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黃尊素文言文翻譯

黃尊素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能理解並翻譯淺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這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分享了黃尊素文言文的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黃尊素文言文翻譯

原文

黃尊素,字真長,餘姚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天啓二年,擢御史。疏請召還曹於汴、劉宗周等,而劾尚書趙秉忠、侍郎牛應元頑鈍,秉忠、應元俱引去。又數陳邊事,力詆大將馬世龍,忤樞輔孫承宗意。時帝在位數年,未嘗一召見大臣。尊素請復便殿召對故事,面決大政,否則,講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師地震三,適帝體違和,人情惶懼。尊素力陳時政十失,末言:“陛下厭薄言官,人懷忌諱,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誤國者護恥敗之局。不於此進賢退不肖,而疾剛方正直之士如仇讎,陛下獨不爲社稷計乎?”疏入,魏忠賢大怒,謀廷杖之,韓爌力救,乃奪俸一年。既而楊漣劾忠賢,被旨譙讓,尊素憤,抗疏繼之。略言:“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忠賢得疏愈恨。八月,河南進玉璽。忠賢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門進,行受璽禮,百僚表賀。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時,陝西獻玉璽,止令取進,給賞五金。此祖宗故事,宜從。”事獲中止。尊素謇諤敢言,尤有深識遠慮。楊漣將擊忠賢,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側者,必有內援,楊公有之乎?一不中,吾儕無噍類矣。”尊素諷漣去,漣不從,卒及於禍。汪文言初下獄,忠賢即欲羅織諸人,爲尊素所解,恨甚。其黨亦以尊素多智慮,欲殺之。使者至蘇州,其城外人並擊逮尊素者,逮者失駕帖,不敢至。尊素聞,即囚服詣吏,自投詔獄。知獄卒將害己,叩首謝君父,賦詩一章,遂受酷刑死,時六年閏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時,追諡忠端。

【參考譯文】

黃尊素,字真長,浙江餘姚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天啓二年(1622),提拔爲御史。(黃尊素)上疏請求召回曹於汴、劉宗周等人,而以愚蠢遲鈍的原因彈劾尚書趙秉忠、侍郎牛應元,趙秉忠、牛應元都辭職離開了。又多次陳述邊防事務,極力指責大將馬世龍,違背了樞輔(掌軍權的大臣)孫承宗的意願。此時皇帝即位已有多年,從沒有(一次)召見過大臣。黃尊素請求恢復在便殿面對面召見大臣的先例,當面決定國家大事;否則,也可利用講解經史的空閒,讓大臣們面對面商討可不可以執行。皇帝沒有采納。

天啓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師三次(或“多次”)發生地震,正好皇帝身體欠佳,人心惶恐擔憂不可終日。黃尊素極力陳述政策的十大過失,最後說:“陛下厭惡鄙視言官,使人人心中懷有顧忌,掌權者對國家安危的關鍵昏昧不清,誤國者對於失敗的局面多方掩飾。不在此時舉薦賢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敵(或對待仇敵)一樣厭惡剛毅正直的人,陛下難道就不爲國家考慮嗎?”奏疏遞入,魏忠賢大怒,圖謀將他處以廷杖的刑罰。韓爌大力營救,於是遭到被剝奪一年俸祿的處罰。不久楊漣彈劾魏忠賢,被下旨責備,黃尊素很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說:“陛下自登基以來,公卿臺諫一個接一個地被罷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沒有堅定的志向。現在魏忠賢違法的情況,朝廷大臣已揭露無餘。陛下如果不早做決斷,(那麼)當他的情形暴露,勢力陷入困境(後),(他)還會有什麼顧慮呢?”魏忠賢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進貢玉璽。魏忠賢想大操大辦這件事(來迎合皇上),命令(讓進貢的玉璽)從大明門進入京城,舉行(盛大的)接受玉璽的禮儀,(並讓)百官奏表祝賀。黃尊素上奏說:“本朝弘治年間,陝西進獻玉璽,只是命令(陝西把玉璽)進獻給朝廷,只給了五兩黃金作賞錢。這是祖宗的先例,應該依此辦理。”這事就這樣中止了。

