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大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我由謎語導入,謎底分別是雲,雨,雹子,雪,這樣起到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2,對於二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我重視識字的鞏固,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比如:器。學生說一條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長在家門口。災。火的頭上戴帽子等字,學生說的比較形象,便於識記。這種識字方法學生喜歡。

3, 學習課文的同時,我採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有指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讀,自由讀,集體讀,比賽讀,接讀等形式進行朗讀。通過朗讀,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注重了抓課文的重點語言。課文第二段寫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飄,學生說出了不同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正確使用了動詞,又體會它們的不同形態。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讓學生說說誰還能做什麼事 在生活中水還有哪些變化 這個拓展既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繫於生活,又考察了學生的觀察力。

5,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 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 “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練習,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6,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爲人們做好事,澆灌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 “急躁”時,爲人們做壞事,沉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垮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難。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難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遊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鬆鬆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後,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爲班主任,做好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

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歷,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語文難教、難學,它不如數學那樣答案唯一,學生只要弄懂了算理,就做出來了。語文,有的東西,本來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我進行了一些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應用,將所學的一些對自己教學有用的東西應用於自己的語文教學中。本期,我調入青腰,聽了本組教師的說課、上課,感到有啓發,現在我以《鳥的天堂》一文爲例,寫下這篇反思,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生不斷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核心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關係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我們要致力於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例如:我在引入課題後,就讓學生利用動筆墨的讀書方法自主學習第二段,然後進行組內學習收穫的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後組內合作朗讀這一段,爭取組內解決本組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最後,再利用課件,給學生解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條件。

再如:在學習第三段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提問:聽後你有什麼話想說?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作者抓住了鳥兒的哪些特點來寫?在寫作方法上與第二段有何異同?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兒?學完後,師生共同評議。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學習方法。特別是動筆墨的讀書方法,既能讓學生養成邊讀邊劃的好習慣,又能對自己的學習收穫、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小組彙報交流時,可以讓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真正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弄明白。

二、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曾經有人說,新課程改革了,語文課不須再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認爲至少應該要淡化。但是,我認爲,語文課仍然需要重視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在分類目標中又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每一段都讓學生既要自主地讀,又要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進行朗讀。如,在教學第二段時,我特別注意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激活語感。

三、注重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授業無趣,必不樂學。”我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證實,這的確有道理,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纔能有學習動機,纔能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知難而進、鍥而不捨,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由於《鳥的天堂》這篇文章本身就是意境相當優美的文章。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尤其注意了這一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一開始,就用錄音放鳥的叫,同時用多媒體投影展示大榕樹的的全貌,在學生的無意知覺裏,就體驗到了作者所描寫的一種優美的意境。從而整節課,學生都在興趣高漲的前提下進行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也能按要求完成。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隨着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麼,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裏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爲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爲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爲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爲教學行爲,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爲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爲,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係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爲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爲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爲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爲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覆,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羣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爲,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衝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20xx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二)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啓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爲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 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裏,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啓發思維、發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 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爲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爲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爲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願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

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應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一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我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忙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的故事。

課文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課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對“終於”一詞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讀到這裏,能聯繫上文理解“終於”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克服了種種困難爬上天都峯的。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涵豐富,細細咀嚼,令人回味。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由開始的猶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堅定信心,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峯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本篇課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可以通過圖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天都峯,引導學生對故事的興趣。學習本課之初,要幫學生理清本文層次,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文章大致內容有整體把握。其次,要採取分角色朗讀和表演集合的方式,使學生親身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咀嚼回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同時,要指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從小培養不怕困難、堅決克服困難的品格。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其一,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等體會人物的內心。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採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麼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彷彿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爲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

其二,如何圍繞“窮人”做總結。

這篇課文圍繞課題,從窮人桑娜和漁夫人窮心靈卻很富裕的對比描寫中讚揚了廣大窮人善良美好的品質。無論是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還是從情感的體驗上引導學生在課文結束進行一個整體回顧是必要而且必須的。

我以爲,用學生開課前的一個提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作者爲什麼要以《窮人》爲題?”學生定能從幾個方面對課文進行一個很好的總結和回顧,此時老師再設計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漁夫掀開帳子,看見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會和桑娜說些什麼?他們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請你發揮想象續寫這個故事。”學生帶着意猶未盡的情緒和開放的問題結束課文學習,又帶着新的思考走進新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新的學期剛開始,我又迎接了新的挑戰。本來就已經覺得二年級的孩子讓我頭疼,沒想到接到新一年級學生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一年級的這場“暴風雨”來的更加猛烈。

