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觀潮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

一、課題:觀潮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觀賞錢塘江大潮時所見所聞的景象,說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後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宏偉氣勢。閱讀這篇課文可以使學生了解錢塘江的有關情況,激發熱愛自然,探索奧祕的情趣。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作爲最後一組課文的學習,要綜合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有意識地檢查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及相關的詞語,特別是文中的四字詞和成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3.能綜合運用以前學到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邊讀邊想畫面,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4.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事物的寫作方法。

5.通過學習課文,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法學法:

以讀爲主,讀中想象,讀中悟情。

七、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錢塘江大潮的圖片、資料,教師製作大潮景象的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們這個學期的第一課《觀潮》,齊讀課題,這篇文章描寫的是錢塘江大潮。誰瞭解它,能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向大家說說嗎?

放映大潮錄象,配上進行曲音樂,學生盡情地觀賞。

看完之後,談談你的感受。

想知道課文是用什麼語言描寫這宏偉景觀的嗎?那就讀讀課文吧?

[說明:導入的設計,利用錄象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談觀後感,接着問:想知道課文是用什麼語言來描寫這種景象的嗎?這樣就能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我們看到課文分成幾個段落?

五個。

2.爲什麼要分成五個段落呢?

課文是總分的結構,第一段是總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觀。第二段講潮來前,第三段第四段講潮來時,第五段講潮頭過後。

3.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線索。

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哪些部分是詳細,哪些部分是略寫。

按事件發展順序來寫,詳寫在潮來時,其他的都應該是略寫。

[說明: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所以,初讀課文後,要對課文形成整體的印象。]

(三)學習重點部分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1.默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補充讀,齊讀。

3.再默讀或小聲讀這些句子,說說,讀着讀着你彷彿看見了什麼畫面。

4.把想到的畫面說給同學聽,用自己的語言說,儘量用上書上的重點詞:悶雷流動、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橫貫江面、白浪翻滾、白色城牆等。用多媒體投影這些詞語。

5.指名說,評說,補充說。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學習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並把想到的畫面轉換成口語,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落實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要在具體實踐中訓練才能形成。]

6.品味課文語言。

同學們,你們讀了課文,能把想象到的畫面說得這麼好,除了你們的聰明才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課文的語言美。

現在請你們再讀讀自己覺得美的句子,怎樣讀才能把你感覺到的美有感情地讀出來。再說說覺得這個句子美在哪裏。

讀完後品讀,評讀,全班一起讀,充分感受語言美,形象美。

7.學法總結。

⑴邊讀邊想畫面,把想到的畫面說一說。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四)學習潮來之前,潮退之後部分。

課文除了潮來之時部分寫得美,潮來之前和潮退之後也非常美,選擇你喜歡的一部分學習,用剛纔的學習方法。

1.找出喜歡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畫面。

2.展示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爲什麼喜歡(或說說想到的畫面)。

(五)總結談話。

1.同學們,錢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見的偉大奇觀,今天我們見識了祖國這麼神奇、壯觀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種情感在涌動,能不能用語言來抒發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學生抒情。

2.在體會作者表達方面,你能向課文學習什麼?

(六)作業:

1.抄寫課文生字、詞語,按音序寫。

2.抄寫文中的四字成詞,並自選兩個詞語造句。

3.背誦3、4自然段。

4.根據課文描述,畫一幅大潮圖畫。

九、設計說明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覺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薰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快速讀,邊讀邊想象等,並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人教版)《語文》第九冊。

【教學設計理念】

“教師應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健康自主的發展”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打開語文課堂的天窗,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利用語文學習的資源,結合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特點。通過課前觀察。課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指導朗讀。課後實踐延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分析】

