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精選25篇)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精選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風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精選25篇)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

在這節課上,我重點抓住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不同階段的心情變化,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重要詞語,調動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激情朗讀學文。

一、滿意之處。

1、學生表現出色。

課上,學生們很投入,興趣也很高,彷彿作者童年的快樂長上翅膀飛進我們的課堂,打開學生的心扉。

首先,課前,因爲沒那麼早上課,我就決定讓學生講故事,沒想到,他們竟然不怯場,在那麼大的多功能廳講故事,也講得那麼有條理,聲音是那麼宏亮,聽的同學也那麼認真,還能聽出點名堂呢。這也許跟我平時的“課前一分鐘故事”的活動有關係吧!

其次,在上課時,同學們積極思考,踊躍發言,他們的回答竟然會出乎我的意料,如:我說:“還有更讓“我們”開心的事呢。其實我是希望他們回答風箏飛上雲彩上了。可是他們竟說“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幸好我反應得也快,纔沒冷場。

最值得欣慰的是,他們寫話的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那麼短的時間裏,竟也能寫出“風箏找到了,小朋友們露出了彩虹般的笑容。”

2、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1)做風箏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首先我讓學生體會“精心”一詞,這是一個關鍵,我讓學生們給他換一個詞,學生說出了很多個,比如:認真,專心,細心等,再用“我想做一個( )的風箏,希望它( )。”這樣的練習,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學生想象的翅膀展開了,說得有聲有色,恰到好處地理解了“憧憬”的意思,在這一環節,我還讓學生結合查字典的方法,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不用多講,他們也能感同身受,也就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我們爲什麼把風箏叫做“幸福鳥”,是因爲風箏寄託了我們的幸福和快樂,爲下文做好鋪墊。

(2)放風箏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我讓學生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反覆的朗讀這句話,如果是你,看到自己放的高高飄蕩在空中的風箏,你的心情怎樣?你會怎麼喊叫?在這一刻,完全拋開課堂的侷限,他們置身其境,從他們的喊叫聲體會他們的快樂。再用朗讀的方式表達情感。

(3)找風箏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讓學生讀,找出最能體現我們當時心情的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這兩個詞我教學生用解字義的方法來理解。接着我還讓學生呼喚風箏,體會出那種着急,再用“我哭了,爲了那隻( )的風箏。”體會出那種傷心。最後還用做動作來理解“垂頭喪氣”。

這一環節我教會了學生理解詞語可以用換詞、聯想、查字典、把字義合起來等等方法。

3、 挖掘文章的空白處

因爲空白,面對空白,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感受體驗,讓學生情感碰撞交流,激發學生創造性感悟。

(1)在看似矛盾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課文第二段寫做風箏時,風箏什麼也不像,卻被稱作“幸福鳥”。爲什麼要將風箏稱作“幸福鳥”?不同的學生,原因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

(2) 在意味深長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這個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找到了小夥伴們會怎樣?找不到又會怎樣?一個省略號,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生不同感悟的交流碰撞中,我們會得到更多。

二、不足之處。

整節課還是有很多遺憾的地方。這當中有教學設計的不足,也有教學機智的缺乏。

1、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對於這兩句話本可以用“雖然……但是…… ”連起來,讓學生更理解其中含義,同時又能抓住閱讀材料提供的語言資源,培養語感,訓練表達能力,但最終沒能落實。

2、最遺憾的是,時間把握得不夠好。已下課了,我竟沒聽到下課鈴,依然在繼續完成預設的教學環節。到了最後,因爲有些學生沒能寫完小練筆,臨時把作業改成“繼續完成小練筆”。

最後希望自己能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希望爲人師者的我,能儘自己所能,讓學生門的學習和成長充滿快樂,讓快樂像一條潺潺的小河,天天流淌在我們的課堂,流淌在學生們的心中。當然,我相信今後我能做得更好!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

《風箏》一課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中,我緊扣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再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依託文本,不斷交往對話的過程。文本,作爲師生共同研究的對象,作爲交往的載體,對課堂交往能否很好地進行,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從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點,變成了不得不研究的問題。文本的深度、高度、廣度,亦即文本的豐富內涵,往往蘊含在空白之中。因爲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爲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也有了發展的空間和餘地;因爲是空白,課堂教學會生動活潑,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空白蘊含於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現,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參與,老師的適時引導。空白,爲文本、學生、教師提供了融會貫通的平臺。下面就《風箏》一課談談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空白點的發掘:

