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經過一個星期的教學後,孩子們開始學習聲母了。聲母b、p、m、f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四個聲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初步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拼讀由b、p、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在上課前,我瞭解到孩子們的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小朋友早就會讀這四個聲母了,有的小朋友則完全沒有接觸到過拼音,再加上孩子們剛上學不久,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課堂上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就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對於低年級小朋友來說,“興趣是的老師”,課堂上教師應該怎樣調動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組織好他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好新的知識呢?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遊戲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先用遊戲法導入新課,採用點兵點將的方法讓學生認讀六個單韻母,接着再複習和這些單韻母有關的兒歌。這樣,學生在兒歌聲中鞏固了所學的單韻母。接着相機出示情境圖引出四個聲母,引導學生讀好兒歌:“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摸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

二、兒歌辨清聲母

由於部分學生參加了拼音早教班,因此在讀聲母時將“b”讀成了“d”,對於學生犯的這種錯誤,我採用了冷處理的方法,先置之不理。等到四個聲母都學完了,我再採用形式多樣的遊戲法,幫助學生鞏固四個聲母的形。簡單短小的兒歌能幫助小朋友很快地記住這些聲母,我讓孩子們自己根據四個聲母的樣子,自己來編一句有趣的兒歌。孩子們興趣高漲,他們編了很多有意思的兒歌,如“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像個6字bbb,9字反寫ppp”等。再配合一節簡單的手操,讓孩子們舉起小手,擺一擺聲母的樣子。兒歌配合着手操,把孩子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然後再指名讀,讓讀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孩子們都好表現,學得更認真了。另外我還採用開火車、小組比賽讀等形式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這樣一來,除了個別學生難以糾正,其他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得不錯。

存在的不足與改進:

1、在教聲母時,因爲有部分孩子在幼小銜接班已經學過聲母,於是沒有耐心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上不夠遵守紀律。因此,安靜傾聽的習慣還要進一步強調。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反覆抓。

2、音節的拼讀還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如會讀成b—a——pa,還有部分同學在拼讀時把聲母丟掉了,今後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一些拼音基礎差的同學的發音。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猜謎語形式喜聞樂見,用在課始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且謎語的內容具有生活氣息,貼近孩子的語言,很自然地引出課文內容。

以興趣爲先導,關注個性化張揚,教師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摒棄了“教教材”的傳統觀念,藉助教材精心設計了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抓興趣點教學,不但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將它變成求知慾,在課堂氛圍空前高漲的情趣中,學生已經把學習課文變爲一種自我需要了,教學效果較好。

低年級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開始,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自主學習的空間。用“你想知道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又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然後範讀,讓學生提意見,這不僅爲學生讀課文作了示範,而且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評價的能力。

上課時間沒有把握好,過於注重生字的識記教學,對學生放的太鬆,以至寫字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主動參與的願望還沒有調動起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己上課激情的訓練。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難點是理解兩句諺語“衆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方面來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的。

一、初步瞭解漢字的特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識字7》第一部分是通過看圖會意識字,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學中,我逐個出示圖片和生字,讓學生圖文結合來認字,隨着一個個小人的出現,學生的興致也越來越濃厚,從他們的眼睛裏我讀出了漢字的無窮魅力。這裏書本只是一個引子,通過書本我們爲孩子打開一扇窗,從而使孩子能樂於主動識字。

二、營造氣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讓學生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兒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課的一個難點,第一二兩行的意思直觀,學生能讀懂,“衆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盡意,很難有明確的表述,光說讓學生心領神會,可怎麼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我主要是通過故事、和聯繫生活,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螞蟻搬青蟲》這個故事生動有趣,,透過小螞蟻的成功,認識了一羣螞蟻的力量遠遠超越一隻螞蟻,這是和團結合作密不可分的',團結起來力量大,這就是“衆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學生一聽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爲了能夠更好的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重點指導了“衆”“羣”“成”這三個生字,主要採用直觀教學和觀察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體現學生的合作學習。例如,在講完小故事後,可讓小組學生討論小螞蟻身上具有什麼精神。學生讀的形式單一,還可以加上小組讀、同桌讀。就更能體現學生的合作學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在備《所見》一課時,我在最後設計了“續編故事”這一環節。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後,我決定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個講故事的氛圍,讓學生覺得學古詩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說:“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十分愛聽故事,所以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就來講故事、聽故事,大家喜歡嗎?”學生齊答:“喜歡!”