黃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識遠慮。楊漣將要(密謀)攻擊魏忠賢,魏大中(把這個計劃)告訴了黃尊素,黃尊素說:“(要)清除皇帝身邊的'人,必需有內援(纔可成功)。楊公有這樣的人嗎?一旦攻擊不能成功,我們這些人將會連命都沒有了。”黃尊素委婉暗示楊漣離職避禍,楊漣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最終受到迫害。汪文言剛下獄時,魏忠賢就想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被黃尊素從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賢的黨羽也認爲黃尊素智慧多謀,想殺死他。使者來到蘇州(後),蘇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擊準備逮捕黃尊素的人,負責逮捕黃尊素的人把逮捕證遺失了,不敢到蘇州城來。黃尊素聽說這個情況,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員那裏,自己投身進了錦衣衛的監獄。(後來黃尊素)得知獄卒將要謀害自己,(他就)叩謝皇恩,寫詩一首,隨後受酷刑而死,這時是天啓六年(1626)閏六月初一的(時候),年(僅)四十三歲。(後來到)南明福王時,(黃尊素被)追封諡號爲忠端。

閱讀練習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

B.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

C.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

D.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爲字,如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蘇軾字子瞻。

B.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秦漢以來,皇帝所用的印章稱爲璽,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稱爲印。

C.表,是封建社會臣子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特殊文體,如《出師表》《陳情表》。

D.朔日,指中國農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農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農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請求召回曹於汴、劉宗周等人,併成功彈劾尚書趙秉忠、侍郎牛應元。

B.黃尊素不畏強權。在河南進獻玉璽時,魏忠賢大操大辦以迎合皇上,黃尊素敢於勸說魏忠賢,併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動。

C.黃尊素深識遠慮。他認爲,楊漣如果想清除皇帝身邊的小人,一定要有內援;他還委婉地勸楊漣離職避禍,楊漣沒有聽從,最終受到迫害。

D.黃尊素無懼死亡。知曉獄卒將要加害於己,他叩謝皇恩,寫詩一首,後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不於此進賢退不肖,而疾剛方正直之士如仇讎,陛下獨不爲社稷計乎?

(2)汪文言初下獄,忠賢即欲羅織諸人,爲尊素所解,恨甚。

  試題答案:

4.B(原文爲:“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諫累累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全句表時間的詞語有“以來”、“今”可做時態上的提醒;名詞有“陛下”、“公卿臺諫”、“在位者”、“忠賢”、“廷臣”標明動作發出者,難度在於“臺諫”較陌生;動詞“登極”、“罷歸”“無”、“發露”、“斷”,可作理解句意的關鍵;反問句式“復何顧忌”不能折開。)

5. D(中國農曆將每月的最後一天稱爲晦日。)

6.B(題目設錯誤點兩個:一是“魏忠賢大操大辦以迎合皇上”,原文爲“忠賢欲侈其事”,“欲”爲“設想”“準備”,此事並未實施,這裏是未然成已然,故錯;二是“黃尊素敢於勸說魏忠賢”,原文爲“尊素上言”,意爲上書朝廷,進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並不是“勸說魏忠賢”,動作對象錯誤。另外,特別提醒:C項中的“君父”爲“皇帝”“皇上”的意思。)

7、(1)不在此時舉薦賢才斥退無才無德的人,反而像仇敵一樣厭惡剛毅正直的人,陛下難道就不爲國家考慮嗎?”

(本小題滿分5分。考查點有兩部分。①重點詞語翻譯:“賢”“不肖”均爲形容詞活動爲名詞。“賢”譯爲“賢能的人、賢才” ;“不肖”可譯爲“無才無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譯對“進賢退不肖” 1分,“進”可譯爲推薦、舉薦、提拔、晉升,“退”可譯爲斥退、辭退、使退去;疾:厭惡、憎恨、嫌怨,1分;仇讎:仇人、仇敵,1分;社稷:國家 1分。②重點句式翻譯:獨……乎?譯爲“難道……嗎?”,句式和意思準確,1分。)

(2)汪文言剛下獄時,魏忠賢就想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被黃尊素從中化解,非常忌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