一、於看似矛盾處挖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寫第二段放風箏時,“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不是什麼也不像嗎?爲什麼快活?而且將它叫做幸福鳥呢?”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學該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指名學生讀該段,其他學生說說做風箏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說說讀了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討論解決。學生就根據自己情況說了把風箏叫幸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同的學生原因也不一樣。這樣一來,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再等着我們去發現。

二、於言猶未盡間挖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放風箏,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讓學生多讀幾遍,看村裏人是帶着什麼語氣和神態說的?學生比賽讀出村裏人帶着驚奇和羨慕來誇讚他們。是啊,孩子們擁有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着快樂,怎能不令人羨慕呢?教學這段時,我怕耽誤了後面教學環節的時間,讓學生讀和說得都比較少。課後,我在進行反思時發現,如果我在這個環節後面繼續設計: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那學生的答案也會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幸福......然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感情讀一讀,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就更加不言而喻了。爲了搶時間,怕後面的環節完成不了,所以我忽略了這個環節,真的是非常遺憾。

三、於重點詞句中挖掘空白點

風箏飛上了天,孩子們的心也跟着飛上了天,突然,當自己正在高高飛着的風箏線斷了,飛了,你的心情怎樣呢?抓住關鍵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來體會孩子們當風箏找不着時着急、傷心難過的心情,適時提問:你着急什麼?你在呼喚什麼?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怎樣的風箏?引導孩子們去體會、說話,將感情推向高潮。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被我們叫做幸福鳥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承載着我們理想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裝滿我們童年快樂的風箏。若創造性的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境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四、於意味深長處挖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結尾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藉此讓孩子們拓展說話: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傷心嗎?他們還會充滿希望嗎?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最後老師總結,不管幸福鳥有沒有找到,孩子們一定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樂、童真!最後的一首歌曲《三月三》,於意味深長處讓學生通過歌詞來體會作者寫《風箏》這一課,不僅是爲了表達對風箏的喜愛之情,更是爲了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但由於三年級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這一環節的問題設計,學生基本上沒有回答出來,最後我只好自己做了總結。

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

這篇課文上完後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亮點,如學生依託教材的空白點能更好地與文本對話,感情也得到了釋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白板操作還不是運用自如,導致後邊時間還有點緊張,感情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放歌曲時還沒有完全將孩子們的情感宣泄出來。我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語言藝術,深鑽細研教材,以使課堂達到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爲社會輸送更多複合型人才!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3

這一課,我爲學生準備了兩個作業練習的方式,1.表現一個風箏,可以臨摹或是設計。2.想象畫:表現放風箏的場景。喜歡看書照着畫的,就讓他們照着畫,喜歡想象創造的,就讓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從兩個作業中人選一個。學生對這樣的做作業形式似乎比較感興趣,因爲,相對自由開放,所以能夠更加輕鬆的創作。創造力產就生於比較輕鬆愉快的環境當中,過於拘束和嚴謹的環境不利於創造力的提升。據說,比較亂的房間佈置,反而會滋生創造力,這爲什麼呢?大概是由於,過於乾淨整潔的環境會讓人產生拘束感吧,覺得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就無法自由思考了。所以啊,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要多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教室裏感覺到輕鬆和自在。

美術課程中也有很多文化知識的內容,我們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師習慣於自己抱着講,讓學生坐着聽。這種情況要想改變,就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讓教師懂得,講的再多再好,不代表學生學的就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課堂的實效。

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單單表現在學生的作品上,更表現在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上。美術教師要在課前深入挖掘課程的文化資源,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比如,《風箏》這一課,我們可以深入探索的不僅有風箏的歷史,風箏的種類,放風箏的習俗,還有與風箏有關的美學知識等等。

