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大綱

【精選】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消失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爲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雲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掌握"霞、盈、茄、廟、揉"五個生字。

能力目標主要是: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感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瞭解課文是怎樣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具準備:幻燈片、錄音機、生字卡片、色筆。

二、說教法:

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擊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與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範讀、默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覆誦讀(高聲朗讀,以暢其氣,低聲漫吟,以玩其味。)使感情進一步昇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提高興趣之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以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成6 個環節:

1 、導入新課:

在早晨或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天空中出現一些美麗的雲霞,誰能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自由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髮言後,小結:看來同學們平時觀察得很仔細,這些美麗的雲霞就叫火燒雲,(板書課題:8 、火燒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課,看看作家蕭紅是怎樣把絢麗多彩的火燒雲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2 、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生字,糾正讀音。

△、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3 、整體感知:

這部分可分爲三個環節:①提出學習目標②帶着問題聽錄音朗讀③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及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投影思考題:

1 、火燒雲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這一特點的?

2 、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各有什麼特點?

3 、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雲的?()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聽錄音,邊聽邊思考,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4 、重點深究:

這部分又分爲兩個環節:抓住特點,重點深究。

圖文結合,可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課文內容。因此,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先投影彩圖,指導學生了解圖意,再結合課文進行學習。根據學生的回答:火燒雲最主要的特點是"變",作者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來寫的,而顏色和形狀變化都顯示了共同的特點,就是變化多和變化快。於是,我緊緊抓住"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來講讀課文的三個段,邊講邊板書:變(多、快)

第三道思考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部分時,大部分學生能夠從"紅通通的,金燦燦的……"等表示顏色的詞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的特點,但不一定能找出顏色變化"快"的特點,投影對比句子:

A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B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

通過比較,讓學生從"一會兒……一會兒……"中體會變化"快"這一特點,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驚奇、高興之情,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訓練朗讀:

《火燒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應該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來體會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

朗讀要求:

1 、讀第1 、2 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讀音適當延長,讀成近似"啦"的讀音,感情就出來了。

2 、第3 自然段寫顏色變化又多又快,要讀出急切的語氣,速度可稍快些。

3 、讀第4 自然段至第7 自然段時,隨着一種形狀的出現到模糊、消失,要讀出先驚喜、後惋惜的感情。

以上朗讀要求不是讀前提出來的,而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逐步提出,並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加以貫徹: 或通過教師範讀,或通過誘發想象,或通過師生共議。總之,就是要讓學生讀得有勁,讀得投入。

6 、總結深化:

學完了課文,我讓學生看板書,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來描寫火燒雲的。之後,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誰來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可以引導學生從思想感情和觀察方法兩方面來談。)

結束語我是這樣設計的:今天,我們領略了火燒雲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觀,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觀,只要我們多用心觀察,並將這些內容積累下來,我們的習作便會有源源的材料。

佈置作業:按描寫火燒雲的方法,展開合理的想象,以《霧》或《雨》爲題寫一片斷。

五、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通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知道選材。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是蘇教版第四冊的《月亮灣》。

(一)、說教材

課文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課文語言優美,充滿美感,是一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材料。

我設計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教授第1、第2節的內容。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灣、繞、緩。理解緩緩、倒映、燦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課文插圖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對“月亮灣”缺乏感性認識,要在語言文字中把握所蘊涵的情感,有一定困難,因此體會月亮灣的美麗,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時,教師以“你拍的是哪裏?爲什麼拍這裏?“這一問題拋下去,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來學習,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然後通過自讀、邊讀邊想,師生評讀、邊讀邊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感情美。

下面我主要講講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及指導思想。

(三)、教學過程:

根據課改和新課標理念,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談話揭題,導入課文。

首先,以問題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到哪裏旅遊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說起來十分投入。接下來,老師話鋒一轉,設下懸念:、哎呀,你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可是你們加起來也沒有我去過的地方多。你們相信嗎?老師世界各地都去過,什麼都見過。美麗的梅花山、遼闊的草原、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去的嗎?在學生充滿好奇的目光中,老師公佈答案,只要多讀書,會讀書,纔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環節的設計,既是對課文的一個導入,同時,老師帶有渲染性的話,也在無形中告訴學生,讀書是種樂趣,幫助學生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

