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想象以及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通過尋找打動自己的地方很快得出小人魚善良勇敢爲愛犧牲自己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後來新編結局的環節中都能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希望給小人魚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學生能夠感知並認同這樣的形象是這節課中比較好的一點。但在課文的結尾故事以悲劇的形式呈現,與學生們希望的美好結局出現矛盾。我抓住這一矛盾的產生,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安徒生安排悲劇的用意是爲了更加突出小人魚的人物形象,從而更好的把握語文要素中提到的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以及說出打動自己的理由。四年級學生對故事已經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通過概括能夠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在上課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在這一部分中,我通過課堂作業本的引導,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一下子不能準確的概括出小人魚做的事情,而是直接說了打動自己的理由,所以在引導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更明確。

一堂課下來,我清楚的感受到了學生眼中的童話人物的美好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說不同的年齡段讀《海的女兒》都有不同的感悟,常讀常新,這一次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再一次深入《海的女兒》我也收穫頗豐。從學生和自己的視角都體悟到童話的神奇和力量。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尊嚴》講述了年輕落迫的哈默堅持用勞動換取食物,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最終也獲得了成功。對學生來說,“尊嚴”是一個較爲抽象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了解“尊嚴”的含義,成爲本課教學中的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解讀,在第二課時開始,我就借複習詞語而引入了“尊嚴”這個詞,讓學生先從字典中瞭解它的大概意思,之所以堅持讓學生先查字典,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學生可以對“尊嚴”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化的認識。

二、讓學生了解到理解一個詞語有不同的方法,而結合文章來理解會更加具體,更加深刻。爲了使整節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即:“文章從有哪些詞句最能夠體現尊嚴,請用橫線劃出,並談談你的.感受。”根據這個主問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竊以爲,這個問題既能將整個教學過程串聯起來,也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彙報時,老師根據學生彙報的內容靈活教學,而不拘泥於講解段落的順序。

在學生理解“尊嚴”含義的過程中,滲透寫作的方法的指導也是至關重要。故此在教學中我也引導學生從神態、動作和語言這幾方面來理解哈默的尊嚴,特別是對“仰”字的理解,幾乎所有同學都沒有注意這個動作的意義。

於是,我出示了兩張行乞人的圖片,讓他們進行比較,使他們發現哈默的不卑不亢。爲了拉進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聯繫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在教學的最後,我準備了一個小故事,並讓學生交流了關於“尊嚴”的名言。總的來看,這節課還是比較有條理,比較完整的。但是,在老師們的提醒下,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學生說到哪教師就講到哪,這個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對於不同的文章,或許應該有不同的解讀。對學生來說,理解“尊嚴”是有難度的,所以當他們根據個別段落來談感想時,老師總是要做過多的引導。

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沒有把哈默的言行進行整合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尊嚴”的理解是來自片斷而非整體。其實哈默的“尊嚴”就是體現在他一次次的堅持,如果能將三次對話呈現出現,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更到位,也會更節省教學的時間。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桂林山水》是本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它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整篇以總分總的寫作手法,向讀者介紹了桂林的山和灕江的水,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本文開頭用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整體結構工整,句式相似,很容易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這對於學生背誦課文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在感悟課文之前,我先範讀了一遍,關於課文中幾處啊的變音,我也重點強調。學生們對啊的如此變化之多感到驚歎,這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之後在學生們讀文的過程中,他們也非常準確的讀準了字音。

對於沒走出過自己家鄉的同學們來說,光從想象美景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此,在課前給同學們看一些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更能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了。

在教學中,讀是主要的`,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對整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爲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師生對讀,學生品讀、評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朗讀是理解內容的最好方法,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最佳途徑,在今後的教學中,依然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大地的話

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無私 愛 奉獻)

我什麼也看不見無動於衷什麼也沒有得到

第二課時

花之詠

教學目的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獨立識字,學會本課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並能運用這種寫法仿寫一段。

4、通過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美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教學重難點 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講解法 練習仿寫

教學環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兒嗎?誰來用最美的語言讚美自己所喜歡的花兒呀。

2、板書課題:花之詠

查字典,說說“詠”是什麼意思?

