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繻葛之戰範例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繻葛之戰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消亡:

中國古代戰爭故事:繻葛之戰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發的繻葛之戰,是春秋初期鄭國爲稱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長葛北)大敗周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也是歷史進入東周後,周室衰弱,諸侯國崛起,不聽從天子之命,競相爭霸在軍事領域中的最顯着標志之一。

春秋初年,東遷洛邑的周天子雖然名義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上勢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統治的地區日趨狹小,根本號令不了其他諸侯。在這種“禮崩樂壞”的形勢下,一些諸侯就乘機脫穎而出,覬覦和爭奪霸主地位,其中地處中原腹心的鄭國,在這場鬥爭中首先崛起,成爲當時諸侯中最具實力和威望的一國。

鄭國雖遲至西周後期始分封立國,但由於其開國君主鄭桓公爲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因而一直爲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爲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加上鄭桓公當年將國內民衆由關中地區遷到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佔有了四通八達的天下形勝之地,故國勢蒸蒸日上,成爲諸侯列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鄭莊公繼位後,憑藉國力強盛,又身爲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進一步增強鄭國的實力。在軍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隨着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鄭莊公對周王室的態度也越來越變得倨傲不羈,不把王命再放在眼裏。這樣一來,周鄭之間的矛盾就變得尖稅起來,繻葛之戰正是這種矛盾的產物。

早在周平王在位時,周鄭之間就互不信任,發生了“周鄭交質”事件,即周平王的兒子作爲人質留在鄭國,鄭國的公子忽也做爲人質住到周都洛邑。到了周桓王繼位後,更反感鄭莊公的專橫跋扈,於是將國政委交給虢公,後來甚至乾脆剝奪了鄭莊公的卿士地位,並把鄭國的部分土地收爲己有。

鄭莊公惱羞成怒,從此不再去朝覲周桓王,兩國矛盾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周桓王不能容忍鄭莊公的無禮犯上行爲,於是便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便統率大軍進行迎擊。很快,兩軍相遇於繻葛。爲了贏得決戰的勝利,雙方都趕緊調兵遣將,佈列陣勢。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爲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方面針對周室聯軍這一佈陣形勢和特點,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爲三個部分:中軍、左拒(拒是力陣的意思)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