3)有條理,有順序。

(4)有重點、清楚地介紹。

6.生根據提示,四人小組評議。

7.定稿,抄習作。

二、我的發現

(一)生讀對話,反覆讀。思考: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什麼?

(二)生反饋

(讀文章,邊讀邊想象,能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三)師生共同再讀《觀潮》,邊讀邊想象,爭取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四)總結

三、日積月累

(一)生自由讀,思考:

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嗎?

(二)生反覆讀,背自己最喜歡的。

(三)生上臺表演。

(四)師生齊讀,再背。

四、趣味語文

(一)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1.生試着讀,看應該怎麼讀。

2.生讀後,思考:這樣讀有什麼意思?哪種讀法更有道理。

3.師生小結。

4.再讀。

(二)

1.生自由讀,分析每種讀法的意思。

2.師生再讀。

3.生收集其它這樣的例子。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③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爲學習本課做準備。

四、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教學設計

1、精心導入

①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②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3、感知內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有感知纔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爲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c.詩歌分爲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爲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4、研讀賞析

①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啓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④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a.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5、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爲《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6、信息反饋: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2、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3、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學會品讀、鑑賞文章優美的語句和段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 情感遷移,導入新課

讓我們共同聆聽一段《回鄉偶書》的深情吟唱。(播放歌曲《回鄉偶書》)這是一首久客他鄉、懷念故里的經典之作。詩人賀知章告老還鄉時已是86歲高齡的老人,可謂是落葉歸根了。其實,不僅是賀知章,古往今來,故鄉是所有遊子的情感歸宿。今天我們就跟隨遊子劉亞舟踏上思鄉旅程,去追憶那 “難忘的故鄉” (板書課題)請大家深情齊讀。

二、通讀課文,整體回顧

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回顧: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板書:熱愛、眷戀、思念、難忘)

文章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首尾有什麼聯繫?

三、深入讀文,品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三部分

讓我們懷着對故鄉的思念、熱愛、眷戀之情,深情齊讀課文的第

一和最後兩個自然段。作者把對故鄉難忘的記憶比作什麼?這一形象的比喻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童年的美好記憶,彌足珍貴。現在,讓我們拾起那一顆顆記憶的珍珠,同作者一起回到那童年生活過的地方。

(二)學習課文的敘事部分

1、擬小標題

快速瀏覽敘事部分,想想作者回憶了幾個故事,給每個故事擬定一個小標題。

板書:江邊洗澡、雪地餵雞

打跐溜滑、爭搶鴨蛋

這四個故事作者是平分筆墨嗎?(打跐溜滑、爭野鴨蛋詳寫;江邊洗澡、雪地餵雞略寫。敘事詳略得當,突出了重點)作者最喜歡哪個季節?從哪段知道的?(過渡段,使話鋒一轉,讓後面的故事自然順暢起來)現在,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到井沿兒打跐溜滑吧。

2、學習“打跐溜滑”的故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我”的句子,用“~”畫出描寫叔叔的句子。結合精彩的細節描寫,體會“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叔叔又是一位怎樣的人?想好後和同桌交流交流。 (頑皮、撒野、毫無顧忌、任性、憨厚、樸實、沉默、好心腸)(指導朗讀,體會動作的細節描寫)

任性孩子的吵鬧聲音猶在耳際,好心叔叔的憨厚形象猶在眼前。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引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如果叔叔就在你的跟前,你想對叔叔說:“ __________” 父老鄉親的純樸鄉情,讓我忘卻了寒冷,有的只是內心的感動。 3自主選學

採用剛纔 “讀一讀、畫一畫、抓細節”的方法,選學江邊洗澡、雪地餵雞、爭搶鴨蛋三個故事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說說你的感受。

(1)江邊洗澡

這裏的小魚有什麼特點?

抓住“撞、一羣又一羣、鋪滿、啃咬”來談。感受小魚多、頑皮的特點。

作者的所見、所感,也讓我們興奮起來:

這裏的魚兒真___!

這裏的魚兒真___!

與小魚親密接觸的感覺真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其樂無窮。 誰還想體驗江邊洗澡?站起來讀一讀吧。

家鄉依山傍水的.環境,如夢如幻,怎能不叫人懷念呢?

(2)雪地餵雞

你從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麼?(山雞很多,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這樣的場景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雪地餵雞主要抓住了什麼細節描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動作描寫,動筆畫出本段的動詞。抓住“掃、撒、拎、站、守”5個動詞的描寫,體會作者的認真勁)誰能讀出“我”餵雞時的認真勁?有我在,成羣的山雞再也不敢放肆了。這樣的環境讓我想起了老人們常唸叨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的神奇場面。

作者雪地餵雞時那叫一個認真,可玩起來也是毫不含糊的(引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這裏省略了什麼?還可以玩什麼遊戲?(學生拓展,出示圖片)簡單說說你的快樂。

這是我們東北孩子獨享的樂趣!

(3) 爭野鴨蛋

作者對這件事也是刻骨銘心的,哪一個詞體現出來了?(終生難忘)讀讀這段話,發現了什麼?(過渡段)

“我”和鐵柱的感情怎麼樣?(形影不離)

可是江邊的草叢裏卻傳來了鐵蛋的哭聲,怎麼回事呢?誰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讀一讀?(指名讀)大家有什麼感受?

也許正是因爲這些小摩擦,才使“我”和鐵柱的友誼更濃更甜吧。 你有過類似的友誼嗎?(情感遷移)

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對鐵柱是怎樣的感情呢?你從哪些語句或段落中感受到的?(思念、悔恨)爲啥要和他爭那個鴨蛋呢?