結合預習,想一想“花之詠”是什麼意思?(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麼?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學之間互讀,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4、互相交流讀完課文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誰願意代替花兒“唱”出自己的心聲?(指名讀)

2、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生生互評)

3、說說花兒表達了自己什麼心聲?(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詞句摘抄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聆聽花兒的心聲。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理由。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後的感受。可以用語言交流,也可以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吟誦一首詩詞。

(1)談到第4段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體會花兒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的重點段,談到第7段時教師可以相機向學生介紹作者的資料,使學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讓學生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三、感情朗讀

1、配樂朗讀課文。

2、朗讀比賽。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誦讀加深對的感悟。]

四、小練筆

1、根據前四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

2、互相交流。

五、總結全文

學習了紀伯倫的《花之詠》,我們從花兒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兒的美麗,而且體會到作者的崇高理想與追求。

板書設計

花之詠

我是(一句話、星星、女兒、) 感受美好

我是(禮品、彩冠、贈物) 奉獻美好

草原上、空氣裏、黑夜 追求美好

宣報、告別、招徠、 擁抱光明。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筆清新、想象瑰麗、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美對光明的追求。由於課文內容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有了前兩課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我以讀爲主,通過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在讀

中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語文天地三

教學目的

掌握讀一讀,我的摘抄筆記等部分內容。

教學重難點 摘抄的技巧

教學方法 練習法 閱讀法

第一課時

一、我的摘抄筆記

1經久不衰 偃旗息鼓 短促……

2 湛藍 孕育 啜飲 ……

3 我是一顆星星,從湛藍的天幕墜落到碧綠的地毯……

二、讀一讀

錦上添花 花好月圓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朝花夕拾

鐵樹開花 奇花異草 流水落花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

不深不淺種荷花。

學生多讀成誦,此四句詩選自清朝阮元《吳興雜詩》。本詩作於阮元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全詩共分四句。

第二課時

一、開卷有益

1、以自讀爲主學習《朱德與蘭花》:

2、查找生字、詞;

3、提出不懂的問題;

4有感情朗讀……

二、筆下生花

1、我最喜歡的花

2、想像作文:我是——花

3、鮮花送給——

三、初顯身手

觀賞鮮花,用花打扮我們的教室。收集鮮花的圖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對這節課教學的處理上,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只有學生會質疑,說明他們對課文的預習到位了,學生才能真正的走進文本,獲取自己獨特的生活感悟。

1、由課題“將心比心”入手,讓學生理解其意思。接着讓學生質疑,教師對學生的疑點進行歸納總結,保留有價值的問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2、自學課文,弄懂課文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

(2)護士在爲母親輸液時,兩次扎針都沒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親攔住了,還說了一些鼓勵和關愛的話,讓“我”和護士都很感動。

兩個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愛幼,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從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囊螢夜讀》講的是晉朝人車胤勤奮好學,利用螢火蟲來照明讀書的故事。故事淺顯易懂,給人的教育意義卻十分深刻。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他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畢竟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教法不可能和現代文教法等同,怎樣的文言文教學才能更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重視誦讀

首先讓學生練習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朗讀文言文,既要注意標點符號之間的停頓,也要注意句子間的停頓,嘗試斷句。在難讀的句子後面作記號,然後讓學生一一彙報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再通過範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適當停頓。根據對意思的理解,確定怎樣停頓,指導孩子們讀出韻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採取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文中之情,讀中想象文中之景,讀中感悟文中之道,學生再讀課文,在讀中進一步感知每句話的意思。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享受祖國古代漢語的神韻。

