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大綱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篇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緒論中的問題透視10條和策略導引10條的感想。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主渠道、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從講授者與傳遞者發展爲設計者、決策者和引導者、組織者,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課堂從教師向學生直接傳遞學科知識轉爲由教師與學生共創的場所。如何實現教師教學理念的轉型,實施新課程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增效“減負”,在很大程度上與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劣有關。教學設計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爲理論基礎,突出教學規範的轉型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設計有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教育技術的開展。下面就新課程背景下並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如何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幾個重要理念

1、幫助個體的學習

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僅要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學。教學設計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如何講完知識內容,而在於如何幫助學生個體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因此教學設計應儘可能考慮到有利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2、重視個人的發展

系統設計的教學能極大地影響個人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明確沒有一個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自主性,關心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並確保所有學生都得到最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潛能的平等機會。新課程側重於學生對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條件的基礎上,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所知道的東西,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學習這些知識,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並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情感,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3、教學設計的階段性

教學設計的階段性指對知識的延續性、傳承性和系統性而言,也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身心狀態這一條件有關,分爲即時的或長期的,長期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於課程的一種整體設計,即時的教學設計即課堂教學設計要考慮到課程的整體設計和學生的現狀: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等。課堂教學設計要注意“一口吃不成胖子”,要遵循教育規律的漸進性。

4、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課堂教學是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和學生等多種要素組成的複雜的系統。只有從整體的角度,深入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及其關係,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二、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般程序

1、學習任務分析

學習任務分析即學習需要分析,這是教學設計模式中首先要進行的內容,它是指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態(教學問題的起始狀態)水平與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態(教學問題的終態)水平之間的差距分析。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態主要是由教學大綱和學習內容所決定的。教師通過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教學大綱進行分析,以明確某一知識點的學習任務,即學生學什麼。

如初中物理《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是:(1)知道電路有串聯和並聯兩種基本連接方式。(2)會連接簡單的串、並聯電路,並能畫出相應的電路圖。(3)能利用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判斷出生活中電路的連接方式。過程與方法的要求是:(1)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得出電路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並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對比,得出串、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2)組織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實際電路,並判斷它們的連接的方式,從而讓學生從物理課本走向實際生活,激發學習物理和熱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是:在連接和排除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並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體會成功的喜悅。

2、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內容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材內容的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確教師教什麼、所教內容在整個物理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這部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繫、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所具有的功能和價值、知識教學的深度、廣度、重點、難點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如實驗條件、課件、習題)等進行分析。

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分析:第十三章《電路初探》是初中電學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爲以後的綜合應用奠定堅實基礎是這一章教學的基本原則。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式,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掌握好“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可以爲今後電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蘊涵着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研究複雜問題時的“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科學研究方法等,故在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應結合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關於“電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性瞭解,本節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串、並聯電路特點;按要求畫電路圖及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教學的難點是串、並聯電路的識別。

3、學生特徵分析

學生特徵分析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新內容之前的生活經驗和經歷。這些經驗和經歷將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甚至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學習遷移現象。學生特徵分析包括: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現有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在教學設計中要堅持以學生爲學習的中心,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出發分析,不僅要了解學生具有哪些影響學生學習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初始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分析學生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將會怎樣地去認識新的知識和對新內容的情感態度,瞭解學生在學習過

程中哪些學生能適應,哪些學生不能適應,學生“應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和“怎樣做”等。

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表性的瞭解,通過第一節內容的學習,對電路也有簡單的理解,但由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還有一定欠缺性,做好實驗尤其重要。教師利用學生對初學電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分析、討論得出什麼是串、並聯電路及特點。

4、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是要解決教什麼(或學什麼)、達到什麼水平的問題,它是在學習任務分析、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基礎上,分析教材內容中的學習結構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結構之間的差距,提出教學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它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了依據,也爲教學的組織、教學的評價提供了依據。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制定,突出綜合性。

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設計:

