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清明》是小學四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經典》中的一首詩。是詩人在清明節行路中遇雨有感而作。行人在掃墓的路上遇到了紛紛細雨,又溼又冷,心中無限憂愁。詩人尋找酒家避雨,牧童指向杏花深處的村莊。牧童給憂愁的詩人帶來了希望。全詩有景色,有人物,有情節,有對話,通俗易懂,景象鮮明,形象生動。這是我進行的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評課及自己的反思,現在總結如下:

這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最大的亮點是教給學生學詩的方法。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古詩詞,對於學詩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感知。在這節課上,師生又一起總結了學詩的方法:“解詩題,知作者,通其文,明詩意,悟詩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學詩的方法自學《清明》這首詩。這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成爲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橋樑。

其次,這節課外閱讀指導課體現了中年級的學習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對中段古詩詞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小學中年級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中年級學生,識字量增大,理解能力有所增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吟讀、想象、感悟”爲主。在“吟讀”之前正確劃分節奏,停頓正確,同時,引導把字音讀準。在閱讀詩歌時,引導學生結合註釋、圖文對照、與生活鏈接、展開想象的翅膀領悟內容,在頭腦中勾畫出豐富的形象,讀出了詩詞的畫面感。並通過查找資料,瞭解了作者的生平,感受了作者在詩中流露的情感。這樣,在“吟讀”時,真正達到了口中有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學生掌握了學詩的方法後,我又把課外閱讀落實下去,我將和學生一起共讀一本書《古詩詞背誦經典》。這樣,我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殿堂,也將和學生一起感受詩歌精湛的語言,深遠的意境,深刻的內涵。讓詩歌激發我們的想象力,陶冶我們的性情、培養我們的審美情趣、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

總之,作爲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就詩教詩,我們要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課程,極力傳承並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我也將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教學水平,提高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羣文閱讀“一篇帶多篇”或者“一文帶多文”是以一篇文章爲核心,帶動多篇文章閱讀。這裏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單元的文章,不超出教材的範圍,重要目的是增加兒童的閱讀量,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興趣。

我所選的一組文章是人教版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愛的教育”這組文章,本單元有4篇課文,這些文章圍繞“愛是什麼”來組織單元:同學們充滿友愛的鼓勵的掌聲,改變了一個殘疾女孩的命運;教育家的逃生實驗在同學的謙讓與合作中獲得成功;聖誕節前夕,金吉亞給予了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同時給予了她同情和關愛;自稱爲好漢的小男孩查理在小女孩的信任與理解中改正了自己的缺點。課文均是是以“愛”字貫穿全組課文,從愛家人到愛學生,愛朋友、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無處不體現出“愛”這個主題,讓學生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種情感,從而體會到: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夠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獻出自己的愛。以上環節中,師生共同“畫愛心樹”來完成主題回顧和閱讀概覽:愛心樹上的果實就是愛的表達方式;最後還通過描述愛心果來拓展本單元的主題和內容,更好地整合了和深化了本單元的課文主題,豐富了主題的內容。

在本節課上,我對內容的安排比較合理,時間把握也很到位,但在對學生的引導語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有點欠缺,尤其是需要我不斷豐富閱讀積累,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從而提高我的個人素養,擴大閱讀視野,提高品味和閱讀教育理念,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學會捨棄。

讓我們大膽嘗試“羣文閱讀”教學,給語文課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悅地閱讀、理解、質疑、發現,從而達到提升其閱讀能力的效果,讓我們一起享受閱讀創造的幸福人生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我上了《鳥語》這一課,我體會到創設情境的重要性。讓學生處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學生才能讀到點、悟到點。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進入鳥類王國,感受鳥兒無拘無束的談話,學生在交流中成了鳥兒們中的一員,引起他們與鳥兒的共鳴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此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情感在心靈萌動,語言的傾吐完全是“有感而發”。

聽鳥鳴,學生平時在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過,如果此時我一味要求學生想象鳥的叫聲,學生也許因無法想象而進入思維的低谷。此時藉助多媒體設計一個活生生的場面,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喚醒,由鳥聲到鳥語找到了知識的新的生長點。在情景中聯繫文本的語境想象鳥語,我想這一次是學生有意識地聽,是聽得最認真的一次。它把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拉近了,讓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學《鳥語》一課還關注了文本意蘊的人文素材。較強地體現在想象說話訓練中,那是閱讀對話的延伸,是一種處於更高層次和更廣闊視野中更自由的對話,體現了在人文精神的關懷下,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等能力整體協調的發展。在想象說話訓練中有機結合人文教育,挖掘教材人文因素來滲透教育,讓學生在感知形象中受教育;其次,本課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語言文字品味中與人文教育有機整合,抓住文本內容重點詞句來讓學生體會、感悟人文內涵。從“勤勞刻苦”、“預報喜訊”、“聲聲催促”、“倍感親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過蘊涵在文字裏的豐富內涵,去觸摸作者樸實而積極的人生態度,與鳥結爲“知音”、愛鳥、護鳥,巧妙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感化、吸收,直至內化,最後指導學生的自覺行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餘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後一羣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後,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爲什麼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後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後,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麼快樂,接着就讓她再帶着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天窗》這篇散文,離孩子們的生活久遠,他們可能體會不到文中孩子的感受。因此,我一開始先讓孩子們看大屏幕上的畫面。這便拉近了孩子們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產生了學習興趣。我讓學生提出自己搞不清楚的問題,對其中一些簡單的問題我讓其他孩子爲我們講解,我進行適當點撥。而有一些較難的問題,又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孩子們組成合作聯盟,共同學習研究。如:“小小的天窗爲什麼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在解決這個問題中我要求孩子不僅要說出是什麼,還要說出爲什麼。同學們開始時畏畏縮縮的,可自從語文課代表先發言,並得到老師的加分後,同學們的熱情高漲:有的找出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有的找到關鍵性字詞進行分析,還有的邊說邊打手勢,還有的竟然跑上講臺表演起來……孩子們在小聯盟、大聯盟中相互交流、互相啓發,共同提高。

緊接着,我又設計了兩個不同的想象練習:

1、課文中沒有寫清這雷、這電、這雨、這風怎樣猛烈地掃蕩這世界。我就讓學生看多媒體畫面,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說話練習。

2、設計一個多媒體畫面:彎彎的月兒掛上夜空,周圍星光點點,我問孩子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最後對於開始的問題“小小的天窗爲什麼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我又組織孩子們或看板書或看大屏幕,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以此來結束整堂課的教學。

總之,這篇文章內蘊含蓄豐富,老師不應該苛求孩子們千篇一律地得出某一條真理性的收穫,而應該帶領孩子們鑽進文本中,去尋覓,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一定會有所得,這種所得會指導他們理解更多的文本。所以,問題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過程。我很榮幸參與他們這個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我看到自己作爲老師的不足:有的時候,我想不到的孩子們想到了,孩子們的想法啓發了我的教學。這可能就是“教學相長”吧!我教孩子們如何學,孩子也教會了我如何去教,在這樣的教學中,我感到快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