二、授之以漁

要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詞語是關鍵。本堂課,我重點傳授給孩子們運用藉助註釋、擴詞語、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如《囊螢夜讀》中的“囊”,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帶入文中,講不通。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需要加一個表動作的詞語,變成“用口袋裝”,就通順了。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貧”是貧窮的`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基本一致,學生可以通過擴詞語的方法,感受到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共通之處,幫助梳理理解文言文。在感悟中,能用自己的話對整體內容進行正確、清楚、連貫的表達,能由故事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結合自身實際談體驗和感受。

三、需要改進

課題中的“囊螢夜讀”和課文第二句中的“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互爲解釋,但“囊”一個作名詞用,一個作動詞解釋,需要讓學生來對比理解。再有,“囊螢夜讀”這個故事,從古至今,在《三字經》、《晉書》等不少古籍中都有提到,在教學中也提到了這些出處,需要以一定時間順序來講,就更爲清楚。

在文言文教學中,授學生以“漁”,使其樂學、會學。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備課前:

我已經是第二次上《觸摸春天》了。爲什麼選擇第二次上同一課呢?從最初的選擇來講,有現成的教案上起來容易,不用重新備課,不用投入太多經歷。想法是美的,我也爲當時的慶幸興奮了一時。公開課上課時間臨近,我打開教材,拿出曾經的教案,發現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又是全新的。我已經不記得當初是怎樣全心全意設計這節課的。我開始有些着急了,準備時間已經很緊張,原來的教學設計已經不能我此時的思路相吻合。不知不覺我走在了同課異構的路上。還記得讀了王崧舟老師的課堂案例,驚異於他對教材審視的全面與多角度。我開始有些激動,激動與對同一篇課文有了新的感悟與理解。於是,靜下心來,一篇新的教學設計在我的思索中展開。

授課時:

上課前,石主任湊到我身邊:“又上一遍,大家可都聽過了。”我莞爾一笑:“懶人唄!”

在講授課文的時候,我從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入手,引出盲童安靜用她神奇的靈性伸出雙手攏住了一隻在月季花上停留的蝴蝶,做到了明眼人所做到的一切,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安靜創造了一個奇蹟。

接下來大家就跟隨作者吳玉樓的腳步,一道走進文字的心靈深處,和安靜一起去觸摸春天吧!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先理解課題意思,然後讓他們說說看到《觸摸春天》這個題目後最想知道什麼?同學們的好奇心充分顯露,是誰在觸摸春天?她爲什麼要觸摸春天?她是怎樣觸摸春天的?我突然覺得,其實孩子們很會學習,他們有自己好奇的問題,然而只有自己好奇的問題,纔有認識它和解決它的強烈慾望啊!在初讀課文,解決重點詞語後,我鼓勵學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爲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而在學生展示自己朗讀水平時鼓勵大家讀文中另自己身受感動的句段,這樣既讓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又把握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接着請每一位學生選擇其中感動自己的一處,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自己感受到什麼,鼓勵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到讀出來。學生找,讀,感悟,旁註,老師巡視並個別指點;然後然大家在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在進行交流。

全班交流中我又一次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同學們,閉上眼睛。此刻,你就是盲童安靜,請你象安靜那樣去觸摸一下春天,現在你就站在花叢中……隨着音樂的響起我看到她們個個都屏息凝神,慢慢地伸出雙手,慢慢地將手指合攏,細細地感受着……當我在一個學生跟前停下來,問到:安靜,此刻你內心有什麼感受,她竟然全然不知我在提問,我感覺大家真的變成了盲童安靜,還在那濃郁的花香中流連忘返。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後,我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其它含義深刻的句子,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通過無聲的文字轉化爲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當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作細緻的咀嚼、推敲,體會文本內涵。爲學生作好思考的`鋪墊,積極引導,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這樣既抓住了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夠體會語言文字所蘊寓的深刻含義。

授課後:

整堂課,我緊扣“奇蹟”讓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指導他們有感情的朗讀,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引導他們不忘使用肢體語言來表演,理解重點的詞句(穿梭,悄然合攏,張望,)以及在音樂的渲染下,老師閱讀,共同跟隨作者體驗攏住蝴蝶這樣一個全新的經歷,深刻感受安靜創造的這個奇蹟,體會安靜內心的感受,她對生活,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課堂收穫了預想的精彩,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浸潤。

我的付出收穫了意外驚喜,同事都認爲這節課更爲體現生命教育。引一位老師的點評:“楊老師帶着孩子,潤物無聲的觸摸文字,觸摸春天,觸摸安靜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境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早上我利用早讀加第一節課,測試了語文的第2單元。孩子們在答題,我也在答題,當我做完試卷時,我就在想,這單元的試卷比上單元的試卷容易,而且很多題都是很基礎的,比如古詩的默寫,百花園二中的'陳述句改寫擬人句,四字詞語都是書本上的積累的詞語。課內閱讀題也比練習冊上的容易,課後的閱讀寫段意有點難度外,寫中心思想找比喻句等,這些都不是難題,於是我就在想,本次測試平均分應該有85左右吧。經過5小時的連續奮戰,批改完試卷,心裏是拔涼拔涼的,手中的紅叉叉是一把有一把的,課外閱讀題居然丟分那麼嚴重,最後一題找中心居然只有23人對,找比喻句也只有23人對。古詩居然還有18人丟分,擬人句也有10幾個沒對的。

我不禁要想,問題出在哪裏了,本不該丟分那麼多的呀,不得不反思我的日常教學:第一,平時每一課雖然不訓練孩子寫段意,但是每一課的主要內容我都是在訓練,每一次我都要學生問自己,文章寫了誰幹了什麼,文章寫了哪裏的什麼景色等等,爲什麼只有23人對呢?只能說明一半的孩子還是不懂,讀不懂文章,找不到主要的信息來串聯。以後這些環節的教學還要做細點,還是得讓孩子當堂寫才行,哪怕是費點時間,如果孩子只跟着別人動嘴是沒得用的,更有部分孩子根本連動腦都不想動一下。第二、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應該讓學生動手,去文章開頭或者結尾或者具有概括性的詞語畫下來,然後再說一說。這次有部分孩子找到了句子,可是不懂如何去正確的寫下來,要嘛就缺少主語,要不就一字之錯意思全變,比如讚美荷花,錯寫成讚美荷塘,這就是平時的訓練少了,以後還得加強短文的訓練。第三、從文中找比喻句,孩子看到彷彿就以爲是比喻句,分不清楚是聯想,還是比喻句,有部分孩子畫句子只畫半句,這些在平時教學時都必須要學生動手去畫,去操作才行,嘴巴上說一部分孩子是聽不懂,或者是不認真聽,最後一做題又出錯。

總之教學時不能爲了趕時間,動動嘴就過,必須要更細緻,緊扣平時教學紮實訓練才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作家管樺寫的同名中篇小說,選入課文時有改動,講的是在那戰火連天、槍炮轟鳴的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爲了掩護革命幹部,機智地同敵人作鬥爭的故事。本文篇幅較長,因此要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內容。抓住重點部分導讀。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與文本“對話”,爲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學生的精神底蘊,確認價值指向的導讀目標。引領小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體悟與對流,有美感的激發與生成。

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然後鼓勵學生用學習《夜鶯的歌聲》的方法也試着給每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因爲有了上一節課的經驗,先概括寫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再提煉最簡練的語言擬小標題,所以比較好。

