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大綱

有關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語文說課稿彙總7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

《馬說》,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且《馬說》這篇文章篇幅精短,寓意深刻,所以作爲重點內容來學。

  二、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說”的文體特點, 理解作者“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觀點,使學生認識識別人才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一觀點的。

  五、教學手段

幻燈片、古箏曲伴音朗讀。

  六、教學思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教法:啓發誘導、分層次教學;

2、學法:討論法、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即第一層次疏通文意,第二層次推究文理,第三層次品位意境。

在此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鑑賞能力。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詩詞背誦(目的是讓學生繼承更多更好的古代文化遺產,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

第二環節:導入課題。通過《愛蓮說》複習有關說的文體知識,從而導入新課《馬說》(並板書)簡要介紹作者韓愈及“伯樂相馬”的故事,(這樣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更好的學習課文作好準備。)

第三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1、第一層次的誦讀,疏通文意。

⑴ 教師範讀課文,(伴着古箏曲《寒鴉戲水》,教師範讀課文,把學生領入學習的境界, 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⑵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的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意在讓學生初步讀懂文章, 領會文章的中心詞語和句段的含義。)

⑶ 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的詞語、句段找出來,向大家求救,即質疑問難,由同學互幫互助的形式解決,看誰幫同學的次數最多,給予掌聲鼓勵,困難較大的可由老師指點。(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及關心幫助他人的品質,併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2、第二層次的誦讀, 探究文理。

⑴ 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所持的觀點是什麼?)即“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板書)

⑵ 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一觀點的?(爲了突破難點, 在這裏教師可做適當的點撥, 例如,如果沒有伯樂,會有千里馬嗎?文中作者是怎樣說的?引導學生從反面得出“從反面論證”無伯樂→名馬無名這一概括論述的方法。

⑶ 輕讀課文2、3自然段。結合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小組討論:作者是如何進一步具體、全面論述自己的觀點的,引導學生得出“餵馬不得法→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這一具體論述和“妄言無馬→實不識馬”這一概括論述的方法。

⑷ 朗讀課文, 找出文中寫了什麼人?什麼物?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體會託物寓意的寫法: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真正寓意後進行。

3、第三層次的朗讀,品味意境。伴着古箏曲讓學生開展朗讀比賽(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投影出示,分三個層次。

1、解釋詞語(基礎題,由C組學生來完成,運用搶答的方式)

2、翻譯句子(能力題,由B組學生來完成)

3、小練筆(潛能發揮題,由A組學生來完成)

由《馬說》使我想到……(100字左右)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小結:本文篇幅精短,可讀性強,易於成誦,所以我把誦讀作爲本課的最重要的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循序漸進的朗讀方法,生動活潑的誦讀方式。例如,個人誦讀與集體誦讀,互相聽讀相結合,朗讀與輕讀、默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板書設計】

馬說 韓愈

妄言無馬→實不識馬 (全面)

無伯樂→名馬無名 ( 概括)

餵馬不得法→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 (具體)

妄言無馬→實不識馬 (全面)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爲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

③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爲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爲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說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四、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五、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像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視頻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佈“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蒐集信息,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峯巒 一霎間 預兆 徵兆 瀰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範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爲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點明瞭“看雲可以識天氣”?

(2)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3)哪些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哪些雲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4)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什麼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5)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侷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雲識天氣,瞭解雲和天氣的關係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麼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什麼雲常常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這8種雲的?