接着,我出示教學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後編故事。我是這樣啓發的:“同學們,這是一幅畫,這幅畫畫了一個故事,你們能講講嗎?請仔細看這幅畫,把這幅畫所畫的故事講出來。這是大家的.強項,相信大家一定能講好的,我就等着聽故事啦!”於是學生開始自己練習講。幾分鐘後,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我請了兩個人來講。這兩個人既把畫面上的情景全講了出來,而且還十分流利,這是我沒有料到的,也許是我的啓發起了作用。在表揚了一番後,學生想講的興致更濃了。緊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詩題,我是這樣說的:“清代有一位詩人叫‘袁枚’,他來到鄉間,正好看到了這一幕,就用詩把它記錄了下來,題目叫《所見》。”我就介紹了詩人,開始學詩。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兩人小組自學,效果很好,學生對詩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後,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通過看圖和讀詩已經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你能發揮合理的想象,編下去嗎?”學生開始輕輕地說,漸漸地聲音大起來了,我知道學生已經進入了情景。不一會兒,有學生躍躍欲試了。我等幾乎沒有聲音後請了五個學生講,有的說蟬被牛的叫聲驚跑了;有的說牧童很聰明,回家拿工具把蟬捉住了;有的說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蟬,結果嚇跑了蟬;有的說蟬被牧童捉住後又放了。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楚。我不禁感嘆: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去激發、培養。我還追問學生:“那你希望看到什麼結果呢?爲什麼?”大部分學生都說蟬逃走了,因爲他們不想看到蟬被人捉住後的可憐樣,希望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多麼好的理由啊!我想:這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應該達到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隻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多麼恬美的'意境,多麼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裏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一位名叫王嬴的小姑娘站起來說:“李老師,我想唱《嘀裏嘀裏》給大家聽。”“是嗎?”我很驚奇,讓她唱還是不唱?下面的同學看着我,幾個孩子已毫無顧及地哼唱起來。看者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緒空前高漲。而後孩子們一起唱,配上動作,邊歌邊舞。“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裏。這裏有紅花呀,這裏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天真稚氣的歌聲在教室裏迴盪,講臺上站滿了一羣手舞足蹈、興致昂然的孩子,當然還包括我這個老師,多麼歡快的時光呀!

課堂中的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它當然不在我的教學設計之中。是孩子們的興之所至感染激發了我,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一年級課本自從改版之後,增加了許多科普性的文章,使得語文課堂上氣氛更加活躍,增添了許多樂趣。

在教學《水滴的旅行》這一有關水循環的科普性課文時,我先用了一個文藝性的謎語來激起孩子的興趣,導入課題:一滴水,怎樣才能永遠不會乾涸?果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一個個苦思冥想。繼而我再引導孩子們複習上冊學過的一篇兒童詩《雨點》,問他們這雨點是不是也是一滴水?它最後到了哪裏?孩子們恍然大悟:把這滴水放進大海里,就永遠不會乾涸。

有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開頭,在分析課文時,我一邊講解,一邊請小朋友來比較:水滴在這篇課文裏先後先後到了哪些地方,變換了幾種形態?根據這一個思路,同學們總結出:在世界最高的山峯上,它是一朵雪花;在大海里,它是一朵浪花;在草原上,它是駿馬身上的一滴汗;而今天它就在我們身邊不遠的一個公園裏,和它的小夥伴們一起,欣賞藍天白雲。

接下來我又拋出一個問題,這個小水滴是在公園的水窪裏永遠待下去了嗎?它以後還要去哪裏旅行呢?又是以什麼形態呢?小朋友根據第四段的描述,開始發揮想象,有的說它變成水蒸氣了,又輕又小,我們看不見,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變成水蒸氣上升之後,很多小水滴聚在一起,變成了一朵朵白雲,跟空中的小鳥們一起飛來飛去。這樣的啓發想象,也很好地給孩子們做了一次說話的拓展練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識字加油站”編排了6個數量詞語,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常用的數量詞語識字。“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找一找,連一連”,選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寫字母對照,複習鞏固語文園地一學過的字母表,爲第三單元音序查字法的學習打基礎。二是“讀一讀,想一想”,歸類出示帶有“日”和“寸”兩個部件的生字,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同一個部件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字裏面,位置不同。第一組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與時間有關,滲透了“形旁表義”的規律。“展示臺”出示了十個詞語,引導學生從其他課本上識字。“日積月累”編排的是古詩《春曉》,幫助學生學習積累經典詩文。“和大人一起讀”編排的.是一篇散文《陽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感受陽光的美好和寶貴。