接下來我從題目入手:課題中有一個關鍵詞“英雄”,你覺得文章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雨來是個小英雄,快速地默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在交流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相關的句子。學生談完體會後我引導學生髮現這些表現雨來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護李大叔和故事四勇鬥鬼子上。既然從這兩個故事中就可以體會到雨來的英雄形象,那麼課文爲什麼還選了另外幾個故事呢?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問題。開始,學生還表情疑惑,不一會兒,用小手舉起來了,又過了一會,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老師,我知道爲什麼寫雨來游泳本領高。如果雨來游泳本領不高的話,那麼他很難逃脫,同時也表現了雨來很聰明,很機智。”有的說:“老師,我知道爲什麼要寫雨來上夜校讀書。因爲是上夜校讀書使雨來知道,身爲中國人,就應該愛自己的祖國。也正因爲雨來熱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在掩護李大叔上,在與敵人的鬥爭中表現得那麼勇敢,寧死不屈。”還有的說:“我知道爲什麼要寫後兩個故事。因爲聽到槍聲,全村的人都以爲雨來死了,都爲雨來感到惋惜,雨來的小英雄形象體現得更爲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個內容。而雨來機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體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說的多好呀!其實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師更佩服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另外,我還抓住文中的幾處景物描寫,一是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美,開展小練筆,恰當地使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鄭贊同學這樣寫到:“清晨,被朝霞染紅了臉的小池塘裏,魚兒在水中慢慢地遊蕩。美麗的荷花不時擺動優美的身姿,好像在與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學這樣寫到:“荷花開的時候,它展開自己那嬌嫩的花瓣,非常耀眼!遠遠望去,靜靜的荷葉上就像躺着一位睡美人。風一吹,荷花就在池塘裏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陳威寫到:“太陽下山了,天空出現了火燒雲,像一團團火焰。火燒雲倒映在家鄉的小河上,像許多快活的小紅魚在遊動。河邊的蒲公英被火燒雲染上了紅色,被風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這麼美的家鄉誰會不愛呢?誰會讓他人任意踐踏呢?也正因爲如此,雨來才與敵人進行頑強的鬥爭。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理解詩意,領會詩情呢?以上教學片段,我注意讓學生從詩詞中的餓關鍵詞語出發,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情景進行想象,建構文本意境,在大體把握詩意。感受適詩詞描繪的情境後,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詩詞主人公漁翁的內心世界,體會悠閒自得的心態,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有幾點是做比較成功的。

一、創設情境,導學得法

充滿了詩情畫意,畫面色彩明麗。我先讓學生從畫面上找,再到字詞裏面找,學生找到了方法,體會到了景色的美,色彩的美。爲了讓學生體會到漁翁悠閒自得的生活情趣,我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走進漁翁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到漁翁的情感。

二、藉助想象,讀出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大膽放手,抓住關鍵字詞讓學生想象,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詩詞去想象,不斷地體會,多次的、多角度的讀悟,做到了想象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朗讀促感悟,感悟促朗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挑山工》是一篇篇幅相對比較長的課文,又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課文講的是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我在備課時,做了這樣的處理:1、(第一課時)解決生字新詞,並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學生了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點之後,提出疑問:爲什麼挑山工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速度卻並不比遊人慢?2、(第二課時)從挑山工與作者四次相遇的`對話中感受挑山工的樸素與勤勞,以及挑山工那番樸素中蘊含着意味深長的哲理的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一下的意圖:

(1)、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問題“挑山工與作者幾次相遇?”抓住挑山工的神態、動作、外貌把相遇時的情景填寫在表格上。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第二部分寫了什麼。通過全班交流,交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填寫的方法。並指名讀,讓學生感受挑山工的形象,並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展現出來。讓學生舉一反三,採用這樣的學習方法繼續填寫其他三次相遇時的情景。我這樣的設計意圖是爲了讓學生感知作者在描寫人物時生動精彩的刻畫,但在教學過程中,似乎無法體現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環節反而是多餘的,因爲通讀下來學生在朗讀方面沒有任何的提高,而我也沒有進行及時地引導和範讀。

