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有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

誰有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誰有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

這篇閱讀課文,我是把握着這樣的脈絡來上課的:初讀——說——品讀——表演——悟理——自編——自創。初讀是解決生字的讀音,說則在讀的基礎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時分角色進行品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接着帶上面具進行表演,對文章的精華瞭解更爲透徹,文章的靈魂得以昇華,像一個烙印一樣刻在學生的腦海裏,最後讓他們輕而易舉的悟出文章的真諦——道理。層層深入,步步緊扣中心,水到渠成。

這時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更加用活了文本,進行思維的拓展,即我設計了自編——自創,又給學生一個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臺階,讓他們順理成章、不自覺中就跨越這道屏障,由此達到創作積累語言的過程,完成了一個作家的工作,這時老師適當的鼓勵,將會激發孩子創作文學的.激情。

在教學過程中,時間非常緊湊,一環扣一環,學生始終帶着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來完成教學,在再讀課文時,問他們你喜歡誰,理由是什麼?許多後進生或不愛發言的學生都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可見他們對課文比較熟悉、感興趣。說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時,平時愛好讀書的學生紛紛舉手,一比高下,並且還鍛鍊了合作精神。精製的面具及時對文章的理解使得他們躍躍欲試,營造了課堂上的小高潮。最後體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維中,老師的引話中提出了新問題,但在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缺點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互換思維,並集體改編故事來讚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程度。自創寓言則是讀寫結合,生成創造,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既引導學生內化了語言,又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生因此更爲受益匪淺。

但再成功的課堂也還是留有不足和遺憾,在這節課中,時間過於緊張、倉促,以致於在面方面沒有注意到,後面創作寓言時間不夠,只能留於作業形式。當然作業佈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即照顧到各個層次、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在三條中任選一條來完成。

總之,多嘗試、多實踐,我相信會更完善,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在中心校組織領導下,我鎮各校嘗試教學正如火如荼開展。爲進一步推進我校嘗試教學改革,學校決定把三年級兩個同軌班定爲課改實驗班,並安排我主抓課改實驗工作。說實在的,之前我對嘗試教學瞭解和理解很有限,加之剛剛接手這個班不到1個月,

雖然自己在日常教學中也有嘗試的意味,但是不繫統,也不規範。又趕上這次承擔中心校大教研活動,怎麼辦?要上一節有一定質量的嘗試教學公開課,真的是在考驗我。爲此,我上網查閱大量嘗試教學相關理論、程序知識,認真學習一些優秀的嘗試教學課例,在此基礎上試着總結教學模式、設計導學案。通過反覆思考,也在學校同學科教師的幫助下,導學案基本成型。有了導學案,但是如何在課堂中予以有效實施,成了擺在我面前的又一個難題。雖然短期內學了一些理論,但是畢竟沒有真正意義上掌握嘗試教學,紙上談兵終覺淺。

今天,我就抱着“大膽嘗試、大膽創新、不怕出醜、不怕出錯”這樣一種想法來實施這節課,下面我就這節課的完成達標情況做幾點反思,請各位同仁指正:

1、雖說這幾年我經歷風浪不少,但還是有點緊張,一些細節有點遺忘了……

2、主要是因爲進度把握不好,內容沒有處理完……

3、小組合作有效性不高,組長的培養有待進一步加強……。

4、失去了對課堂的掌控,缺乏有效的評價……

5、導學案的設計還要結合學生的學情進一步細心研究……,使之更有操控性……

除此之外,我還有兩點感悟:

感悟一:放手有益

以前講公開課、示範課,拿過課文,我都會着急的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纔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纔是課堂的源泉。今天這樣大膽嘗試,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麼?會給我帶來更多的驚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的有效對話。

通過近期學習和解讀課標,我深深的認識到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纔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在這節課中,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爲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最後我想說,正是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讓自己進一步走近了嘗試教學法,讓自己對嘗試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自己進一步認識到教學的不足,還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同伴互助對於一個人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在此,對所有給予我關心幫助的領導、同事、以及我的學生表示感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