我真不應該________。(變成陳述句,突出悔恨的情感) 兒時純真的友誼纔是最珍貴的。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四個故事如同一部老電影,演繹着淳樸的東北鄉村生活,勾起了作者的無限鄉思。情到深處,不由得直抒胸懷(引讀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昇華情感)

作者言未盡,意未歇,綿綿不絕的鄉思牽動着我們的心,現在讓我們也來吐露心聲,表達真情。

1、家鄉美

我愛家鄉的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家鄉的_____真____,給我們帶來了_____。 那一件童年趣事事令我終生難忘:__________。

2、詩歌《親親的北大荒,我的家鄉》

合:親親的北大荒,我的家鄉,

我們生活的美麗地方。

男:肥沃的黑土地富饒、廣袤,(mào)

女:勤勞淳樸的人們爲之驕傲、自豪。

男:家鄉的鉅變讓我們喜上眉梢,

女:人們的幸福生活溢於言表。

合:這裏,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這裏,讓離家的遊子魂牽夢繞。

合:衷心祝願我美麗的家鄉,

像雄健的駿馬一路馳騁。

像展翅的雄鷹飛得更高!

3推薦作業:借鑑文中的寫法,記一件發生在家鄉的童年趣事。回憶難捨的人,難忘的事,表達難割捨的真情。

板書設計: 難忘的故鄉

江邊洗澡

回憶 雪地餵雞 思念、眷戀、懷念

打跐溜滑

爭搶鴨蛋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 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1、掌握文言實詞、虛詞;

2、借事說理,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什麼是天才?怎樣才能成爲天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思索這些問題。古往今來,有許多激勵人們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來自勤奮”“聰明在於積累”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傷仲永》也是一篇關於天才的文章。

二.介紹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導學生複習學過的王安石的古詩)

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三、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第一遍, 學生自由誦讀,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第二遍, 指名讀課文。

第三遍,學生齊讀。

(2)疏通文意: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並將不懂之處標出來,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小組代表翻譯課文。(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

(3)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己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會課文大意。最後強調本文重點文言詞語。

傷仲永 哀傷,感傷

父異焉。 感到奇怪

邑人奇之。 以…爲奇,認爲(他)是奇人

稍稍賓客其父 紛紛 把…當作賓客

父利其然 以…爲利

四、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其原因是什麼?

明確:(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方仲永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

原因: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渴於邑人,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爲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爲衆人” ,是因爲“受於人者不至也” ,即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2.題目是《傷仲永》,但全文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傷”字。試問:題目改爲《記仲永》行不行?

文章以“傷仲永”爲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何以可“傷”的道理,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並以鮮明的態度表明的觀點,這是借事說理的方法。

五、齊讀全文,學習了本文,你得到哪些啓示?

纔能有賴於後天的學習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六、總結: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爲棟樑之材;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爲。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爲有用之才。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閱讀例文,知道文章敘述了自己在新疆的經歷和感受,重點寫了遊覽賽里木湖的情景,抒發了興奮之情,表達了要和好朋友分享快樂的願望,但它與一般記敘文不同,它是以信的格式寫出來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信上。

2指導學生結合“習作要點提示”分析例文,瞭解信的基本格式,明確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等五個部分,明確各部分書寫在什麼位置,明確信的內容,需要告訴對方什麼就寫什麼,想告訴對方什麼就寫什麼。

3指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知道是給親戚或朋友的一封信,注意有的放矢,用語得體。

4指導學生選擇寫信的對象和選擇好信的內容,鼓勵學生寫好後寄出這封信,爲日後書信交往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當今雖然有了電話、電報、電腦等先進媒體,可人們的社會交往仍離不開書信,本次作文要求給你的親戚或朋友寫一封信。

二、讀析例文

1、引入例文<<給好朋友的一封信>>,認真閱讀。

2、簡單交流,指出文體,並結合信的內容,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這種文體珠社會交際作用。

三、系統介紹,嚴格要求

1、着重提出,信的格式不能搞錯。

2、系統介紹信的格式。

(1)信一般包括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等五個部分。

(2)每個部分該寫在什麼地方,都有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格式。

(3)還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四、小型練筆,填寫格式。

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正文內容。

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可以敘述見聞,也可以介紹經驗,交流思想等。

六、對照要求,完成草稿

七、組織修改,注重格式

八、認真謄寫,符合規格

寫信給別人,越是態度認真、字跡工整,越是說明對別人的尊重。

九簡介信封寫法,鼓勵投寄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3、瞭解本文比喻、象徵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鋪墊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作者是誰?

2、作者鏈接: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爲政治家的梁啓超,師從康有爲,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背景資料:本文寫於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後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爲“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苟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爲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鬥。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發、硎(xíng)、澌

2、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讚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瞭兩者之間的緊密關係。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爲“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爲少年中國;二是因爲少年象徵着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徵、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徵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徵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後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爲創建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構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佈置作業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爲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的責任

少年中國說、少年和祖國的關係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讚美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2、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要懂得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仔細來聽: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打一自然現象,是什麼呢?(風)

2、你都知道哪些風?(生自由說:春風、龍捲風、北風等等,引導學生用動作來表現。)

3、看不見、摸不着的風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過渡:同學們的聲音真響亮,把風姑娘也吸引來了,她還給我們帶來了任務呢!

4、出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大家好,我是風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尋風的足跡吧!我們每到一站還有任務哦!

第一站: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第二站: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過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嗎?真棒,每個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讓我們帶着這份自信和智慧進入學習的第一站吧!

二、自學導航一

1、小組合作學習課後“我會認”的生字。

方法: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組詞,並說一句話。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誰在畫風,用——畫出他們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

(二)彙報展示

1、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

過渡:聽到你們說的這麼好,生字寶寶都開心地跳起來了。瞧,他們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認識嗎?

2、出示:趙小藝、陳丹、宋濤(指名讀、齊讀)

師:第二個問題解決了嗎?文中都有誰在畫風呢?看,這三個小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進入學習的第二站吧!

三、自學導航二

1、讀一讀,想一想: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用曲線畫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2、試着用下面的句式,說說他們的畫。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方法:先同桌對學,再組內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

(二)彙報展示

1、學習趙小藝的畫

(1)指名讀第四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

生:飄。(板書:飄)

師:這兒有一幅趙小藝的畫,想看嗎?(出示課件)從這幅圖上,你感受到了什麼?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上的話,美美的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出示句子,對比

A、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B、趙小藝說:“我能!”