(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各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時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感知挑山工的形象;同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深入體會挑山工向着目標不停攀登的精神。課堂上由於我的引導不足,學生只是泛泛而讀,此時我可以採用範讀或及時的點評,給學生以啓發。由此我想到了教師的教學評價語言對於學生讀書的影響力有多麼大。評價可以多元化,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欠缺和不足還有很多很多,但每次的嘗試都是一種鍛鍊,我會緊記師傅和其他老師給我的建議,繼續努力!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閱讀劇本,不瞭解劇本的特點,所以教學時首先要使學生了解獨幕劇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二是能把握劇本中公儀休、子明、管家這三個人物的特點。管家主人阿諛奉承,公儀休聰明機智、清正廉潔,子明謙遜有禮、勤學好問。在明白了這些人物的特點之後,進行分角色朗讀,才能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的語氣及體態語言來加強朗讀的效果,爲完成排演獨幕小話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做好準備。

課堂上,我讓學生找出寫公儀休喜歡吃魚的語句“(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對這些詞句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再進行過渡:公儀休喜愛吃魚,這就有人送魚來了。再分別請學生讀管家的話和公儀休拒收的話。公儀休真的是“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嗎?他爲什麼這樣說?這裏可以從送魚人的目的和公儀休與管家主人之間的關係兩方面去理解。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管家的話與公儀休的話,管家是滿臉堆笑,而公儀休是虛與周旋,藉機回絕。然後想象出三個人當時的不同神情:公儀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無奈。再次過渡:爲什麼公儀休喜愛吃魚,卻不收呢?學生讀出,我出示這段話,讓學生反覆朗讀,理解公儀休拒收鮮鯉魚的原因,讓學生抓住關聯詞語來理解這段話,“因爲……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還能……”。這裏公儀休作了兩步假設: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難免會違犯國家法紀;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了。由此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公儀休承認自己愛吃魚,但想吃魚就必須自己去買,這樣纔會一直吃到鮮魚。爲了表達自己的主張,公儀休運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從總體上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讀這一環節中,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學生自己選擇重點語句朗讀體會,重視個人感受的抒發。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上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另外,在本課學習中,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文中三次出現“萬年牢”的地方,並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分析,考慮到文本是略讀課文,所以將此問題確定爲本課重點。在理解過程中,對於前一處“萬年牢”還可體會,而後兩處“萬年牢”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難度,需要適時點撥,這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對於孩子來講,這方面的閱歷較淺,也難怪有些困難。在課結束部分,我還蜻蜓點水般地提到對學生個人的啓示和實際指導意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題目入手,自主提問。針對問題,一步步探討。爲什麼說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魚怎麼就能游到紙上?。感悟“魚游到心裏”和“魚游到紙上”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爲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教程: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複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爲什麼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麼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後,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並反覆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把魚記在心裏了。”“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胸有成竹了。”我順勢引導,“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游到了心裏。”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裏”,並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裏也有不少遺憾:

1、學生的發言面不夠廣。

2、學生動口動腦多了些,但動筆幾乎沒有。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5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5篇

3、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設計了回扣“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句段,在“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的追問中感悟“先游到了心裏”,並順勢明白了這兩者的關係。最後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感覺很好。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爲生命的涌動。”《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簡單,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作者以別於常人的細膩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盲女的一個小小的動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這一小小動作所感動着。

[課堂回放]第二次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學伊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舊知。今天老師就同大家一道走進文字的心靈深處,跟隨安靜去觸摸春天吧!下面請幾位同學接力讀全文,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

上課伊始,我將“競爭激勵的機制”引入到了課堂,“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爲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然後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裏?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隻蝴蝶———放飛蝴蝶。接着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麼,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學生找讀,感悟,旁註,老師巡視並個別指點;然後然大家在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在進行交流。

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作細緻的咀嚼、推敲,體會文本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

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爲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這就是我的一節語文課,一個蘊藏着精神的無限自由和生命的無比美妙的語文課。學生徜徉其間,浸潤其中,以情悟清、精心契心,在語文對話中得到精神的滋養、享受生命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