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後才發現,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價值,以何種形式來貫穿全文呢?經過深深思索與課堂實驗,經過全校教師的同研,我們找到了以“提示語”貫穿對話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爲了讓課堂更加明晰、教學思路更加精細,我們全體語文教師進行了深深的思考。通過這節課,我也有許多的感悟與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過課文,我都會着急的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纔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纔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認真聽取了嶽校長的意思,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隨便談,隨便說,隨着學生的興趣愛好走。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麼?會給我帶來那麼多的驚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對話之效。

記得李家棟老師說過:語文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課堂上。因此,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纔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課堂伊始,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走進課文,因此不知其功效。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爲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感悟三:拋開設計,以生爲本。

每次講課前,我都會把教案備的滾瓜亂熟,甚至評價語我都會仔細琢磨。可是通過這節課,讓我深深領悟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着學生的發言進行教學。處處體現學生自主性,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過這節課也讓我深深的明白:知識的儲備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多麼的重要。

這節課,我也深深的反思過,對於我個人來說缺乏一定的鍛鍊,聽的少,練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過這次教學,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謝嶽校長和老師們的耐心細緻的幫助,她們的指導大大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爲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而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這篇課文文本價值在於,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入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爲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把握教材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並在課堂上抓住時機,進行良性的引導,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只是停留於文本的表面,這樣的語文在感情的薰陶上是缺失的。在教學上,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觀來體會感受陶罐和鐵罐的不同的態度,相信學生從中以能體會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有所感有所悟。然而,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如果能抓住恰當時機,拋磚引玉,引起學生自主的思考,對童話所昭示的寓意體會得會更深入一些。

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感悟最多的還是鐵罐的驕傲、自以爲是和陶管的謙虛、善良。學生從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感悟。以“陶罐不再理會鐵罐。”爲關鍵,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由於引導的方向不夠精確,引導的深度不夠,學生的體驗也停留在表面。如果學生在感受到鐵罐的驕傲時,我能再多問一句“鐵罐爲什麼會那樣驕傲呢?”學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隨之深入了。

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一。本片斷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有思考的價值。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隨文識字是本課設計的出發點之一,像“謙虛、惱怒、價值”等都是要寫的字,隨着文章的讀板書出來範寫指導。文中出現的生詞,比如“懦弱”並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說文解字,從文字的部件結構入手思考,無形中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律,這同時也滲透了解詞辨字的方法。或是聯繫上下文理解,或是換詞,總之就是先帶給方法,然後把理解的意思送進文中讀。

閱讀教學重在讀。以讀代講,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方法。課堂上,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略讀、默讀、輕聲讀、朗讀等來理解,積累、內化課文語言,把握課文主要資料,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按照自己的設想進展很順,基於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缺少小結、質疑和寫法的引導,板書凌亂,教學中讀的設計層次感不夠突出,朗讀形式單一,齊讀太多,這些都源於教學機智不靈活,要繼續提高自身潛力。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課後教學反思教後感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趙小利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採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爲觀察後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着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複,“先問惱怒什麼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後來又問爲什麼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並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於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並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着範讀這句話。因爲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後,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於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爲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於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並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並淺層瞭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衝衝、怒髮衝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並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後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朗讀中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3、理解人各有長處和短處,不要將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做比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陶罐與鐵罐的對話、神態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人各有長處與短處,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是——

生齊:陶罐和鐵罐

2、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爲什麼?

指名說(因爲陶罐謙虛,而鐵罐很傲慢。)

二、體會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你從那一句話裏看出鐵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讀: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B、 理解“奚落”:找近義詞。

體會鐵罐的傲慢

1、 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課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寫。請大家找一找鐵罐的話,讀一讀。

2、 生自瀆後交流:

①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說。

A、 你從哪個詞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樣讀才能讀出傲慢的語氣呢?誰來讀讀說說?

師評:你說的真有道理,這樣讀的確可以讀出那種傲慢的語氣。

C、 其實一個句子有很多讀法,請你再仔細讀讀,看看有沒有別的讀法呢?師生討論各種不同的讀法。

D、師:大家真會讀書,能用那麼多不同的方法讀這句話。同桌互讀。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

A、這裏有個詞我不懂了,什麼叫做輕蔑?

B、 輕蔑是怎樣的神態?表演。

C、多人試讀。

③ “住嘴!”鐵罐惱怒了, “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A、從哪幾個詞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惱怒”“相提並論”。

C、誰能用朗讀來表現鐵罐的心情?

D、小組讀。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 “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讀,提問:你用什麼語氣在讀?

b、 師生評價後再讀。

3、鐵罐就這樣在傲慢、輕蔑、惱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讀讀。

讀到這裏你想對鐵罐說些什麼?

體會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1、面對鐵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對待?讓我們讀讀陶罐的話吧!