(第一句話比第二句話具體,而且第一句話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第二句話沒有思考直接就說出來了。)

師:帶着你的理解,再讀讀第4小節。

過渡:趙小藝還畫了什麼?

(3)指名讀第8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可以感受到有風?(板書:轉)誰能讀出這種感覺?(指名讀,評價)

師:趙小藝真聰明,她用旗子飄和風車轉的方法吧風表現出來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說說她的畫嗎?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來,風藏在飄着的旗子裏。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裏。

過渡:瞧,現在你成了一名小詩人了,那陳丹又是怎樣表現風的呢?

2、學習陳丹的畫

(1)指名讀第6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板書: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麼樣?她的畫中有風嗎?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中的文字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來看看宋濤的畫吧!

3、學習宋濤的畫

(觀察圖畫)你從他的畫中感受到了風嗎?那文中是這麼寫的?

(1)指名讀第7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風?(板書:斜)

(2)指導朗讀

(3)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把這幾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了,一起來讀一讀吧!

4、齊讀小詩《風來了》

過渡:我們欣賞了三位小朋友的畫,還給他們的畫配上了一首小詩,現在我們都是小詩人了。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風聲)風來了,所有的景物都動了,想看看這些動起來的景物嗎?

5、理解最後一小節

(1)播放動畫

(2)瞧,這些景物都動了,顯得更美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這是說他們畫得好,是對他們的讚美。)

6、是啊,這三個小朋友經過認真的思考,畫出了這麼美的畫,得到了大家的讚美,那你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嗎?爲什麼?

7、說的'真好,老師知道你們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下面我們就來大顯身手,也來說說你想怎樣畫風?(生自由說)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設計了一個個精妙的創意來畫風,我們又成了一名小畫家了!

四、回顧目標,談收穫

1、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風姑娘給我們提出的任務完成了嗎?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3、師總結:你們的收穫可真不少,我們知道了這三個小朋友經過動腦筋、想辦法,從不會畫風到學會了畫風,這件事告訴我們(出示課件,齊讀)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筋,勤思考,想辦法,才能獲得成功。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能做到嗎?

過渡:下面到了考驗大家的時候了。

五、達標檢測

1、我會選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轉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轉動( ) 空地( )

2、我會填

一( )風 一( )雨絲 一( )風車

一( )樹 一( )紅旗 一( )雲

六、作業

喜歡畫畫的你: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喜歡寫日記的你:把你想到的畫風的方法寫下來。

喜歡創新的你:聲音、氣味和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着,請你試着畫出來,還要配上一段介紹哦!

板書設計:

15 畫風

趙小藝 旗子飄 風車轉

陳丹 小樹彎

宋濤 雨絲斜

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8

課標要求

1.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

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2.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3.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

內容與學情分析內容分析“任務二”新聞採訪,在本單元任務羣中活動性、綜合性最強,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運用並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採訪的準備和實施兩個階段。

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制定採訪方案、合理設置採訪問題。

學習難點小組共同擬定採訪計劃並實地採訪。

學情分析

學生在“任務一”中已經掌握了消息、新聞特寫、通訊、新聞評論四種新聞體裁,在閱讀新聞的過程中對新聞素材的採編角度、方法和取捨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擬題、消息的結構,不同新聞體裁寫法也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已經對於新聞採訪充滿好奇,對新聞寫作躍躍欲試。

學習目標

1.鍛鍊捕捉新聞線索、抓住新聞熱點的能力;通過撰寫採訪提綱,模擬採訪等活動,提高策劃組織、分工合作、交流溝通的能力。

2.養成關注現實、關心時事、自主思考的習慣;形成求真務實、冷靜客觀的思維方式;學會準確、負責任、言必有據的表達。

學生課前需要

做的準備工作分配新聞採訪及編寫小組,蒐集身邊的新聞熱點,準備採訪器材(筆、本、錄音筆、照相機等)

學習策略

採訪策劃、實地採訪、編寫、小組合作

學習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自主學習、小組活動、課堂展示)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

導入新課:

一、觀視頻知採訪

下面先請同學們看一段中國游泳隊全紅嬋在東京奧運會10米跳臺奪冠後的採訪。

模擬採訪:現在假如你就是身在東京的小記者,目睹了全紅嬋奪冠的全過程,賽後將對小冠軍進行採訪,你將怎麼做呢?(學生採訪效果不好)

通過收看視頻,我們要想成爲一個職業新聞工作者,除了之前積累的新聞知識,還需要了解關於新聞採訪的一些常識。下面咱們一起回顧下課文《一着驚海天》。

二、迴歸課文找採法

節選一: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時,頂着凜冽的寒風,身着不同顏色馬甲的甲板工作人員在戰位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手持專業工具,一絲不苟地對阻攔索做最後一次檢查。備受外界關注的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着艦進入最關鍵時刻。

節選二:

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後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幾近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

新聞採訪就是記者爲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的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過記者和採訪對象面對面的交流來實現。

視頻播放,感受新聞氣息,體驗媒體人的工作。

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調動自身經驗,結合課文探究新聞採訪的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回憶新聞採訪的方式。

師生歸納:用嘴巴問,用耳朵聽,用筆記錄,藉助音像設備得來的。

引領學生關注時事。

以熟悉的課文爲例,進一步明確新聞採訪的多種方式:觀察、記錄、資料蒐集等。也可以拓展八上《紅星照耀中國》

活動一

瞭解新聞採訪

活動二

擬寫採訪提綱

活動三

模擬新聞採訪

三、新聞採訪“準備時”

“成在寫作,功在採訪”新聞人的工作有哪些呢?