接着便出示要學習的課題,並在揭示課題的過程中解決第一個生字“灣”的教學。這樣設計,符合了隨文識字的特點。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⑴讀生字,讀準字音;

⑵把生字放到課文裏,再讀一讀;

⑶讀讀想想,課文中的月亮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三次朗讀,三次不同的要求,層層深入,層層提高,學生一步步的拉近與課文的距離。

接着,請同學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月亮灣的特點,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找到“美麗”這個關鍵詞。此時再出示課文中月亮灣的插圖,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你眼中月亮灣的美境。這裏不光是考察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圖畫的能力,而且也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接着,便自然而然引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上。

第三環節: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1、在學生自讀第一段,交流體會:我家就在月亮灣,那兒是個美麗的村子。指導學生着重把握好“美麗”這個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2、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課文的第二段是寫月亮灣最具體的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我以自主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月亮灣到底美在哪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月亮灣哪裏的美境?”引導進行自主學習。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說說美在哪裏。在全班交流時,以學定教,隨着學生的交流相機出示詞句,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點撥。

本自然段中詞語的難點之一是“繞着”一詞,我採用請學生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形象的動作來理解。

難點之二“緩緩地”,我採用讓學生換個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舉出見過什麼東西的動作是緩緩地,以此來指導朗讀。

難點之三是”倒映”一詞, 我估計學生對此較難理解, 因此在交流“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橋、綠樹和青山”一句時,

我先用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聯繫《小池塘》一文請學生指一指“倒影”,根據回答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水中的倒影。此時,我邊敘述邊配以動作“河上有石橋,小河邊有綠樹、青山,這樣倒過來,”引導學生理解“倒映”一詞,通過直觀感受,學生就很容易地區分了“倒影”與“倒映”,同時還感受到月亮灣水清如鏡的美。

本自然段中修辭的難點是“開滿了桃花”一句,我先出示句子,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理解,怎樣的場面能將桃花稱之爲多,開滿?發揮想象“在你們心目中,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該是怎樣的情景?”估計學生會說“粉紅的雲”之類的回答,再請學生聯繫生活體驗來說說朝霞是怎樣的?直接中多媒體出示“燦爛的朝霞”的圖片,讓學生在直觀上對此有個認知。扣住“燦爛”一詞,讓學生說說然後請學生說說把桃花比作朝霞有什麼共同點?估計學生能從顏色粉紅、形狀一團團,感覺都很美來比較,最後出示圖片進一步感知,此時,朗讀訓練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讀出美的味道。

其他詞句類似處理。考慮到全文要背誦,學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瑣碎的,因此請學生再讀讀第二段,整理剛纔板貼的方位詞的順序,這一過程其實是在整理作者的敘述順序“小河—河上—河裏—河岸—過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便於記憶。

在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以板貼的順序,帶着“自己就是月亮灣的一員,正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村子的美景”的這樣一種情感進行練讀,配以月亮灣的美景和悠揚的音樂,學生朗讀時自豪、喜悅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對情感的體會也得到提升。

第四環節,鞏固複習

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最有效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設計。我根據二年紀兒童的特點,在鞏固複習這個環節中,首先請同學回憶本課中學到的生字,然後,以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部分,必答題,以課文內容爲依據,請同學用學到的生字進行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不光是對課文的複習,也是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再一次複習的本課的生字,體現了新課標對二年紀學生以識字教學爲主的課程標準。

第二部分,搶答題。在課前,我對本課時學到的每個生字都設計了相關的題目,或從字型上,或從重點筆畫上,或從字的意思上,在最大的限度上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這個環節中來。

(四)說板書

這個板書設計,最大的特點是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附板書設計:

月亮灣 (美麗)

小河—河上—河裏—河岸—過橋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高士其先生的《笑》是語文出版社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的說明性科普小品文文章比較通俗易懂,對初三學生來講中心思想容易把握,在之前對說明文有一定了解的初中生來說,初步瞭解說明文這種題材不是問題,但要掌握和運用好說明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文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即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

二、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笑話,以此切入主題及營造一個歡快活潑的課堂氛圍

2、介紹文體,以及配合圖片簡單介紹高士其先生

簡介作者: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學家,化學家,著名科普作家

3、析題: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既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笑的不少學問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關的知識

4、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快速地閱讀文章,然後根據文章的內容劃分出本文的段落

明確:全文共32個自然段,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明什麼是笑

第二部分:(323)生動說明笑有益於健康和工作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2432)總結全文,提出希望

在理清了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學生繼續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①、 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②、 按照一般的說明文的順序,可以分爲三種形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和整理(邏輯)順序依據你自己的理解,本文應該是什麼順序?