教學無小事,深入探究,美術學科也有很深的道理和學識在裏面。我們要藉助美術學科的教學來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我們千萬不能去培養那些只精通考試的機器人,而要培養有修養,有文化的完整的人。今天的學生,我們期望他們將來走上社會能夠懂得欣賞美和創造美。在買衣服的時候能夠知道怎麼搭配色彩,在博物館裏能夠懂得欣賞那些藝術作品,在家裏能夠動手將家庭環境佈置的溫馨優雅、富有情趣,擁有一個高品質的人生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如,做風箏時是“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風箏的時候,“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線斷以後,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找風箏時,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引導學生體會那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及蘊含在其中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充分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和傷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在學生已有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學中較多地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如果是你,你是怎麼放風箏的?此時你會怎麼想?你在快活地喊叫着什麼呢?風箏飛走了,你會怎麼呼喚?學生能深情地喊出:哦,不!風箏你別走!風箏你回來!……從學生的呼喊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進入情境。第三,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中也比較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和積累。如,用的方法理解“憧憬”,聯繫上下文理解“依然”,聯繫實際生活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滲透學習語文的方法。第四:多處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加以想象。使學生能夠和文本之間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走到他們中間。學生想象着、體驗着,很好地把情感融在了語言文字的體驗中。

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點是讓我慚愧的。正因爲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於主動,學生過於被動。給學生讀的時間還是不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了“我”和哥哥到體育館放風箏的故事。全文一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將“我”和哥哥拿着風箏來到體育館。第二自然段講到體育館放風箏的人很多。第三自然段:“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了天空。第四自然段: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越來越多,非常美麗。插圖描述了天真活潑孩子的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裏一起興高采烈的放風箏,以及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的情景和各式各樣的風箏再天空爭奇鬥豔的情景。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開始新授課文。第一自然段: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學生能很快地回答問題並理解第一自然段。在講讀時課文時,我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放風箏的過程。再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學習第二段,主要是人多`風箏多,學會按順序看圖。讓學生讀後找出能體現風箏多人多的詞。

如人可真不少,三個一羣,倆個一夥有的有的等說明人多。各式各樣、有……有等說明風箏多。按順序觀察圖,排列出“蜻蜓“沒飛上天空之前空中已有的風箏。然後讓學生默讀第三段。標出句序。畫一畫我和哥哥放風箏時,動作的詞語。在找出詞語之後,再讓學生通過演一演的方式進行。在這個環節,學生不會尋找動詞。哪些屬於動詞,生不理解。於是我讓學生找一找“我”和哥哥在動的詞語。

在我的幫助下,學生能找出個別。再讓學生進行演示,由於之前有放風箏的經驗,學生在演示的時候,其他學生讀句子,演示的學生根據句式演示,比較到位。我再提問:那我們把放風箏的句子順序換一下可以嗎?我出示打亂順序的第三自然段,請生讀一讀,演一演。學生就能明白:這不能換,換了順序句子就讀不通了。在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再提問:圖上畫的和文中那句話相一致?全段圍繞那句話寫的?按句序讀。可以用多種方式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表達順序看圖讀第一句。想象讀第二句。重點讀第三句。有語氣讀第四句。學習四至六段主要是讓學生積累詞語。

在第七段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圍繞中心說一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當然還要藉助各種圖片,幫助學生進行想象。“蔚藍色天空”“鮮豔”“隨風飄蕩”等詞語比較抽象,通過PPT幫助學生建立起表象和美感!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6

風箏具有悠久的.歷史,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是孩童的一種遊戲。但是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放風箏比較熟悉,可對於風箏的製作方法卻接觸甚少。所以本節課,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教學設計。

首先,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同學們提前準備好家裏的風箏,帶到學校來,分組進行觀賞和討論。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了解風箏的樣式和圖案等特徵。同時介紹風箏中到處可見的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福壽雙全”“連年有餘”等風箏圖案形象寓意深刻,將情景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主體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引導學生民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接着,以小組探究爲主,教師引導爲輔的方式,探究風箏的製作步驟和方法。瞭解風箏骨架的製作方法及材料,並鼓勵學生嘗試新的材料進行替代。並總結風箏的製作爲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和放風箏。在學生製作時,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放飛的目的製作。但是可以讓學生了解扎架子需要注意比例,對於糊紙面,學生會遇到容易撕裂的情況,需要調整材料或者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黏合。