一、教學效果

理解量詞,並正確使用量詞。“識字加油站”這個版塊呈現了6個詞語,在理解上沒有什麼問題。數量詞的正確使用是難點。教學中,在熟讀的基礎上,我採用師生問答的填空形式,加以識記鞏固。

“字詞句運用”這一版塊中,能讓正確認讀每一個大小寫字母,並將大小寫字母一一配對。認讀已經學過的漢字,根據分類。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

“展示臺”版塊中展示了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成果,激發了自主識字的興趣。 “日積月累”能夠讓學生藉助拼音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感受雨後清晨的美麗春光。

二、成功之處

語文園地二涵蓋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內容分解成兩部分來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充分的利用課堂參與課堂,討論自己得出知識點和結論,這樣的學習效果比教師滿堂灌輸好得多。

課堂是學生的,教師應該還給學生。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知來理解詩句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中的學有所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識點,語文的學習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1.本次展示活動是引導學生交流在其他課本中認識的字。展示交流時,形式單一,未能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展示。

2.“和大人一起讀”環節,只是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與家長一起讀。而作業效果並不理想。

四、改進措施

1.課堂上,可讓學生口頭說說自己從其他課本中認識的字,教師也可以在實物投影中出示學生常用的數學書、音樂書等,讓學生認一認裏面的字,瞭解學生課外自主識字的情況。

2.大人和孩子一起讀文章時,可以展開一場朗讀比賽。比比誰的朗讀讓“禾苗、小樹、小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根據“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家人之間還可以展開想象,各自說說“陽光”像什麼。家人還可以一同到公園、街道、校園等,找一找陽光帶來其他變化。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1、以讀促悟,關注情感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讀讀、想想、悟悟,強化語感指導,並通過生生評價,考察學生讀書感悟的程度,使學生在於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獨特感受和理解。

2、以想象作啓迪,關注學生角色轉變。鄭國民博士說過:“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心理髮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爲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情境,使學生順應教學過程很自然的轉換了角色,走進文本,入情入境。這樣爲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

3、以模仿爲基礎,關注語言訓練。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以課文爲憑藉,讓學生根據樣本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練習說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下面是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爲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得起這頭大象的重量呢?”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識字四》是一篇識字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描寫小動物們在夏天的情形的兒歌。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是蟲字旁,是小動物們的名字,只有3個是描寫小動物動作的字。我把這課定教研活動開的課,課後我猛然發現做好鋪墊後的嘗試會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新課程中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很多,學生的識字任務非常重,基本上每課要求會認的字都有十幾個。對於識字學生常常會感到很枯燥,隨着識字量的增多,孩子們常常把同音字、形近字混淆。《識字四》中要求會認有十四個,我根據要認的字的特點,我把它分成兩個板塊來學習。

“運、展、網”通過讓學生結合動作來理解意思,而“網”我嘗試着讓學生上臺畫畫蜘蛛網,師把字板書在這張網的中間,讓同學通過觀察圖,說說自己的發現,來記住字形。課前我始終擔心學生不能自己發現特點,聯繫生字,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我和學生共同板畫完,早就高高地舉起小手,不僅結合圖記住了字形,而且理解網的字義,區分了同音字“往”。

教學“蜻、蜓、蚯、蚓、蝌、蚪”等幾個動物的名字時,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字,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這時,我把這些字同時出現在屏幕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特點。課前我估計學生能發現它們都是蟲字旁的字,都是小動物的名稱,從而來幫助學生記住讀音、字形。出乎我意料的是:生1說:“我發現這些字都是蟲字旁”。生2說:“我發現這些字都是小動物的名字。”生3說:“我發現這些字都是形聲字。”我馬上激動地拿起卡片“螞”說:“這個字念什麼?(遮住蟲)讀什麼?”生4說:“螞蟻的'螞,右邊念馬,加上蟲字旁讀起來是一樣的。”我爲孩子噴發出的智慧感到無比欣慰,我說:“這個馬字在螞蟻的螞中表示什麼?”生七嘴八舌地說:“聲音,不對是讀音。”我總結了一下孩子們說的形聲字的規律。

