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白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淨的溪水盪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邊閱讀邊理解,邊內化邊嘗試着表達。

例如:在學習課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白鷺的外形的語句,然後讓學生根據文中的語句想象一下白鷺的樣子,然後嘗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通過閱讀課文想象出的白鷺是什麼樣子,接下來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語言比較一下課文語言好在哪裏,最後讓學生嘗試着用課文描寫白鷺的外形的語言的模式描寫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這種做法爲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機會。

  二、以問題爲引領,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學習課文第6至9自然段之前,先提出問題:讀課文第6至9自然段說一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了哪幾幅優美的畫面?然後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閱讀課文。這樣圖文結合很快孩子們就歸納出了“釣魚圖”“瞭望圖”和“低飛圖”。然後引導孩子們品析課文內容。

  三、抓住關鍵詞品析課文內容。

例如,在教學“釣魚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釣”字去品味。邊讀課文內容,邊聯繫插圖想象畫面之外的內容:一位老漁翁悠閒地在垂釣,這位悠閒的老漁翁慢慢地變成了學生們在插圖中看到的白鷺的形象,這時候白鷺那種悠然自得之美展示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因此而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同時學會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之一——品味語言時要抓住關鍵字詞體會。

四、對文本的研讀有助於我們在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走出文本,然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文本的美,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這是語文課程所承載的任務之一。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例如:雖然我課前自認爲完美的教學環節,但是到了課堂上出現了突發性的事件,而這些突發性事件脫離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亂了,迫不及待地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這說明我還沒有真正放手,課前預設得不夠。在教學機智上我覺得我是很欠缺的。

如果我再教學本課,我會充分地把自己的預設設計好,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爲課堂上突發事件所引領,以至於讓自己的備課心血白白浪費。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指導同學們進行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爲陌生。由於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把對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畫成簡筆畫,畫出了鯨的呼吸和睡覺……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該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可愛的生靈”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按教參資料應將課文分爲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理生字新詞和完成第一部分的分析任務,但由於是同課研究,我將分析課文放到了一課時來完成,最終目的沒有達到,但我認爲前面的知識還是教給了學生的,下面我談些想法:

其一:引入部分,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複習上學期語文天地中的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後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之後,大概分段,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分段,並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爲: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瞭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並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其四: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加直觀地瞭解到松鼠的外形可愛、小巧玲瓏、敏捷、機靈等方面的特徵。適時播放電影短片,再現小松鼠竄上竄下的敏捷動作,感受松鼠的機靈。

其五:結尾欠妥,由於前面所用時間過多,導致文章分析不完,這是本課最大的失誤,如果此課時只安排前兩段內容,那會好一些。第三自然段倉促完成,效果並未達到,目的也沒有達到,以其這樣,不如不講該段,直接留到下一課時和第四自然段來完成,那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換班上課,開展同課研究,我認爲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能將作文指導放在課文分析中進行,能抓住重點詞語和重點句來理解段意和課文內容;失敗之處,一是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量估計不足,時間把握不住,有時會停在一處多講,忘記往下走。二是師生熟悉不夠,課堂互動較少,自己激情不高。三是課件不夠完善。

以上這些是我的個人看法,也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沒看到,望在座教師給予提出,並批評指教。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聽了王香玉老師的一節《鯨》,《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這節課時,王老師注意到了各個環節的連貫性,和每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比較順暢,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1、本課教學設計貫徹了新大綱精神,體現了創新教學思想,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2、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3、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着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即從表達和運用來看理解,僅滿足於學生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在全班交流完後,老師提問,你們願不願意當解說員,爲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鯨的生活習性?這個環節,就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同時,它又是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的一項分層訓練。這項訓練在落後生看來,就是對課文內容的複述;而對於中上等學生就是將課文語言轉化爲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複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說明,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教師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推敲》一課比較順利。學生充分的預習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默寫的正確率非常之高。而今年訂的錄音磁帶對我們班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大大改觀了我們朗讀的面貌。我以爲對我們來說聽讀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現在只能藉助模仿,浸潤在這種高質量的朗讀中,纔可能改變以往的種種惡習。而且我堅信,這毫不影響我們的個性化閱讀。課文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能複述這個故事,二是學習“推敲的精神”學會推敲的方法。第一課時主要通過提供一些關鍵詞語來實現簡單的複述,主要是把握事情的梗概,記住爲什麼用“敲”的三個理由。第二課時通過表演來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化課文語言。課文的第四小題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反覆比較朗讀來感受用詞的奧妙,都比較好地達成了目標,課堂參與面較廣。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再請學生聯繫《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第3自然段中的“吟哦”一詞,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裏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表演時,學生做出認真思考的模樣,口中反覆念着“推,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具體的語境裏學生真正的理解了詞語。接着我請學生來思考“你認爲賈島好笑嗎?爲什麼?”學生各抒己見,他們能感受到賈島那種認真、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

第一次發現五5班的學生也有精彩的表現。學習本課,我採用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表演手段,以演促悟。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鬆。時機成熟,我做起了採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麼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麼?爲什麼?”課堂上,教師通過營造寬鬆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記得上這一課時,我發了一頓火,是這樣的:在找到帶給賈島作詩靈感的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我問:讀着這樣的文字,帶給你們什麼感受呢?學生一反常態,個個呆坐在那,我耐着性子指着掛圖,請同學們結合掛圖,讀讀文字,再來說說,可就是問到了空氣,沒人應答!這會兒可真是忍不住了,大聲吼道:怎麼全都睡着了嗎?沒有一個人有一丁點兒感受?難道你們都沒有經歷過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夜晚嗎?一會兒,學生陸陸續續地舉手了,說得倒也挺好的,就不知剛纔怎麼就沒人回答?也許他們也如這沉睡的小鳥要我來驚醒!之後至課堂結束,學生們的表現都很積極,想象說話,同桌表演,不時地引來大家歡笑與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