記得在招生的時候,我就已經見識到了他們的厲害了,在老師問他們一些問題的時候,有的抱着媽媽的腿不放開,有的哼哼唧唧害羞的不敢說話,有的卻大喊大叫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有的拿着薯片大把大把的往嘴裏塞,我當時就想,哦!我一定完了,這樣的孩子們我要怎麼“降得住”。爲了讓他們得到更好的學習,從不懂事的小孩子轉變爲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那麼好的教學方法就尤其重要,所以根據近期的學習我總結出了一些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好方法。

一、加強拼音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拼音教學,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拼音的學習上,雖然孩子們都在學前教育中學習過,但還仍然有好多學生依然不能完整掌握,所以要加強拼音的教學。拼音教學要讓學生髮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讓學生以各種方式練習發音,體會發音要領。

二、加強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在學生學會拼音的基礎上,教會他們自己藉助拼音識字。可以進行形式多樣的識字比賽。引導學生去認識身邊的一些學過的字,如:廣告、標語等。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寫字,讓學生經常聽寫,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三、加強學生的朗讀練習。朗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通課文。我們在教師領讀之後,要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要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通課文、熟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加強學生用字組詞、說話、寫話的能力。對於剛入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詞彙較少,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的組詞、說話、寫話練習。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他們用生字練習組詞,鼓勵學生用一個字組多個詞,同時,挑選出自己喜歡的詞語練習說一句話,並寫下來。這樣做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總之,教學有法,但不定法。作爲一名新教師,要不斷地去探索新教法,精益求精,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蘇版第十冊《鄭和遠航》一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並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課文第四自然節,介紹了鄭和遠航所到的國家,寫了鄭和與所到國家的人民進行友好交往。課文對“友好交往”的細節描寫較少。我嘗試以問題切入,從引導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入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去豐富交往的細節。如鄭和向國王“遞交國書”、“贈送禮品”時,雙方對話的內容;當地老百姓“驚歎不已”,會些什麼話等。課前指導學生查閱資料,瞭解明朝的國勢,鄭和七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整個教學過程採用朗讀法、講解法、討論法。但我在教學中發現,由於時代、文化的隔閡,學生對這些文字的空白處要作深入的個性解讀是有一定困難的;同時,學生隨着年級的增高,上課發言舉手的很少,課堂發言我只能無奈地採用“點將式”或“開火車式”等,討論時前後左右,交流時,發言的總是那麼幾個同學,而且複製、粘貼同學語言的情況較多。

如何才能讓“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理念得到實施呢?如何才能刷新學生的語言,展現每個學生的優勢呢?

新課標提倡更多地關心學生學習時的情意狀態。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文字塑造的藝術來影響學生的,因此語文教學不單單是認識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活動。教師要發揮教育智慧給每位學生創設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精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滿足個體的需要。

怎麼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動力,巧妙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課堂成爲學生髮展的舞臺?不僅訓練學生的大腦和雙手,更讓每個學生的情感細胞也興奮起來,從而發展學生的情感智慧?

才接手這個班時,我就發現這個班的學生天真活潑,愛表演,有好幾個同學還是學校藝術團的臺柱子。基於這個特點,我決定發揮學生所長,開發學生自身的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資源和課堂教學資源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讓學生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在表演中挖掘出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生活體驗,從書中讀進去又讀出來,架設“書本”走向學生的“橋樑”。於是我安排學生自由組合,把這段中有關鄭和覲見各國國王的情節創造性地表現出來。準備階段,由於是自由組合,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表演準備階段,我出示了一段有關鄭和的資料:“鄭和每到一處,首先和當地首領協商,進行友好平等的貿易。同時他還了解當地風俗,尊重當地人民的習俗,給當地人民留下良好的印象。直到今天,有些國家還保存着鄭和航海的古物和古蹟。”希望這段文字能爲同學編寫的課本劇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並提出要求:各組表演時,我要求觀看的同學注意表演同學的表情、語言、動作,以便再上來時有更出色的發揮。每組表演完,其他各組積極點評,哪裏還可以再增加情節,哪裏的語言還可以更精彩-------

表演前,各小組成員積極分工,認真準備,表演時,每一個同學都全身心投入,一組表演完,學生積極評價表演的得與失,隨後表演的同學積極吸取前面同學的經驗教訓,把這節課推向了一個高潮,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了。在學生欲罷不能時,我及時提出另一個學習任務:希望全班同學把這小節以課本劇的形式改寫出來,每個學生都欣然接受,興趣盎然地進入了新的創作狀態,課後交上來作業表明,效果非常好,連平時最怕寫作的'同學,第二天都上交了一篇令我滿意的課本劇,學生的聽說讀演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機的發展。

下面是一位學生創作的課本劇:

鄭和麪見鄰國國王

人物:鄭和,國王,鄭和的士兵,國王的大臣

地點:鄰國的王宮

起因:鄭和受明朝皇帝派遣,與各國友好交往。

國王的侍臣:(抱拳匍地)稟報國王,外面有一個自稱明朝使者的人前來求見。

國王:宣!

