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馬陵之戰文言文翻譯

馬陵之戰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新課標下的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在試卷中的分值很大,爲了提供了學生的翻譯能力,分享了馬陵之戰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

馬陵之戰文言文翻譯

原文: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西行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爲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爲十萬竈,明日爲五萬竈,又明日爲三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譯文: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率領軍隊,一直奔大梁。魏國的大將龐涓聽到消息,離開韓國趕回魏國,但齊國的軍隊已經越過了魏國西境。孫子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跑百里去爭取勝利,會使上將受到失敗,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爲了讓魏軍以爲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竈,過一天設五萬個竈,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竈。”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竈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子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日落之前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多可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萬名擅長射箭的弓手,埋伏在道路兩旁,事先與那些弩手約定好“天黑見到點着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着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非常混亂,彼此失去了聯繫。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便用劍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延伸閱讀

文言文翻譯方法

(1)直譯爲主―對應性

對文句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2)意譯爲輔―靈活性

文言文中帶修辭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

4.文言文具體的翻譯方法很多,也很活,通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爲切實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五種方法:留、換、刪、補、調。

(1)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詞彙、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政區名、典章制度、器物名,以及度量衡單位等以及古今詞義相同的詞,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譯。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遊褒禪山記》

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臨川王安石記。

(2)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生變化,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該換這些古語爲今語。(古今異意、詞類活用、通假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譯文:先帝不因爲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來拜訪我)。

通假字: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受――授)

(3)刪削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裏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彆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複詞中虛設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