5、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然後用筆勾畫出你以前尚不理解的有關笑的一些內容然後再說說這些在說明這些內容時,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對文章內容的說明起了什麼作用

這部分的課堂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展開辯論,在討論與發言中獲得真知,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與發現的能力

6、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提出了“讓全人類都有笑意、笑容和笑聲,把悲慘的世界變成歡樂的海洋”的希望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這部分的課堂結構可以讓學生們就所知所學,對文章的內容展開討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展開辯論,就當中的某一句話作爲論題如“把悲慘的世界變成歡樂的海洋”,作出“我們生活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悲慘的世界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的視野從生活的小圈子跳出來,放眼全球

7、應用本文所學的知識,重溫老課文,談談新體會結合完成思考與練習第二題在魏巍《我的老師》中蔡老師的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在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的笑是什麼樣的笑;在周立波的《分馬》中郭全海把馬牽給老田頭夫婦時的笑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衆酒客的笑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笑……這些笑對錶達文章的中心有什麼樣的作用這部分的課堂結構的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舊知識的同時不忘複習所學的舊知識

8、 這篇說明文,也是散文,而且富有詩情段落雖小,排比整齊,文筆精妙在閱讀時要注意體會,並能加以運用請同學就你認爲的這篇文章中寫得最精彩的一部分賞讀,並能以一個相關的話題,仿寫一段話

如文章的第2427節,是這樣寫的:

笑,你是嘴邊的一朵花,在頸上花苑裏開放你是臉上一朵雲,在眉宇雙目間飛翔你是美的姐妹,藝術的嬌兒你是愛的伴侶,生活有了愛情,你顯得更加甜蜜笑,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可以根據這段話,以“哭”與“笑”加以對比,寫一段話,也採用排比與比喻的修辭手法,字數不作要求;也可以用“理解”或“友誼”作爲說明的對象來寫一段話,把學生的視線引向生活的實際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與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總結歸納全文

五、佈置作業

1、書後思考與練習

2、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笑”的一些常識,把你對“笑”的的理解與看法寫成一篇說明文,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並要注意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增強文章的文藝色彩和感情色彩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考點分析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是閱讀“古代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內容。能力層級爲D級。古代詩歌裏形象的主體應該是由是個裏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容構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點之一。

2.學習目標

掌握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

要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詩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確定第一個學習目標;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後,還要明確答題的步驟,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數,必須落實在卷面上,所以規範答題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課時安排:1課時

3.學習重點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小說作品,對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是各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說的相通的,但在具體答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將解答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確定爲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4.學習難點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許多同學對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答題時卻不夠規範,導致失分。學生答題不夠規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瞭解答題步驟,二是書寫不夠規範。所以提高答題的規範性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生

高三一班學生普遍熱愛語文,作爲理科生,對詩詞的興趣非常濃厚,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容易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然而古代詩歌鑑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在鑑賞古代詩歌時有畏難情緒,因爲詩歌的語言凝練,思維又具有跳躍性,所以需要讀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題也不規範,所以應對學生做必要的鑑賞指導。

 三、說教法

“講練結合 ”的方法。因爲學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所以在一節課中,講練結合的方法既能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踐中。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設計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人物競猜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考面對面

1.考綱詮釋:(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確《考綱》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方法指導:(設計理念: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題:(設計理念:精選典型試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四)課堂練習:(設計理念:學以致用,訓練學生規範答題。)

(五)課堂小結:(設計理念:總結方法,讓學生答題是有法可依。)

(1)什麼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徵——性格

(結合詩句簡析形象)

(3)形象的意義——情感

(六)延伸閱讀室:(設計理念: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明確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什麼形象——身份

形象特徵——性格

形象意義——情感

六、課後反思

通過典型例題中五首詩的分析講解,學生掌握了詩歌中人物鑑賞的分析方法和答題步驟,上課學生反應積極,對詩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於時間關係還需多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在單元中所處的位置