(從高層雲依次說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雲。)小結:這部分作者把雲分爲八類,來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樣根據事物的

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爲三大板塊:“晴天雲”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後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瞭解雲的特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雲”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 扶、放的一個過程。通過對8種雲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說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雲的光彩”部分作爲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爲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9)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雲識天氣,輪流發佈天氣預報。

3、以小組爲單位,用分類說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教學啓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爲紮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閱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後面“雨天雲”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佈置作業。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二是說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這也啓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3

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春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藝術構思極佳,表現手法清新暢達,辭簡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覺曉”,開門見山,點明瞭主題“春”與“曉”。在濃郁的春光中,詩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訴人們,明媚的春光讓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還不知道天已經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通過聽覺來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鳥兒婉囀的啼鳴聲喚醒了沉睡中的詩人,當他張開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處處”都能聞聽到小鳥的喧鳴,給人春色無邊無際的聯想,鳥語花香,春光絢麗,美好的春色令人讚歎。

第三句“夜來風雨聲”,是詩人醒來之後的聯想,而這對於“夜”的聯想,是因爲“曉”而引發的。置身於春天的早晨,在讚賞明媚的春光之餘,詩人因珍春而轉爲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聲聲風雨,會有什麼樣的擔憂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因回想起昨夜風雨交加,不知遭受風雨侵襲的似錦繁花,一夜之間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春曉》一詩字簡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前二句描繪出盎然春意,通過“不覺曉”反襯出睡之深,詩人是因爲陶醉於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色而沉沉入睡,當他被“處處”的鳥鳴聲喚醒,剛醒來那一剎那間的感覺是“啼鳥”襯托出的鳥語花香。此時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然而當他想起了昨夜的風雨聲,短暫的喜悅就被深沉的憂慮所替代,無情的風雨在一夜之間不知又摧毀了多少如同花兒般美麗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拯人患難。早年隱居襄陽附近鹿門山,後遊學吳越。年四十遊京師長安,曾於太學賦詩,滿座皆驚歎嗟服,無敢與其爭鋒,應試進士未被錄取。

王維賞識孟浩然才華,私自邀請孟浩然入內署,適逢唐玄宗至,慌亂中孟浩然藏匿於牀下,唐玄宗有所覺察,王維實話實說,唐玄宗聞言甚喜,說:“朕聞其人未見也,何懼而匿?”詔命孟浩然出見,問其詩,孟浩然自誦《歲暮歸南山》一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唐玄宗聽到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之句,怫然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囑其回鄉,孟浩然悵然而歸。張九齡主政荊州時期,曾召孟浩然爲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辭世。

縱觀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隱居和漫遊中度過,所以他的詩歌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居多,並以其見長,形成清新淡遠的獨特藝術風格。與他同時代的李白,對他評價甚高,在《贈孟浩然》一詩中,李白這樣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鄧老師很好地把握住詩人筆下的明媚春意結構課堂教學環節,一組寫春的詩句配於漂亮的圖畫,雖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課堂春意卻溫暖。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濃春(睡)不消殘酒,春正濃,人先醉。一年級的小朋友被老師的一組描寫春天的圖畫和詩句陶醉。課堂入情入景,師生(也包括觀課老師們)融入春的氛圍,開始書空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師生合作,讀悟結合。孩子們對詩句的理解非常準確,一年級學生那麼稚嫩,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頷首”與驚歎!你看,孩子們能夠說出眠就是睡覺,不覺就是不知不覺,曉是天剛亮,朋友們,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氣說出這幾個字的意思嗎?課堂中像這樣的場面還不止於此,更有同學對詩句意境的感悟,如,詩人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剛剛起牀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鳥叫聲感動了,於是脫口而出這首詩,這是一幅好美的鬧春圖啊!

一年級的學生就能夠把詩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絕呢!

讀、唱、賞、背,訓練的形式多樣,把孩子們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們能夠在整堂課中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之中,可見老師的課堂設計之精妙,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強,老師的基本素養之全面!

另外,生字識記環節設計紮實、有效。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帶拼音讀,自由認讀,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書寫生字等,一環緊扣一環,學生掌握程度高。在識記生字中,教師還注重採用形式不同的識字方法,效果較好。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聞”字時,採用編寫識字歌“門中有耳做什麼,聞字有耳門中聽”,學生接受快,記憶牢,還能在識記漢字時瞭解字義,一舉多得。

當然,教學是門缺憾的藝術。再好的課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鄧老師在開課時,採用詩配畫創設學習氛圍,如果不是老師讀一遍,可能效果會更好些。課後拓展的《草》是學生已學過的詩句,讓這節課的收官不夠充實,顯得有些粗淺,使這麼好的一節課打了折扣,着實遺憾!

