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課後教學反思教後感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趙小利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採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爲觀察後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着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複,“先問惱怒什麼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後來又問爲什麼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並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於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並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着範讀這句話。因爲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後,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於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爲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於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並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並淺層瞭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衝衝、怒髮衝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並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後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一點文章。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爲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請兩位學生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我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裏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後,依然惦記着曾經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學生暢所欲言,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今後還要加強這方面的錘鍊。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啓發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爲透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於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資料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並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構環節,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採用範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後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並透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爲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看着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並請學生說說悟出了什麼道理,這樣讀寫結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說,樂於寫作。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如下:精講環節中,在總結學法的時候我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細節之處沒有講得更清楚,導至小組合討論走形式,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學習。有些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學習時,人員分配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還需加強。透過國培學習我能認識到自己不足。要及時轉變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隨文識字是本課設計的出發點之一,像“謙虛、惱怒、價值”等都是要寫的字,隨着文章的讀板書出來範寫指導。文中出現的生詞,比如“懦弱”並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說文解字,從文字的部件結構入手思考,無形中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律,這同時也滲透了解詞辨字的方法。或是聯繫上下文理解,或是換詞,總之就是先帶給方法,然後把理解的.意思送進文中讀。

閱讀教學重在讀。以讀代講,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方法。課堂上,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略讀、默讀、輕聲讀、朗讀等來理解,積累、內化課文語言,把握課文主要資料,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按照自己的設想進展很順,基於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缺少小結、質疑和寫法的引導,板書凌亂,教學中讀的設計層次感不夠突出,朗讀形式單一,齊讀太多,這些都源於教學機智不靈活,要繼續提高自身潛力。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這節課去年穀玲老師上過,給我們帶給了很好的教學借鑑。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的個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資料。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並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資料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裏並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後就能找出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透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於學生對全篇課文資料的把握。

其次,透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瞭解人物神態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且透過品讀,學生還明白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於自身經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是因爲下午學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於自己也有些緊張,一向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於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學生能夠表現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別。就應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後,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啓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纔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罐和鐵罐兩個事物在很成一段時之間,二者之間發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如果單純地採用分析講解的方法,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爲一個整體。因此,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學生的感受。

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爲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同時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的神氣、“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後,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後,我讓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先選定自己樂於表演的角色,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教師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並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爲什麼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後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並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和動作來表現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爲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複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常出現“根據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裏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較爲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爲之後的分角色朗讀環節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後,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着自己發現、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着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爲“議鐵罐”和“議陶罐”。並總結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爲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並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後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的體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後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後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爲什麼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後,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過來。過後思考發現,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節,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並茂的。大概因爲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節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啓發寫下,爲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尾。

最後,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作爲積累總結。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後才發現從語用角度來說,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也不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該做些什麼努力呢?認真解讀文本後,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抓住神態、標點、稱呼來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不軟弱。”教學難點爲“在語境中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並能運用。”

第一步,圍繞“奚落”一詞,通過找找近義詞“譏諷、嘲笑、挖苦”來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學生自己讀讀2—9自然段,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學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鐵罐說的四句話。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從哪些關鍵地方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通過讀文,學生找到了鐵罐的神態“傲慢、輕蔑、惱怒”,發現了標點“!”和反問句中的“?”並通過表演、分角色對讀等把鐵罐說的話讀得入情入境。我告訴學生還有別的地方也能看出鐵罐的“傲慢”,但是學生一直髮現不了。後來壽玲麗同學問我是不是“稱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東西”這些不禮貌的`叫法不正說明鐵罐的傲慢無禮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鐵罐這樣一次又一次用難聽的話來挖苦、嘲笑、譏諷、數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對鐵罐的種種奚落,陶罐又是怎麼面對的呢?找出描寫陶罐的語句,讀一讀,也從神態、標點、稱呼來說說。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立刻就從語言文字和朗讀中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神態的詞語、句子,請你選幾處摘錄下來。陶罐的心平氣和、謙虛有禮。

第五步,讓學生把課文中寫鐵罐和陶罐的神態的詞語、句子,選幾處分別摘錄下來。

這樣的教學,既突破了重難點,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下節課我打算讓學生用上神態詞、標點和稱呼來寫話,把學到的積累並加以運用,纔是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真正有幫助的教學。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

《陶罐和鐵罐》是一片寓言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面對鐵罐的無理卻顯得謙虛,禮貌。而時間在流逝,但幾百年過去了,鐵罐被氧化了,而陶罐卻依然完整的存在。這便告訴了人們要正確的看待自己。鐵罐字看到了自己的優點,眼裏全是別人的缺點,不能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比較。換個角度看問題就不同了。鐵罐堅硬,但是抗氧化性卻不好,陶罐樣子普通、易碎但卻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文中的鐵罐卻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