整個製作過程中,學生會有各種問題和困難。我建議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長輩,查資料,學生相互交流,通過這樣的經歷,增長知識。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7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幼兒周圍的大自然中,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和暖暖的陽光、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變化萬千這些春天特有的景象。與此同時,春天也是春遊的好季節。結合我們的語言活動《放風箏》,我課前準備中,幼兒去操場上放風箏,除了讓幼兒對風箏的外形特徵、顏色、圖案有一定的瞭解以外,還讓幼兒親身體驗了放風箏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放風箏》描繪的是幼兒熟知且喜愛的日常生活中放風箏的遊戲,非常巧妙的將小白雲想象成風箏,它以簡潔明快、多重複、富有韻律的語感以及大量的象聲詞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和理解。小兔在放一隻蘿蔔風箏,小貓在放一隻金魚風箏。活動一開始,我首先以談話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你們喜歡春遊嗎?看一看誰也來了?”

接着通過觀察圖示,猜想小動物們在草地上幹什麼。又以連線的形式幫小動物找風箏,幼兒們都能說出找到風箏的原因,知道小動物們放的是什麼風箏。我又以通過聽故事第一到三節,讓幼兒知道小豬的風箏是什麼。小豬的風箏本領很大,通過變魔術方式小白雲一會變成小綿羊,變成大白鵝,變成小白馬。同時也讓幼兒模仿小動物們是怎麼叫的、跑的時候又會發出什麼聲音。在完整講述小白雲變魔術的基礎上,我又提出問題:“小白雲還可以變成什麼呢?”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這個時候孩子們思維比較活躍,說出了很多的動物,“像小貓、小魚”等引導幼兒創編新的句型。最後我運用留空讓幼兒填充的方式,引導幼兒較完整地講述故事,充分感受了童話作品語言的重複性。

整堂課下來我感覺到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教學用語應加的簡潔一點,這一點,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應不斷的積累。其次,在教學環節中間,除了讓幼兒瞭解故事情節,也要給孩子留出思考和說的時間。這個環節應該讓孩子說,注意想想要讓孩子怎麼說,怎麼引導。還有就是我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幼兒被故事吸引了。能夠認真地聽。在回答我的提問時,也能準確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個課堂上,孩子纔是主體。應該激發他們說的慾望,而這節課上,我卻說得太多。我應該給孩子留出時間去思考去討論。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8

他們的會從中感覺到時自己知識儲備和不足,從而會主動地吸取和補充營養,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而對於那些學習不主動、能力差的學生通過我們的風箏課放起了自己新手製作的風箏,從而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價值。感覺到了文化學習與工作實踐是緊密相聯的,認識到了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重新樹立起了學習文化課的信心。

製作風箏有成功有失敗,成功了會有成就感,而失敗就要去換問題的所在,來解決問題,一次不成功,兩次、甚至於數次,直到成功爲止。這樣一個過程無形中培養了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知難而進和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得到了考驗。

活動的實施過程是一個與其它學科相聯的、綜合的過程。

一、風箏與語文相結合。在學生了解風箏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去搜集有關風箏的詩詞,來增加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對詩人所處時代背景的瞭解。即豐富了學習內容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每參加一次放飛或一次風箏比賽之後,有了豐富的素材,就可以由此寫出一篇很生動的記敘文。

二、做風箏首先要設計、製圖,這與數學學科緊密相連。在製作風箏過程中,“軸對稱”對風箏的物體的平衡性很重要。學生比較容易製作出靜態下製作出對稱的風箏,通過放飛遭到風以後風箏變形了,由對稱變爲不對稱了,這時我們再引導學生利用風箏的製作技術來解決動態下對稱問題。有些風箏在設計上就不對稱,我們可以利用提線的安裝和調整來解決對稱問題。學生在實踐中很快領悟到其中的奧妙和問題所在。

三、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風箏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漢朝發明了風箏,戰亂的年代風箏被戰爭所利用。唐代的繁榮興盛,風箏也作爲娛樂工具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通過風箏的變化,讓學生來了解到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文化及生活習俗也在發生着變化,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風箏課上讓學生蒐集與相關歷史知識、典故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感受到風箏的發明對於社會的貢獻是偉大的。

四、風箏與美術有着直接的關係。風箏的題材豐富多彩、造型各異,它更以喚起同學們的想象力,在繪製風箏時有充分的空間留給學生髮揮。通過完成一隻風箏的美化,感受到風箏繪畫近效果的細膩及遠效果的生動活潑,體驗了成就感。使風箏課與美術課相整合,起到時相互促進的作用。

