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強化練習練習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強化練習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強化練習練習題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     【閱讀實踐】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實踐

  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着“自欺力”。

  1、聯繫上文,劃線的“這一點現象”指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中國人”是指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有嘲諷力量的兩個詞是:____________。

  4、“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中“一個轉身”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着自己”中“麻醉着自己”意思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從駁斥對方的入手,分析對方的不能證明對方的________。

  7、說說文段的語言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進行閱讀實踐
最苦與最樂
梁啓超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的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爲什麼呢?因爲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避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縱然不見他的面,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着我。爲什麼呢?因爲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爲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這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開。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了。

  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得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纔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

  有人說,既然這是從負責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要解除了纔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1、按已給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作者認爲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

  2、請從最後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內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爲,文章最後所說的“卸卻”責任與“解除”責任有何不同?

   ① “卸卻”責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解除”責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1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爲題,而不以“苦與樂”爲題,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完全文後,你對“責任”是怎樣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導向】

  作者在文中充滿激情地讚頌了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國人,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的人”,請你舉出幾個代表人物,對他們的事蹟作些敘述,並對他們的精神作些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實踐
  1、先信“地大物博”,後信國聯,最後一味求神拜佛這一現象。

  2、國民黨反動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他信力、自欺力

  4、回過頭來看問題。

  5、使人認識模糊,意志消沉。

  6、論證 論據 論點

  7、尖銳潑辣、富有戰鬥性和嘲諷意味。


二、閱讀下文,進行閱讀實踐
  1、知足;安分;達觀(“難免”不得分);應盡的責任沒有盡(或“該做的事沒有做完”)(“受那良心責備不過”不得分)

  2、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3、① 未盡責任,丟開不管(“推卸責任”和“逃避責任”亦可);
    ② 盡了責任,再無負擔(“解除掉責任”不得分)

  4、人人必須盡責任。

  5、本是從“最苦”和“最樂”兩個側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容“談責任”關係不大,所以,不能以“苦與樂”爲題。

  6、① 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② 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
    ③ 盡責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