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爬天都峯》課堂反思大綱

《爬天都峯》課堂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爬天都峯》課堂反思1

《爬天都峯》一課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也是我們新課程中的一篇課文,其的教學教育意義可見一斑。在教學《爬天都峯》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解決了生字的認讀這一關,其次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讓學生充分去朗讀,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比如在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峯的高。在朗讀到“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體會到天都峯的陡和險。

《爬天都峯》課堂反思

在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的激勵話語上面,我重點抓住了老爺爺和小作者的對話進行體驗。讓學生把下面兩句話中體驗:“小姑娘,你也來爬天都峯?”和“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特別是那個“也”字的體悟,老爺爺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是小姑娘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有了對老爺爺的心理感悟以後,對小姑娘的心理變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認識,表述時便能做到合情合理,並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以及在體會爸爸的話中知道我和老爺爺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這裏學生就能夠體會到課文的用途和課文所表達的意思了。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做到了走進課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達。這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

遺憾的是學生能理解到小姑娘與老爺爺是在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而再進一步昇華到人與人相處也應該是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點時,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這樣的.閱歷,還是前面的鋪墊還不太夠?課堂上是不是還應該增提一個問題:作者與老爺爺是素不相識的,但他們能相互鼓勵,都能從對方汲取力量,那麼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呢?那樣的話學生可能就會想到人與人的相處,而不會停在小姑娘與老爺爺倆人身上吧!唉,新課程的文本該挖到多深呢,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峯》課堂反思2

課文《爬天都峯》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精讀課文,安排在“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這個單元,是想提示學生:生活是寬廣的,我們不光是在學校和家裏獲得知識,在自然和社會中也能得到很多啓發。

課文講假日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的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來說,總是充滿親和力,他們總想投入其懷抱,去感受它的神奇力量。

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由爬山的情形引出兩次“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把朗讀和體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的目的。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出示語段: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老師將你們引到了天都峯腳下,你們會用你們的眼睛,腦袋感受到什麼呢?

生自由邊讀,邊看圖感悟。

生交流後彙報。

生1:天都峯真高啊!

生2:天都峯真陡啊!

生3:天都峯真懸啊!

生4:天都峯真奇啊!

生5:天都峯真美啊!

……

師:同學們真棒,從作者的文字中讀出了天都峯的這麼多特點。那麼你能用你的語言把它們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指多名學生朗讀。

師:生讀法極多,各有千秋,天都峯似乎真在我們眼前了。

[教學反思]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2.讀會讓文字裏的很多內容跳出來。“跳”出來的便是學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結合圖,引導他們想象和感悟。從較爲簡單的文字裏,生卻讀出了天都峯衆多的特點,令人欣慰。我想邊讀邊悟,天都峯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了。

[片斷二]

分角色朗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

兩名學生對讀,師生對讀,男女對讀,

師:此時的老爺爺會怎麼想呢?(師故作深思狀)

生1:這麼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歲比她大,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2:我怎麼能輸給一個孩子?

生3:這麼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麼爬得上去?這麼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試試。……

師:是啊,“不爬天都峯,等於一場空”。老爺爺懷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讓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師:那小朋友心裏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生4:天啊,這麼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爺爺爬得上去嗎?

生5: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輸給老爺爺,那太丟人了。

師:猜一猜,他們都能爬上去嗎?說說你猜測的理由。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片斷三]

請兩名學生配動作表演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師:聽了兩名同學的對話,討論:“我”和老爺爺爲什麼互相道謝?

生1:老爺爺本來不敢爬,看到這麼小的孩子敢爬天都峯,他纔有勇氣爬天都峯的。

生2:小朋友開始很害怕,看到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來爬天都峯,受到鼓舞纔有勇氣爬上天都峯頂的。

師:老爺爺和我本互不相識,能夠互相學習,戰勝困難,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情景嗎?

生3:我遇到過,有一次我有一道難題不會做,真想放棄,我看到同桌在認真思考,我覺得我要向他學習,終於做出來了。

生4:有一次,我在田裏幫忙做農活,天氣真熱,我幹不下去了,媽媽說:你看人家年紀那麼老的人也在做事,我堅持下去了。

生5:有一次,上體育課我有個動作不會做,我看到別的同學在反覆練習,我也在他的鼓舞下學會了。

……

師:大家說得多好啊!一個人只要有勇氣,相互學習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教學反思]

如何透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設身處地地發揮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勵,如從片斷中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真正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以讀促思,以思促說,體驗情感的過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體驗”與“情感”同時出現,總目標中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裏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達,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以達到善讀善悟,讓學生歡樂的沉醉於語文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