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古代戰爭故事《馬邑之謀》範例

古代戰爭故事《馬邑之謀》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馬邑之謀,又稱馬邑之戰、馬邑之圍,是漢武帝元光二年策劃的對匈奴的一場誘敵殲滅戰,結果被匈奴識破,沒有成功,史稱“馬邑之謀”。

古代戰爭故事《馬邑之謀》

西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 年)初,雁門郡馬邑縣的豪強聶壹通過大行王恢向劉徹獻計說:“匈奴經常侵犯邊境,禍害不淺。趁着匈奴剛與漢朝和親,毫無戒備的機會,把他們引誘進來,伏兵襲擊,準能打個大勝仗。”

劉徹召集羣臣商議此事。王恢是主戰派,他慷慨激昂地說:“匈奴爲什麼不斷入侵,我認爲根本原因就在於匈奴不怕漢朝,所以應該發兵狠狠地教訓他們。”

御史大夫韓安國反對出兵,他說:“當初,高皇帝被匈奴圍困在平城,七天沒有吃上飯,解圍後卻毫無憤怒之心。爲什麼呢?因爲聖人胸懷寬廣,不以私怨妨害大局,所以纔派劉敬出使匈奴和親。到現在爲止,和親已經爲五代人帶來好處。依我看,還是以和親爲上策。”

王恢不以爲然,他說:“高皇帝所以不報平城之怨,是出於讓天下休養生息的仁心。如今邊境不斷告急,士卒死傷衆多,這是仁人所悲痛的事。不給匈奴一個教訓,行嗎?”

韓安國振振有詞地說:“善於用兵的將帥,應該以飽待飢,以逸待勞。安坐不動地迫使敵人俯首聽命,這纔是聖人的作戰方法。現在冒險對匈奴用兵,難以成功。爲什麼呢?因爲孤軍深入會受到威脅,齊頭並進又沒有後援,進軍快了糧草供應不上,慢了又會失去戰機。所以,這一仗還是不打爲好。”

王恢立即反駁說:“打擊匈奴不一定是孤軍深入,我們討論的方案就是利用單于的`貪慾,把他們引到邊境,然後用伏兵襲擊。”

劉徹採納了王恢的建議。同年六月,他任命韓安國爲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爲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爲輕車將軍,王恢爲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爲材官將軍,統率 30 多萬大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

漢軍派聶壹當間諜,去引誘匈奴上鉤。聶壹欺騙匈奴單于軍臣說:“我能殺死馬邑縣的縣令和縣丞,獻城歸降,把全城的財物都獻給大王。”

軍臣信以爲真。到約定的時間,聶壹斬殺了幾個死刑囚犯,把他們的頭懸掛在城樓上,向匈奴使者表示馬邑的地方官已被殺死,可以遵約前來。

於是,軍臣親自率領十萬騎兵來接收馬邑。匈奴大軍進入漢朝的邊界,到達武州塞。離馬邑還有一百多裏時,只見牲畜遍野,卻沒有一個放牧的人。軍臣起了疑心,派人攻打附近的一個亭堡,俘虜了雁門郡的尉史。尉史貪生怕死,供出漢軍的誘殲計劃。軍臣一聽,大吃一驚,立即下令撤退。匈奴軍隊撤出漢朝邊境後,軍臣這才緩了口氣,說:“我活捉了這個尉史,真是天意!”於是,就封他爲天王。

漢軍得知匈奴騎兵撤退的消息後,已追趕不上了,只好全軍撤回。

王恢帶領三萬兵馬從代地出發,準備襲擊匈奴的輜重,忽然聽到匈奴撤軍,氣得暴跳如雷。由於匈奴軍隊人多勢衆,他不敢貿然追擊,只好悻悻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