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1K 次

上這節公開課前我一直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去構思,去設計。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1

人們常說:經歷是人生一大財富。我想:經歷過,並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經驗,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後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財富。這堂課上完後,自己感覺比以前有進步。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配合也很積極,課堂氣氛熱烈,融洽。

回過頭來思考這節課,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爲初二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爲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2、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卻把“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爲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3、情境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成爲本節課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思鄉這一主題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說不算陌生,但體會畢竟是不深的,讓學生感受情感就成爲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教學中,通過感受主題美,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然後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對思鄉的古詩的積累,讓他們再次感受思鄉的情感,十四五歲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感染,從而完成情感教育。

總體上說,這堂課還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

1、時間分佈還不夠科學。在品讀細節環節上,所用的時間稍微有點多,因爲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因而有時老師又重複說一遍。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顯得老師說的太多,所以在朗讀這個環節讀的太少,最後還有一個聽《鄉愁》的環節不得不刪掉,古詩部分本來是讓學生先說,然後展示,再齊讀一遍,但由於已經下課,所以齊讀也刪掉了。如果我再上這堂課應該說在時間的調控上將更爲合理、有效。

2、對學生作爲學習主體地位開發不夠,對學生學習的方式的指導有待加強。課堂上,對學生不夠放心,仍是我講得多些,很多地方沒有放開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學生的思維也還沒完全打開。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很單一,儘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運用,但學生仍以回答問題爲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沒落到實處。如果再有機會上這樣的課,我想我會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開發,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時效性、主動性進行指導,真正貫徹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地位。

透視本課教學,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認知結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現代教育技術,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編寫的精神,創造性開展,;更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大膽付之於實踐,勇於嘗試,努力創設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師生互學,和諧交流的平臺,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2

《春酒》最值得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挖掘文章內涵,那就是作品體現出來的濃濃親情、鄉情、人情。所以,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在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風俗、人情之美上。然而這種美感是通過什麼展現出來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動的細節描寫。於是,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意蘊便也是教學目標之一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飲春酒——品春酒——釀‘春酒’”三個環節,三個環節層層深入,從讀到賞再到寫,達到昇華。這也得益於餘映潮老師“板塊式教學”思路。

一堂好課猶如一篇好文章,必須條理清晰,有實在內容,有情感發掘。

從時間流程上說,我認爲本課做到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過程中體驗情感,層層推進,發掘意蘊。這也得益於環節設計的嚴密性和層次性。實踐了我校語文組“自主推進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從空間主題上說,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一個貫穿整堂課的活動,那便是學生的“讀”,不論是什麼形式的讀。例如開始的大聲朗讀,中間的細節品讀,都是爲了能夠做到深入發掘文本內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學習上,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這堂課做到了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閱讀體驗,讓教師少一些花哨的高談闊論,讓課堂的實際效率實現最大化。

  關於課文《春酒》的教學反思3

《春酒》是自讀課文,所以,它也肩負着以讀引讀、引思的任務。所以,在學習活動的最後,我安排了學生在對文本有着深入體驗的經過後,抒寫一個自己記憶中飽含濃濃鄉情和親情的與親人或朋友共享某種美食的情景。因爲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蘊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這也恰好運用上了“品春酒”環節中學生們的品析探究成果——即寫作方法的探究學習。於是,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達到教學目標與生成。最後,爲實現以讀引讀的目的,我列舉了幾篇同樣抒寫鄉情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對比閱讀。獲得更多感受和啓發。

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些不足,也讓我對這堂課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時會有一種缺失,在細節處理上不夠運籌帷幄,生成還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進入文章情境,帶着與目標相關的感情投入到講課當中。

3、通過課堂實踐,應更多地思考片斷練習與整體寫作的關係,學生寫作需要時間醞釀,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是一個過程,有時不可能立竿見影。

最後,我也希望能通過這堂課的設計,引發一些教學問題的探討。如散文教學的探討:哪些散文應該精讀,哪些散文可以海量閱讀?經典文字的內涵一定要深入挖掘,如何挖掘?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氛圍,去啓發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