課後,這些情景常常在我腦海中浮現,我爲孩子們的發現感到驚喜,也讓我覺得在教學應多尋找孩子們的智慧眼和靈巧心。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一個接一個》是一年級下冊語文部編版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作品。她用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詩歌共4節,前三節格式相似,每節共3句話:第一句講孩子被成人世界驚擾後的不開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轉念之後的喜悅。每一節的第一句連接着上一節的結尾,內容環環相扣,與題目“一個接一個”相契合。最後一節詩中孩子天真的發問,使詩歌更富有童趣,引發小讀者們的情感共鳴。

本首兒童詩內容貼近學生的世界,通過與生活的對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這首兒童詩需要兩節課來完成講授,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講授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正確地讀文、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可能是有老師們在後面聽課,部分學生放不開,稍有些緊張。但是課堂整體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作爲講課的教師——我,可以說是內心澎湃,不自覺地跟打了雞血似的,整節課下來還算順利,但還是與我上課之前所設想的課堂有些出入,尤其是課後,聽了其它語文老師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我才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第一點:作爲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課堂上,我穿的大衣沒有扣扣子,這很影響教師乾脆利落的形象。

第二點:雖然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但是作爲一節公開課,就應該整體把握。這節課,我在識字上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最後課文的讀不夠,對課文的理解更是我在牽着學生走,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

第三點:這節課,我重點講了兩個生字:各、這。對於已經上過一學期的孩子來說,教師完全可以重點講解一個生字,另外一個生字交給學生自己來學習。對於學生生字的書寫,我沒有及時地評價、反饋,只是交由同桌來互相檢查評價。

第四點:整節課,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不夠,形式單一,教師也無法真正瞭解學生的課文朗讀情況。我對課文的朗讀把握不到位,作爲語文教師的我真的是急需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第五點:整節課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在識字上用時過多,生字書寫上抓了兩個字重點來講,學生的讀很少,這就跟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讀書聲、學生應該站在課堂中央相違背的。最後在課文的理解上我非常匆促地結束了,學生只能跟着我走,最終,又變成了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機械式的課堂。

雖然這節課已經講過很長時間了,但老師們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我還是記憶猶新。我們都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發現不了問題所在,但是當別人說出來之後,便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陣地,作爲陣地整體方向的掌舵者,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知識來提高自己,並深入學生真正地瞭解學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真正地上好每一節課。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從題目導入開始精心策劃:小朋友,我們每週一都要進行的一件事是什麼?學生回答:升國旗。我順勢引導學校裏升國旗都很隆重,而北京_升國旗場面就更壯觀了,想不想去看看。學生都說想去,我就板書:我想去看看。指名學生練習朗讀,學生通過讀,感受到重點是想,也讀得不錯。於是我把課前找的一些升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此時我引導有一位山裏的孩子真想馬上就去看看,所以他寫下了一首兒歌,我把課題補充完整,請小朋友讀一讀:我多想去看看。學生強調讀多想,誰知課堂裏盡然爆發出陣陣大笑,他們覺得很滑稽,很好玩,還沒有體會到那份想去的心。此時我急了,把學生批評了一通,自顧自的上了下去,可想而知,本節課效果不好。我課後想了很多,覺得朗讀指導不能急於一時,應該在平時時時處處滲透,而不能把學生當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今天我要倒什麼他就必須接受什麼?也在網上學習了一番,找到了一些朗讀教學的指導方法,於自己學習。以下是本節課我的反思:

第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閱讀興趣在讀中體驗角色,昇華情感。從心理學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被別人肯定和表揚,兒童尤其喜歡鼓勵和讚美。課堂上,一句親切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發自內心的鼓勵,滋潤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小笑臉”的物質獎勵使學生感受到器重、關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肯定學生讀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朗讀的.領悟能力。

第二、以讀爲主,以積累爲重,閱讀教學要以讀爲主,特別是低年級的閱讀,強調的是朗讀和積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因此,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線,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中萌發讀的慾望,激發讀的興趣,迸發讀的熱情。

第三、教師示範,學生榜樣。在平時注重以教師自身的示範和學生榜樣作用來引導學生感悟,體會。

第四、抓住重點詞句,恰當進行朗讀訓練。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一、沒有認讀生字直接讀書,還是有學生讀得不通順,比如周子琴就把“港灣”讀錯。所以基本程序是不能顛倒的。切記切記。

二、時間太緊,詩句的想象空間少了點,引導學生說話少了點。雖然詩句呈現的'是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但還是要和學生一起情境再現,激發想象,說話表達。今天課堂上匆忙了些,不對!