《夕照》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冊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同第一課《海上日出》一樣。都是描寫大自然美麗壯觀的景象。文章通過對夕陽西下整個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夕照熱愛、讚美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想象,感受自然景觀的秀麗,體會作者tf.發的情感;二是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教學重點應放在感受日落的景象上。難點是理解最後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主要通過對比討論的方式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這是本組第二篇寫景的課文。學生己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即“藉助讀課文,想象畫面”和“瞭解敘述的順序”。學習本篇課文是在此基礎上的鞏固延仲。夕照的景觀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現成的語文學習的資源,學生通過觀察即可獲得,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是滲透於課文的字裏行間的,要使學生入情入境,情景交融,有一定的難度,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多讀、美讀。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感受夕照的秀麗壯美;通過自主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自主學習的態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錄音、夕照的系列圖片、抒情音樂。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觀察夕照。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觀夕照課前佈置學生自主預習。觀察夕照的景色。

課上教師提問:“你是怎樣預習《夕照》一課的。觀察到了日落時怎樣的景象?”

學生談自己的預習方法、收穫以及觀察到的日落時的景象。

學生的預習方法、觀察所得因人而異,不應千篇一律,教師應根據情況及時表揚鼓勵。

【設計意圖:交流生活中觀察所得。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同時。有助於學生掌握好的預習方法。】

二、初讀質疑感夕照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小組內交流讀課文後的感受,並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組內其他同學聽。教師隨時瞭解情況。

3.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作者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色?從而整體感悟夕照的迷人。

4.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方案一:學生可能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詞語的意思,“爲什麼說夕陽像石榴”等。這時可請其他同學幫忙解答。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其他深層次的問題。

方案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涉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如“我爲什麼感慨和激動”、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等。可留待下面教學環節進行。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夕照的美麗。通過質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究的能力。同時便於“以學定教”。】

三、細讀解疑賞夕照

1.怎樣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慷呢?請學生商議可行辦法。學生提出建議:可以讀課文,可以討論。可以聽錄音··…2.播放配樂課文錄音。

3.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反覆地有滋有味地讀讀。拿起筆畫畫。看看夕陽美在哪兒、神奇在哪兒。

4.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解決不明白的問題。如。“爲什麼說夕陽調皮”、“我爲什麼會有一種感慨和激動”等。

5.欣賞夕照的系列圖片(配樂),進一步欣賞夕照的輝煌。

【設計意圖: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互幫互學,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以讀代講”、‘。聽中想象”、“讀議結合”,將語言文字和生活觀察相結合,巧妙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夕照的美,避免了教師串講串問。】

四、實踐體驗

畫夕陽對課文中把“夕陽化作什麼”的理解可作這樣的指導: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寫得如詩如畫。看看作者把夕陽都比作了什麼?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說一說。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想象一下畫出來,然後在全班內評一評:好在哪裏。爲什麼?

3.積累句子:把自己認爲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或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到積累詞句的本子上。

【設計意圖:動口、動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作畫表達自己真切感受。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文素養。】

五、朗讀成誦贊夕照

(一)配樂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讀出夕照的美景。可以是表演讀。可以是小組、同位、班級讀。

(二)讚美夕陽學生說幾句話或作幾句詩。也可以是蒐集到的有關描寫夕陽的詞語、詩句。

【設計意圖:反覆加強讀。採取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以聲傳情。以情感人。通過讚美夕陽。進一步明白“如詩、迷人的夕照”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這樣把語言教育和情感教育巧妙地融爲一體。】

六、對比讀書談感受

靈活運用課文思考題:“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彙報(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可以是作者的感情。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感受)。

七、遷移運用寫夕照

(一)欣賞寫法之妙投影出示三個思考題:作者站在什麼地方觀察夕陽?是按什麼順序觀察?是抓住夕陽的什麼特點觀察?