A、 指名說,邊出示句子

重點指導句: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理解“懦弱”。陶罐的確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說自己並不膽小。它是怎樣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處”

陶罐的願望是什麼?

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陶罐。

分角色朗讀。

A、 師:剛纔同學們都讀的特別好,現在我們再來個分角色朗讀,怎麼樣?

B、出示句子,分組朗讀。

C、 指名分角色朗讀。

D、 評價。

三.整體感知第二個場景,知道陶罐的優點。

1.瞭解陶罐的優點.

師:我們看到了一個傲慢的鐵罐和一個謙虛但不軟弱的陶罐。

師讀課件上的句子: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個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着厚厚的塵土。許多年代過去了。可是陶罐還是( )

生填空說。

師:這麼漫長的歲月裏,世界上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

師出示課件與領着學生讀:

師:時間在流逝,一百年過去了

生接: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事……而陶罐,還是那樣……

師:時間在流逝,一千年過去了

生接: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事……而陶罐,還是那樣……

師:時間在流逝,五千年過去了

生接: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事……而陶罐,還是那樣……

師:多麼了不起的陶罐啊!人們從泥土裏挖出了這麼一隻歷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滿了驚喜。

出示課件:

“喲,這裏有一個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起來。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爲什麼人們那麼驚喜?

生讀並分角色讀。

2.看到鐵罐的弱點。

師:此時此刻,陶罐身價倍增,成了價值連城的文物了!可是他還沒有忘記鐵罐呢!可這時,鐵罐哪裏去了?

出示最後一段生讀。

師:鐵罐到底哪裏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師來解釋。

3.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師:很多年以前,那隻鐵罐曾經是一隻堅硬的罐子,可許多年之後,它卻化爲了泥土,無影無蹤了。而那隻它認爲一碰就碎的陶罐,卻成了價值連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麼呢?

出示原文中的結尾,讀一讀。

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陶罐與鐵罐》這個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寬容、友善、剋制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抓住重點詞,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中漸漸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陶罐與鐵罐的心理變化。

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奚落”這個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我設計成三個小板塊,理解鐵罐和陶罐的三次對話,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入手,讓他們逐步瞭解陶罐與鐵罐的語氣,心理變化,並體會陶罐和鐵罐的品質,然後直奔文章的結局,瞭解他們的結局。讓學生找出陶罐和鐵罐說的話,說說從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中我們又看到了這是一隻怎麼樣的陶罐和鐵罐?”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陶罐與鐵罐的對話時容易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鐵罐的朗讀指導上,結果使得學生對陶罐的品質認識不夠豐滿。我教學設計,以認識鐵罐和陶罐的品質入手,直截了當,不偏不倚,使學生對陶罐謙虛、寬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質有了較深的認識,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取長補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機。至少,這樣的教學我們就不能稱之爲“高效”了。我覺得教學過程中,預設的同時,還應該及時地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實際,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的效率,這是我以後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探討的問題。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

以“趣”激情,以“讀”明理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過角色的對話推動故事發展,展現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揭示處事之理。鐵罐、陶罐的對話充分體現出“傲慢”和“謙虛”,具體生動的人物神態、動作,使形象更加鮮明飽滿。教學時,我着眼於“趣”,動之以“情”,把握好“讀”,曉之以“理”,循序漸進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縱觀整節課教學,作爲執教者個人認爲此次教學以下幾個方面拿捏得比較到位:

一、把握教材特點,落實教學目標。

寓言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教學中,讓學生憑藉語言文字暢遊故事王國,稚趣童真自然流露。與此同時,緊緊圍繞寓言“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的特點,抓住“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來展開教學,層層建構閱讀話題,步步到達中心意圖。

三年級閱讀教學目標有這樣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通過第一節課學習,孩子們已經對“奚落”、“和睦相處”、“輕蔑”等詞語意思有所瞭解,在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到鐵罐和陶罐各自性格特點的基礎之上,通過問題“誰在奚落誰?”導入新課,讓孩子們通過“找一找,劃一劃,圈一圈,讀一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再次走入文本,又一次整體感知鐵罐和陶罐的不同個性,通過老師的引領達到層層遞進、逐步生髮。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具體的句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等句子來通過多方式的朗讀比方說個人讀,分組讀,分男女生讀,表演讀等方式來理解鐵罐對陶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就這樣,領着學生在文本情境中聯繫上下文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完全符合中段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抓住教學主線,重視主題精講。

