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桃花源記》說課稿

《桃花源記》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7K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2、學情分析

3、學習目標的確定

4、重點難點的確定

確立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桃花源記》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記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翻譯全文。

2)、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是初三學生年級學生,同樣需要積累文言實詞,另外對於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法朗讀是學生獲得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爲賞讀課,以“賞”爲突破口,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獲得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體會作者渴望的理想社會。

2、創設情景、想象法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3、討論探究法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是: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貫徹這一思想,同時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啓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說學法

1、朗讀賞析法

2、合作探究法

3、情景創設法

教學手段

1、音頻、與課文相關的圖片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爲啓發者和鼓勵者,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爲紐帶,以桃源‘美’境爲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爲核心。

具體操作如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投影顯示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讓學生讀並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如此學生既可以溫故,老師又可以自然地導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並板書課題及作者。

2、簡介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陶少年則有“大濟蒼生”之壯志。29歲才處仕。在39歲時,方爲彭澤縣令,在官80餘日,因不肯爲“五斗米折腰”便結束仕隱不定的生活,走上了歸田的道路。死後諡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

3、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獲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爲示範嚮導,讓學生進入情境;瞭解課文大意。

2)讀:

A、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於去讀。教師同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絕境、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B、“讀”後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並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C、指名疏通文意

D、再讀課文,讀懂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4、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帶領學生走進自然美的桃源,爲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爲核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的描繪。

首先讓學生個別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啓發其他學生思考:

A、解釋下列文言字詞:豁然開朗交通古義()今義()

B、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並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

C、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的又是怎樣的畫面?同時,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引領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

1、“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美?

2、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裏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更進一步地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裏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着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5、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啓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討論來突破,同時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爲理性的認識。

具體做法: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後請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繫歷史知識思考,並分組討論:

1)這麼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麼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虛構呢?

2)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6、歸納總結:

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們對文章的認識已開始從感知形象認識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啓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爲創造。這三件事是:

1)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後,如果學生願意,就通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3)背誦你最喜歡的段落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心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7、課堂達標。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回顧與反思。

1)用一個成語()概括本課的內容。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詞義的不同:妻子古義()今義()絕境古義()今義()

3)默寫描寫桃花源自然風光及社會風尚的句子?

8、課後延伸:

我將通過佈置課後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瞭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後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或者陶淵明歸隱後的其他詩作。

五、說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

此板書直觀,簡潔明白,充分體現了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能從中抓住要點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