另外,生字的書寫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進行訓練。由於老師的疏忽,讓人覺得這節課在標高上有拔高之嫌。但總的說,這是一節優秀的閱讀指導課!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位置及設計意圖。《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2、說學情。《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這樣確定。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4、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做課件和頭飾,製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師生一起蒐集有關四季的資料。有準備的教學,是成功教學的開始。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着“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爲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創設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這一課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 識記生字,感悟課文,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5分鐘)(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25分鐘)(三)課中活動(3分鐘)(四)再讀課文(2分鐘)(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3分鐘)(六)板書(2分鐘)。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通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像: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爲奧運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着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爲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着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這樣創設情境直奔主題,接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願望,引入新課。)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季》,我板書課題,生書空。

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師問: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草牙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2)、品味語言:“草”和“草牙”比較,“草牙”是什麼樣啊?正因爲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說:“我是春天”。此時板書:草牙(尖尖)→春天

(3)、美讀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對小鳥說的時候是什麼表情?請你也帶着這樣的表情來念一念。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讀。

(5)、拓展表象:小朋友們,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還有哪些景物呢?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啊?(我們就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寫詩就是這麼簡單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自己寫得詩吧!)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裏,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葉(圓圓)→夏天;穀穗(彎彎)→秋天;雪人(頑皮)→冬天。此時,我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進行板書。

讓學生上臺做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爲學習文本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三)課中活動

因爲小學低 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裏》,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 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讀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接下來拿起畫筆畫一畫喜歡的季節,並在旁邊寫上關於這個季節的小詩。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板書設計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在本課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更好的爲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着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

今天我就說到這裏,不當之處懇請領導老師批評指證。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林中小溪》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以“寓情於景”的優美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作者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寫俄羅斯高加索地區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過不同地勢呈現出的種種情貌,以及從中顯現出的勇往直前、沖決一切的精神,表達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爲自我人生道路的寫照。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作者普里什文的文學常識。

(2)熟讀課文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

(3)理清課文結構層次,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

(4)學習本文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的

(三)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蘊涵在寫景狀物中的豐富內涵和人生哲理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① 誦讀法。通過優美的文章語言來體味人生道理。

② 討論法。通過問題設置,文章重點詞句等讓學生合作討論寓情於景寫作方法。

(二)學法。

① 合作探究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總結出小溪預示的人生哲理②聯想法。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發揮想象,將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並加以分析。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擬兩課時教完,全文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初讀課文,感受意境

讓同學們默讀課文,體會小溪和森林的美麗。把自己最喜歡的或者自己感覺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注意讓學生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認真領會大自然的美麗和小溪)

(二)品讀文章,揣摩賞析

合作討論:通過小組間合作,讓學生在文中畫出文中小溪所經歷的障礙及流經的坦途

引導學生:小溪在林中衝破重重障礙奮然前行,這和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有什麼相似的地方?作者從自然景觀中感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談談作者是怎樣領悟到這些人生哲理的。讓學生主動說出來,並和同學討論交流。

(三)概括總結,加深印象

讓學生理解:

(1)溪流行進中不斷出現的障礙,就像是人們生命歷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2)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集聚力量,要堅持到底,人們戰勝困難同樣要有毅力,同樣要不懈地進行鬥爭;

(3)溪流行進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終極目標——流向大洋,人生奮鬥也要有自己的終極追求;(4)小溪在與障礙持續搏鬥中創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

(5)溪流和周圍的景物構成了美的境界,戰鬥的人生也同樣是美麗的。

(四)吟哦諷誦,情感昇華

讓學生從課文中選一段自己喜歡的文字,自由誦讀或示範誦讀

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海底森林》是冀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小說。它節選自《海底兩萬裏》,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懸念小說。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使市民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沒爲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感受幻想的海底世界的特點。