五、風與風箏放飛的關係,在學生的放飛過程中得到了親身體驗。通過觀察風箏在空中的飛行狀態來感知風箏遇到了哪各氣流。如:風箏直線向上飄動不受人的控制了,這就是遇到了上升氣流。風箏把學生帶到了大自然,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萬千變化,感悟到很多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

總之,將更多的學科知識融入到風箏的研究中,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又拓展了知識面。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9

《風箏》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寫了我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表現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朗讀指導,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讓學生體會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當孩子朗讀有進步,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

二、利用課文空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

如在體會放風箏的內容時,我抓住了一句話:“他們拼命奔跑,拼命地喊叫”進行語言訓練你覺得他們會喊叫些什麼?誰能配上表情動作一起來喊一喊?並讓學生結合插圖自由地想像,使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大增,參與表達的小手林立。

三、學練結合,引導學生習作。

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值得研究,是文中的一個空白,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像。在這裏我要求學生根據內容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我沒要求字數,孩子們卻洋洋灑灑寫了成篇的好文章,真令人讚歎他們豐富的想像和細緻入微的描寫。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0

上完本課,我空出時間讓學生質疑,有位學生提出:課文最後一句話我倒不如躲到隸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話怎麼理解?說真的,我認爲把作者寫的《風箏》安排在第一課,未免太難了。因爲作者先生的文章語言比較隱晦,作爲老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不過彎來,何況是剛進初中的學生?這位同學提出本課觸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話。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最後請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強調地指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勢力、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須堅持戰鬥,不能退縮!

另一位同學接着回答:這句話和第二段中的我現在在哪裏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相照應。我去查有關的資料,作者寫這篇的文章是1924年,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統治下,所以,這句話是當時自然氣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對政治氣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學還提出了許多問題,我都讓他們通過討論自行解決。同學預習課文時,碰到問題能去查找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通過幾節課和同學一起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1

二年級語文《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非常有真情實感,王老師和班裏學生配合的默契,氣氛輕鬆活潑,孩子們在愉快地氛圍中,結束了這堂課,不僅學習到了識字方法,也紮實的進行了寫字和課文內容,值得學習和借鑑。

教學中,通過動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感染了學生的情緒,抓住了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感知人物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融爲一體。抓住重點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把課文和識字寫字重點穿插,課堂節奏掌握的非常準確。文章教育留給孩子很省的印象,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王老師在教學中緊抓小熊和松鼠“友誼帶來快樂”這條線,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體會思想感情。

輕鬆識字在本課體現的非常充分,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樣的方式,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本節課識字教學中,將學生以往會認的字形成新字,同時充分利用相近類別的的,注重教給識字方法,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字書寫完後,把它們放置在文章中,富生字以經驗增加的方式。

學習是輕鬆的,積極向上的,希望學生和老師以這樣的氛圍進行,無論是從教學還是生活,都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2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課件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在教學中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

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是低段孩子不太容易做到的。我在教學中抓住情境體驗。如抓住“樂壞了,祝你幸福”等語句,通過問題“你在什麼時候感到幸福,你吵架後有什麼心情”讓學生體驗情境,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和心情。

在小熊和松鼠吵架的時候我還配上了音樂,讓學生體會好朋友吵架時難過悲傷的心情,範讀後再指導學生讀得慢一些,悲傷一些,學生讀的感情效果就會好很多。從而感悟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學會容忍和諒解別人。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3

最近參與學校競賽課的準備工作,試講兩次,總覺得這節課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方面還沒有突出的特點讓人過目不忘,這對於競賽課來說等於缺乏殺手鐗。關於開發課程資源可以說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焦點,在我的示範課、日常課中體現不少,對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等都較大的作用,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與該理念的貫徹實施不可分割。《紙船和風箏》一課屬於二年級的課文,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爲主,而我們這課時的選擇定位是閱讀感悟,如何以課文爲基點,適度開發課程資源是我幾天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深了,有假表演的嫌疑;淺了,是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翻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找到一些借鑑,但執教者不是自己,不成熟的意見還不便貿然試驗。

