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桃花源記》複習指南

《桃花源記》複習指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一、字句解釋

《桃花源記》複習指南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

關鍵字:爲:作爲。

句譯:晉朝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把捕魚作爲職業。

2.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關鍵字:緣:沿着。行:走,這裏指划船。

句譯:他沿着溪流划船,忘記了自己走的路程有多遠。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關鍵字:雜:別的,其他的。鮮:鮮豔。英:花。

句譯:忽然他遇見了一片桃花林,(這片桃花林)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芬芳的草鮮豔美麗,落花紛紛揚揚,繁多交雜。

4.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關鍵字:異:以……爲異,即對……感到驚異。復:又。前:往前。窮:盡,這裏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句譯:漁人對這種景象感到很驚異,又往前划船,想要走到這片林子的盡頭。

5.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關鍵字:盡:完,沒有了。得:看到。彷彿:隱隱約約,看不真切。

句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着漁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各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

6.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關鍵字:舍:捨棄。通:通過。行:走。豁然開朗: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形容由窄小幽暗一變而爲開闊明亮。豁然,形容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句譯:漁人就捨棄了小船,從山洞口進去。起初山洞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突然開闊明亮起來。

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關鍵字:平:平坦。曠:空闊,寬闊。儼然:整齊的樣子。之:這。屬:類。

句譯:土地平坦開闊, 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這一類的景物。

8.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關鍵字: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聞:聽見。

句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9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關鍵字:往來:來來往往。種:耕種。作:勞作。悉:都。如:像。

句譯:那裏面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樣。

10.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關鍵字:黃髮:指老人。垂髫:指孩子。並:都。怡然:安閒快樂的樣子。自樂:自得其樂。

句譯:老人孩子都安閒快樂,自得其樂。

1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關鍵字:乃:竟然。具:詳細。

句譯:桃花源中人看見漁人,竟然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裏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

12.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關鍵字:要:同“邀”,邀請。作:做。

句譯:有人便邀請他回家,擺酒殺雞做食物來款待他。

13.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關鍵字:聞:聽說。鹹:都。問訊:詢問打探消息。

句譯:村裏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詢問打探消息。

14.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關鍵字:雲:說。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復:再。焉:相當於“於之”,從這裏。間隔:與外界隔絕,斷絕往來。

句譯:他們自己說祖先爲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從此便和外界斷絕了往來。

1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關鍵字:今:現在。世:朝代。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句譯:他們又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漁人告訴了他們,)(他們)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16.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

關鍵字:爲:對,向。具:詳細。嘆惋:感嘆。

句譯:漁人一五一十地對他們詳細說了自己的所見所聞,聽的人都感嘆起來。

17.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關鍵字:餘:其餘的。各:各自。復:又。延:請。至:到。出:拿出。

句譯:其餘的人各自又請他到他們家去,都拿出酒菜食物來招待他。

18.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關鍵字:語:對……說,告訴。雲:說。足:值得。爲:對,向。道:說。

句譯:桃花源中人告訴他說:“這裏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關鍵字:既:已經。得:找到。扶:順着。向:先前的.,從前的。志:做標記。

句譯: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順着先前來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上標記。

20.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關鍵字:及:到。詣:到……去,這裏是拜訪的意思。

句譯:漁人到了武陵郡,拜見了太守,說了這些情況。

21.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關鍵字:即:就。遣:派遣。往:去,前往。尋:尋找。向:先前。所志:所做的標記。迷:迷路。復:再。得:找到。

句譯:太守就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居然就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22.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關鍵字:聞:聽說。之:這件事。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尋:不久。終:死。問津:問路,這裏是探訪的意思。津:渡口。

句譯:(劉子驥)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探訪。這個計劃還沒有實現,不久他就病死了。後來就再沒有去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二、內容理解

1.本文是陶淵明五言古詩《桃花源詩》前的一篇小記(小序)。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大詩人

2.段落大意:

全文以武陵人的行蹤爲線索,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表明桃林的發現實屬偶然。“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奇異的美景則引發了漁人的好奇心,爲下文漁人走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和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2段:寫桃花源中的生活環境。

“初極狹”旨在表明桃花源隱祕難尋。而對自然環境和生活情況的描寫,則表現了人們寧靜、幸福的生活,展現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圖景。

第3段:寫桃花源中人的社會風尚。

“要”、“延”等表現了源中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和和睦相處的人際關係。村中人的自述,寫出人們厭惡戰爭、追求和平的願望。“不足爲外人道也”一句既說明他們珍惜和平,不願讓外人來打擾他們的生活,又爲下文“不復得路”埋下伏筆。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結局——人們再也找不到這個桃花源。

先寫漁人“處處志之”,最終卻“不復得路”,再寫劉子驥“規往”,“未果”,既爲桃花源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又含蓄地表明這種理想社會只是一種幻想。

3.中心歸納:

本文用客觀的記敘方式虛構了一些情節,塑造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並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4.成語

(1)世外桃源:因爲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個與世隔絕、安居樂業的好地方,所以後人就以“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一變而爲寬闊明亮。後亦比喻頓時通達領悟。

(3)落英繽紛: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美麗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