追隨人物的行蹤,把握小說情節。

讓學生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提高他們的記憶力,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情節。

感受“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感受藝術魅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作者、作品簡介,故事梗概教參P178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設計1。理清文章結構;

點撥1,按照“我”在海底森林中的經歷爲線索組織材料。

主要內容:(1)海底森林中有豐富而奇異的動植物;

(2)“我”在海底異常的生理反應;

(3)我們遇到了多種海洋動物。

活動設計二:學習文中對海底森林的景色描繪,理解描寫的作用。

1在描繪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觀時,作者着力表現其“最美麗”和奇異的特點。

問題設計1:找出奇異的關鍵詞。

“垂直無目”“垂直向上”“只求有個支撐點”

完全不同於人們所見到的陸地植物的生長狀況,這樣一個世界,令人感到新鮮而好奇。

2表現最多的是“我”和尼摩艇長等人與海洋動物的接觸。

問題設計二:描寫了哪些奇異動物?

爲數甚多,比比皆是的動物,一米高的巨型還蜘蛛;各種各樣的小魚;漂亮的海獺;非常美麗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鯊。

作者不僅展示了海底生物的千奇百怪,也描繪了海底的地況。這些想象進一步突出了海底森林的奇異,也照應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海底森林“黑暗”的一面。

活動設計三:

領略凡爾納科幻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賞析:小說所描寫的海底森林是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豐富的海洋知識,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學造詣,使他的描繪既給人以神奇之感,又會產生如見其景,如歷其事的感覺。

例:對各種海洋生物的介紹,如海蜘蛛龐大的體態,角鯊“暗淡無神”的目光,可以將“整個人咬成肉醬”的“鐵牙牀”,它通過吻周圍的小孔分泌出的一種含磷的物質等。

作者選擇文學的形式表現自己所的想象的一切,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環境描寫神奇多姿……他充分發揮了形象思維的優勢,把一個幻想的世界寫的如此逼真,如此感人。難怪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評價凡爾納“在構思發人深省,情節引人入勝方面,是個了不起的大師”。

活動設計四:感受凡爾納超超時空的憂思。

問題設計3:憂思表現在那幾個方面?

如:武器的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表現在本文中尼摩艇長及其同伴在海底的活動中對海洋動物的戕害。

三、小結:

儘管課文所選部分內容篇幅並不長,僅僅是“我”的海底之行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他會給讀者以“管中窺豹”之感,讓人領路到凡爾納科學幻想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凡爾納在兩個世紀之前描繪的場面,令人觸目驚心。然而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地區仍有偷獵野生動物的事件在發生,現在人類已經自食其果了。凡爾納的作品猶如保護野生動物的警鐘,在人們的耳邊長鳴。

[板書設計]

海底森林

景色描繪:海底生物千奇百怪、新鮮好奇。

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 藝術魅力不同凡響

超載時空的憂思 警鐘常鳴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村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組以“美麗的春天”爲主題的單元。《村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擡眼望去,滿眼翠綠,空氣中瀰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們急不可待地迎着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也把歡樂,把希望放飛在了春天裏,學生們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對春天已經有了較豐富的體驗,教師應通過這首古詩讓學生感受到春天如詩般的意境及春天帶給人的快樂。詩歌的語言生動形象,內容短小精練,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師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興趣。

本課的目標設爲

1、學會“村、居、醉、煙、童、散、忙”7個生字,會寫“忙”字。

2、能通過圖文結合、樂文結合、動靜結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目標1、3、4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提出的,目標2是依據單元的主題和學生喜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的特點而提的。

四項目標中,我把目標1、2、3作爲學習重點,因爲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始終是識字、寫字、朗讀。難點爲目標4,這是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漢字不久,就讓他們感悟語言之美,會有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創設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遊戲激趣,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讀是最行之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通過反覆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3、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讓學生對詞句質疑並藉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等環節都真正的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而學生回報你的將是驚喜。