學生默默讀課文後。同位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二)體驗寫作之樂1.用一個片斷描寫一處景物。可以用剛學到的寫法寫。也可用其他方法寫。

2.寫完後互相欣賞交流。

(三)課後練習課後繼續蒐集閱讀描寫夕照的文章圖片。

【設計意圖:一環節是課內學習的延仲,引導學生在練筆的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反思】

在《夕照》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效果比較好。但在合作交流時。因學生以前對這樣的學習方式不熟悉,小組交流流於形式。預期效果不明顯。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爲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鑑,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裏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後“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牆”;更近,猶如“戰馬飛奔”的順序組接。錄製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牆”、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並將實際景象與課文裏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讚美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於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於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於思考;朗讀,助於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於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採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範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後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爲主導、生爲主體、學爲基礎、思爲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讚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麼比作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於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於作者基於真實,富於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藉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後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鐘)音樂錄音帶(2.5分鐘)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範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後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麼講?什麼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時間順序寫的,並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並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可以分爲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裏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曆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濛濛。(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讚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後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啓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學生自學。

剛纔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麼?這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樣比?

b.“橫貫”是什麼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是什麼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麼?

d.“千軍萬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的景象?

這裏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比,表現出什麼?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後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後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4

一、整體把握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爲“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爲古今盛事。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羣。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衆多,觀潮者人數衆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爲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二、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瞭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2、作者及背景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人稱“二窗”。)四水潛夫等。湖州人,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宋滅之後不再做官。他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觀潮》選自《武林舊事》,這是周密在南宋滅亡之後追憶往事的一部作品。

南宋的國都是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南宋詞人周密曾經觀看了錢塘江涌潮,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生動的描繪了出來。

3、全體朗讀,掌握正確的讀音

楊誠齋(zhāi)京尹(yǐn)艨艟(ménɡchōnɡ)乘騎(jì)

如履平地(lǚ)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

鯨波(jīnɡ)羅綺(qǐ)僦賃(jiùlìn)

4、對照課本註釋,藉助工具書,同桌之間互相翻譯,疏通文意。

5、初讀感知

(1)、描述觀潮時四副各具特色的畫面

a)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b)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c)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d)寫觀潮人數之多

(2)、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曆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曆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曆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曆每月的初一)

6、研讀賞析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第一段中,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採用怎樣的修辭方法來表現?

明確:從“方其遠出海門……勢極雄豪”爲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寫出了海潮的壯麗雄奇。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把海潮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3)水軍演習的場面寫得扣人心絃,其精彩之處表現在哪裏?這樣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這是採用怎樣的寫法?採用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個場面精彩之處在於參加演習的船隻衆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嫺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

最後結束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是採用動靜相襯的方法,造成起勢浩蕩,轉瞬即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也爲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4)第三段爲何寫彩旗?

明確:持彩旗弄潮不是爲了裝飾,乃是爲着“誇能”,用某一具體的物體把某種無法直接顯示出來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強調出來,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溼”是對弄潮兒本領的最高妙的稱頌和讚歎。

(5)第四段中寫觀潮人數之多與上文寫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有何聯繫?

明確:觀潮人羣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爲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小結:

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托了錢江涌潮的奇偉壯麗,又共同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和弄潮兒的不凡風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其自然美和人文美。

8、作業:

《大考卷》或《新概念》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詞語。

2、瞭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來寫文章,並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來寫文章,並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來寫文章,並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遊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遊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後,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 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麼“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2)完成填空,並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 ),潮來了。

(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麼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麼?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裏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裏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着、盼着。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爲“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着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裏,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範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範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麼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纔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歎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歎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採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採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彙報,重點研讀:

(1)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麼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爲什麼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麼地方?“白線”是什麼?(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後一點左右,這時終於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麼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麼喊?

C、那麼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麼說人羣“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 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麼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牆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 理解“齊頭並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 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着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麼呢?

D、這麼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師生齊讀這段話

(3)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纔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於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噹噹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6

一、教案背景

1、學科:語文(第七冊)

2、課題:《觀潮》

3、課時: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不僅運用多種手法直接描繪了潮水鋪天蓋地的情狀和聲威,還以觀潮的人數和熱情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教學本篇課文,要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還要引導學生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觀的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見聞。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但是由於遠離沿海,對海潮沒有直觀感受的經驗,對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壯美很難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據小學生對直觀的材料感興趣的特點,藉助網絡資源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過程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師要教會學生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表現自我,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新詞,會認7個生字,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感受錢塘江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的景象,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