《落日的幻覺》是初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本單元課文全是探索自然奧祕的事理性說明文。從學習的思想情感目標分析,要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嚴謹周密的科學思想方法。從學習語文的知識與技能的角度則要求學生掌握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鍛鍊學生的默讀能力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

2、教材在單元中的作用

本文是單元學習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有其特別的作用。可以將它當作對前四篇文章學習的一個知識性的總結和鞏固練習篇章,從說明文學習的四個重要環節對其進行回顧複習,檢驗學生是否能明確掌握一篇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說明語言。其中,根據單元學習目標又以能分析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爲重。

3、教材學習存在的難點

《落日的幻覺》的說明對象是落日時容易引起人們幻覺的幾種現象,文章從物理學和天文學等角度對現象的原因進行了簡要的 說明。說理較抽象,對於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初二學生而言,對這些現象的理解存在知識性的難度。雖然這些常見卻不爲大家所瞭解的現象能夠極大地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本文出現一些專業性詞彙,也會造成學生的閱讀 困難。因此,教師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就成爲了能否上好這堂課的鑰匙。

二、說學情

參加今天示範教學的是阜陽市一個很優秀的班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對於藉此班上課的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挑戰 。根據我對他 們的瞭解,該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強,主動學習的熱情高,語文基礎知識紮實,基本技能強,只要能激發起他們的爭強好勝之心,讓他們作好課前預習,我相信他們能很快地進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

三、說構思

根據以上分析, 我設計了一堂以知識競賽爲大框架的教學,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構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分析本文的文體特徵,瞭解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理解並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

(3)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2.能力目標: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3.情感目標: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及方法。

3.從寫作的角度學習運用一定的說明順序來結構全文。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並培養了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1.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2.分析本文(事理性說明文)的順序

突破方法:由課文落日幻覺的原理,引申到曾學過的詩文,辯證地看問題,再引申到身邊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穫成功。

(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掌握生字詞。上網查閱資料瞭解課文相關知識。

2.教師:查找圖片,設計課件。

四、說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閱讀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獲得文中的信息,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質疑釋疑法(師生通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問題談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個答案,培養髮散思維)激發興趣法、形象聯繫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形象聯繫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自主學習課文。

通過分組知識競答積極思考討論問題、回答問題;通過圖片聯想將課文當中的抽象說理轉化爲形象思維;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複習梳理學習說明文的整體思路; 通過遷移聯繫把物理所學新知、語文舊課知識熔爲一爐,體會語文作爲工具性學科的特點;通過看圖寫文加深對說明順序在說明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並反饋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深度。

2.採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從網絡下載了多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精美圖片,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目的地到圖書館和網絡世界中去搜尋所需信息材料,豐富拓展文化知識,增 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師發揮好知識競賽主持人的作用

因爲整堂課以知識競賽爲大背景,所以教師對課文的講解要儘量少,讓學生擔當課堂的主角,我只需要作好主持人的工作,時時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語言多一些鼓動性和煽動性,就能很好地營造出積極熱 烈而又公正有序的課堂氛圍。

五、說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容抽象生澀,語言雖有文采卻多專業術語,會妨礙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預習工作至關重要,上課之前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並查閱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聯繫新開設的物理學科,進行學科滲透學習,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激發起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習的重點落腳在 對說明文文體知識的掌握上,重點突出在對說明順序和方法的分析運用上,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前後的遷移練習。指導學生採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參與自主學習,從學習中收穫成功的喜悅,勝利的自豪感。

六、說教學程序

導入:出示落日圖片,學生漫談感受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以測試的形式進行)

2閱讀一二段,感受落日之美(引導學生列舉落日現象,挖掘描寫之妙)

3.表格填空,探究落日之謎(策略:自讀課文4—7段,勾畫圈點幻覺的原因的語句)

4.質疑問難,難點處理

教學策略:再次強調由現象到本質,有簡單到複雜的邏輯順序

5.學生活動,延伸思考

教學策略:圖片展示1:水中斜放的鉛筆;圖片2:三個1.80米以上的隊員與姚明的合影。

引導學生揭示原因,點明科學道理:物理學現象——折射、參照物

引出文章寫作目的——幻覺,眼見不一定爲實,科學的學習態度

七、回饋積累

1.本文的體裁是什麼?

