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複習課)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複習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教學目標: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複習課)

1. 深入理解課文2、3段內容;

2. 瞭解文言文中主語省略的現象,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 探討主題;

4.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孔子說過一句話:溫故而知新。誰能說一說這句話的含義呢?(學生回答:溫習舊的知識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今天我們就來溫習《桃花源記》,希望能有新的收穫。(板書題目)

  二、授課過程

(一)檢查課下鞏固情況: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考小卷,同桌互批,師生總結

2、檢查課文背誦:男女聲背誦接力

(二)回顧文學常識

1、作者(陶淵明):東晉詩人。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於當時社會動盪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因不爲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後人稱其爲靖節先生。代表作有詩《飲酒》、《歸園田居》,散文《歸去來兮辭》等。

2、寫作背景: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三)回顧課文內容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爲線索。

2.圍繞線索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文的主要情節。

本文記敘了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經歷。

(四)深入把握課文: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下面同學們結合二、三兩段說一說世外桃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找學生描述畫面內容,並找出與課文相對應的原話,並翻譯,夯實重點實詞、重點句的解釋)

1、自然景色優美:

例: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社會環境平和、寧靜:

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3、人們的生活和諧、幸福:

例: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4、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五)理解文章主旨:風景優美,環境寧和,民風淳樸,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呢?)(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明確:表現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由快樂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嚮往。

(六)議一議:作者寫漁人以及後來的許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圖是什麼?

桃花源,只是作者以及無數勞動人民美好願望的體現,表現了人們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當然,這個理想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寫桃花源的無跡可尋,其實是一種隱喻,隱喻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

(七)拓展延伸:世外桃源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現在,我們正在爲建設小康、和諧的社會而努力。你理想中的家鄉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你的筆描述一下吧。

(八)課堂小測: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自然環境美好

社會環境寧靜、和諧

人民生活幸福、舒適

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桃花源

(虛構、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