2、學生準備

(1)閱讀課文,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利用網絡搜索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八、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感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

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中感悟,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感知自然美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潮起潮落嗎?下面就跟隨這段視頻瞭解一下漲潮時的壯美景象吧。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壯美。

大自然就像個魔術師,他的傑作常常令人驚歎與震撼。剛纔我們看到的只是海邊常見的漲潮景象,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觀潮》這一課向我們展示了世界上最壯美的潮水——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請大家先讀一遍課文,想象一下錢塘江大潮的壯美景象,說說錢塘江大潮有哪些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情感,使其產生對美好境界嚮往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課文的生字生詞。(小組彙報)

(2)學生自我閱讀課文一遍,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②課文的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原因是什麼?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精彩之所在,也是文本最值得研究的重點處。同時也能引起學生的關注。】

2、學習小組間相互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弄懂課文大意,通過朗讀初步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津津有味。做到不熟讀課文,不讀通課文,“不去開講” 】

(三)研讀詞語,欣賞語句美

1、瀏覽課文,請用一個詞成語來概括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1)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天下奇觀”)

(2)比較理解“天下奇觀”和“觀潮”中的“觀”的意思。

【小黑板出示】“觀”

a、看,察看;

b、看到的景象或樣子;

c、對事物的看法、認識。

選擇對應的釋義,理解“觀”字在不同詞語裏的意思。

2、自我閱讀課文,對照插圖,重點理解“奇觀”的含義。

3、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4、學生談觀後感,師給予評價,解釋“天下奇觀”,同時商討“奇”在哪些方面。(生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辨別“天下奇觀”與“觀潮”的“觀”的區別,從而認清“觀”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層層推進,並運用錢塘江涌潮的錄像的放映,創設吸引、感染學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

(四)研讀課文,自我感悟

1、再次朗讀課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抓住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研讀,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按時間順序分別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盛況。

3、賞讀,欣賞課文的佳詞美句:你覺得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把它讀得精彩些。(學習小對子之間進行聽、評活動)

(1)學生先自我嘗試。

(2)指明學生進行閱讀,並且介紹朗讀的技巧,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3)教師小結後範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教師轉變角色,共同參與學習,進行朗讀示範,學生能夠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的朗讀做出恰當的評議、鼓勵。這樣,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

(五)研究拓展,加深理解(見學研知道案003頁課後鞏固提升)

注:積累運用的主要詞語爲描寫錢塘江潮水氣勢的四字成語4個;描寫人多的詞語4個)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錢塘江潮水的認知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內有理想的收穫,爲了彌補他們的“遺漏“。一則讓他們積累描寫潮水氣勢、人多的四字成語,主要是從側面去強化錢塘江潮水的”奇“;二則摘抄相關的語句,主要是爲了更好地、直觀地瞭解錢塘江潮水的恢弘氣勢。】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細品大潮的奇異美

1、(播放錄像)錄像裏潮水的景象,課文也有,請找出。(第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第3、4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聽。

3、學生自由朗讀,精彩句子在小組裏交流,自讀品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大潮由遠而近的順序說、也可以結合畫面說)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思考、交流、練習應當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給足學生讀書、思考、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讀、感悟、理解、體會、交流,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閱讀能力,習得閱讀方法。】

4、全班品味錢塘江潮水來臨時的“奇”。(重點理解第四段“橫貫”、“浩浩蕩蕩”、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1)(小黑板出示描寫大潮聲音和形狀的4個句子)站起來,指給教師看,潮水多高?(用手比畫)巨浪從天而降,聲音像什麼?(用嘴模擬)

(2)默讀4個句子,探究: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從哪些方面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此時此刻,你面對如此的情景,你會想些什麼?會做些什麼?(學生討論、評論)

(4)歸納、總結:錢塘江大潮與一般的海浪有什麼不同?(聲音大、浪罕見)

5、想象潮水壯觀的情景,指導朗讀。

(1)錄音機朗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

(2)潮水從哪兒來?氣勢是如何的?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嗎?(引導學生讀出潮水由遠而近的變化,讀出大潮涌來時的雄渾氣勢)