一次完整的新聞採訪包括:

訪前準備——現場問答——後期整理

請同學們先整體閱讀課文已有材料(任務二第15頁),圈點勾畫,小組交流分工,結合小組意見,老師進行指導。老師根據學生交流展示,進行適時提升指導。

爲了更好地採訪,我們將成立採編小組,確定採編小組成員分工。小組分工如下:

記者1:負責報道的選題、蒐集相關資料;思維靈活的學生。

記者2:負責採訪的提綱;文字能力強又細心的`學生。

記者3:掌握採訪的技巧及如何提問,細心的學生。

記者4:進行現場釆訪,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

攝影,負責圖片編輯,電腦能力強的學生。

文字編輯:採訪的後期整理,語文能力強的學生。

主編:整體把控,組織能力強的學生。

(一)前期準備:

1.選定主題:意義重大,貼近生活。

通過研究分析,找準熱點、關鍵點,確定採訪主題。一個好的採訪主題,應該儘量做到有價值、有深度、有新意。

2.採訪對象:慎重選擇,積極聯繫。

確定採訪主題後,應從專業背景、個人經歷、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重選擇採訪對象。確定採訪對象後,應積極與之聯絡,向對方說明採訪的主題、目標等,發出採訪請求。如對方接受請求,應與之約定採訪的時間、地點等。

3草擬提綱:全面清晰,保證效果。

採訪者要蒐集與採訪主題、採訪對象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研究。採訪者還需要擬出採訪提綱,以保證採訪的效果。所謂採訪提綱,指採訪者預先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應圍繞主題,儘量全面,邏輯清晰。

我們這次的採訪話題是“手機進校園”,請閱讀相關資料擬寫採訪提綱。

【資料1】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在校期間電子產品使用管理,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

【資料2】在日本較爲主流的教育方針是,由學校統一向學生髮放手機,以此來“教會學生手機的正確使用方法”。著名教育學家尾木透露,這種手機月租3500日元(約合220元人民幣),不能上網但自帶GPS功能,此外,這種手機還可以“防狼”,如果遇到危險,孩子可以一鍵打開報警裝置。

【資料3】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方便了家長與之聯繫,但也存在一些青少年對手機形成了依賴,患上了“手機綜合徵”。而且頻發短信對視力有一定傷害,手機輻射也影響身體健康;沉迷於玩手機也必定影響他們的學習;手機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發展都有不利影響,學校和家長必須要管,但怎麼管是關鍵。單用一紙禁令完全把手機清除出校園,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傷害了學生的自尊,無法從根本上讓學生正確認識手機的用途,學校應當採用科學和與時俱進的管理方式,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

【課件】示例

學生課堂討論。

小組內合作:

填寫訪談提綱(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綱後進行小組討論,發現問題後進行修改。

小組間合作:(展示採訪方案)

兩個小組,各派一到兩名同學爲代表,解說方案,其餘同學認真聽說,對不合理的地方給予指正。

(二)現場問答

1.守時赴約,注意儀表。

赴約採訪時,精神飽滿,衣着得體。

2.彬彬有禮,機智傾聽。

採訪者的舉止要有禮貌。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如非必要,不宜打斷對方。如必須打斷對方的話,應先向對方致歉。採訪結束,向對方致謝。在傾聽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握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和對方談話的弦外之音,以便將採訪引向深處。

3.有效提問,講究技巧。

緊扣主題,多角度、多層面設問,設問有邏輯性,由淺入深,由主到次。把問題分門別類,提問語言:簡潔清晰、準確精煉。問題要主旨清晰,範圍適中、要求明確,形式多樣。採用技巧,採訪前稍作鋪墊,緩解對方的緊張情緒。採訪者要隨機應變,遇到不作正面回答的情況時,改變方式提問,提示回答的思路角度。對不同的採訪對象提出同樣的問題,以求兼聽則明。

4.過程流暢,輕鬆自由。

5.做好記錄,重視筆錄。

(三)採訪後的後期整理

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

2.成果確認,保持聯繫。

如非特殊情況,在相關的新聞作品正式發表之前,採訪者應將作品交採訪對象確認,這樣不僅能避免誤解,曲解對方的言論,也能給其補充、調整自己言論的機會。

、模擬新聞採訪“進行時”

(一)“舉一”:新聞採訪一例

採訪校籃球隊隊員曹子博。

提示:同學詢問三到五個問題,比較和合適,問題之間要注意邏輯關係。

擬定採訪內容如下:

採訪對象:初一二班學生曹子博

(校籃球隊隊員,校籃球比賽初一年組冠軍隊——初一二班籃球隊隊長)

採訪結果

採訪問題

1先跟大家說說你奪冠後的心情。

2你什麼時候開始練習籃球的?平時每天大概訓練多長時間?

3你覺得訓練中最難的是什麼?如何兼顧訓練與學業?

4你最崇拜的籃球運動員是誰?你認爲他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5你認爲體育訓練對你的成長有什麼價值?

補充背景資料:

1.學校首屆校園籃球爭霸賽歷時一個月(20xx.3.20-4.20),三個年組按照抽籤單循環淘汰制比賽,分別評選初一初二初三三支冠軍隊。除學生比賽外,本屆更大的亮點是兩場師生表演賽。

教師示例:

(二)“反三”:結合本小組主要採訪內容,選擇角度準備寫新聞。明確活動目標,準備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閱讀材料,圈點勾畫,思考商量採訪流程,老師提問,兩組成員陳述分工情況及分工理由。

歸納整理新聞採訪的過程及注意事項,積極思考,做好記錄。

瞭解訪談話題,擬寫採訪提綱,籌備訪談計劃。

小組合作

自評互評

修改完善

交流展示

學生熟悉採訪的流程及程式化。

組內合作:組長組織內部六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明確分工:(同上)

組與組之間的合作:先擬好提綱的小組,找到另一個擬好提綱的小組,共同探討兩個小組所設置的採訪問題的合理性,取長補短。明確途徑,掌握方法。

瞭解訪談提綱的基本結構,爲自擬提綱做好準備。

讓學生在實際採訪前有具體的經驗準備。

體驗式學習,鞏固學習成果。

達標檢測必做任務:採訪初一二班學生曹子博,寫新聞稿。

拓展作業:關注社會上的新聞熱點,自選角度進行採訪和報道。

推薦選題一:完成手機禁止帶入校園的採訪(根據採訪提綱,完成這次訪談活動的設計,並用1-2天時間完成訪談,梳理訪談結果。)

