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三年級課件 >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5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製作的課程軟件。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5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並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繫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纔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爲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爲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爲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於……?(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着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纔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緻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4時=()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

“練習一”的第10、11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的推理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條理的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三、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學什麼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名偵探柯南嗎?(想)他的經典臺詞是什麼?(真相只有一個)柯南是一名優秀的偵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開許多不可思議的謎團。你們想成爲像他那樣出色的大偵探嗎?偵探學院招生了,有誰想參加?趕快報名,名額有限啊?

2、遊戲導入

師:這麼多小朋友願意來參加,真是太好了。那麼就讓老師來考考大家。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看誰能爭取到偵探學院的名額?老師想請兩個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誰願意來?(指名上來)

師:(將裝有人民幣的信封交給孩子)在這兩個信封中裝有兩張不同面值的紙幣。

師:現在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拿的是什麼面值的紙幣?(生猜)

師:大家猜什麼的都有,到底是哪一個呢?你們能確定嗎?看來缺少條件:請看提示一,他們手裏拿的分別是5元紙幣和10元紙幣。

請你們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嗎?(生答)

師:這兩種情況到底是哪一種呢?你們能確定嗎?(不能)看來還是缺少條件。

師:請看第二個提示,張亮同學拿的不是5元的紙幣,根據提示二,你能猜出什麼?

你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生答)[你很會思考。]

師:現在請兩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幣,揭曉答案。你們猜的很準確。同時也恭喜你們都獲得了偵探學院的入學名額。

3、引出課題

師:對於剛纔的遊戲,你想說什麼?(生答。)

師:是啊,在猜測的時候,不能隨便亂猜,而是要根據所給的條件來猜。像這樣根據已經知道的條件逐步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叫做推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4、出示學習目標

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指名讀齊讀

(二)我來學

1、分析問題

師:瞭解了學習目標後,我相信偵探學員們一定更有信心。偵探學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偵探學院,開啓神祕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出示例1)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你能判斷出小剛拿的是什麼書?小麗拿的是什麼書嗎?

師:從主題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師: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生答)

師: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麼書呢?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後把解決問題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現在開始吧。

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

師:他們三人拿的是什麼書呢?哪個小組願意來彙報。(小組彙報)

描述法:(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又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與生活書,剩下的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了。)板書(是不是就是描述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

2、在推理過程中還會運用到其他方法,那麼你能不能用連線法來試着連一連?(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並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還有一種方法叫列表法你們能試一試嗎?(學生彙報展示)

4、小結

師:無論是描述法、連線法,還是列表法,在推理時都要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經過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結論。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簡潔、直觀。因此描述法和連線法比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涉及到。

(三)我來用

師:在剛纔的學習中,偵探學員們表現的都非常的出色。柯南知道了,想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他的考驗嗎?(願意)

首先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通關之門。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說出通關密碼?

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同學的體重

師:昨天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根據自己的體重能估計一下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學生自由估計)

師:爲什麼同學們在估計這位同學的體重的時候都用“千克”而不用“克”呢?(學生答)

師:“誰再來說一說自己的體重?”學生回答後,教師說:“咱們班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

2、引入“噸”

師:育紅小學三(1)同學的體重和咱們班的體重差不多,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認真觀察統計表,體重在多少千克左右。昨天我給同學們留了個家庭作業,計算出30人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學生回答)

師:1014千克也可以說大約1000千克,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生答“噸”),1000千克也叫1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噸”。

教師揭示: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噸”可以用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1t=1000kg。那一噸有多重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吧!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的重量。

1、感受1噸鹽

同學們平時都拎過東西嗎?

(1)現在每組同學有兩袋沙子,每袋鹽重10千克,請每人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學生拎沙子)都誰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談談你拎沙的感受。想一想你拎多少次10千克纔是一噸呢?

(2)一袋10千克,兩袋一共多少千克“(生答20千克)如果把兩袋沙子同時用一隻手拎起來,你有信心嗎?(生答有)好,那你就試試吧!(生拎沙)都誰把2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你感覺20千克的沙子怎麼樣(生答)還有沒拎起來的嗎?(生舉手)你爲什麼沒拎起來呀!剛纔拎起20千克鹽的同學想一想,拎多少次的總和纔是一噸?

(3)選出兩名同學,比一比誰的力氣大,下面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加加油,打打氣。(生進行拎賽)下邊的同學有沒有敢挑戰這個千克數的。(再找一名同學到前面拎沙)老師宣佈,咱們班的大力士就是這名同學。還有不服氣的嗎,課下還可以再挑戰一下。我想採訪一下這位大力士,剛纔你拎起了多少千克的沙,感覺怎麼樣?幾個這樣的大力士才能拎起一噸的鹽呢?

(4)咱們把這些沙擺一擺,一袋一袋的數,()一排擺了5袋,擺了2排,是多少袋,(10袋)多少千克(100千克)?街上看到的三輪車一輛一次能運走嗎?摞兩層是多少千克?三層呢?那十層是多少千克?(生答:1000千克)它是多大一堆,它有多長,多寬,又有多高?一輛三輪車還能裝下嗎?你們再想一想什麼樣的車能一次把這堆沙運走?(學生回答)

2、再次感受“噸”

師:剛纔在彙報的時候,咱們班的每名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在計算育紅小學三(1)的同學體重的時候,30多名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30多名同學的體重吧!這麼多同學的體重加起來纔是1噸。那現在你覺得1噸怎麼樣。

3、教師小結:

“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這個單位與你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相比怎麼樣,它是用來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單位。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還見過用“噸”作單位的呢?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讓咱們一起看一下吧!

四、練一練

1.動物過橋,爲什麼他們幾隻能同時過橋呢?引導學生算一算。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練習

下面是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後,寫得一篇數學日記,有些質量單位用錯了,請你先找一找,想一想爲什麼錯了,再幫他改一改。“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的芹菜,2噸西紅柿,3千克的雞蛋,每個200克的蘋果8個,10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回家,累得滿頭大汗。”

啓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麼嗎?

師: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記錄生活,養成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