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爬天都峯》說課稿

《爬天都峯》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爬天都峯》說課稿

《爬天都峯》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峯》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天都峯》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峯的事情。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涵豐富,細細咀嚼,耐人尋味。所以在本節學習中,我將利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使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已經有了一定得知識的積累,大多數學生已經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讀,尤其是人物對話,學生要想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對於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師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完成。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的要求,我根據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並能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句中爸爸的話:“你們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過程:

根據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學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這一環節先出示本課的生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掌握情況,採用先讀後記再聽寫的的形式來檢查。然後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三、精讀課文,探索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又設計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峯的樣子。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在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想象和感悟,並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來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讀第一次對話,體會勇氣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就不會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答”,更要“學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裏,我引導學生質疑:小女孩剛剛還在猶豫不決,是什麼原因讓她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峯呢?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3、4、5自然段,讓學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爺爺心裏所想,以體會勇氣的力量。

第三步:朗讀6、7自然段,體會爬山的艱難。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反覆朗讀,來體會爬山的艱難。

第四步:朗讀第二次對話,領悟互相道謝的原因

本環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討論:他們爲什麼互相道謝?讓學生領悟到他們是從別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勵,所以戰勝困難。從而也體會了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並通過談收穫,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業設計:

爲了照顧全面學生,我設計了層次化的作業。作業超市裏面出示了三道題,讓學生在作業超市裏自主選擇一項或兩項來完成。

  板書設計:

大家都知道板書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

爬天都峯

高陡

奮力終於

我汲取力量老爺爺

以上就是我對《爬天都峯》的教學設計思路,在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總結、反思、調整。

  《爬天都峯》說課稿2

  【說教材】

(出示遠程圖片)今天我爲大家說的是《爬天都峯》這一課。這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第一組第3篇課文,通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儘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因此這一組教材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接口處,而這篇課文是第3篇精讀課文,所以它在本單元是舉足輕重的。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

這裏我單說第二課時:提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全文之間的聯繫。

根據課標3—4年級階段目標要求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注重體現人文精神。根據三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理解詞句意思的能力;學生能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策略】

1、利用豐富的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優秀的教學服務。

2、現代教育技術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營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對於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可根據媒體上提供的內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峯的特點學生就可以在多媒體中找到。

3、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通過詞句的理解,基礎知識的訓練最終歸宿到能力的培養上,這樣的方法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把鑰匙,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爲了不教”。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法】

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在教學中充分藉助遠程教育接收的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體會,教師通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說學法】

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分析題眼

(1)先以質疑的方式,引入課題,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山峯的圖片,質疑:我們怎麼才能上到山上去?(課題《爬天都峯》)並通過多媒體展示遠程教育資源中天都峯的圖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峯怎麼樣?有什麼特點?引出天都峯的高和陡。然後讓學生展示一下蒐集到的天都峯的有關資料,並小組交流。再通過比較“登山”與“爬山”讓他們體會爬山是手腳並用。這爲後面的體會思想起到鋪墊作用。

(2)朗讀課文[播放遠程教育資源——情景朗讀],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把文章分爲三部分。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出示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部分,小組討論:天都峯有什麼特點?找出句子讀一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部分,聯繫上下文理解“奮力、手腳並用、終於”等詞語。小組討論:人物的動作、語言,體驗我的心情。

3、自讀第三部分,自由討論:老爺爺爲什麼要謝我,我爲什麼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麼意思?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果然、突然、忽然)並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齊讀爸爸的話,品析“汲取”是什麼意思?你從爸爸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善於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學習(遠程教育資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峯,請把你在“爬天都峯”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三、教學反饋與情感教育

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得很積極,課文《爬天都峯》主要講了在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的事,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呢?我們今後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做呢?(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幹什麼事只要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一定能成功)。從而體現了情感教育滲透於教學過程中。

  【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爬天都峯》一文的板書設計清晰的展現出課文的主線,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陡爬天都峯

奮力(攀着……上手腳並用……爬)終於

不怕困難奮發向上

  《爬天都峯》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爬天都峯》。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四方面對這篇課文作一個初步的教學構想。

  一、說教材

對教材的理解《爬天都峯雀》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從內容上看,本課寫如何"爬"的文字並不多,而用了大量筆墨去寫天都峯的特點,寫小妹妹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再從中心思想看,並非只在表現不怕困難、奮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說明應該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白髮蒼蒼、咱們、奮力、終於、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等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對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說教法

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在教學中充分藉助教學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體會,從讀中理解,畫中理解,演中體會,議中體會、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教師通過"導、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腦動心到,心口一致。

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這裏我單說第二課時:提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全文之間的聯繫。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峯")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爲什麼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掛圖。

這裏有一幅天都峯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峯給你怎樣的感受?那麼,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峯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峯"與"登天都峯"的優劣,引出天都峯"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峯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爲直觀的印象。讓他們體會爬山是手腳並用。這爲後面的體會思想起到鋪墊作用。】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峯的"高"與"陡"寫具體的?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

A、高:"擡頭望"、"這麼高"、"雲彩上""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麼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3)請兩個同學板畫。然後結合第2自然段的內容,交流、評價學生畫的天都峯簡筆畫。

【採用了簡筆畫輔助理解,從字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又從畫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圍中,完成了字畫轉變,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種能力。不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添了課堂裏的美育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時,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學生體驗到"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情趣。】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5)小結,悟理。

寫天都峯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峯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麼,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想要爬上峯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麼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峯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峯那麼高,那麼陡,我年紀這麼小,老爺爺年紀那麼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歎,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抓住關鍵語句,感覺人物形象。特別是與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那些關鍵語句的理解,是學懂課文的關鍵,要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文中"我"和老爺爺對話中的兩個"也"字,細細揣摩,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豐滿了。】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通過演讀,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內化活用文本語言,並受到感染,從而引起共鳴,達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峯。那麼,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峯頂爬去。

A、"奮力"是什麼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手腳並用"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這樣爬?

(2)我們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於"是什麼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3)拓展,啓發想象。

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峯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又會有哪些感覺?

【愛因斯但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4)指導朗讀。

【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通過各種方式的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而適當的口語交際訓練落實到閱讀教學當中,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學習如登山,我們只有不怕困難,知難而上,憑着堅強的毅力、非凡的勇氣,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峯。

  (四)佈置作業。

把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天都峯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積累好詞好句,學以致用,來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五、說板書

【大家都知道板書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好的板書還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

設計本課板書時,我以學生板演的天都峯簡筆畫爲背景,在山體上板書了"高"、"陡"兩字以彰顯天都峯的險峻。隨着山勢,在山腳、山腰和山頂由下到上分別板書了"(仰)望"、"奮力"、"終於",以體現爬山前、爬山時、登頂後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落,使文路、教路、學路融爲一體。在金字塔形的山底下,用紅色字體板書"汲取力量"四字,以突出文章的中心。總之板書力求體現師生雙邊活動,做到圖文並,充分發揮板書應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