三、學生教生字已經形成規範,但是今天只教了四個,還有四個很快就學了。另外學生課堂上寫字時間太少。以後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時間。

哎!我的時間怎麼那麼少呢?很匆忙,今天一節課寫了三篇反思,這篇寫的時候已經是吃飯時間了,簡單寫點吧!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補白課文,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悟,展開不同的想象填補,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變得紮實靈動,讓教學效事半功倍。

在《我的名字》一課中,作者每件事只提了一個頭,沒有展開敘述,意在讓讀者產生思考。因此我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讓學生想象:我爲“掃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車的老奶奶)”做了什麼?她們纔會叫我“紅領巾(好孩子)”?並出示:掃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車的老奶奶,不知道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我“紅領巾”。叫我“好孩子”。

通過思考,同學們躍躍欲試,說出了五花八門的想法:幫阿姨掃地,幫阿姨撿垃圾,不亂扔垃圾,給阿姨水喝,給阿姨擦汗,幫阿姨推車(給奶奶讓座,給奶奶提行李,給奶奶找座位,扶奶奶上車)……

看着同學們個個異常興奮激動的小臉,我想孩子是從中理解了:“我”爲大家做了好事,並不是讓大家記住“我”,但是“我”熱心助人的行爲使人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麼這節課的三維目標也就都能達到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語文園地一》認識與天氣有關的常見詞語。能主動在生活中識字。認識字母表,能有順序地正確認讀,能將大小寫字母相對應,熟記字母表。能正確認讀“見、萬”等8個生字,將它們按照韻母“an、ang”準確分類並書寫。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詩歌,大致讀懂詩歌的內容,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瞭解全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內再封口”的筆順規則。藉助拼音,正確認讀8個四字詞語,並熟讀成誦。通過“和大人一起讀”,搞懂詩歌的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教學效果:

《語文園地》恰恰是每個單元最重要的版塊。在本課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通過新老知識的銜接,學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髮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提高學生自我發現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在鞏固識字的過程中,通過一首自編的`兒歌複習,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複習鞏固了7個生字,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的結構特點,進一步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美。這三組字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和天氣有關的詞語。學生在整體認讀中,增加識字量。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學習,體會發現的快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本課教學時,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裏,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課教學設計有梯度性,先抓課本上,再向課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題時,老師設置了《祖國多麼廣大》的情景,讓學生練習說話;在完成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充分的抓住《日積月累》文本的特點,通過朗讀討論的形式,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綠花紅”能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並且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和大人一起讀》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會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6

那是一節語文課,課題是《小壁虎借尾巴》。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聽錄音、三思語文網、問長輩等方法去預習。一上課,戴着小魚、小燕子、老黃牛頭飾的3位小朋友上臺,當他們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時候,垂頭喪氣沒了尾巴的“小壁虎”上來了,說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小壁虎沒了尾巴,該怎窗炷?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別人。學生們很認真地研讀課文後,人人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一時間,有站起來的,有把雙手舉起來的,全班學生情緒十分高漲。在把答案告訴別人的同時,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着,教師要求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詞語讀給大家聽,可以加上動作用表演的形式讀,也可以單純表情朗讀。不過,要把爲什麼這樣讀的原因告訴大家。學生們小聲自讀了一陣之後,紛紛搶着在全班表演朗讀。“他讀得好,我會讀得比他更好。”“我認爲這一句應該這樣讀!”“因爲是老黃牛,所以讀的時候聲音要粗一點,沉一點。”這是小朋友們的聲音。“你讀得真好!”“你的表演動作真棒!”這是教師鼓勵的話語。這些聲音伴隨着聲情並茂的朗讀不斷把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通過學生反覆的表情朗讀(其中也有教師適當的指導),生字會讀了,詞義理解了,文中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也瞭解了(對文中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抽出來,讓學生討論記字的方法)。在表情朗讀過程中,小魚細柔的聲音、燕子清脆而略帶尖聲的語調、老黃牛蒼老剛勁的話語,被小朋友學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小朋友們情不自禁表演的自創動作,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課堂上,學生還向教師提出了很多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問題,直到下課,學生們仍意猶未盡,還在討論蛇爲什麼沒有腳、它的尾巴到身體的哪一部分?如果小魚的尾巴斷了,會不會再長出來?等問題。