推薦選題二:關注中學生的體質健康(關注學校籃球賽,根據採訪提綱,完成訪談,梳理訪談結果。)

板書

設計選題文明篩選

定案真誠整理

分工切題

擬綱連貫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難忘的故鄉》是教科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2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自主認識“拎、呔、戳、媚”四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鋪”、“追逐”、“啃咬”等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2.在朗讀感悟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課題。

2.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學前交流,檢查預習。

1.檢測字詞。

2.交流課文內容。

3.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

三、初讀感知,學法指導。

1..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寫出小標題。

(夏天江邊洗澡)(冬日趣事、好心叔叔抱我回家)(和鐵柱爭鴨蛋)

2.學習江邊洗澡,教師指導學習方法。

(1)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朗讀。

3.學習雪地喂小雞的段落。

四、小組交流,品讀課文。

1.提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要求:

(1)請同學們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選擇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

(2)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組內多讀幾遍。

(3)組內交流,由組長確定發言順序,準備發言。

2.小組自主選學

五、全班交流,點撥引導。

1.選擇小組,根據要求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六、學習寫法。

七、課堂檢測,鞏固提高。

夏天江邊洗澡

12.難忘的故鄉 冬日趣事 眷戀 好心叔叔抱我回家熱愛

和鐵柱爭鴨蛋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的綠色日記”,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家鄉的水、空氣、動植物等環境問題的原因和危害進行考察和探究,使學生初步樹立環保的意識和責任感,激發他們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與嚮往之情。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關注身邊動植物的生存現狀,初步樹立生態意識。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明白保護環境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2、行爲與習慣目標:

不捕殺和傷害鳥類、青蛙等人類的朋友,用自己的行動保護野生動植物。

3、知識與技能目標:

關注家鄉的動植物,初步瞭解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由此給自己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4、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小組討論、設計公益廣告等形式,讓學生知道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謀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課件出示:朋友)師:同學們,當朋友這兩個字呈現在你們面前時,你想起了誰?你們之間又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誰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小結:是的。朋友能帶給我們快樂和幫助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些特殊的朋友。它們來自於——(課件出示:大自然中的)。

2. (課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師:讓老師看一看哪些孩子最機靈,能一下子叫出這些朋友的名字?

小結:動物和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們。【隨機板書:植物 動物 人類】

【 設計意圖: 以輕鬆活潑的談話導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 】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填寫調查表

1、(課件出示:調查表 )組內交流。

大自然給予我們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大自然不僅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美麗的自然環境,還提供着我們的衣食住行。可見,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與人類是息息相關的。(師用圓圈板畫三者的關係)我們本應該感謝它們,可是我們是如何做的呢?

【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密不可分。 】

活動二:人類與植物

1、(課件出示:音樂——《我想有個家》 ;畫面——小鳥到處尋覓家。)

①你看到了什麼?

②你又彷彿聽到了什麼?

2、師:是呀!森林是小鳥的家,它們曾在這裏快樂地歌唱,自由地飛翔,可如今,它們的家又在哪裏?是誰讓它們無家可歸?(師生交流)

3、(課件出示:小鳥棲息在電線杆上。)小結:樹被砍光了,小鳥只能棲息在這毫無生機的電線杆上。多麼令人心酸的情景!多麼淒涼的呼喚!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和小鳥一樣(悲傷、難過、沉重、同情……)

4、師:森林被破壞,小鳥失去了溫暖的家,大自然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的生活又會受到什麼影響呢?(師生交流)

5、(課件出示:自然災害。)師:看了這些,你又想說些什麼?

6、小結:“我想有個家”不只是小鳥的呼喚,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呼喚,更是人類自己發自內心的吶喊。

【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人類在有意或無意中對大自然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損壞,許許多多的鳥兒已經無家可歸了,喚起同學們保護植被的意識。 】

活動三:人類與動物

1、師:今天,一位動物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大家看!(課件出示:青蛙捕蟲)一隻小青蛙正在稻田裏奮力地捕捉害蟲,蟲子們見了它,都是四散而逃,大聲喊着:“快逃命吧,有了它,我們可不能再禍害莊稼了!”這時一隻小鳥飛來了,它對地青蛙說:“青蛙老弟,這麼辛苦!”青蛙頭也不回地答道:“沒事,這樣農民來年可以有個好收成!”故事講到這兒,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塊稻田的主人,你會怎麼想?怎麼說?

2、過渡:青蛙給予農民這樣大的幫助,我們人類真的把他們當朋友了嗎?請同學看!(課件出示:不法商販捕殺青蛙的新聞。)

3、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現象呢?

4、同學們觀察到了很多,今天,老師也把這一切帶來了!(展示出示:人類捕殺野生動物的圖片。)。看了這些,你又想說些什麼?

5、聽了同學們的話,我爲你們感到高興!因爲我們都認識到了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應該捕殺它們。

【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人類在有意或無意中對大自然的動物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許許多多的動物都倒在了槍口之下或者擺在了餐桌之上。同時,讓學生明白我們人類莊稼的豐收離不開自然界中小動物的大力幫助,喚起同學們保護動物的意識。 】

活動四:設計公益廣告

師:那麼,如果讓你設計公益廣告,來呼籲大家,關注動物、植物,保護我們的朋友,你準備怎樣來設計呢?

想好後,把它寫在老師事先發下去的卡片上,然後貼到黑板上來!

【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把在前兩個環節中培養出保護大自然的情懷進一步昇華,同時也有利於將保護大自然的宣傳範圍進一步擴大。】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用心保護它們。(板書:心形。)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瞭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爲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鬱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複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餘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爲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餘年,但心裏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爲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麼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閒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後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爲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聽着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爲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爲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着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爲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爲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三)《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繫?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三、佈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二、研讀作品

(一)《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4)

綺戶(qi3)

嬋娟(chan2)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着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麼農曆中秋大家吃什麼有什麼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於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爲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啓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着問月:爲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提問:

①什麼語氣?