知識與技能方面;過程與方法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設計如上面所示。

5、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爲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教學模式,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體現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即同一教學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依照新課程理念、依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

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設計:可爲教師的實驗演示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抓住知識的產生過程,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參與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思考、應用等多項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激勵學生勇於探索新知,並結合課件輔助教學和實例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和串、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等。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是要解決怎麼教、如何學的問題。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教學過程的設計首先要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並明確各組成部分的意義與作用,然後安排恰當的順序進行組織。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至少應包括導入、新課和結尾三個環節。一般情況下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往往是同時進行的。

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設計:可設置 “什麼是串聯電路”、“什麼是並聯電路”、“串並聯電路特點有何不同”3個課題討論,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

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爲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6、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

現代教學輔助媒體的發展,爲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教學媒體可分爲五類:

(1)非視覺投影媒體:包括印刷材料、黑板、掛圖、模型、實物、實驗器材等;

(2)投影視覺媒體:幻燈機、投影器等;

(3)聽覺媒體:錄音機、收音機等;

(4)視聽媒體: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像機等;

(5)綜合媒體操作:計算機教學系統及相應的教學軟件等。

教學媒體的選擇,需依據學校現有的設施條件,將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機結合來設計,所選的媒體要能有效實現相應的教學事件和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視頻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物理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及增加課堂信息容量。

如在《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中: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中的電路引起學生興趣。然後充分利用實驗器材讓學生自由連接電路,讓學兩隻小燈泡亮起來,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連接的電路畫出電路圖,分析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得出什麼是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同樣利用實驗器材引導學生繼續實驗得出串並聯電路的特點。這樣可以給學生很深刻的印象。

7、課堂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包括實際教學中的目標體系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

理念,在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教學問題的分析和對教學策略的決策是否準確及有效等。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改進並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對教學效果未達到目標要求的部分進行必要的補救改進,是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是否有不足和遺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選擇是否恰當;教學順序(或線索)是否合理;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媒體的選擇是否有效;設置接收教學反饋信息的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有否考慮到學生的主動學習、有否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有否擴大師生間交流合作、有否考慮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

當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這一挑戰,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理念,通過教學設計實現優化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課堂增效”之目的。

篇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本文就江蘇省實際新課改“五嚴”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如何把握物理課堂,談談筆者的看法。

1教師對兩個飛躍的問題認識不夠清楚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新授課需要完成認識的兩次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質的飛躍,又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質的飛躍。即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現在許多教師物理新授課的教學過程中忽視(或忽略)了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掌握,都必須有一個認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根據教學時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等作出科學教與學的過程設計。特別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理性認識是教學過程設計的關鍵。事實上在概念的建立、規律掌握的認識過程中也蘊涵着方法的運用和問題解決的基本程序,這毫無疑問爲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般教師重視認識的第二次飛躍,結果把新課上成了習題課,這樣學生由於基礎知識還沒有掌握好,做題就可想而知了。學習自覺的學生在老師還沒有上課之前已經把本節要講的`知識點預習了,有的學生甚至在假期的時候已經自學了書本,這些學生對課堂的把握就比較好,他們很容易就完成課堂作業。但是絕大部分同學因爲種種原因,並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

2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關注不夠

這說明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只考慮了教材內容,只想到如何教,沒想到或者沒有重視學生如何學;只考慮教的程序,沒有考慮學生學的程序。這樣做必然導致教學的針對性差,部分學生聽不懂課。有的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教學進程中的動態觀察能力,不能形成教學的及時反饋,部分學生懂了,教師以爲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就接着往下講,而事實上課堂能夠踊躍回答問題的都是物理比較好的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可能並沒有理解,可是教師不知道。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又怎能有學習物理的興趣呢?對於這樣的課堂,想真正教好學生真的是很困難。

