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課文《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範文

課文《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教學任務分析

課文《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範文

這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的陶罐的謙虛、友善、剋制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體現。此外,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陶罐與鐵罐的對話、神態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灌的謙虛而不示弱;感悟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居於教材特點、編寫意圖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陶罐與鐵罐》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作了如下選擇:

1.讓語文教學更“簡約”。首先是教學內容的簡約,本堂課確定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核心任務──情境對話。其次是教學環節的簡約,本堂課圍繞核心任務安排了三個主要環節:熟悉角色、選擇角色、進入角色(對話)。

2.讓語文教學更“感性”。在這堂課裏,我們不要求學生分析寓意,“講”寓意,更不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讓學生“記”寓意。不讓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辯,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書聲中,在饒有情趣的情境對話中自然實現人文教育目標。讀和說,緩說破。

3.讓語文教學更“整體”。文本是一個全息元,是一個整體,能整篇教學就整篇教學,不肢解,不選取。本課的教學中,我將突破習慣於一段一段地教,嘗試培養學生整體閱讀的能力。例如在“選擇角色”這個環節,我提了一個“你爲什麼選擇陶罐”這樣一個涵蓋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讓學生在整體語境中思考感悟。同時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嘗試讓學生整段整段誦讀。

4.讓語文教學更“語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角色朗讀”、“對文章補白”、“想像對話”等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在“對文章補白”的過程中,在“想像對話”的過程中,即在種種“聽、說、讀、寫”等等言語實踐活動中,領悟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自尊,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等。

學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7冊,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6冊,而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5冊。儘管文章內容是一樣的,但針對不同學段孩子所設計的教學肯定要有所區別。因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其認知水平、人生閱歷,心理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尤其三上年級的孩子知識儲備還不多,對這個複雜紛繁的社會缺乏瞭解,各方面語文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我們教師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對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則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熟練掌握文本中的語言形式,例如將對四、五乃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提早引進三年級課堂,讓學生根據文本創編等,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總而言之,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要過於強調“超越文本”。

2.《陶罐與鐵罐》是一則童話,作者反映的主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這句話出現在原文的結尾,收錄到教材中後省去了。也就是說,童話要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陶罐與鐵罐而言,陶罐有他的優點:樸素、美觀、保存時間長;鐵罐也有他的優點,結實、美觀,易攜帶,用途廣。然而,三上年級的孩子在自主閱讀這則寓言時,往往會過於沉浸在故事情節中,而使自己的認識出現偏差,他們會認爲陶罐是很“好”的,幾乎是“完人”,沒有什麼缺點,而鐵罐是“不好”的,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我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導“修正”,我們絕不能因爲孩子年齡小而放棄這種引導,因爲這是學生對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認讀“陶、懦、辯、惱、恥、逝、殿、掘、樸、素”等生字。在語境中進一步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陶罐與鐵罐的對話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並將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對文章的補白”以及各種特點的陶罐與鐵罐的對話中。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課前幽默談話,讓學生領會語文學習要多讀書。

二、觀看錄像,通過猜想表情、模仿、賽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陶罐與鐵罐的對話部分。

1.播放執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沒有聲音)。

師:你都沒聽到他的聲音,爲什麼就覺得他讀得好呢?

師:既然你們講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課文當中描寫的哪些表情?(隨機鞏固字詞)

師:下面,就請你們帶着豐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練讀課文。

2.播放執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有聲音)。

師:他到底讀得好不好呢?請你們聽一聽。你覺得他哪一句讀得最好?爲什麼?你能學一學嗎?

師:既然他讀得不錯,那麼你們就吸取他的優點,再練一練。

3.播放執教者驕傲地誇耀自己朗讀水平高的錄像。

(執教者在錄像中說:“怎麼樣,我的朗讀水平很高吧?你們根本沒法跟我比。如果你們有足夠的膽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讀得比我好,我就認輸。怎麼樣?你敢嗎?”)

師:同學們,他剛纔是因爲看不起我們而在奚落我們啊!你們能形容他剛纔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嗎?(隨機鞏固字詞)

師:你能讀整段話和他來比一比嗎?大家做裁判來評價。

(點評:曲調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爲鏈,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觀老師的“啞讀”中感受情;在聽老師範讀中體會情;在師生挑戰朗讀中表達情。同時,將字詞教學,讀正確、讀通順課文貫穿其中。實現了一舉三得。)

第二部分選擇角色

三、進入具體語境,在探究性閱讀中體會陶罐優點,初步感悟寓意。

師:讀了課文之後,你們對陶罐和鐵罐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你可以變化,你願意變化成陶罐,還是願意變化成鐵罐?

師:(對選擇陶罐的學生)我也喜歡變化成陶罐,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罐的兩個優點,你喜歡變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爲看到了陶罐的這兩個優點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長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塵土,擦洗乾淨,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理由2.陶罐有文物價值

原因:“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損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師:那你是因爲什麼選擇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優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答案: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謙虛)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是盛東西,並不是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能同時看到自身的優點和缺點)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好,吵什麼呢!”(友好)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身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善良)

(點評:引導探究,目標明確;探究的展開,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和本質特點。老師把重點引向了陶罐的優點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觀價值趨向,又導向了對文本的深入閱讀。言語實踐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也是其本質內涵,展開探究做到了以言語實踐爲載體,通過“理由”和“原因”的言語實踐,使學生的理解和表達相得益彰,同時在實踐中實現了人文薰陶。)

第三部分角色對話

四、師生、生生角色對話,隨機補白,在言語實踐深入領會課文寓意。

1、師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驕傲的鐵罐)

師:“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生:“不敢,鐵罐兄弟。”

師:“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撞碰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師:再說什麼?你說啊,難道你身上還有什麼可取之處嗎?難道你還敢跟我比嗎?你說啊……

生:再說。

師:“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師:“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和謙虛的鐵罐)(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架)

(點評:角色對話目的是什麼?該設計給了我們一個直觀的詮釋,那就是爲了感悟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自尊,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等;爲了領悟語言特點和規律,促進學生言語的生成和思維的發展。)

教學檢測意見

1.你上好課後感覺怎麼樣?

A、很累,很沒意思,早就想着下課

B、有點累,有時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不累,有點意思,不太想下課

2.你覺得你上完這堂課後,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3.你覺得下面哪一種說法是錯誤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所以他爲人很謙虛。

C、鐵罐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他身上沒什麼優點。

4.你能正確、流利地讀出下列詞語嗎?你能正確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中陶罐與鐵罐的對話嗎?

陶罐懦弱爭辯惱怒羞恥流逝宮殿掘樸素

(設計綜評:有人說,現在的語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進在很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拐點上,我想,這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了。所謂拐點,就是說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墜,拐點上的人和事,面臨着無數選擇……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次有價值的突破。

該設計從學生的年段特點出發,緊扣《課標》的學段目標,抓住課文特點和難點。精選閱讀切入口,優化學習方式,加強語言實踐,在“我的發現”中發現在課文閱讀中發現,注重閱讀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讀爲本,學生在多讀中認字解詞,體驗感悟,凸現語文的可感性和整體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進行角色體驗,用讀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靈對話和“補白”實踐中,使學生得到“智”開發和“理”的感悟,使閱讀成爲學生一段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