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馬陵之戰範例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馬陵之戰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馬陵之戰(戰國)——魏國在馬陵不僅丟掉了大將龐涓的腦袋,也丟掉了霸主地位。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馬陵之戰

戰爭概述:戰國中期,分晉獨立後的魏國逐漸強大起 來,不斷對鄰國用兵。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龐涓聯合趙國引兵伐韓,韓昭侯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圍魏救韓。龐涓率軍回師後,魏惠王以太 子申爲上將,龐涓爲將,率部十萬迎擊齊軍。齊軍誘敵深入至齊境,於馬陵設伏,大敗魏軍,生擒魏太子申,龐涓自殺,魏國從此衰落。

將帥星數:★★ 孫臏 寵涓

精彩星數:

政治影響星數:★

綜合星數:5★★

戰爭類型:谷戰——孫臏憑藉馬陵谷地險峻之勢設伏,大敗魏軍,完成了自己的復仇大業,並終結了魏國的霸業。

戰爭深度解析:

馬陵谷的夜色開始褪去,黎明緩緩來臨。

廝殺之聲漸漸小了,而龐涓的心開始冰涼。

他擡頭看了看身邊的那棵樹。

“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他明白了,他與孫臏幾十年的恩怨,今天將要作一個徹底的了結。

他提起了手中的劍。

“可惜,一招不慎,竟然讓孫臏這小子抓住機會一戰成名。”

一場決定天下大局的決逐,竟然只是一對同門師兄弟負氣而興的遊戲。

孫臏,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孫武之後,山東鄄城人,早年喪親,後師從一世外高人學習兵法。

龐涓,是孫臏的同門師兄弟。

民間傳說,孫、龐二人均師從春秋戰國的第一牛人鬼谷子,他們與蘇秦張儀同門,這一說法經不起考證。事實上,蘇、張二人與孫、龐二人活躍於歷史上的時間差了五十來年,同爲一門師兄弟的可能並不大。而鬼谷子,更恐怕是戰國時期最驚豔的傳說。

孫臏學成畢業,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投奔了魏國。

原因有二:第一,當時的魏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吸引人才的地方。自三家分晉以來,魏國文侯、武侯兩代皆明君,禮賢下士,重用外來人才,先後啓用了吳起、西門 豹、魏成子等名臣,迎來大治,在與各國的征戰中屢戰屢勝,成爲了戰國初期最耀眼的國家。當時誰想謀個好前程,第一想到的都是魏國(商鞅最初也是先投奔魏 國)。第二,孫臏的師兄龐涓已經在魏國得勢做了大將軍,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孫臏投奔龐涓,是人之常情。

未曾想,龐涓是器量狹小、自私狠毒之輩。面對投奔自己而才華又遠勝於己的師弟,龐涓害怕自己地位不保,於是狠下毒手,找了一個理由毒打孫臏一頓,又臏刑(孫臏的名字由此而來),又侮辱性地施以黥臉之刑。

意料之外的殘酷命運並沒有摧垮孫臏的意志。在看清龐涓的嘴臉之後,孫臏做了一個最明智也是最困難的選擇——裝瘋。

當時沒有精神鑑定一說,判斷一個人是否發瘋只能用看其行、觀其色,孫臏的演技一流,讓狡猾的龐涓都以爲他是真瘋了,於是留了他一命。

忍辱負重的孫臏一直在等待機會。

不久齊國的使者到了安邑。孫臏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偷偷找到了齊使者,講述了自己與龐涓的故事,希望齊使帶他離魏入齊。

齊使一方面被孫臏的不幸而傳奇的遭遇打動,一方面齊國長年被魏國打壓,魏國的敵人就是齊國的朋友。

基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齊使冒險帶孫臏離開了魏國。

孫臏的魏國之行不堪回首,帶給他的只有痛苦,而離開的時候,他心中裝着的只是仇恨。

他要復仇!文人的復仇,用筆;江湖俠客的復仇,用劍;兵家謀客的復仇,只能是戰爭。

齊使帶孫臏至齊後,把孫臏推薦給了田忌。

田忌是田齊宗族,掌握齊政的重臣。此時戰國各國大夫都喜歡在家中廣收門客,田忌也不例外。孫臏成爲了田忌的門客。

收留孫臏,對田忌來說是福利性質的慈善之舉,並沒想到這一無心之舉改變了田忌以及齊、魏兩國之間的命運。

是金子總要發光,孫臏很快抓住了一次不是機會的機會。

一次田忌與齊國諸公子玩賽馬。田忌的馬無論上馬、中馬、下馬都比不過別人,賠錢丟臉眼看已成定局。隨田忌觀戰的孫臏獻出了一妙手回春的良策,令田忌贏得了比賽和金子,挽回了面子。

孫臏用的方法我們都知道,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下馬對上馬——總比分二比一。

在這今天看來很簡單的方法,在當時卻堪稱神來之筆。原因在於當時人們無論對待戰爭還是日常生活,很多人還固守舊有禮節制度,以謀制勝的'觀念並不深入人心。

誰先求新、求變,誰就是最大的贏家。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孫臏在賽馬場上顯現的智慧打動了田忌,田忌是個識才之人,遂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