鄭和:(健步走上宮殿,雙膝跪地)啓稟國王,我受我國皇帝派遣,帶來一封國書,請陛下過目。

國王:(滿面笑容)“呈上來。”

侍臣甲:“是,陛下。”(接過鄭和手中的國書,交給陛下)

國王:(用手摸着鬍子,思考)“嗯,你這次出使我國,有何貴幹呀?”

鄭和:(站起來)我奉吾皇之命,帶來我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望陛下笑納,並願和貴國保持友好往來,兩國互通生意往來,平等貿易。

國王:(萬分驚訝)哇!貴國的茶葉,瓷器,絲綢早就名揚四海,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鄭和:(趨步到國王跟前,向他介紹):“這是絲綢,它們是選用上好天然蠶絲,經過上百道精細的手工才紡織而成,在我國一般只有皇帝和後宮佳麗纔有幸穿上。”

國王:(一邊用手撫摸着絲綢、瓷器,一邊感嘆)“真是世間珍品啊!”

國王:拿起一隻雙龍嬉珠的瓷器,愛不釋手------

鄭和:(恭恭敬敬地)“這瓷器,可插花,也可做裝飾,它們不僅堅固耐用又美觀大方,造型上雖簡潔,但裝飾卻流暢豪放,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鄭和:(取出一罐茶葉)“陛下,這是我國的名貴茶葉,名叫碧螺春,喝了它泡的茶,不僅可以清心明目,還可以延年益壽呢!”

大臣:想不到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啊!(嘖嘖讚歎)

國王:(大喜)“真的?我倒要試試看,快泡茶。”

國王與衆大臣共品茶。面露喜色。

國王:快設宴款待明朝使臣,傳令全國,從今後國民要與明朝使臣友好貿易-------

幕落

從這一課的教學反思中,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的作用在於營造氣氛,適時調控,巧妙點撥,以激發學生多層面的思維、多角度的理解、體驗,收到的效果確實很好。同學們品嚐了合作的快樂和創造的喜悅,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寫作訓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個人也在課堂教學中去感受自己作爲課堂教學創造者的尊嚴與歡樂。只要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我們意料之外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本課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引導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體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對於這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定爲:1、細讀課文,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是本文的主線,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瞭解蜻蜓的特點和作用,然後結合自己在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繪聲繪色地說着蜻蜓的知識。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本節課,我讓學生在預習時查找資料,學生們找到了許多,有的還把資料打印了出來,張貼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學生把收集的資料牢記在心,通過自己的口說出來的,課堂上情緒很高漲,學習的氣氛也就越濃厚了。

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着重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的教學,引導學生就這些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同時補充了陶行知的資料、故事,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瞭解陶行知,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再次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教育是一羣不完美的人帶着另一羣不完美的人一起走向完美的過程”,作爲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人就這樣踏上了走向完美的艱難之路,開學兩週,終於親身感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苦衷,現就這兩週的教學經歷反思自己在課堂的教學行爲。希望在不斷的自我反思及老師們的共同幫助下能讓我這樣的不完美之人儘快走上語文教學的正道,讓那一羣不完美的孩子能有個更好的指向標。

第一堂課下來,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按要求完成,前輩問我自己的感受,我只是搖頭,太糟了,感覺教學的正常進行比爬雪山過草地難多了,爲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收到教學效果,以後的每堂課我都在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但是收效甚微,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幹”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裏,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爲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反思了幾點:

1、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週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後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裏,上課後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

2、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纔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併攏,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纔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着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着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範,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纔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3、小學課堂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孩子的注意力最多15分鐘左右,在一個教學環節結束後要採取讓孩子活動的方式滿足他們好動的心理,比如課間操,我認識到讓孩子更好投入下面環節的學習必須有老師的精心設計,想方設法讓他們動一動,以靜治動或者以動治動,這點非常重要。我覺得渝校提到的讓孩子靜習回想剛剛學習的內容,這個安靜的方式很值得借鑑。還有黃老師的就地取材,適當讓他們跟同桌之間進行互動,變着法引起注意的同時放鬆他們的身心。

4、語文教學注意多種方式的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得讓他們愛上朗讀這個環節,採取小老師帶領,一方面滿足孩子的成就感一方面解決老師領讀的枯燥單調;開火車的方式進行朗讀,激起孩子興趣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男女生比賽或是小組比賽讀讓孩子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從