6、學生朗讀,教師按時間順序引讀,同時播放相應的潮水變化的錄象情景。

【設計意圖在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藉助文本想象畫面之外,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兩幅圖片幫助學生想象大潮的雄偉壯觀和變化。同時,向學生展示大潮的生動畫面,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與形象的畫面作對照、補充,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學習活動中豐富體驗,活躍思維,發展情感。】

7、集體朗讀,感受“美”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受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寫作的方法。背誦這兩段內容】

8、語言實踐:同學們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了許多優美的詞句,請你當一回導遊,把大潮景象介紹給“旅遊團”的“旅客”們聽聽。(見005頁課後鞏固提升)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情境練習。

(2)選派代表進行評說。

【設計意圖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二)展示環境,感悟人心的奇異情

1、質疑:

(1)爲什麼把農曆八月十八定爲一年一度的觀朝日?

(2)爲什麼鹽官鎮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3)潮水沒來之前,海塘大堤上有哪些奇異的景象?請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2、輕聲讀第2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你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3、此時的江面因爲在雨後,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着,濛濛朧朧的,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這個奇異的景象,文中是用哪個詞來形容的?(朗讀“若隱若現”)

4、此時,觀潮的人怎樣?(朗讀“人山人海”)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設計意圖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讀讀寫寫,學會表達(見005頁之課堂目標達成第3題)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再近些,只見(),形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詞語(可以是自己的想象)

(2)造句。猶如

(3)這段話從()和()兩方面來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設計意圖我們不能滿足與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髮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裏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正確運用的予以肯定,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總結全文,深化“奇觀”

討論探究

(1)小結: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一次觀潮的盛況,抓住潮的聲音、氣勢和形狀具體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景象,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過程。結合作者的描寫和看到的視頻材料,說一說,爲什麼“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最後歸納總結,整體把握。在對部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回到整體上來。這個整體把握對前一個整體感知來說,對課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十、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境)水平如鏡人聲鼎沸

觀潮來時(聲)風平浪靜悶雷滾動“天下奇觀”

潮來後(形)橫貫江面白浪翻滾

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教學反思

《觀潮》是一篇描寫自然奇觀的文章,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在作者的筆下,錢塘江大潮氣勢宏大、驚心動魄。由於遠離沿海,師生對錢塘江大潮沒有直觀印象,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藉助錄像

彌補了這一缺憾。課前利用網絡查找,蒐集與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體會網絡搜索的好處,在學習字詞方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讓學生辨別異同,在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認清“觀”的不同用法,並且以此爲切入口,通領全文。

朗讀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絕不包辦代替,而是注重了多種形式的讀的應用:範讀、自由讀、小組讀、賽讀、視頻配音讀等等,在讀中提高語感能力和審美能力,在讀中對文本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生動畫面,體會雄渾的意境,感受語言的魅力。

不足:這堂課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爲藍本,以插圖爲依託,行語言實踐。由於學生之前很少進行這類訓練,所以角色有些轉換不過來,從而影響了教學進度,這也是我之前沒有預想到的。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7

一、導入

農曆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2)、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後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1)、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2)、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誇能:誇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範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1)、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3)、說說自己讀後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1)、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麼的?

明確:

①、水軍在潮裏演習;

②、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江邊喧鬧的看客。

(2)、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8

【設計意圖】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關情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所見、所聞、所感,這種實踐,在於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感悟文本語言的生動和優美。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

2、能力目標:

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並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並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錢塘江大潮的圖片、資料,教師製作大潮景象的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老師前幾天讓你們去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你們收集的結果怎樣?

學生彙報結果。

2、師: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都會到來的。那爲什麼這錢塘江大潮會吸引那麼多人來觀看呢?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錢塘江大堤上一睹爲快。

(板書:1、觀潮)

二、創設情境,體會大潮的到來

1、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剛來時的情景一: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學生暢談所見、所聞。

2、出示句子: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可是江面上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⑴指名朗讀。

⑵說說爲什麼把潮水來時的聲音比作悶雷?

