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爭取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文註釋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難覓。

三、教學難點

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課件出示)填空練習(照樣子在下列括號內填入一個疊詞):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的清風()的流水

()的明月()的白雪()的春雨

2、全班同學交流,然後一起朗讀一遍上述練習。

3、教師深情描述,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雲天,滔滔江水洶涌澎湃,徐徐清風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灑滿清輝,皚皚白雪純潔無瑕,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這些文字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幅幅多麼美妙的圖畫啊!其實,不止是文字,音樂也會爲我們展示這樣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音樂的千古傳誦的感人故事。

4、齊讀課題,正音:弦xián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兩遍。

2、指名試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文言文要讀出節奏。

3、教師範讀一遍,學生根據教師的朗讀畫下節奏。

4、全班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5、教師指導:文言文不僅要讀出節奏,還要讀出韻味,師再次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朗讀的韻味。

6、全班再次齊讀一遍,嘗試讀出韻味。

(三)理解文意

1、文言文和現代白話文不同,往往運用比較少的語言蘊含比較豐富的意思,我們怎麼才能夠讀懂文言文的意思呢?

2、學生談談應該怎樣理解文意。(提示:反覆朗讀;藉助註釋;請教老師或同學;查找工具書等等。)

3、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課文,理解文意。

4、與自己的同桌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意思,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1)文中出現了四個“善”字,它們的用法相同嗎?有什麼不同?(相機板書:善鼓琴、善聽)

(2)“哉”和“兮”是什麼意思?(教師引導:文言文有一個特點,語氣詞多)這兩個語氣詞分別表達怎樣的語氣?怎樣讀好這種語氣?(引導學生朗讀好這兩種語氣。)

6、師講述故事:俞伯牙是當時時期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爲人們交口稱讚,但他仍然時常感到苦悶,因爲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彈些什麼,他時常獨坐深山老林,一個人彈奏。一天,他正在長江邊上忘情地彈奏時,忽然聽到山中砍柴的樵夫鍾子期由衷地讚歎:“多麼巍峨的高山啊!多麼浩蕩的江河啊!”俞伯牙沒有料到,一個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音,二人至此結爲兄弟。然而鍾子期不幸意外去世,俞伯牙心痛之餘,認爲世上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便摔琴謝知音,畢生不再彈琴。

(四)品味課文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他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了對鍾子期的深情厚誼。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從哪些句子可以知道他們是知音?

A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在書上畫下來。

B引導學生體會,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拓展訓練:“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是表現了高山流水,鍾子期也能聽懂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拓展訓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兮若明月!”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兮若清風!”志在白雪,鍾子期曰:“()!”

志在細雨,鍾子期曰:“()!”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我心所想,朋友必知曉。這就是知音啊!

(2)體會未遇知音之前的苦悶

伯牙當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他的琴聲得到了衆人的交口稱讚,爲什麼他單單把鍾子期當成了知音?其他人的讚美可能是怎樣的?伯牙聽到這樣的讚美心情怎麼樣?他的心中一直渴望着什麼?

(3)體會遇到知音之喜

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知我者,鍾子期也!)

(4)再次朗讀相關句子,加深體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到了鍾子期,心中的那份激動、快樂、欣喜自然是溢於言表,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心情朗讀出來吧!齊讀(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引讀,體會心中之悲

無奈世事難料,鍾子期不幸去世。從此以後,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沒有人像鍾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再沒有人像鍾子期那樣說——高山依舊,江河依舊,可是子期卻再也不見了!伯牙的心中充滿了——

(2)出示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短歌,引導體會俞伯牙心中之悲。

沒有了知音,無人理解,伯牙心中充滿了痛苦,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課件出示這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請大家懷着伯牙的痛苦心情一起朗讀一遍。

(3)體會“絕弦”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伯牙“破琴絕弦”,他絕的僅僅是他的弦嗎?還絕了他的什麼?

(4)讓我們帶着伯牙的這種心情一起讀讀最後一句。

(五)欣賞樂曲,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破琴絕弦,從此不復鼓,只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課件出示課文。)

2、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我們一起欣賞。(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3、伴着這一曲優美動人的`樂曲,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故事。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2

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

二、談話導入,走進課文

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古人用詩歌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古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2、板書課題,正音,絕弦

3、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是我們本學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後的感受。中國有句古話知難而上、迎刃而解,有信心讀好嗎?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4、教師根據實情範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5、預設交流

(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善於、擅長)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表示感嘆)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6、你們又從哪裏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預設答案: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7、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着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生自由發表意見。)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⑥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爲什麼認爲子期是最後的知音?(預設答案:1、因爲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爲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絃。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讚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後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