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懷念誰?

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提問:用什麼語氣、態度?

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後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瞭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爲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爲限,如果兩三支合爲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淨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後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峯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爲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後兩句來理解。)

(3)你認爲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1、 塑造人物的方法

2、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課時】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小說的情節結構

2、 初識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紹

1、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後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我們在初中階段所學過的《故鄉》、《社戲》、《孔乙己》以及今後我們將要學到的《藥》、《阿Q正傳》等都選自《吶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寫的《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等共11篇小說,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祝福》是我們在中學階段所學魯迅小說中唯一一篇選自《彷徨》的。

魯迅的小說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學習西方小說結構經濟、靈便、多樣的優點,打破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單一的形式,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態。魯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學大家,爲中國現代文學的藝術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子君、孔乙己、四銘等。

2、魯迅作品

小說集吶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而已集二心集 墳 熱風

3、魯迅:由《吶喊》而到《彷徨》

①複習:《吶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題《吶喊》: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

《吶喊》命名的原因:一,爲喚醒沉睡的民衆而吶喊;二,爲革命前驅者吶喊助威。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再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重要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②《彷徨》簡介:

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慶用橙紅色爲底色,配以黑色的裝飾人物,畫着一個正在下山的太陽,不規則形狀的太陽帶來微微的光亮,但又讓人感到些許不安,三個人在比自己的帽子還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滿幅畫面被緊張的情緒所包圍,將“彷徨”表現得恰到好處,又耐人尋味。

題《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示衆》、《長明燈》等。

參考資料:公冶《孤獨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時候。孤獨無依,進退失據,謂之彷徨。魯迅曾經是彷徨的,至少在寫《彷徨》的時候。寫《彷徨》時,他才四十四五歲,還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時,他滿懷希望,或者說曾經滿懷希望,然而這希望,最終是破滅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現在。於是,他就彷徨。於是,他就寫了關於?彷徨?的小說。與其說是彷徨,不如說是無奈。生的無奈。?

張宗剛在《偉大的靈魂探祕——解讀魯迅》(《名作欣賞》20xx年5期,總第126期)一文中對《彷徨》的評價是?色貌如冰,肝腸似火?。他還說:?所屬望者殷,所挾持者遠,這是魯迅的深刻。……他(指魯迅)像一隻失羣的飛鴻,在浩渺的天空飄飄蕩蕩,無所歸依;孤獨寂寞的內心體驗,遂外化和昇華爲一種巨大的創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攝魄之筆,繪出無數舊時代的圖景,意態生動,悲壯無匹。其中,對自由的探討,對人性的掃描,對弱者的關注,對時俗的思考……無不憂憤深廣,啓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達到和進入了史詩的層次,從而冠絕一代,獨步千秋。?

二、導入

請問在坐的女孩子們,你們有沒有名和姓?

可是在舊社會,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層的女人就都沒有名字,他們地位低賤,連享有名和姓的權利也沒有,只能作爲男人的附庸而存在。

從字形的角度講解“女”“婦”和“取”三個字。

三、寫作背景介紹

1、《祝福》寫於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農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並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所以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依然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權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的手裏。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來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繩索,而農村的勞動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痛苦最大。她們不僅沒有地位,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婦,就更受人歧視,甚至連勞動和生活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 魯迅通過祥林嫂的故事所顯示出的摧殘和殺害勞動人民的有形和無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屬於魯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國民性”,其實所謂“國民性”正是長期封建統治造成的。作者懷着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會制度和舊禮教的罪惡,以喚醒人們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魯迅全集》第一卷《燈下漫筆》)。

四、題解

關於“祝福”:“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爲“福禮”,公頃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五、快速閱讀,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 疏通字詞、正音

2、結合小說三要素理清情節:請 學生速讀課文,畫出課文中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各段內容。

情節 內容 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2)

結局祥林嫂突然死去(3-33)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 (34-53) 三個半月

發展被賣改嫁 (54-65) 兩年

高潮再到魯鎮 (66-111) 約兩年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2)

3、思考:《祝福》在結構上採取倒敘的手法有什麼作用?

A、小說將祥林嫂的悲慘結局在開始就呈現在讀者面前,爲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過去是什麼人?爲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爲什麼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呢?這一切都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B、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4、提問:哪一句在結構上承上啓下,顯示收倒敘轉爲順序的?

“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蹟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5、請一個同學用順序的方法來複述整個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體會祥林嫂的命運

2、 學習人物描寫的手法

一、人物的描寫有哪些手法

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二、比較幾次描寫,講析作者刻畫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魯迅先生說過:“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

1、 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徵問題:①三次有何變化

②是什麼導致這些變化

③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樣的一個人

A、初到魯鎮:

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是怎樣的狀態?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

眼睛:順着眼(善良溫順)

表現:整天地做,似乎閒着就無聊,又有力,科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

變化: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要求極低,反襯了在婆婆家的遭遇)

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爲什麼臉上卻“白胖”了?

明確:封建社會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坐穩了奴隸的時代”(《燈下漫筆》)此時的祥林嫂正是“坐穩了的奴隸”,不計酬勞,心滿意足。她希望憑藉親親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然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想通過加倍的勞動來擺脫悲慘命運的願望,很快破滅了。

B、再到魯鎮:

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時肖像有哪些變化?從中反映出什麼?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眼睛: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與前面第一次來時比較,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極度悲傷。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思考:原來不愛說話的祥林嫂爲什麼反覆講阿毛的故事?人們的反應怎樣?

是因爲她心中非常悲傷,想通過傾訴來發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物的安慰和同情。但人們卻很少同情和憐憫,在魯四老爺家不讓她幹祭祀的活,鎮上的人們很快就厭倦了她的故事,並把她作爲取笑的對象。這些,說明在尋個封建禮教思想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祥林嫂享受不到一個普通人的權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思考:再次回到魯鎮,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都變了,祥林嫂深覺沉重,那麼她如何面對的?其結果如果?