2.說明文知識點在本文中的體現:對象、特徵、方法、順序、分類、語言

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

3.判斷下列句子各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八、課後作業

1.落日變大了(續寫)

提示:對於太陽在日落時爲什麼好像變大了,文中並沒有解釋。結合文章《落日變大了》,說說“落日變大”的原因。

2.日出觀察日出的景色,然後寫一段描寫文字。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遊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1、教材簡析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這篇遊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遊記立意超卓,指向鮮明,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永。

2、教學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中名詞活用爲動詞、形容詞活用爲動詞的用法。瞭解文言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

熟讀背誦,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領會“意志”、“ 深思慎取”對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點

一、重點積累名、曰、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二、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

三、判斷句、陳述句、反問句等常見文言句式

4、教學難點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說理深刻、章法嚴謹的寫作特點。

二、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二、說教法

1、點撥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是根據中國漢語文的特點,針對中學生學習語的實際,爲落實啓發式教學原則而採取的一種教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啓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方法。簡單說,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遊褒禪山記》中,我主要點撥的是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學會“猜”,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歸納法。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如《遊褒禪山記》一文的第二課時,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文”“蓋”“道”三個實詞義項及 “乃”“然”“其”三個虛詞用法

3、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誦讀法———古詩文需要熟讀背誦。

小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組協作。

提問法———課堂上需要師生互動。

討論法———課堂上需要活躍氣氛。

反饋法———新知識需要及時整理。

練習法———教學上需要精講多練。

三、說學法

1、學生的情況

此前,學生學習文言文已經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驗,上了高中後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篇淺易的文言文並不會感到特別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詞的讀音、句讀、釋義依然會對高一學生存在一定的挑戰。

2、學法的指導

高一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積累,但對如何學習文言文,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獨立學習的境界。

1、 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語聲音形態與情味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從感知的直接性來說,文字不如聲音徹底、深刻、細膩。

2、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這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一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3、猜讀法。哥德曼認爲,閱讀過程並非一個精確知覺的過程和系列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和預期的過程,閱讀是一種語言心理學的猜測遊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後,碰到難詞時,教師應引導點撥學生大膽猜測,在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在文中的含義。

4、歸納法

高二遊褒禪山記語文說課稿鼓勵學生及時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積累文言文知識,這也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一)教學環節與設計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就是一個例子,第一篇課文我是詳講、細講,後面的課文,學生在把握方法的基礎上以自學爲主)所以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四課時,教學環節共分三關即誦讀關、通義關、悟志關,其中誦讀關解決這樣幾個教學任務:讀準字音、讀準句讀;通義關主要把握文章的大義、重點實詞的含義、重點虛詞的用法、文言句式及特殊用法的整理;悟志關在前兩關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本中的人文內涵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包括文章的自然遊覽的路線、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開一層,點出“力”,照應上文“餘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與力……不能至也”再推開一層,點出“物以相之”,照應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譏之乎”——用推理導出最重要的結論(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句話上。前有反襯,後有反問,語勢節節上升。

⑦“此餘之所得也”——總收一筆。

2、教師領讀。

也要提示學生考慮如何劃分層次。

3、學生分層練習背誦。

可分兩層:第一層(開頭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從“求思之深而無不在(心)”導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層(“有志矣”到段末)闡述“盡吾志”的觀點。

〔提示〕這一段邏輯性很強,作者的推理過程明顯,行文又處處跟前一段相照應——所有這些都在語氣上反映出來。因此,本段使用虛詞的頻率較高。要提示學生注意“焉”“也”“夫”“則”“而”“故”“矣”“然”“其”“乎”等虛詞在表達語氣上的作用;必要時教師應二遍三遍地領讀。這是本文思想內容的重點,也是誦讀的重點。這段能否誦讀得順暢,是衡量這篇課文教學成敗的主要標準。

4、檢查背誦。

可以採取三種方式:(1)全班學生齊背;(2)抽查個別學生背誦;(3)分別默寫若干句。後兩種方式可以同步進行。

5、指點與答疑。

①“古人之觀於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觀察天地”。“之”,助詞,無義,有舒緩語氣作用。“於”,這裏表示觀察的對象,譯成現代語時可省略。

②“險”,這裏用的是本義,即“高山”,因爲後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說的是前洞地勢。

