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桃花心木》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臺灣作家林清玄。文章寫了種樹人獨特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爲爲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

  二、說教學目標。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學課本,針對本班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知識與能力: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閱讀中有自己的見解。

2、過程與方法: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初步領悟“借種樹喻育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啓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文章的重點:是能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課文借種樹喻育人的用意,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難點:是理解“種樹人給樹苗澆水的時間爲何沒有規律”這句話。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以上的認識,本節課我主要採取的是“啓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爲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啓情導入:(幻燈片2—5)

1、新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看看圖片上是什麼?(出示桃花心木種子)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着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着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同學們,知道它是什麼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2、交流資料

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瞭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出示幻燈片。

3、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於有着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這樣的設計是從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種子入手,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後通過幻燈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麗,既而對它的成長充滿好奇,層層深入,步步激趣,營造探究氛圍。

(二)、讀中感知,讀中生疑

1、這麼美麗而高大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呢?

(指名數位學生朗讀相關段落。)

2、感知奇怪:(出示幻燈片6)

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師相機發問

3、生髮疑問:(出示幻燈片7)

如果你是一棵桃花心木,你想對種樹人說些什麼?這個種樹人就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他是這樣種樹的,你對他的表現會有什麼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由好奇而讀文,因讀文發現,因發現而生疑。以上三步,讓學生經歷了正確讀文,讀懂字面意思,進而引發思索產生疑問的過程,正是在這種讀、思、議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

4、小結過渡:

作者和你們一樣,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現高個子種樹人種樹有許多奇怪的表現時,心中產生了許多疑問,而且也一股腦兒向種樹人倒了出來。

【設計意圖】:看似小結過渡,可有可無,實則是借“小結”來激勵和滲透,暗示學生無論在讀書時還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善於質疑。

(三)、讀中深究,交流感悟

1、讀中充分感知文字內容:

⑴自由朗讀。感知種樹人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幻燈片8)師順勢引導理解“語重心長”及種樹人的“笑”。

⑵角色轉換,多次感知。誰能來當一當種樹人,給大家說一說:你種桃花心木怎麼就那麼奇怪、那麼沒規律呢?

(評一評:種樹人當得像不像?誰再來噹噹?老師也想來當一當,大家歡迎嗎?)

【設計意圖】: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學生能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與碰撞,併產生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情感體驗。但對小學生而言,絕大部分還缺乏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還很難自發地“走進”課文,達到“對話”境界。這就需要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其間。多層次地“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階梯。以上環節先承接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讓學生“找一找,仔細讀”,再通過“當一當種樹人”、“評一評,比一比”等方式進行角色轉換讀,目的正在於讓文字內容、種樹人形象漸漸鮮活起來。這樣就爲學生與文本能夠對起話來作了充分的積澱與孕伏。

2、抓住要點,細細品味:

誰能用語言描述種樹人這樣種樹的原因?生討論後,細加品味。(幻燈片9)

句1:我模仿老天下雨是爲了桃花心木苗不養成依賴之心。

句2: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

句3: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

【設計意圖】:“對話”不是空洞之語,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應能夠從衆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讀懂重點所在,這也是學生閱讀應練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纔是聯繫已有經驗、生活實際等與文字內蘊的東西進行碰撞,從而受到情感薰陶、心靈震撼、思想啓迪等。它引發學生聯繫上下文、生活實際等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信息本身漸漸朝着自身“心靈深處”跑去。

3、引領思辯,提升認識:

學到這兒,你們還覺得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關愛、不知規律嗎?此時,你們又想對他說些什麼呢?(生議論紛紛,說感受)

【設計意圖】:閱讀應該是個一斷建構、不斷解構、再重新建構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一個努力促進者,促進學生完成自我建構。本課教學中,學生讀到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種種奇怪的表現時,曾質疑,曾指責,甚至感到憤憤不平。可此時此刻,當深入與種樹人的解釋進行對話後,學生的原有認識已經變化了。引領學生進行思辯,就是意在促進學生認識的提升。

(四)、啓發引領,昇華感受

1、看來大家對高個子種樹人產生了由衷的欽佩,文中還有一個人物──“我”,他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2、結合交流品讀、領會作者的感悟。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文中“我”的表現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他善於從平凡生活中去發現、去攫取有意義的東西,他還善於從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從而激勵自己。這些對學生的成長而言,不都是極有價值的資源麼?而通常學生學課文,關注文字內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營養”的很少。因此,教師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及時的引領就很重要。更何況,將學生的視線由種樹人引向“我”,還可順理成章讓學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脈絡,並引發對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討論。可見,此處的設計有一舉多得之功效。

“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出示幻燈片10)

學生讀後設疑:文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麼?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哪些“不確定”?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呢?(生討論)

師小結:學生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就是做到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五)、反顧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六)、拓展延伸: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閱讀欣賞:

課件出示:(幻燈片11)

林清玄:《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爲棟樑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出示幻燈片1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經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五、【說板書設計】(幻燈片13)

爲了使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昇華到對生活的感悟上,我設計了簡潔明瞭的板書如下:

桃花心木

樹借物喻人人

不規律不確定

適者生存自主成長

  六、說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課堂模式,處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給他們質疑、朗讀、釋疑等發表自己想法、見解的機會,讓他們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則處在引導、協助的位置,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說是把學習的權利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與課文“全面接觸”,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毫不保留地自主發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從本課教學明白,有時候文中蘊含的道理不用老師煞費苦心地去說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執教的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蘊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課文通過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尋找水源”的育樹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借種樹喻做人,道理深入淺出。

依據市教研室提出的“目標導學”課堂教學理念和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枯萎、依賴 優雅自在、插秧、鍛鍊”等詞語,理解“不確定、獨立自主”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啓迪。

3、初步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並能運用到習作當中。

在這些目標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啓迪”是教學的重點,“初步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並能運用到習作當中”是教學的難點。

“教是爲了不教”,在現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方法的運用極爲重要,本節課運用的教法主要有:

1、通過小組合作檢查預習和解決問題。

2、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明理,通過與文本的多維對話,理解文本所蘊含的哲理。

3、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感悟。這種方法對落實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 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爲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課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4、補充事例及選文,深化感知,感悟寫法。

近期,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提出:語文教學是教“課程”,而不是教“課文”。“課文”只是我們教學語文基礎知識、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一個憑藉。吳教授的觀點給了我很大啓發,於是我本着這樣的教學理念,認真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檢查預習,感知內容。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學會放手。所以,開課伊始,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檢查預習中的基礎知識環節,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回顧“抓主要人物和事物”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

第二、深入重點,品讀感悟。作者複雜的心理變化是本課一條比較明顯的主線,爲了讓學生具體感知“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我引導他們聯繫上下文讀書思考、小組討論、小組彙報,在探究、合作與碰撞中加深理解。

深入感悟作者受啓發的句段是本節課的重點。我以課前學生在《自主學習記錄本》中提出的問題爲切入點,以列舉的兩個事例爲提升點,將學生的視線由桃花心木引向做人,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主旨。

第三、感悟寫法,實踐運用。“借物喻人”是本節課學生需要掌握並能嘗試運用的寫作手法。在引導學生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手法之後,我向他們推薦了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深化了學生對這種寫法的理解,爲接下來的習作打下基礎。

領導、老師們,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中,肯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真誠希望得到您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