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揀麥穗》教學設計大綱

《揀麥穗》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教學目標:

《揀麥穗》教學設計

1、把握作品的細節描寫,體會其語言魅力。

2、學習本文生動傳神的語言,純淨樸素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仔細感悟貫穿全文的純樸的人性之美。

4、體會文中作者蘊涵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作品的細節描寫,體會其語言魅力,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通過揣摩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審美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解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一、導語:

a、繼冰心之後,中國文壇又出現了一位熠熠閃耀的女作家——張潔。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潑墨山水畫”,“詩情畫意被罩於一層由溫柔的憂鬱和纏綿所構成的朦朧薄霧之中,有點難以捉摸,卻又強烈地撥動讀者的心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潔的散文《揀麥穗》,一起來走進張潔。

b、作者簡介:張潔1937年生於北京,原籍遼寧,當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她的作品以“人”和“愛”爲創作主題,常在文壇中引起爭論。她的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爲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字詞積累:

字音:揀麥穗(suì) 磕(kē)碰 戲謔(xuè)害臊(sào)山坳(ào)蹣跚(pánshān)

詞義:戲謔:開玩笑;步履:步行,步伐;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艱難的樣子。約莫:推測,估計。企望:期盼,盼望。死乞白賴:糾纏個沒完。大言不慚:說大話而毫不感到難爲情。

三、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首先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四個同學一組)

思考討論:

1、課文已自然地分成三個部分,請給三個部分擬上小標題、

2、結合文章標題思考:誰揀麥穗?在揀麥穗時她們有着什麼樣的夢?夢實現了嗎?兩者對夢的態度有怎樣的不同?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明線,暗線)

1、第一部分:直接入題,敘寫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幻夢以及幻夢破滅,姑娘們揀麥穗或姑娘們的夢想;

第二部分:回憶“我”童年揀麥穗的幻夢以及得到溫愛,我要嫁賣竈糖的老漢或我的夢;

第三部分:賣竈糖老人的離去,“我”渴望愛的幻想破滅,賣竈糖的老漢去了或夢幻的破滅

2、“我”:和姑娘們;我:嫁賣竈糖老漢姑娘們:換取嫁妝,憧憬幸福的婚姻;夢想破滅;我:寄託對人間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們:麻木、順受、

3、明線:揀麥穗;暗線:愛。匯成一曲催人淚下的人間摯愛的歌、

四、賞析全文、

A、精讀第一部分、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1、課文開頭部分寫到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它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引導:a、爲故事提供了一個背景: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講解:前者是一個廣闊的大背景,在這個表面美好,實則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廣大農村婦女在愛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嘆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連自己都不自覺地就放棄了,就像那些農村姑娘一樣。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調(令人傷心、惆悵)。而後者表現的是一個具體的“個案”,表達的是一個天真爛漫幼女純真的愛心。對比描述兩種美夢的破滅,我們不難發現,兩種美夢實際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b、總領全文,並貫穿全文,爲下文寫“我”兒時幼稚,純真的夢作鋪墊。

B、請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獨白,“我”,二姨,老漢各一位同學)、

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1、我是怎樣的女孩?天真爛漫,幼稚純真、天真無邪

2、怎樣理解“我”的夢想——嫁給一個賣竈糖的老漢?

正因爲“我”天真爛漫,幼稚純真,纔會有那樣天真的想法。“我”的夢想和一般的農村姑娘的夢想不同,更讓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漢的愛護。

3、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位老漢是一個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賣竈糖爲生,勤勞而樂觀,對“我”很好,並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樣樸素地疼愛我——沒有任何希求,也沒有任何企望的”。

4、老漢真是爲了要娶“我”嗎?怎樣理解老漢對我的愛?

不是、老漢對我的愛是沒有任何希求,沒有任何企望的、這纔是人世間至真,至善,至美的愛、也是作者才謳歌的愛、

C、精讀第三部分,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A、課文寫到“我”在村口的柿子樹下站着等賣竈糖的老漢時,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那棵樹的頂梢梢上,還掛着一個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讓冬日的太陽一照,更是紅得透亮。那個柿子多半是因爲長在太高的枝上,纔沒有讓人摘下來。真怪,可它也沒讓風颳下來,讓雨打下來,讓雪壓下來、……

我仍舊站在那棵柿子樹下,望着樹梢上那個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紅得透亮的色澤,依然給人一種喜盈盈的感覺。……(第三部分第7段和第9段)

1、請問這裏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象徵)

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②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紅得透亮的色澤”、“喜盈盈的感覺”反襯“我”聽到賣竈糖老人離開人世時極度悲哀的心境,這裏以樂景寫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徹肺腑。

2、“小火柿子”在這裏有什麼象徵意義?