文章主要通過對話展現情節、推動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剋制均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是讓孩子們通過朗讀,讀出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和善。在一開始的自由讀中,我發現孩子們都不能把陶罐和鐵罐的特點讀出來。因此,在對於每一句話都進行範讀,然後,學生們跟着。在指名學生朗讀時,再次進行指導。在整堂課中,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小組賽讀,同桌一起讀,男女同學讀,分角色讀。在充分時間讀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朗讀情感也有所提升。特別是鐵罐的“傲慢、輕蔑和惱怒”,孩子們也能一步步把握,讀出語氣。

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在學習了本課後,我提問:“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爲什麼?”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講明原因。有的說:“因爲陶罐很謙虛。”有的說:“陶罐心胸開闊,鐵罐那麼奚落他,他在最後還是想着鐵罐。”……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9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後才發現,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價值,以何種形式來貫穿全文呢?經過深深思索與課堂實驗,經過全校教師的同研,我們找到了以“提示語”貫穿對話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爲了讓課堂更加明晰、教學思路更加精細,我們全體語文教師進行了深深的思考。通過這節課,我也有許多的感悟與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過課文,我都會着急的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纔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纔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認真聽取了嶽校長的意思,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隨便談,隨便說,隨着學生的興趣愛好走。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麼?會給我帶來那麼多的驚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對話之效。

記得李家棟老師說過:語文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課堂上。因此,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纔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課堂伊始,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走進課文,因此不知其功效。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爲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感悟三:拋開設計,以生爲本。

通過這節課,讓我深深領悟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着學生的發言進行教學。處處體現學生自主性,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過這節課也讓我深深的明白:知識的儲備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多麼的重要。

這節課,我也深深的反思過,對於我個人來說缺乏一定的鍛鍊,聽的少,練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過這次教學,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

在上課前,我在班裏問了一下孩子們,你們覺得哪篇課文最搞笑,孩子們都覺得《陶罐和鐵罐》最搞笑。所以我選取了這篇課文。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料。那麼,以什麼作爲指導對話朗讀的突破口呢我在課前反覆研讀課文,找到了"奚落"這個關鍵性的詞語:陶罐和鐵罐所有的對話,不就是"怎樣奚落"和"怎樣對待奚落"嗎於是,整節課以初步掌握主要資料,理解"奚落"的意思開始後,就用"鐵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話諷刺陶罐的"這個問題直奔主題,導入新課。

接下來,讓孩子們透過讀課文,把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勾畫下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對話的朗讀指導,怎樣才能做到求真,求實,求趣呢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述,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用填空的形式來讀出陶罐和鐵罐的表情,最後分主角朗讀課文。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昇華。

課文的10-17自然段,資料簡單易懂,所以我請孩子們先自讀課文,再把自己讀懂的.資料說一說,瞭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餘的不再做更多的講解。

之後,用"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這個問題迴歸整體,引發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談見解,說感想,理解課文講的道理,學習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學習情緒很激昂,很踊躍。但我覺得從我自身的素養來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我的評價語不夠簡潔到位,不會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上的意外。上課時總有點慌,生怕時間不夠,心裏總想着這個環節快完,快點進行下一個環節,這也是我每次上完課後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多鍛鍊必須會有長進的。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1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所喜歡的搞笑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並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爲主線,以分析朗讀爲主。在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們欣賞小動畫,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緊之後提出問題“那麼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好處深重,既啓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下,產生了極大的樂趣。透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潛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潛力及情感表達潛力。爲了讓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我個性強化了“演一演”的教學環節。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後,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的表演能夠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我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簡單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

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主角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爲理解寓意作鋪墊。這天這節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3

每次講完課,我都忍不住反思:學生學會了嗎?聽懂了嗎?今天課堂結束,我開始梳理自己的講課:《陶罐和鐵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國王的御廚裏驕傲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課文以陶罐和鐵罐精彩的對話以及對它們動作、神態的描寫,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了一個謙虛友善和傲慢無禮的人物形象,從而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節課,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所以在課前通過讓學生自讀任務單,觀看微視頻,自讀課文圈畫重點等方法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教學活動時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動作和神態的詞語,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鐵管傲慢的說。“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管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爲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抓住重點的詞句品讀,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陶罐和鐵罐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給學生在習作方面以引領。

二、多種形式朗讀,明白蘊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環節,我不是拋磚引玉,而是鼓勵小組自我展示,其他小組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學生朗讀後我又一“競賽者”的角色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把朗讀時要注意的語氣、神態、動作呈現給學生,與無形的教育達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勵下同學們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這時學生就會主動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詮釋人物形象,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自然對於課文所蘊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領悟——“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鐵罐》這一節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學到的、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雖然還有很多不足和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的寶貴財富,作爲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學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更加優秀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