3、繼續播放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二:

此時,你們又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

指名說。

出示句子: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重點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與潮水來時的關係。明白白線指的就是潮水。)

4、播放大潮來時的情景三:

這時,江面上又是怎樣的情景呢?你能用語言來表達一下嗎?

指名說。

那課文中又是怎樣來描寫的呢?

出示句子: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自由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注意橫貫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自己感悟。

指名說感受。

5、大潮在向我們慢慢地*近,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什麼?請仔細看錄像。

(播放大潮來時的.情景四。)

指名說。

師總結。

出示句子: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該是多少呢?能不能拿身邊的事物作一下比較。那這句話應該怎樣來讀呢?

指名讀。

評議。

出示句子: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這裏把浪潮比作白色戰馬,有什麼意義?這就是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欣賞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

6、指導學生背誦:

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轉變角色,拓展總結

1、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深深地把我們吸引住了,難怪有那麼多人來觀看。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江大潮呢?

2、(放錄像)編導遊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物產豐富地西沙羣島;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

(齊讀全文。)

四、作業

可以爲錢塘江大潮設計一份現場解說詞或者爲錢塘江大潮設計一份廣告語,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來觀賞。

【板書設計】

觀潮

像悶雷一條白線

長粗橫貫白色城牆天下奇觀

千萬匹白色戰馬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引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家鄉在下沙,作爲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蔘觀旅遊的'遊客要你介紹下沙,你會怎麼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區,那麼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麼?(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麼着急麼?)

3、過渡:看完之後,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麼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2,3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2、學生自由朗讀。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什麼變化。(課件演示,鼎沸→人聲鼎沸)過了一會兒…一條白線…沸騰起來。(藉助圖片理解“一條白線”。)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江面”。指導朗讀)再近些……白色城牆。(通過對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讀。)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師範讀、個別賽讀、齊讀)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詞語,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3、理清寫作順序,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邊演示邊練習說話)

4、根據提示,創設情景,練習說話。(課件出示(圖片):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

5、小結: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認識的錢塘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聲音氣勢)

三觀看錄像,激發情感

1、觀看錄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動手寫幾句想對錢塘江大潮說的話)

2、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現在錢塘江大潮還沒有被科學家利用,等你們長大後可以去研究)

3、課外延伸:介紹書籍,網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領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節。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領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瞭解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爲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衆不同?

老師簡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學習“潮、浩、沸、漲”,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學習“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學習“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

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裏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體會錢塘潮的壯麗。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 使學生初步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關知識。

4. 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5. 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3. 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教具準備

電腦、課文軟件、電視、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 初讀課文,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自學生字、理解新詞。

(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認讀生字、朗讀課文。

(三) 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 學生質疑,老師解難。

二、 教學過程 (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 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點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 按時間順序給第二段分層,並歸納層意。

(三)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3、4自然段。

三、 教學過程

(一) 抓中心句,導入 新課。

1、 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1) 師引生答。

師:因爲“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引導學生說出:“所以吸引了許多中外遊人到這裏來觀潮。”

(2)“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看什麼呢?“天下奇觀”的“觀”又是指什麼?

2、 質疑。圍繞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麼?

3、 明任務。學習課文,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的。

(二) 講讀課文。

1、 指導學生給第二段分層

提示:第二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該怎樣分層,層意如何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

2、 自讀“潮來前”的部分,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1) 劃線。用“——”和 “^^^^^”分別劃出寫“潮來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2) 聽、悟。指名讀,當讀到“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德薄霧。”時,讓其他學生說出潮來前江面的最大特點是很平靜。當讀到“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引導學生說出此時觀潮人的心情非常急切。

3、 小結:此時的江面如此平靜,人們翹首盼望,讓我們共同觀望潮來時的景象吧!

4、 電腦重現“潮來時”的景象。提問: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

5、 讀“潮來時”一段,畫出描寫“潮聲”、“潮形”的句子。

(1) 知潮聲。

A.讀描寫“潮聲”的句子。

B.出示投影。

a.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b.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

c.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讀句子,你們感覺潮聲越來越怎樣?大到什麼程度?