今天W主任提了一點倒是給我啓發,也堅定了我的一些想法。

開發課程資源的設計還是要站到相當的高度,落腳點卻要實,呈現給學生的方式是必須注意研究的一個問題,方式的適合與否,關係到目標的成功實施與否。競賽課不僅要關注學生真正學習的過程,知識能力有無發展?(如思維的流向,語言的歷練)情感有無昇華?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除此之外,還應考慮課要有一定的觀賞性。這觀賞性首先來自教師全新的課程理念,要考慮哪幾個環節是亮點,其次來自教師的機智和語言素質,來自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來自課堂使用的媒體.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4

本次活動課的目標是通過觀察畫面及想象,理解故事的內涵,能嘗試創編部分故事情節;熟悉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畫面情境;讓幼兒體驗故事的趣味性,願意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童話故事《放風箏》的語言比較簡潔明快,多重複,富有韻律感,而且故事中運用的大大量的象聲詞,讓故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和理解。 童話故事《放風箏》描繪的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日常生活中放風箏的遊戲,這個故事非常巧妙的將小白雲想象成風箏,而且還是一隻能夠變化的風箏,既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內容具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小兔子放着一隻胡蘿蔔風箏,小貓放着一隻小金魚風箏,小豬沒有風箏怎麼辦呢?於是幼兒在這一環節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幫助小豬想象出了各種各樣不同的風箏,而且還能說出爲什麼小豬會放這樣的風箏。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新的故事內容,我通過提問:“小云朵除了能變這些東西外,還能變什麼呢?”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這個一環節孩子們的思維比較活躍,說出了很多的動物,如:“鴨子,小狗”。但是這一環節,教師在引導幼兒創編時,沒有向幼兒強調物體之間變化的關係,所以導致一些幼兒“盲目”的想象。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讀文體驗、拓展實踐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部分簡單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於讀音較難、字形複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並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構,而是對其鞏固複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本堂課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重點指導了“翱、翔、翼”。

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想、寫並不是人爲割裂的,讀爲想打下了基礎,而想象說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在課文結尾處,讓學生學習課文的描寫,請仔細觀察一個同學,向大家作介紹,並猜猜他是誰,在充分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最後纔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學生的語言選擇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幫助學生用規範的語言表達,並及時記錄好的詞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

爲廣大小學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放風箏教學反思是我們精心準備的,希望大家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以利用!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6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教學中我緊抓小熊和松鼠感情變化這條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一節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幾點:

1、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

(1)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

(2)“山頂上再也看不見飄蕩的風箏……”

(3)“如果你願意和好……”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

2、走進孩子,肯定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都是以平等生命體的身份出現,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共同推進課堂教學的進行,一起讓生命共同成長。教師時時對孩子由衷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但是,同樣還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引起了我的反思。如:上課時,教師個人的語言組織不夠精練,概括,應該再精簡些;老師的情緒還不夠投入,不能充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應多用些激勵語言。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主要寫了小作者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開頭引入,我讓學生們談談自己放風箏的經歷。學生們都非常踊躍地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爲本文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我覺得導入很成功。再一成功之處是,本文完全按照“以讀爲本”的模式教學,讓學生充分讀,多讀多體會,在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作者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心情和風箏飛走了傷心的心情。通過訓練學生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的心情,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同時,我又讓學生們大膽地想象,作者和小夥伴們後來找到風箏了嗎?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隨後,讓學生寫一篇小練筆,續寫課文。學生們寫的都非常好,想象內容豐富多彩,本課的拓展也就自然而出。

本節課的不足。在教學環節上,出現了錯誤,檢查生字這一環節時,我忘記了指導生字“喪”,結果插入到默讀課文思考問題“本文圍繞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在這對學生進行指導了,太突然了,本來學生在思考我提的問題呢,我卻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在教學上很忌諱這種事情,所以這一環節很不好。如果我把這個字放在最後進行指導,再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及時在本子上寫一寫,就好了。以後我要吸取教訓,爭取每一環節都落實的紮實,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8

