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片段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片段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並給人以歷久彌新的啓迪我選擇理解"善哉",感悟知音兩個內容進行片段教學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片段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圍繞"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兩句話進行讀和悟

2突出"善哉","知音"兩個詞的教學

二,教師教法

1,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增強語感

2,點撥引導,激發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瞭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昇華情感,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三,學生學法

1,自讀自悟,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自由探究,學會聯繫生活實際,用變通的方法,來感悟文言語言

3,展開聯想和想象,學會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

四,教學步驟

(一),延續前文,讀文引入

(提前板書課題)同學們,通過前文的學習,你一定能將課文讀好了吧,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請大家注意聽他的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抑揚頓挫

學生點評

老師點評:(點評中突出:課文中最難讀的兩個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本文中最容易讀破的一個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生讀好了課文,隨機總結孩子們是如何讀好的,進行方法的指導:讀準字音,讀對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正確讀出語氣等)

(在前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熟,讀出節奏,並能初步讀出韻味)

(二),聯繫實際,理解善哉

1,當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這樣讚歎 ——指課件

當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怎麼讚歎 ——指課件

2,換位體驗:

假如你是鍾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高山,你會怎麼讚歎

假如你是鍾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流水,你又會怎麼讚歎

(讓學生說三到四個不同的答案,對於"善哉",學生會說"真棒","太妙了"等,也同樣讓回答的同學把自己的理解帶到句子中說一說然後小結:真是太好了!你們的回答"善哉")

3,指導學生讀

總結學法:其實看字面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說,這叫變通它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我們聯繫生活來理解古文中的詞語,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感覺到了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這樣的訓練,同時也是學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檢查與訓練)

4,作爲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肯定不止表現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學生自由回答)

5,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課件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6,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煙……子期會怎麼讚歎 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課件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想象,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三),聯繫課文,感悟知音

一,相遇知音

1,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引讀)——"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課件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無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再讀課文這些文字,一起感知知音相聚的歡樂與融洽齊讀

(此時學生定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間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像這樣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二,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

課件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預設答案: 1,因爲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爲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手指課件)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 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伯牙斷了琴絃,留下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段話(課件示,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到那種"士爲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層層推進,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