3物理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有的教師不能透徹的理解所要講解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講解的時候方法又比較單一,這樣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性不強,增加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二是教師講課的時候運用的是專業術語。有的教師上課的時候語言雖然沒有語病,但語言枯燥無味,上課始終用一種語氣,不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有的時候講的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慾望直想睡覺。還有老師有的時候說話不嚴密、不經意間就拓展了許多隨意性的廢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擾了學生的學習;三是板書亂七八糟。有些教師黑板上的板書隨意性比較強,一節課下來一黑板,板書不整潔沒有條理、沒有起到凸顯這節課知識點的作用。這個說明教師沒有真正融入教學。

篇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一、 教材編排體系:七個部分組成

1、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設計

2、學習者的分析

3、教學目標的分析和設計

4、教學情境和活動設計

5、教學過程的分析

6、教學媒體設計和應用

7、教學評價的多樣化設計

每個部分都按:理念引領—問題透視—案例分析—策略導引的順序編排

注意:結合理念,閱讀案例,一是對平時的教學會有幫助,二是考試的題型中,肯定會有案例分析

二、 緒論

1、 什麼是教學設計?(P1)

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它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

2、教學設計的特點(P2)

系統性(科學系統的方法、整體效應)

靈活性(線性、彈性)

具體性(具體、可操作性)

3、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P3)

4、教學設計的要素:(P4)

1)、學習內容分析和設計

2)、學習者分析

3)、教學目標設計

4)、教學策略設計

5)、課堂教學評價設計

5、新課程教學設計理念的重要轉向(P6)

“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鍾啓泉《當代課程研究展望》 五個轉向:

1)、爲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技能而設計

——爲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發揮學生學習潛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而設計;

2)、爲教師的教而設計

——爲學生的有效學習而設計;

3)、經驗性教學設計

——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系統教學設計;

4)、知識點爲線索的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整合的學習情境的設計;

5)、根據教材內容體系邏輯展開的教學設計

——從學生經驗出發,根據認知過程與發展規律融合各種課程資源進行設計。

體現上述轉向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理論,是由以教師“教”爲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轉向以學生“學”爲中心的設計理論。

6、在以“學”爲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P7)

1)、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

2)、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3)、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

4)、提供合適的學習材料;

5)、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實踐機會。

三、 設計要素一 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設計(P9)

1、 教學內容的定義:(P9)

教學內容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是爲了實現教學目標,要求學習者系統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技能和行爲規範的總和。

2、 怎樣科學合理地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P9)

1)、明確課程內容,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教學內容的設計,離不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要點一、正確解讀與分析小學英語教材內容(P10)

問題 策略導引

1)、刻板照搬教材內容 —— 案例分析——主動駕馭教材,把握教學意圖

2)、孤立處理教材內容 ——案例分析——樹立整體觀念,認真鑽研教材

3)、過度開發教材內容 ——案例分析——客觀分析教材,準確合理定位 (注:教材內容不等同於教學內容)

*案例判斷:(P10)

老師先運用圖片逐個用“What’s this?/What are these?作爲導入語教授單詞pies, hamburgers, sweets, biscuits, noodles, chocolate, tea, coffee, juice, milk。然後運用朗讀、遊戲、說唱等形式進行鞏固。在學生能認知單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所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_____ please。 Anything else? No, thank you。 How much are they? _____ yuan, please。來進行對話練習。 問題判斷:A 沒有問題B 有問題(刻板照搬/孤立處理/過度開發) 問題所在:教師沒有聯繫生活實際,提醒學生注意Anything else?的回答不一定都是No, thank you。漠視了其它情況的客觀存在,而導致學生思維僵化、語言程序化,教學偏離教學目標。

建議: 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再加工,要儘可能拓展教材內容的領域,與生活接軌,與時代同步,向更爲豐富和廣泛的方向延伸。這樣,纔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中的英語,並在這個過程中習得語言。

*教學片段

在這一教時中,重點學習詞彙:sing, dance, skate, ski, swim,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violin以及句型I can… What can you do? 老師先借助PPT課件逐個學習八個動詞詞彙,期間緊緊圍繞這幾個動詞設計了一些相關遊戲,如:Listen and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