C.看電腦錄像,理解“山崩地裂”一詞。

D.此時觀潮人的心情怎樣?

E.再讀“潮聲”句讀出聲音巨大和人們驚喜的心情。

(2) 知潮形。

A. 讀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出示投影。

a. 只見東邊水天相接到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c.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員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d.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B. 分小小組,討論體會潮越來越大,猛、近、快、高的特點。

C. 再次觀看錄像,感受潮的壯美景象。

D. 讀出壯觀。

(3) 知其序。作者按什麼順序來寫潮聲和潮形的?找出空間轉換的詞。

(4) 訓其說。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出來。(可加上空間轉換詞練說)

(5) 3、4自然段中,你喜歡哪句話?爲什麼?

(6) 想象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羣中,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6、 指導感情朗讀並背誦3、4自然段。

7、 學習“潮來後”一段,知其餘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8、 自己讀文,看“潮過後”的錄像,說明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的感情。

(1) 思考: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麼樣?你體會到什麼?

(2) 討論理解“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與“潮過後”江面恢復平靜,兩個“平靜”意思一樣嗎?

9、 師小結:本文有聲有色的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由遠到近地寫出了它的變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潮聲,寫得聲勢浩大;寫浪潮,寫得氣勢磅礴。總之,作者給我們形象生動地描給了一個壯觀的場面。這場面的確是“天下奇觀”。

第三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 總結全文。

(二) 總結寫作方法。

(三) 完成練習。

二、教學過程 (略)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2

 一、導入

農曆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⑴、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⑵、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後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⑴、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⑵、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誇能:誇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範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⑴、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⑶、說說自己讀後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⑴、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麼的?

明確:

①、水軍在潮裏演習;

②、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江邊喧鬧的看客。

⑵、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慾: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麼感受?那在作者的眼裏,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瞭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麼樣?怎麼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繫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麼景象?

潮來時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麼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麼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

(3)剛纔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於我們三、四層樓那麼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麼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後分組比賽讀,然後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後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後,感受餘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麼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後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羣又有什麼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麼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爲什麼作者能寫得這麼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麼?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採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爲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爲“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製作成書籤,或貼圖完成遊記表。

(2)口語交際:說說假期遊覽的風景名勝並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遊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4

教學設想: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研讀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0分鐘時間,讓學生多讀,並且積累詞句,減輕學生負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爲“天下奇觀”。我們都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現在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好嗎?

課件出示:複習詞語,理清脈絡。

平 靜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師:這四組詞語都是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那麼,大家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這四組詞語分別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潮水的樣子和聲音。)

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吧!

師:江潮還沒有來,江面是什麼樣子的?誰能找出描寫江面的句子讀一讀?

師:那麼,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誰能找出描寫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讀一讀?

人們等啊,盼啊!那麼,如果你就是這人羣中的一員,你會等什麼,盼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二、品讀課文。

(一)講讀第一段:潮來之前

1.課文一開頭就把作者觀潮後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齊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寫作者感受的詞,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觀)

2.大潮的“奇”充分體現在下面的文章中,讓我們細細體會。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訴觀潮的時間和地點外,還交待了作者佔據了觀潮極好的位置。輕讀第二自然段,

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

(鎮海古塔、中山亭、觀察臺、小山)

哪個地方最能吸引你?(板書:寬闊平靜)

4.哪個詞寫出了寬闊的錢塘江平靜的?(出示卡片:橫臥)

5.此時的江面因爲在雨後,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着、朦朦朧朧,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好像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文中哪個詞是講這個意思的?(朗讀“若隱若現”)

6.此時,觀潮的人應怎樣?(朗讀:“人山人海”)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看出?