在本課的設計與教學中,我繼續遵循學生是課堂主體這一原則,引導啓發學生勇敢質疑、積極釋疑、大膽發言,最大限度的實現學生、文本、教師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初二學生理解魯迅的文章會有一定難度,但是他們之前有學習魯迅文章的基礎,對作者常識不陌生,自身的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也有相當的發展,而且風箏作爲一種玩具是每個孩子都熟悉的,切身的生活體驗會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的侷限去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我又運用“嘗試教學方法”,把嘗試分析探究和嘗試練習鞏固有機組織到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嘗試學習的過程中,讀思同步,討論交流,體驗積累。朗讀、看圖、聽曲、講解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讓學生將形象思維、情感體驗和抽象思維結合,刺激學生心、眼、口、耳、手多感官運用,把語文學習和生活成長結合在一起。期間,我尤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鼓勵他們大膽的多角度去發散思維,提出自己獨特的言之有理的見解,所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就避免了單一刻板,學生很自然的觸及到遊戲是兒童的天性,舊的封建思想會扼殺兒童天性,作者有嚴於自省的精神,作者與小弟間手足情深等主旨的多個角度。在學生嘗試思考討論的同時,教師用板書梳理強化,穿插運用朗讀、抓關鍵詞句分析等方法把嘗試練習、學生思維、教師講解三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逐層深入的體驗自己嘗試學習收穫成果的快樂,並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表達力。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19

上週五,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上了一堂公開課。課題是〈紙船和風箏〉,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的是發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間的動人友誼,小小的紙船和風箏是是它們友誼聯結的紐帶。爲了上好這堂課,我提前一個星期備課製作課件,但是上完之後,還是有頗多遺憾之處,反思如下:

一、發揮音樂作用,創設課文情境

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在於學生的朗讀,不論是個人朗讀還是集體朗讀,那童稚而又充滿感情的書聲令我欣慰也讓聽課的老師驚訝。這得意於平時的朗讀訓練,也與課堂上音樂的作用分不開。教師選到合適的曲子,讓音樂領着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課文,用情來表達自己。整堂課,老師和學生就在悠悠低迴的樂聲中如癡如醉。

二、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學流程沒有爛熟於心

首先我得承認,這篇教案的底稿不是我設計的,而是網上下載的,儘管後來做了一些修改,但畢竟不是自己孕育出來,因而它在我腦子中的印象並不是十分清晰。課堂上我因此而緊張,過渡語說得不夠自然連貫。

2、課件製作過於簡陋抽象

課件我是用最簡單的powerpoint做的,只有文字音樂和少量圖片。在課的結尾如果有一幅表示小熊和松鼠和好的生動畫面出現在大屏幕上,學生看着畫面會說得更精彩。那樣的話,結尾將掀起一個小高潮,使這堂圓滿結束。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0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算是比較成功的。

緊緊抓住“情”字,設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老師在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板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巧妙的是,老師讓學生戴上自己做的頭飾,來扮演這童話王國裏的一個人物,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音樂的運用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課文一至六自然段寫了松鼠和小熊成爲好朋友的經過,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輕鬆歡快的音樂進行感情朗讀,使學生充分理解友誼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鬱的部分,歡快音樂戛然而止,代之以悠傷的樂曲,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師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有豐富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了友誼的重要,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1

《放風箏》這個課題是各個版本美術教材中都喜愛選用的課題。而我每次上這課的過程卻如出一轍,學生作品也是一年又一年,用一句詞來形容最爲恰當:“年年歲歲花相似”,很少有新意。

今年我決定改變一下教學思路,打拼出另一番天地。這節課雖然是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但是必須讓學生在自身感受放飛的體驗,瞭解風箏的結構特徵以及風箏的技巧,才能爲後面的教學作好鋪墊。於是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自己體驗自己製作風箏,用自己的風箏試飛。把同學們試飛的影像錄製下來,製作成課件,以備下節課使用。

《放風箏》是要求學生緊緊圍繞主題進行拓展和想象構築一副嶄新的畫面。爲了讓學生緊扣主題,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上節課同學們自己放風箏的場面。同學們看見自己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我趁同學們的那股子熱情勁向同學講解放風箏時的人物動態,以及構圖等相對枯燥的美術知識。中國的藝術創作裏,詩詞作品往往是和中國畫緊密相連的,那就是說語文課和美術課的共同本質就在於感受由詩詞。於是我找了幾首關於放風箏的古詩讓學生自讀,讓他們在心裏描繪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放風箏的場景。

《放風箏》一課的整堂課設計新穎,真正做到了課程整合,並且實際性地跨出了第一步。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提問、作業都是比較積極的。雖然很多學生作業在課堂上完不成,但是借用學具之後,基本上所有作業的框架都搭起來了。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2