③“至於幽暗昏惑”中的“至於”是實詞性詞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況下可省,但此處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語氣,意思是確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餘之所得也”:這是特殊形式的判斷句,讀時“此”後應作一頓。

五、留作業。

1、連貫背誦第1至3段,準備背誦第4段。

2、繪作者遊蹤示意圖。(據第一、二段繪製)。

3、整理“之”“以”二字的用法。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啓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願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二、 教學目標:

1、學會三會字“姑、娘、盼、治、啄、蚜”,會寫“請”字。

2、能正確的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好請求的語氣。

3、瞭解課文的主要意思,能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4、體會請求別人幫忙要用禮貌用語“請”。

三、 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對課文內容進行總體把握。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好請求語氣。

四、 設計理念:

1、“以人爲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爲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3、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目標間的滲透,注重讀、感悟、應用相結合。

五、說教學過程

(一) 棉花圖片導入:

1、直接導入:出示“棉花”。你認識棉花嗎?請你來說說關於棉花你知道些什麼?棉花又白又可愛,和小姑娘一樣漂亮,我們親切地稱她爲“棉花姑娘”,落實“棉花姑娘”的輕聲。識記“姑娘”兩個字。(簡潔、自然地導入,讓孩子馬上關注到文本中來,而且又能參與進來,通過對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長了知識,又是對口頭表達能力地鍛鍊。)

2、 課件出示棉花姑娘圖,誇誇棉花姑娘。(這樣設計,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藉助直觀畫面,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口頭表達能力,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三遍課文總體把握文章,把文章讀正確。

1、 初步感知。示範讀,問你聽懂了什麼?把孩子的回答彙總成文章的主要內容,根據主要內容填空。(第一遍範讀,目的在於讓孩子在靜心傾聽中,對文本有一個總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實文章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落實字詞關。(在字詞學習中,我以五步教學法爲基礎,根據形聲字、象形字地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在鞏固環節設計了遊戲“七星瓢蟲吃蚜蟲”。並做了相應《語文課堂作業本》上的書面練習,旨在紮紮實實落實生字新詞關。)

3、 齊讀課文。落實難讀句子。(落實生字新詞後,在齊讀一遍後,我把重點落實在句子的讀通讀熟上,通過出示三個難讀的句子來檢測孩子能不能把課文讀正確。)

(三)品讀課文第一段。

1、仔細看圖,觀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許多可惡的蚜蟲。”個別讀,請小朋友聽一聽哪位小朋友讀地好,跟讀。(本着要最大限度地應用好課本這個教學資源的理念,讓複雜、抽象的文字表達有直觀圖進行依託,我讓學生仔細觀察了圖片,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難受,當一隻只蚜蟲在那兒飛來飛去,有小朋友甚至會失聲叫出來,有了這種直觀感受,那讀出感情來應該容易多了。)

2、此時,棉花姑娘有什麼感受,她最想做什麼呢?引出“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示範讀,齊讀,展示讀。(讓一年級孩子體會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難度,因此我選擇了範讀。)

3、讓你感到最難受的事情是什麼?懷着難受的心情讀讀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體驗最強烈地應該是自己的感受。)

(朗讀能力的培養不能離開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在體驗、想像中生髮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品讀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請誰來給她治病呢?

1、自己讀一讀第2自然段,用橫線劃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對話。

2、出示:棉花姑娘說:“請你幫我捉害蟲吧!”讓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噹噹燕子,你會幫她的忙嗎?評一評,讀一讀。

3、出示:燕子說:“對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幫忙吧!”燕子後來有沒有幫棉花姑娘的忙,爲什麼?

4、在你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你能用好“請”嗎?當你美術課忘記帶水彩筆了,想向別人借時,你會說:( )當你把橡皮弄丟了,想請同學幫忙找一找,你會說:( )

(在低段語文以讀代講的理念下,讓學生噹噹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評、議中,孩子能夠迅速找到技巧,讀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孩子學會用禮貌用語“請”。)

5、看來“請”字地作用可真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

①仔細觀察“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說說該注意的地方。

②師範寫後,學生練寫。

③把寫地好的字放到投影儀裏,讓學生評、議。(

(讓學生從看到說再到寫,再反饋評、議,掌握漢字一般的結構規律,爲寫好漢字打下基礎。)

(六)連起來讀讀第一、二自然段,會背地站起來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