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1

第一課時

《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同學反饋並質疑:

(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同學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着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

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同學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同學閉目想象。

2、同學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

帶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

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爲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裏坐着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同學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並讓同學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

帶着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爲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纔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彙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裏: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裏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裏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裏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着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裏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同學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2、請同學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同學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同學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2

兩首古詩在內容上是有聯繫的,都是寫童年生活的。在學習課文時,既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又可以重點學一首,放手讓學生自學其他一首。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兩種教學設計都是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學《牧童》可以這樣安排教學環節: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過這一段導語,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會被大大的激發起來,他們肯定會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寫的詩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要投其所好,趕緊進入第二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這個環節主要通過三次朗讀,達到對古詩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

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通過以上的三讀,學生對這首古詩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這種理解到底準不準確,這時候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很自然的進入第三個環節的學習。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這個環節可以分四步進行: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兩首詩都是敘事詩,有的融景於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讀的時候突出故事的特點,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古詩正確地背誦下來。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總結學習方法

剛纔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下面由學生自學《舟過安仁》。)

六、課外拓展

1、課外讀讀描寫兒童生活的詩,比如:

《所見》、《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2、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從而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3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課時】

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裏,很多同學都出去旅遊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麼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

(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導讀準後鼻音。

2、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彙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

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雲:少(孤) 慢慢飄走(閒)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閒、 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瞭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鬱悶時所作,因此通過衆鳥高飛、孤雲閒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⑵ 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裏的月色很美。

2、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⑴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

⑵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釋題:

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爲詞牌。

2、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註釋:

舊:過去。

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

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佈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着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 (比較、比喻)

4、請聯繫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後的反問句寫完整:

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蒐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參考篇目: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