明確:爲求得做人的權利,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她默默地辛苦工作了一年,用錢去捐門檻,但反抗的結果是她仍不被接受。這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說明了:她是無法贖罪的,她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C、死前:

描寫“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yǎo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也總是惴惴的,?否則呆坐着,直是一個木偶人。”

不讓祝福——失神 —— (再受打擊)。

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結局中描寫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長期的嚴重的打擊下與折磨下,已陷入本年度的悲傷,內心的痛苦憶無法表達,精神已經完全麻木了。而當她向我發問時,“那沒有神采的眼睛忽然發光了”,這一“發光”是在長期痛苦的思索中所產生的對靈魂的懷疑給她帶來的希望。當她連這一點點希望都無法實現的時候,就只有在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告別人間了。 思考:祥林嫂的疑問反映了什麼?應該怎樣認識?

祥林嫂的三個問題有一個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獄能否見面。她希望其有,這樣就可以和阿毛和賀老六見面,又希望其無,因爲害怕被鋸成兩半。這是長期困擾她的內心深處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這個問題,是在遭受一連串的摧殘和折磨後對封建傳統觀念的懷疑。祥林嫂對生活本無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得起碼的生存條件,可是儘管她不斷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爭,卻得不到這起碼的滿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對整個傳統的封建觀念發生了懷疑。

2、總結:通過以前的分析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祥林嫂的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溫順,安分的人,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貞節觀】從宋代起,朱熹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爲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爲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殺殉死,併爲這樣的婦女立牌坊。

“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祥林嫂完全符合“四德”的標準。

德:不肯改嫁污了名節。

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

言:“又只是順着眼,不開一句口”。

工:“她的做工卻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

至於“三從”,祥林嫂無父可從,無夫可從,無子可從。人生悲慼,一至於此!

許壽裳《我所認識的魯迅》“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魯迅《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這類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負責,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捐門檻】捐門檻的目的是爲了贖罪,然而祥林嫂到底有沒有罪呢?(她想活、能活,沒有罪)祥林嫂努力工作,把一年的血汗錢換成了一道門檻,她的罪孽似乎洗清了,這樣得到魯鎮人的認可了嗎?(沒有,四嬸的一句“你放着罷,祥林嫂!”讓她像是受了炮烙般的酷刑,精神世界轟然崩塌。這是生不如死的生,非死不可的死,人間不如地獄。正如魯迅所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三、拓展思考

1、“五張賬單”:

簡析:是指小說中零星流露出的關於錢的表述。概括起來有如下五處:

①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

②初到魯家的工錢:每月五百文;

③婆婆從魯家支走的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

④賣祥林嫂的錢:八十千;娶親費用:五十千;剩餘:十多千;

⑤捐門檻的價錢:十二千(十二元鷹洋)。

點撥:分析這五張帳單能夠以小見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無情壓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個半月,還買不下兩盤“價廉物美”的清燉魚翅,可見封建衛道士代表魯四老爺對她經濟上的盤剝;婆婆能從魯家支走錢並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給賣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給小兒子娶媳婦,除其它花銷外,還淨賺十多元, 這是族權和夫權在替其婆婆撐腰;祥林嫂把自己兩年做工掙得的工錢乾乾淨淨捐了門檻,還“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 這也是神權思想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毒害。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嚨”等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反覆揣摩描寫將軍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感悟將軍的情感。

(4)體會誇張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聯繫上下文等理解將軍向小島敬禮的深意,體會將軍的情感。

3、情感與價值

體會守島部隊在艱苦的條件下駐守海島,保衛祖國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用歸納的方法把課文分成若干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戰士們對祖國海島的熱愛,理解“小島”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異地的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駐紮在海島上的守島部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祖國、對海島的愛。今天,我們隨一位將軍登上小島,一起感受守島部隊的.愛國情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生詞。

2、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幾部分?

3、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4、這件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歸納總結:

①全文有37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四部分。

②課文講述了一位將軍登上小島後發生的事情。

③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三、生字生詞認讀學習

會認字:瞞、域、艇、矛、盾、哼、喉、嚨、勺、攪、舀

辨字:瞞——滿、矛——予、勺——勻

多音字:哼

四、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1部分。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主要介紹小島的地理環境和特點。)

2、思考:

這個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了什麼?

“樹少,草少,土也很少”,三個連續的“少”,表現了小島的荒涼。

(表現了海軍士兵們生活環境的艱苦。)

(二)學習第2部分。

第二部分是第2~19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主要講述了將軍發現和了解戰士們在島上種菜的情況。)

①“將軍不由一愣。”將軍爲什麼會有此神情?

(這裏土少,而且溫度高,不適合植物的生長,就連運送來的食物都不能完好地保存。然而戰士們卻讓這島上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②隊長建“菜地”是從哪裏得到的啓示?

(“隊長說,他是北方人,從大棚種菜得到啓示,就搞了這個油布棚,北方大棚是爲防凍,這個棚卻是防曬和防鹽。”)

③戰士們爲什麼不用海島上的土?

(“菜地裏的土,大部分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

“戰士們願意從家鄉背,連菜種也是從老家帶來的。”

體現出戰士們的思鄉之情,吃起菜來有家鄉的味道。)

④“晚飯後,我們就可以把油布都掀開,讓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隊長自豪而又神祕地一笑。

問題一:爲什麼要在晚飯後才能掀開油布?

問題二:這句有什麼作用?

⑤將軍定下了一個什麼樣的規矩?爲什麼?同行的祕書爲何着急?