這節課,摒棄了過去呆板的教法,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生在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學到了應學的知識,同時,這節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反映了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爲學生設計的教育。像上述那節語文課,通過創設情景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發現探究;課堂上,學生可以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表演,可以發表議論,可以和別人討論,它適合兒童的`天性,使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於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潛能得到激發,天性得到發展。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裏,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得過去所不能比擬的極其豐富的信息,教師作爲惟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經被改變。況且知識經濟社會需要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經成爲社會的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只有真正爲了兒童,爲兒童而設計,纔會找到自己正確的出發點和歸宿,才能通過激發學生髮展和創造的能量,使教育質量和效率出現新的飛躍。所以,我們應把爲教者的設計轉變爲爲學生而設計。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7

集體備課時,大家選擇了《烏鴉喝水》作爲彙報課的內容,因爲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易於課堂把握。但當聽完實驗老師的課之後,大家都開始茫然,這課咋講啊?咋這樣的路子呢?怎麼隨文識字呢?這樣教學識字能紮實嗎?課文理解透了嗎?朗讀練到位了嗎?帶着許多的不解與疑問,我們按照學校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閱讀教學,在自己教學完之後,又聽了同年組老師的課,對《烏鴉喝水》或者說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有太多的反思。

如果沒聽別的老師的課,真注意不到自己在課堂中會說那麼多廢話!是的,老師在課堂中說了那麼多的廢話!我們教學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你說那麼激情的導語孩子能聽懂嗎?孩子都回答對了,你幹嘛還沒完沒了的重複呢?孩子讀的少的原因是不是我們的過度語佔用了他們的時間?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聲音怎麼那麼小呢?老師應該怎樣去引導?上課的時候,那些不會聽課或者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訓練怎樣引導呢?教師應該把知識落到什麼程度?語文課堂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太多的疑問,讓我感慨。如果讓我重新來講這篇課文,我會把開始複習生字那部分內容落得更紮實,面向全體,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張嘴,發現問題,隨即解決!

第一段的講解很成功,我會保留。成功的原因是學生朗讀得很到位,我引導得也深入,學生抓住了“到處”進行理解,朗讀得很有感情!教學時,我好像沒用“到處”說話,如果重新教學,一定特別注意。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每一句話應該讀出不同的'語氣,比如第一句應該讀出烏鴉高興的語氣,第二句話讀出烏鴉失落的語氣,第三句話讀出烏鴉的問話。要一句一句的讀,自由讀,個人讀,教師示範朗讀,小組讀,再整體讀,讀通讀透,讀出感情。而不是爲了教學環節走過程。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不用講的那麼深,只要把烏鴉看見瓶子旁邊的小石子的心情讀出來就可以了。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們每位教學的老師都做了實驗。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這一環節應該保留,因爲這樣一次實踐體驗,也許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還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爲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彙報課,我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多,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爲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8

一、識字方法百花齊放,識字課因自主而充滿詩意

只有當學生髮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驗作爲記憶的支柱形成聯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律,特別是形聲規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繫,記憶的效果也纔會好。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並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並熱情地爲學生精彩的發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爲識字教學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節奏和意韻,識字課因書聲朗朗而充滿詩意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美的詩,節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於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言——像——意”的統一。並藉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啓發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奏感,於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放飛想象,識字課因有情有境而充滿詩意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想和想象,使詞串和學生合而爲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爲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採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創意,碰到正確答案的時候,只能承認自己的幼稚,並懷着羞愧的心情鞠躬離去。創意,往往在訕笑聲中無地自容。有時,創意那麼不合常規,那麼不可思議,人們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將它否定。“雪化了之後是什麼?”標準答案是“水”。有個孩子說是“春天”,得到的是鬨笑和“傻瓜”的綽號,對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9

《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像。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着重引導學生感受荷葉之美,感受趣味盅然的課文內容,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積累語言材料,並運用語言,從而提高語文素養。以下兩方面是本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一、 個性朗讀,自主體驗,讀中理解,讀中領悟。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整節課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爲主。朗讀的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爲。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嚮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在讀中積累語言,並培養語感。