教學中採用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教學方法,注意強化學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爲主線,淡化對課文的分析,效果很好。首先,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初步有個總體感知;接着,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鐵罐的內心活動;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把學生引入當時的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這堂課的精讀部分,利用了“神情”進行主題精講。如在學習鐵罐的話時,緊緊抓住“傲慢”、“輕蔑”、“惱怒”的神情提示語幫助學生入情入境,抓住每次陶罐的回答的語氣謙虛、爭辯、平靜體會陶罐的心情。引導學生補充想象“陶罐、鐵罐還有怎樣的神情?”課堂上有學生就能用“生氣的說,發怒的說……”補充鐵罐,用“親切、輕聲、溫柔”的詞來形容陶罐,體會它們的情感變化,不斷豐盈鐵罐、陶罐的形象。

三、強化朗讀訓練,做到引生入勝。

有效的朗讀應該是“內化性朗讀”,即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內涵,通過“潤物無聲”的語言真正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只有在“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基礎上的朗讀纔能有效性的朗讀。在這堂課上,我注重朗讀的訓練,通過理解詞語的意思,藉助表演感知了事物的特點等方法去理解句子的含義,然後通過讀的方式表達出來。以“神情”爲朗讀教學的落腳點,感悟形象。隨着故事的發展,與學生們一起化身爲陶罐和鐵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我確實不敢碰你……”在老師一撥學生一答的交替對話中,老師就是鐵罐,學生就是陶罐,隨着故事的發展,情緒也自然轉換,在朗讀讀對話時做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總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之後,總有或多或少值得我們思考和改進的方面。

比如在引領孩子,在駕馭整體文本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神情”背後的“心理活動”還有待深入。在我看來,本課對話教學的主題恰恰應該是“心理活動”。只有挖掘心理活動,才能將對話主題往“如何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逼近。正所謂“語文,爲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而教!”因此,爲了內化性朗讀,還需要多一點教師的“追問”。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反饋的學習情況,對學生思維作即時的疏導、點撥,“追問”無疑是實現“有效學習”的指導策略。通過追問,可以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在指名讀鐵罐說的話時,老師可以這樣追問:“你爲什麼這麼讀?”“鐵罐,你幹嘛這麼生氣?”“陶罐的什麼話激怒你了?”“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你爲什麼瞧不起陶罐?”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地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從而達到老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另外,小學生正處於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的強,所以在類似的文章教學同時,老師可依據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對孩子開展適時的教育,引導學生善的理念。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9

每次講完課,我都忍不住反思:學生學會了嗎?聽懂了嗎?今天課堂結束,我開始梳理自己的講課:《陶罐和鐵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國王的御廚裏驕傲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課文以陶罐和鐵罐精彩的對話以及對它們動作、神態的描寫,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了一個謙虛友善和傲慢無禮的人物形象,從而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節課,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所以在課前通過讓學生自讀任務單,觀看微視頻,自讀課文圈畫重點等方法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教學活動時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動作和神態的詞語,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鐵管傲慢的說。“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管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爲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抓住重點的詞句品讀,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陶罐和鐵罐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給學生在習作方面以引領。

  二、多種形式朗讀,明白蘊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環節,我不是拋磚引玉,而是鼓勵小組自我展示,其他小組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學生朗讀後我又一“競賽者”的角色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把朗讀時要注意的語氣、神態、動作呈現給學生,與無形的教育達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勵下同學們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這時學生就會主動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詮釋人物形象,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自然對於課文所蘊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領悟——“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鐵罐》這一節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學到的、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雖然還有很多不足和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的寶貴財富,作爲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學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更加優秀的老師!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後才發現從語用角度來說,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也不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該做些什麼努力呢?認真解讀文本後,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抓住神態、標點、稱呼來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不軟弱。”教學難點爲“在語境中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並能運用。”

第一步,圍繞“奚落”一詞,通過找找近義詞“譏諷、嘲笑、挖苦”來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學生自己讀讀2—9自然段,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學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鐵罐說的四句話。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從哪些關鍵地方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通過讀文,學生找到了鐵罐的神態“傲慢、輕蔑、惱怒”,發現了標點“!”和反問句中的“?”並通過表演、分角色對讀等把鐵罐說的話讀得入情入境。我告訴學生還有別的地方也能看出鐵罐的“傲慢”,但是學生一直髮現不了。後來壽玲麗同學問我是不是“稱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東西”這些不禮貌的叫法不正說明鐵罐的傲慢無禮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鐵罐這樣一次又一次用難聽的話來挖苦、嘲笑、譏諷、數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對鐵罐的種種奚落,陶罐又是怎麼面對的呢?找出描寫陶罐的語句,讀一讀,也從神態、標點、稱呼來說說。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立刻就從語言文字和朗讀中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神態的詞語、句子,請你選幾處摘錄下來。陶罐的心平氣和、謙虛有禮。

第五步,讓學生把課文中寫鐵罐和陶罐的神態的詞語、句子,選幾處分別摘錄下來。

這樣的教學,既突破了重難點,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下節課我打算讓學生用上神態詞、標點和稱呼來寫話,把學到的積累並加以運用,纔是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真正有幫助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