在上這堂《風箏風箏飛上天》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風箏”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欣賞各式各樣的風箏擴大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和老師一起分析製作風箏的方法、注意點,特別是材料的選用上要本着輕的原則,在造型上不能侷限在蝴蝶、老鷹等身上。爾後分小組相互研究、討論,並建議每小組的創作方案儘可能不臨摹,要自主創新。

風箏集藝術、科技、體育於一身,放風箏是春日裏一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如果能放飛自己親手扎制的風箏上天,那是多麼有趣高興的事呀!風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長期以來人們就喜歡這項活動,在民間有很多風箏藝人。但現在的學生所放的風箏大多數是自己從市場上買來的,學生喜歡放風箏但不會自己做風箏,對中國的風箏傳統藝術瞭解不多。

本課教材的編寫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圖片等信息資料,對中國古老的風箏藝術從知之甚少到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設計製作完成一隻風箏,放飛風箏,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學生做的開心也很認真。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3

這堂課雖過去半年多了,但至今仍歷歷在目。在備課階段,我查閱了不少網絡資料,參考了多個教案,而記憶最深的課堂表演卻純屬突發奇思。在品析第三自然段時,看到一個瘦小的後進生又分神了,正凝神望着窗外盤旋的鴿子。那神情,與文中“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多麼地相似。我便即興導演了一出看風箏,毀風箏和當面悔過的課本劇,由該生充當“小弟”。學生立刻羣情高漲,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投到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雖缺乏對話,憑神態和動作表演,難度較大,但學生們還是出色的表演了全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加深了思考和理解,並有所體驗和感悟。我想,單憑教師講解,語言再多也收不到這種效果。那天,下課很久了,還有些學生圍着老師,久久不肯離去。

設置問題卡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意識是創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而問題意識的養成,首先必須樹立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出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想和個性得以解放。本堂課中,學生卡片上的問題豐富,但小組討論時,有部分學生緣於膽怯或虛榮,不肯將問題示於衆人。加上課文部分語言的時代差異和晦澀深奧,對於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無疑難度太大。因此,在合作探究時,表面氣氛活潑,也有少量精彩分析,但實際收效未能盡如人意。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4

爲了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我根據語文學科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在教完《風箏》這節課之後,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通過抓文中的重點句子,重點詞語感受放風箏的快樂,學生融入情境,讀出了味道。

2.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雖然文章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相隔的年代久遠,但都是發生在孩童時代的故事,所以學生願意接受。

二、不足之處。

課堂上和學生的溝通不夠充分,評價語不夠豐富。

三、心得體會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首先,在課前複習導入時,詢問學生童年的最大快樂不應該流於形式,要深入地挖掘,讓學生有快樂的心情體驗,更好地爲學習本課服務。但是我因爲怕耽誤授課時間草草一帶而過。

再者,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來,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學生的討論,獲得有關信息,爲有效調控作好充分的準備。合作學習結束以後,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最後,要抓住重點部分,進行朗讀指導。教師點撥環節,要讓學生自主發現,適時指導。

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和不足。我將努力使課堂教學既符合學生需要,激發學生興趣,又不致過於花哨,落到實處。及時捕捉教學契機,發揮教師的教學機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中班風箏教學反思 篇25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1、結合具體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緊緊圍繞課本中有關風箏的主題圖展開教學。將主題圖內容編成有情節的故事講給孩子們,或是請學生自己在預習時就以故事的形式講一講,可以使學生能在濃厚興趣的基礎上進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來,然後再積極鼓勵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從細節入手,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

本單元的重點就是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爲使學生能理解算理,充分運用各種學具,利用小棒擺一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理解算理、學習算法。特別是筆算第一次商後有餘數的除法,利用學具的操作能順利的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3、設計新穎的練習題,增多練習內容。

計算教學,單純的讓學生計算勢必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我聯繫學生實際和生活實際,設計出多種多樣的練習題,或讓學生當火眼金睛孫悟空辨別對錯,或讓學生說筆算過程,或記錄時間請學生比賽做題,或根據生活中的一個情景請學生提問解答,結合學生不同的計算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形式,使單調枯燥的計算練習變得生動有趣,貼合生活實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