二、 注意語言內容,更注意語言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四種小動物充滿欣喜地將荷花當成自己喜愛的東西是本課的內容所在,也是學生注意力聚焦點;而“荷花是……”的比喻句式和重複結構是本課最顯著的語言形式,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點。我以內容爲憑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我知道“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啓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出示語言形式,引導小朋友根據句式提示,仿說仿寫文段,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從學生的作品來看,語言稚嫩,也叫粗糙,可也有不少鮮活的靈感之花,不時給人帶來驚喜。

這一節課學生全情投入,學得有滋有味,這實在讓我欣喜,可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值得好好反思。如:

(1)自己深知範讀的重要性,可由於自己的不自信,不敢師範,這對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或多或少有些影響。

(2)自己精心設計了閱讀連接,給學生帶來相關的美文,可由於時間不夠,只上學生聽了一遍,頗有一中淺嘗截止之感,如果能多給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品味的時間,也許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0

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看花燈》這一課,這一課旨在發掘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能在我們學生的手中得到保留和繼承,同時也更希望能在保留原有的工藝特徵和意義風格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創新,提高繪畫、工藝的審美能力。在教學我注重以下幾點:

一、傳承民族文化,滲透人文教育

我把《看花燈》以美術教學與民間藝術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欣賞、感知聯想、創設情境、動手設計花燈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對我國傳統花燈產生一種親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覺,豐富學生素質教育內涵,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情感,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研究。教學過程中我出示各式各樣繽紛的花燈,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盎然、活躍的思維中嘗試用繪畫方式來表現創作慾望。

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

充分利用現代美術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內容。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電腦課件用得很適當,在出現清晰圖片的同時,配上優美的音樂,讓人沉靜於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感覺,一下子把本課的主題調子烘托出來。從課件中讓學生直接觀察和欣賞各種節日花燈,感受源於生活的藝術美,從傳統花燈中重溫民族歷史,整合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並從中領悟和感受到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深邃和厚重,感到自豪。

三、注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中年級學生的趣味性,帶他們“逛燈會”,讓他們簡單瞭解花燈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其作用,感受花燈是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藝術,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紐帶。

上課的教學語言儘量兒童化,注重語音語調有強有弱,講課有激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色彩方面就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因爲兒童具有對色彩的敏銳感和豐富的想象力,應該給他們自由和足夠想象、創造的空間。學生的設計作品效果很好,幾乎全班每個學生都在鬧騰騰的氣氛中順利完成了自己設計的花燈,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與衆不同,有着自己獨特的構思與想法。藝術需要創造、需要個性,我想,這點也是成功的。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1

這篇課文講了公雞和小鴨子一起玩,小公雞捉蟲給小鴨子吃,小鴨子想捉魚給小公雞吃,小鴨子在小公雞落水時救小公雞的故事。層次清晰、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字裏行間表達着夥伴間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的情感,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本課我主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環節,我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識寫生字,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隨文識字,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堂伊始,我選用學生最喜歡的開火車遊戲讀詞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要求會認的生字,我選擇隨文識字法,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換一換”“口訣法”等,將生字放入句子中練讀,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從整體上把握字形,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如在學習“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會淹死的!”“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後面,也下了水。”在書寫生字環節,我將“也、地、他”這三個有共同點的生字放在一起講,通過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教師再進行範寫,考慮到一年級的孩子比較難掌握好這三個生字結構,我讓學生先寫第一遍,展示評議不足之處後,再練寫第二遍,學生在多次的書寫提示下,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把字寫得更正確、更美觀。

在課文內容教學中,我通過出示小公雞、小鴨子嘴巴和爪的對比圖,直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鴨子嘴巴扁、會游泳,小公雞嘴巴尖、不會游泳的特點。出示課後“讀一讀,比一比”,從抓住關鍵字“偷偷地”、“飛快地”入手進行朗讀對比,討論交流,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學生學完第三、四自然段後知道了小鴨子想捉魚給小公雞吃,還救了小公雞一命。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再拋出問題:“你喜歡文中的誰?爲什麼?”讓學生動腦思考,交流所想,在思想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小公雞和小鴨子互相幫助的美德。之後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小組討論:“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你幫助過別人什麼呢?”在討論交流中,情感得到昇華,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了小夥伴之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標。

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比如,在教學目標制定上,我的生字教學目標制定得還不夠明確。在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時,有些評價語還不夠準確恰當。在進行小組討論時,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課堂效率不夠高等等。

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得不夠完美,但卻讓自己收穫頗多。希望自己以後在實踐中多反思、多改進教學方法,爭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