“在這一海域,爲了減輕島上的負擔,吃住必須返回軍艦。”

將軍的身體不大好,又上了年紀,祕書擔心島上的晚餐會影響將軍的病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生詞

教師聽寫詞語,學生寫在習字本上。

二、學習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第20~35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主要講述了戰士們爲將軍送上一盤珍貴的小白菜,而將軍也對戰士們有了更深的瞭解,把蔬菜倒入湯中與戰士們一同分享。)

這部分主要描寫了將軍的神情變化:

臉色馬上變了——重重地放下筷子——一愣——凝視——鼻子有些發酸——喉嚨哽了一下——眼睛一亮。

①將軍看到端上來的小白菜臉色馬上變了的原因是什麼?

(將軍深知蔬菜的珍貴,不想因爲自己讓戰士們受苦。)

②將軍看了看他們桌子上的罐頭,喉嚨哽了一下,說:“同志們……”停了一下,又說:“孩子們,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爲什麼把“同志們”稱爲“孩子們”?

三、學習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第36、37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他向着太陽,向着那片綠色,也向着小島,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兩個自然段表現出將軍對戰士們的無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總結全文,將情感昇華推向高潮。

四、課後作業

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也請你用這種手法寫一日記。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自然,熱愛自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初步感受詩歌意境,感受詩歌的音韻美,陶冶情操。

3、運用聽讀識字法認識12個生字。瞭解多音字“只”的讀法。

4、學會書寫6個生字。

5、學會基本句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會正確書寫6個生字。

教具準備:

課件、錄音、星星、月亮卡片、丁丁掛圖

教學過程:

一、丁丁出場,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的好朋友丁丁又來和小朋友見面了。快,咱們快給他打打招呼。丁丁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象個圓盤,有時象把彎刀。(出示詞卡:月亮)

師:真聰明,丁丁說猜中謎語要送一件禮物給你們,是什麼呢?豎起你的小耳朵聽電腦博士播放的歌曲。(課件播放小小的船歌曲)

二、讀通順課文,運用聽讀法識字。

1、聽錄音,聽讀課文。學生聽、看、指課文。

2、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娃娃就用筆畫個圈,把他留住,前後連起來猜一猜是什麼字,實在猜不出來的.話,待會兒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3、同桌互讀。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娃娃,就互相幫幫忙。

4、分組比賽朗讀,教師給予適當評價。

5、教師範讀,學生指認。

師: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生簡單評價)你知道老師爲什麼讀得這麼好嗎?因爲老師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自己來到了天空。你也象老師這樣一邊讀、一邊想象,也會讀得很好的。想試一試嗎?

6、學生自由朗讀。

7、學生配樂朗讀。

8、試着背誦課文。

三、擴展練習——照樣子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

2、教師做一道題,學生檢查做對沒有。

3、課件出示答案,學生訂正。

4、你能用在。的句式來說一說嗎?把你平時想去去不到的地方,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可以用上這樣的句式盡情地說。

四、認識重疊詞語寶寶。

1、課件出示:跳出來的詞語寶寶,學生認讀。

2、課件閃動詞語,學生再讀。

五、認識生字娃娃。

1、課件讀跳出來的生字。

2、遊戲認字:猜字遊戲、摘星星遊戲。

3、認識多音字“只”,讀例句。

六、練習書寫字娃娃。

1、教師重點指導“尖”(課件演示),教師範寫。

2、學生當“小老師”教寫“裏”。

3、課堂練習書寫“尖和裏”。

七、結束。師總結,拍手齊唱《小小的船》。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的內容。

3、探究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感受諸葛亮鎮定自若,膽識過人的光輝形象,加深對“智慧”一詞的內涵的理解。

4、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並從中獲得有益的啓迪。

教學重難點

1、探究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感受諸葛亮鎮定自若,膽識過人的光輝形象,加深對“智慧”一詞的內涵的理解。

2、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並從中獲得有益的啓迪。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單元導讀,感知單元內容和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指導讀準生詞。

3、指導概括文章大意。

(1)指名說。

(2)教師引導學生講述課文主要內容時應將正文前的背景介紹補充進來,這樣課文的主要內容會介紹得更完整。(生嘗試再述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用7個字再次概括本文的內容。(生述)

4、引導學生質疑:今天再學這個熟悉的故事,你最想知道什麼?

將學生問題轉化爲教學問題——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三、研讀文本,展開探究。

1、學生讀書交流,聚焦重點句“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謹慎,決不會冒險。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2、比較閱讀,感悟諸葛亮“知己知彼”。

出示比較句:

司馬懿說:“你小小年紀懂得什麼,諸葛亮一向小心謹慎,從來不做冒險的事兒。他在城樓上一坐,四門大開,裏面一定有埋伏。我們如果進去,就中了他的'計,快快後退四十里!”

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謹慎,決不會冒險。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教學這兩句,感悟諸葛亮的“知己知彼”。

(1)自由讀,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哪些地方相似呢?

(3)質疑看課文插圖,司馬懿在城下,諸葛亮在高高的城樓上,他們的話竟這麼相似。有意思吧!該怎麼讀纔有意思呢?

(4)生練讀,教師演練“一唱一和”讀,同位互讀。

(5)同學們,這樣對比着讀,你體會出了什麼?

(6)教師小結,小結學法。

3、緊扣重點句,感悟諸葛亮的“心思細密”。

強調“……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

(1)同學們,再默讀諸葛亮的這句話。僅僅把城門大開(課件套紅)司馬懿就會懷疑城中一定有埋伏嗎?諸葛亮還做了哪些佈置?

抓點,感悟諸葛亮的周密安排和心思縝密。

生述“諸葛亮便下令把……也不許亂動。”

質疑,生探究,指名讀。

教師小結,板書。

4、緊扣重點句,感悟諸葛亮的“膽識過人”。

強調“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課件點擊冒險教師述說:同學們,冒險可是需要勇氣的呀!文中有多處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膽識。找找看!

抓點,感悟諸葛亮的“膽識過人”。

四、教師總結,歸納學法。

五、板書設計:

19、空城計

知己知彼

諸葛亮心思細密

膽識過人

第二課時(略)

1、探究“諸葛亮爲什麼要用空城計?”

2、評價人物,交流啓迪。

3、指導複述課文。

4、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