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單個讀可以進行教學反饋看看孩子是否掌握知識。但是朗讀時不管採用那種方式都得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別人在讀時請其他人認真聽,待會兒就請聽得最認真的小組或是個人來當小老師。

5、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儘量採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爲生氣是於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採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兩週過去了,對於我這個新人來說第一週就是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第二週就是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什麼都不懂的自己走上了這樣神聖的道路,深感責任重大和艱鉅。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關於歷史,學生知道的不多,現在的孩子不看歷史書,不看歷史電視、電影,到哪裏去了解歷史呢?所以,《歷史朝代歌》的教學無疑又讓課堂變成了“一言堂”。本想花個十五分鐘時間把這個教學內容解決掉,可是一講起來竟然忘了時間,看到學生聽得如此津津有味,倒是很有興致和他們繼續講下去。這個知識不是課文的教學重點,我也覺得動用如此多的時間來上這個內容似乎不值,並且很大可能在期末的測試中不會測試到這樣的題型。但是,最終想來,花一點時間築成孩子們歷史最基礎知識的圍牆,是值得的。誰叫他們都是炎黃子孫呢?其實,在真正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有特別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商朝”與“周朝”,那是因爲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的緣故,雖然電視帶有一點神話色彩,但是基本的歷史不變;再如“清朝”,因爲電視裏面拍的“清朝戲”很多,雖然有些也是純屬虛構的,但是總還能涉及一些歷史背景的。不求太多,只要有就成。我想,通過本節課對《朝代歌》的學習,學生的心中一定會累積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對於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興趣也是有幫助的。

本次練習涉及的八個成語都是和《水滸傳》有關的。在教學時,我把成語的教學和後面的水滸故事有機融合,在讓學生回憶故事情節,講述水滸故事的過程中穿插成語的教學,因爲《水滸傳》是本學期的共讀書目,學生對其中的經典故事早就瞭然於胸,加上前幾個星期還進行過書本劇的表演,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一來,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就更有根有據了,背誦起來也快了許多。當然,這些成語所反映的內容並不是《水滸傳》獨有的,古代的每一次農民起義戰爭不都是這樣的嗎?但對學生來說,這些成語正是《水滸傳》的縮影,如此有梯度又完整地教學一項內容對學生是非常難得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一節教學效果好的課,必定在教學的總體設計上把握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體現了思維的坡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因此我認爲教學設計必須把握一切圍繞學生需求這一中心原則,才能最終保證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教育理念及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評價方式更多地強調對學生的關注,尤其是發展性評價強調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着眼學生的未來,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前後對比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每節課的好壞,要關注老師和學生兩者的感受,不是教師自我感覺良好,就說明這節課就是好課了。我們更多的應該去關注學生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麼?教師所給的是否是學生都想要的?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受到學生的歡迎?活動中的哪個環節最受學生歡迎?哪個環節最不受歡迎?……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題目設計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多邊活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相互交流活動主要是靠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生生之間的信息傳遞來實現的。學。怎樣設計好課堂提問呢?首先是精,課堂提問不在於數目多,而在於質

量高優劣。教師的課堂提問要能啓發學生積極地思考,要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能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愛好,要能層層深進擊中知識的本質,要能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題目,要避免諸如:"你們懂不懂啊?""會不會啊?""有沒有題目啊?"等沒有思考價值的題目。其次是時機要恰當,要把題目設置在知識的重點之處、知識的轉折和發展之處、學生碰到學習困難之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積極的思維,節省教學的時間,進步教學效率。

二、練習設計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課堂練習是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服務的,學生通過練習來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所以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如何設計高質量的課堂練習呢?首先,課堂練習設計要有一定的數目和質量,基本題要練足練好,要確保學生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進步題要能真正發揮其作用,要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數目而輕質量。其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練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不可重發展進步題的練習而輕基本題的練習。再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不要面面具到,不要均勻使用氣力,要重點知識重點練、難點知識反覆練,對於學生輕易混淆的知識,要設計一些新舊知識的對比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

三、教學互動要體現學生的尊重

所謂教學機智即教師在課堂中對於學生的問題或回答給予積極、真誠、靈活的迴應。而這種教學回應反應出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更體現了教師關注學生,尊重學生。通過這樣的真誠迴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她)的理解與尊重,師生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記下每一次的教學機智行爲,日積月累,教師的自我駕馭課堂的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

四、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於一些學生易於理解和把握的知識,可採用嘗試教學法、引探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和練習法進行教學。但是,在一節課中所用的教學方法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實際教學的進程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的教學內容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和實際情況擇優選擇。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的內容、本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爲準。值得一提的是:選擇教法要符合學生的熟悉規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決不能憑空想象,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