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通用6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通用6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1

《玲玲的畫》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識字、識詞爲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亦有遺憾。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分四步落實。首先是初讀課文,讓學生藉助拼音整體認讀;然後跳出語境識字,先借助拼音識詞,再去掉拼音識詞、識字,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加深記憶。最後,鞏固識字,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最後到課文。通過檢查學生的識字率達99.8%。

在寫字教學這一環節,我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組詞,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接着師範寫較難寫的字,最後生臨寫。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對於讀我指導的不夠,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讓學生讀,但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在讀課文時讀的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指導讀上下功夫。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2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激起學生興致

上課開始,我便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知道有領導來聽咱班的課,所以就特意買了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可惜在來校的時候不小心被刮壞了,老師非常傷心,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聽後紛紛舉手發言,同時又恰當的引出課題。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1、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細讀,體會人物的心情

3、個別讀,通過評價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

在讀讀、說說、議議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

四、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

理解爸爸的話是本課的主題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變壞事的事其實很少。我在課堂中,就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爲課文所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懂得碰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

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且時間較短。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3

《玲玲的畫》這一堂課內容簡單,道理明確,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修改了畫,並且使畫看上去更好了。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優點,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優點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如普通話標準、語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態自然等,這些都是之前在學校就已經打好的基礎,並不是我能夠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這屈指可數的優點,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於注重教學環節

在教學時,我太多過於注重教學的進度,一直往前面走,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學生是不是有時間去思考問題,有沒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沒有跟着我從一個環節進入下一個環節。導致到最後,只有幾個學生跟着我思考,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走神、發呆。

二、不會組織學生,課堂的紀律不好

雖然有老師告訴我說,紀律好了很多,但還是不夠,我不會組織學生,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不知道怎麼把他們放飛的思想收攏,心思收回到課堂,課上有一個說擬聲詞的環節,學生們說出了很多,課堂一下就活躍了,之後我就收不回來了,只能乾巴巴的喊口令,強制收回來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還是處於這個環節,只是沒有講出來,這樣一來,課堂的聽課率自然很低。

三、不會發現課堂閃光點,聯繫實際不足

課後評課時,廖老師和張主任說課堂上課件上面出現錯誤,我立馬能夠改正,而不是說老師課後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沒有抓住這一個閃光點,繼續點明課文的道理——壞事變好事。經過兩位老師的指點,我才恍然大悟,是啊,還可以這麼處理的。

根據最新的教學理念,應該要讓學生自己說,老師少說,沒有用的不說,學生不理解的不說。這一課我說的太多,很少讓學生自己說,甚至於聯繫實際時,都沒有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匆匆結束。

四、朗讀不夠,板書不嚴謹

平時學生的朗讀拖音現象嚴重,老師讀得好,不知道怎麼讓孩子們學習。周麗老師給了我建議:平時朗讀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讀的音頻,給課文打拍子,有節奏就會好很多,朗讀之後老師的評價語也要到位,指明讀的哪裏好,其他孩子就會模仿。板書不嚴謹,不足,無法看出課文的過程,字跡不工整,需要多多練習。

今後,要培養學生們聽、說、讀、寫得到能力;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課中間練習自己組織學生,吸引注意,收回學生思維的能力、經驗,多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生爲本,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4

1、學生在本節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爲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啓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的同時,巧妙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啓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現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並不多。我已經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後的畫,接着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後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爲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隻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

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內在含義,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3、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5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成功之處:

1、教學中,我抓住“端詳、肯、腦筋、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首先是初讀,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和實際初步理解字義,如:“端詳”讓學生做動作理解,學生懂得快。再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最後練寫字詞,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並說說自己的發現(這些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後再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鬆。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3、爸爸的話是文章的主題,我設計“玲玲改畫後心情是那樣的高興,但更讓他高興的是什麼呢?”在學生交流後,“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再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嗎?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不足之處:

學生在總結課文的啓示時,大多數的孩子不能抓住關鍵詞句去總結,語言不夠幹練,概括能力比較弱,今後的教學中要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篇6

現代媒體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等特點,合理運用媒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幫助學生求知、悟情、啓智;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在教學《玲玲的畫》時,用多媒體串連各教學環節,使每個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整個課堂給人渾然一體感覺。這是這堂課中感到最滿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後要常用媒體串連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經久不衰的讀書方法,是最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讀書方法。我認爲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所以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讀來進行的。同時,我還努力從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蘊出發,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引導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發現壞事變好事的竊門。

爲此,我安排了六個“讀”的環節:

①自讀,感知文本。

②選讀,讀出興趣。

③跟讀,讀出節奏。

④練讀,讀出方法。

⑤分角色讀,讀出體會。

⑥齊讀,讀出語氣。正因爲讀的充分,讀的透徹,文中的難點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決,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學生心中紮根,課堂纔會精彩紛呈。

亮點之處,必有失誤之所。思考許久,覺得最大失誤就是:注重了學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以致於,忘記在課堂結束時運用歸納性描述對學生的學習作一番回顧,把所學的知識,所領悟的道理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