“小火柿子”在這裏象徵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頑強的美好事物,它們歷經風雨,不改本色。

3、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寄託了對賣竈糖老漢的依戀和喜愛以及對老漢離世的悲傷、痛苦、懷念之情。寄託了作者對人性美對人與人之間純真感情的讚歌,對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執着追求。

B、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裏去了。

1、“煙荷包”在文中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爲什麼作者常常想找到那個象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

①“煙荷包”寄託了作者對老漢的思念與感恩之情。

②“煙荷包”雖然粗糙、醜陋,但它飽含了作者對老漢所給予的那份樸素的疼愛的回憶,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樸素的溫愛,這種溫愛是作者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體會感情:年少時每個人都有過五彩繽紛的夢,夢雖美麗,有時卻如肥皂泡一般被現實一觸即潰。於是有人沮喪,有人絕望,也有人重新點燃理想的火花。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誦讀第一和第三部分,初步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請兩個朗讀較好學生讀。

提問:你們從他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引導:微帶感傷的感情基調,令人傷心,惆悵。

六、品味語言,品味細節描寫:大家已感受到文中瀰漫的淡淡的感傷與惆悵。下面請大家共同來品味這兩部分的語言,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細膩的感受?(四人一組交流討論,然後談談自己喜歡的,印象深刻的句子)我也找了三處,讓我們來共同品味。

1、等到田野騰起一層薄霧,月亮像是偷偷地睡過一覺重又悄悄地回到天邊,她方纔挎着裝滿麥穗的籃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窯的時候,她想的又是什麼呢?

唉,她能想什麼呢!

學生讀,然後四個同學一組思考討論問題:

去掉加點的部分,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①月亮升起彷彿是隱祕的,羞澀的,猶如少女揀麥穗時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個好人。)

2、覺得多少年來,她們揀呀、縫呀、繡呀,實在是多麼傻啊!她們要嫁的那個男人,和她們在揀麥穗、扯花布、繡花鞋的時候所幻想的那個男人,有着多麼大的不同,又有着多麼大的距離。但是,她們還是依依順順地嫁了出去,只不過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縫它時的那種心情了。

學生讀,四個同學一組思考討論問題:

第一處加點部分與前文“揀呀、縫呀、繡呀”似乎有些重複,換成“當初”,不是更簡潔嗎?“依依順順”去掉之後,表情達意有什麼不同?作者在這裏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①強調她們爲準備嫁妝做了許多,而這一切在她們出嫁時全都成爲一場虛空,更顯出惆悵和傷感。

②“依依順順”有這樣的意味:夢幻破滅就破滅吧,認命吧。這裏有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屈服和認同。作者對她們依依順順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裏去了。

學生讀,思考討論問題:

把“常常”換成“很”,好嗎?“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用詞既不美,又與前文重複,刪掉也不影響句子表達,那麼可否刪掉?最後一個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銘心,“常常”指從那時到現在思念頻率之高,過去的經歷,和老漢之間純真的情意從未忘懷,表達“我”對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滅的懷念與追求。

②多次提到“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煙荷包,是因爲它會讓人想到純真的童年時代,寄託了“我”兒時純真的夢想和對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後一句傳達出作者對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悵與感傷,與作品開頭營造的淡淡的哀愁這種感情基調相一致。)

4、提問學生:讓每個小組談一談所找的喜歡句子,談談他們的感受。以小組爲單位,多鼓勵,一個成員發言,其它成員可以補充。看哪一個小組說得好。

七、小結:揀麥穗以一種舒緩從容而略帶傷感的筆調描述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對人性美、對人與人之間純真感情的讚頌。今天我們通過誦讀,品味語言分享了張潔的一段令人傷感的兒時經歷,感受到她對至真至純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嚮往。也願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風霜不倒的火柿子永遠鮮紅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