7.齊讀第二自然段,小結。

(二)講讀第二段(潮來之時)

1.各自輕讀,看看潮是如何來的,“聲”“色”如何變化的?分層。

2.講解第一層。

(板書:風平浪靜)

聲音呢?(板書:悶雷滾動)這雷聲有什麼特點?圈出表示特點的字,聽到悶雷一樣的轟鳴從遠處接連不斷地傳來,頓時人們怎樣?(板書:人聲鼎沸)什麼叫人聲鼎沸?爲什麼會人聲鼎沸?

3.講解第二層。

① 過了一會兒,“聲”“色”有什麼變化?(板書: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② 聲音爲什麼會越來越大?

“一條白線”在什麼地方?“水天相接”指哪裏?(指圖)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什麼地方?(地平線)

③ 觀潮的人們呢?(板書:沸騰)想象動作。

4.講解第三層。(出示小黑板)

① 說說“聲”“色”的變化。(板書:拉長變粗 水牆 白色戰馬 山崩地裂)

② 拉長到什麼程度?(理解“橫貫”)

“城牆”有什麼特點?有多高?有我們教學樓的兩倍那麼高呢!景象多麼壯觀。(指名讀)

比較“戰馬”與“馬”,理解“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錢塘潮開闊、勢猛,要不然,怎麼說它壯觀呢?

此刻,那聲音更是不可想象。什麼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話是寫這個詞的?哪個詞可以與“山崩地裂”相提並論?(教師給詞)

大潮發出的`聲音如此驚心動魄,真是太雄偉了。(指名讀)

5.教師小結,齊讀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觀潮的人呢?爲什麼不寫?

作者已是(給詞:目不暇接),看潮都來不及,但觀衆的表情也一定會有變化。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睜大,用哪個詞形容?(板書: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緊張,大氣都不敢出,用哪個詞形容?(屏息凝視)還可以用許多詞來說,容你去想象。

7.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讀出大潮的“聲”“色”,更要注意它們的變化。

(三)講讀第三段(潮去之後)。

1.可惜,潮頭霎時就奔騰西去了。可是江面上餘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詞寫“餘波未息”?(理解並朗讀“風號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時才平息?停息後江面是否如潮來前一樣?

3.寬闊的大江在短暫的時間裏,江水竟然暴漲了兩丈來高,你想象一下,這時觀潮的人會是怎樣的了?只是作者沒寫而已。

三、總結全文。

1.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2.沒讀書前你知道錢塘江大潮嗎?聽到過別的地方或國家有嗎?所以說綺麗的錢塘江,壯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

3.齊聲朗讀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飽覽天下罕見的錢塘江大潮吧!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5

《觀潮》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讀懂讀通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品讀賞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作者映襯手法天衣無縫的運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詩仙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爲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爲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2、認讀:

⑴ 讀準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綺( ) 溢( )

⑵ 讀懂詞義:

① 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略不相睹( ) 略不沾溼( )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皆披髮紋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漸進( ) 既而兒醒( )

② 生詞釋義點讀。

珠翠羅綺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爾黃煙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遠出海門 ________________

③ 通讀句子,指出其修辭方法。

A、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 B、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 )

3、 研讀:

⑴ 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寫了漲潮、水戰、弄潮、觀潮的盛況。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塊,將文章分爲兩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角度,可將文章分爲兩層,第1~3段正面描寫,第4段側面烘托。

⑵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馬衆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

4、賞讀:

⑴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

寫漲潮,由遠而近,順勢而下,挽狂瀾於筆端。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盡了大海的威儀和氣派。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角度進行描繪,如:“僅如銀線”寫其形;“玉城雪嶺”狀其色;“大聲如雷霆”描其聲;“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繪其勢。

⑵ 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和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屢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任務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寫參演船艙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點探究:

⑴ 《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點撥: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⑵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點撥: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衆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⑶ 渲染,烘托和對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方法,請各找出一個例句,說說它的作用。

點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如“飲食百物皆倍穹於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是對比,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⑷ 試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點撥:“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動詞“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 “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的人特別多。

6、背讀。

【課堂練習】

1、讀,背。

2、課後習題。

【板書設計】

觀潮

周 密

漲潮 (狀) 情

水戰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觀潮 (盛)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