從此孫臏進入齊國軍政界,成爲可以影響齊國政令的關鍵性人物。他終於擁有可以向龐涓復仇的資本。

這一天,來得不會太早,但也不會太晚。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八萬,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堅守一年,無力打退魏軍,便向齊國求救。

田忌與孫臏力主出兵救趙,除了孫臏與龐涓的個人恩怨外,還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齊國不能擁有一個統一三晉的強大鄰敵。

最初齊威王想任用孫臏爲主帥,孫臏以自己爲殘廢之人爲由推辭,舉薦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田忌。

在孫臏的心中,拜將封侯都已不是他的人生目標。

他只需要一場完美的復仇。

齊威王派田忌爲主將,孫臏爲軍師,率軍八萬救趙。

田忌最初想直撲救趙,孫臏卻提出了一個最絕妙的方案——圍魏救趙。

魏國伐趙,動用了國內幾乎全部的精銳,國內必然空虛。齊軍圍攻大梁,魏軍必然撤軍回救,趙國之危機必然可解。齊軍又可以逸待勞,截擊歸途魏軍。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向魏國進攻。

龐涓聽到大梁告急的消息,果然急速回兵,到達桂陵時遭到齊軍截擊,大敗而歸。

魏軍雖在桂陵大敗,齊軍卻沒有乘勝追擊,與魏軍一決高下,而是見好就收。

孫臏明白,此時的魏國實力還在齊國之上,自己的復仇之戰,還需要等待。

又過了十三年。公元前341年,這次是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又輪到了韓國向齊國告急。

在齊威王的任期內,國家外事政策很簡單,就是希望原晉地保持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家都不能少。

所以依然是原班人馬,用了依然是老政策,只不過圍魏救趙變成了圍魏救韓。

對於齊國人三番五次來破壞自己的好事,魏惠王非常惱火,他決心集中全國精銳力兵迎擊齊軍,以報桂陵戰敗之仇,也讓齊國不敢再插手魏、韓、趙三家的事。魏惠王舉兵十萬,命太子申爲上將軍,龐涓爲將軍,迎擊齊軍,尋求決戰。魏國人動怒了,士氣高昂。

孫臏對田忌說,好漢不吃眼前虧,撤!

魏國見齊軍不戰而撤,心氣更高,衝昏了頭腦,追!

龐涓最爲積極,當初沒殺孫臏就是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多年來一直讓他和魏國頭疼,現在是解決掉這個錯誤的最好機會。

在魏軍的追趕下,齊軍看似慌亂了陣腳,細心的龐涓發現齊軍第一天挖了十萬人用的爐竈,第二天就減少到五萬,第三天就減少到三萬。

龐涓大膽預測齊軍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亡,戰鬥力速減。他等不及了,拋下步軍,率領騎兵日夜兼程,追趕齊軍。

龐涓的先遣部隊到達馬陵時,已是深夜。

在馬陵的狹道中,龐涓的先遣部隊遇到了齊軍的伏擊。龐涓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孫臏設下的圈套。

魏軍先遣部隊全軍覆滅,龐涓不願落入孫臏之手,選擇了自殺。齊軍乘勝回擊魏國的後續部隊,盡破其軍,並俘虜了魏國上將軍太子申。

馬陵之戰,齊國給予了蒸蒸日上謀求霸業的魏國致命一擊,使魏國從此走向沒落。

而孫臏也通過此戰,完成了他的完美復仇。

戰爭人物命運走向

孫臏:

馬陵一戰讓孫臏名顯諸侯,田忌也從此權傾朝野,引起了齊威王的猜忌。在齊相鄒忌等一干人的挑撥策劃下,齊王疑心田忌謀反,遣使召率兵在外的田忌回臨淄。 孫臏此時也在田忌軍中,他認爲田忌回臨淄必死無疑,與其任人宰割,不如孤注一擲,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攻打臨淄。死中求生,敗中求勝。

田忌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鄒忌已有準備,田忌攻城不勝,棄軍逃亡楚國。

齊宣王上任後,又復任田忌爲相。

孫臏當初的建議雖未成功,但也變相救了田忌一命。

而孫臏本人,在田忌攻臨淄的時候就不知去向,史上再無記載,但他爲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這本書是對戰國時期戰爭經驗的總結,提出了前所未見的迂迴、包圍、伏擊、襲擊等新的戰術理念,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瑰寶。

《孫臏兵法》原來在東漢時便已失傳,很多人懷疑此書是否存在。但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孫臏兵法》殘本,有一萬一千餘字。

傳奇從此成爲歷史。

戰爭猜想:

馬陵之戰對戰國格局的演變影響深遠。此戰後的第二年,秦國商鞅趁火打劫,率秦趙聯軍大敗魏國,魏國被迫割河西之地與秦,從此走向了衰落。而秦國在商鞅的變革下,開始了強秦笑傲江湖的時代。

如果當初龐涓乃大器容人之輩,龐、孫二人合力輔魏,魏國的命運走向,會是怎麼的一番光景呢?

戰國時代政治格局的轉變,竟然取決於一對師兄弟的恩怨與傳奇,不禁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