以上的教學方法都將滲透在各教學環節中。

三、說教學過程

㈠“摘蘋果”遊戲導入,激發學詩興趣。

小朋友,你們瞧!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讓我們一起去摘下它們吧!但要摘下它們可不容易,得會背蘋果背後藏着的一首詩。

遊戲後小結:看來大家這次不僅是蘋果豐收了,而且還是詩歌的大豐收。

導入:你們還想在自己的詩歌寶庫裏再添一首詩嗎?那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歌《村居》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充滿童趣。課前通過遊戲情境設置既複習了以往背過的詩歌,又激起了他們對學詩的願望,真可謂“課伊始趣已生”。)

㈡、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質疑問難。

1、出示詩歌,自由輕聲讀,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讀好了做個成功的手勢。

2、出示7個生字:①練讀;②指名讀;③猜讀(請一生上臺不讓看到生字,師指定一個生字,他再轉過看指着黑板上全部生字中的一個問:“是不是× 字”猜對了大家就說:“是×”,他就回去,猜錯了大家說“不是×”,這位同學繼續猜下去,猜中爲止);④齊讀;⑤說說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3、指導書寫“忙”字,①學生觀察“忙”田字格中的位置,並試寫;②師範寫,強調“忄”的寫法;③生再練寫;④同桌互評,把認爲寫的好的字打上圈。

4、再讀古詩在不理解的詞句旁註上“?”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原則,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後讓學生自主選擇去識記字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寫字環節我將教師的示範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後,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後一步把閱讀和質疑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疑,在疑中加強讀。)

㈢詩之境,畫中悟。

剛纔有的小朋友對有的詞句不理解,現在請看看這幅圖就會懂了,我把與古詩內容相應的一幅畫出示後,學生便進入了自主探究之中。(“學成於思,思源於疑”。當學生有了疑問後,能使大腦抑制轉爲興奮,使他們把知識的學習作爲一種“自我需要”,教師則要爲他們營造恰當的氛圍,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接着讓學生說一說每一行古詩對應的畫面,學生就會指着草地和黃鶯念“草長鶯飛二月天”,指着楊樹、柳樹念:“拂堤楊柳醉春煙”;指着放風箏的兒童念“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宋代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句話很好地闡述了詩與畫之間的關係。直觀的圖畫能讓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並且彌補學生思維不成熟的缺陷,填補了想像與聯想的空白。)

㈣詩之韻,讀中品

通過前一環節,學生已經初步進入了情境,此時是學生朗讀的最好時機。我設計了讀的三部曲:第一步多種形式合作讀,如表演讀、分行讀、比賽讀、齊讀、評讀(有的讀,有的評價),讀的方式小組可以自主選擇;第二步展示讀,教師要及時點評,並要穿插自己的示範讀);第三步閉眼想像讀。(如果說一堂課是一部由師生共同演奏的樂曲,那麼其主旋律應該是讀。尤其是詩歌教學,一定要將讀進行到底,韓愈在《講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於六藝之中”。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時還需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㈤詩之趣,樂中吟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氣氛中得到感情的薰陶。在學生充分地讀詩後,如果出現一點音樂,可以增加氣氛,加深記性,更重要的是能撥動人的心絃,我選用了一個悠揚的曲子《湖岸黛柳》,此曲的意境、情趣與這首詩相符。我相信當樂聲響起後學生的身心一定都會沉浸其中,他們的讀書聲將與樂曲聲融合在一起,我要把它錄下來,讓他們有成就感。

㈥詩之情,玩中感

我想這時學生的心裏早已按捺不住了,他們也多麼想出去感受一下放風箏的樂趣啊!這一環節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我要帶他們去附近一個景緻相似的地方放風箏。(要感受到放風箏的情趣,必須讓孩子去親自放放風箏,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情境就是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生活之中。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爲開闊的天地,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氣息,獲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識,更真的情感。)

最後佈置作業:回家蒐集有關春天的古詩,下節課舉辦詩歌朗誦會。(新課標前言裏講到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這一能力一定要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