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依據最新的課程標準,我將通過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程序“五說”來進行闡述。

首先,是對教材的分析。本節課是開學第一節課,教材以一系列的設問入手,能夠引起學生想要探索的興趣。講述了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關係,使得學生知道地理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到地理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學習地理知識能夠解決很多問題,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本節課對學生以後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是否感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依據地理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考慮到學生對地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欠缺,我將制定以下的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學習地理的意義,意識到地理與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與生產建設、與社會風土人情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初步形成聯繫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培養學生對地理的探索興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以及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地理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難點是讓學生了解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風土人情的關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在來說一下學生: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自然科學這門課程中接觸過一定的地理知識,相對來說還是對地理比較感興趣的。但他們缺乏對地理知識的整體認識,在上課中比較隨便,在學習方法上更加欠缺。加上這個年齡段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這一特點,本着“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新課標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啓思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問題啓思等教學方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走進地理的殿堂。

教學的主要矛盾是學生的學。教師手段,學是中心,會學纔是目的。本着教學過程中堅持啓發式教學的原則,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儘可能的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積極探究,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的思路是:創設情境——問題啓思、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一)創設情景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是這樣課堂導入的:(播放一張藍貓的卡通圖片並給以錄音)提出一系列地理問題:如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大嗎?你能指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嗎?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爲什麼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一年裏爲什麼會有四季變化?...其實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問題都屬於地理知識。從而引入第一標題——揭示地理之謎。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配音創設情境,設計疑問,導入新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慾和好奇心)

(二)問題啓思、合作探究

讓學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疑惑不解的問題。歸納這些問題屬於地理問題的佔有較大比例,從而引出地理知識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日常生活、生產建設、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等。在學習這三小標題的內容是,結合討論活動題中圖片的活動與地理的關係,教師提出一些相應方面的地理問題,然後讓學生積極思考、分組討論、交流。並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生產建設、風土人情方面列舉一些其他的地理知識的例子。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的講解、補充、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啓發提問,引導、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地理問題,鼓勵學生平時注意積累,拓寬知識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表不同意見,做到啓而不發,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目的)

(三)歸納總結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地理有關,生產建設、工業、農業也與地理知識有關,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經濟、政治、體育等也與地理知識有關。雖然有些問題現在還不能很好的解釋,但通過認真學習地理課,認真鑽研地理知識,就可以輕鬆的解決這些地理之謎了。隨着你們的不斷學習,你們將會發現,地理知識既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讓你的工作、學習更出色,還能爲你的業餘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2

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所選用的教材爲廣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第 章第 節的內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節內容是 。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對 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爲學習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爲,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以及新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理解、熟記、初步掌握、會運用 對 進行 等;

能力目標:通過 的學習,培養學生圖表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觀察、判斷、合作、探究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地理學習的獨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二、說學情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 ,對 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 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說,七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爲出發點。

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探究爲主線的原則。

此外,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以及農村教育的特點,我將採用地理教具、地圖冊輔助教學,直觀化教學,有利於學生形象的掌握所學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地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爲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現代地理教學論指出,xxx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導入第 環節。

(3)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4)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只是、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5) 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爲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我將採用重點式的板書,重點式的板書將教材內容中最關鍵的知識加以概況、歸納、列成條文按一定的順序板書,這種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一目瞭然。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謝謝各位老師。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3

  一、本課題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課正趕上高一地理總複習期間,第二輪綜合複習基本,馬上就要會考了,在會考考綱中有明顯的規定,讀圖分析題佔30分,以中等難度爲主,屬於知識的靈活運用。有必要將學生掌握得並不太好的內容綜合複習一下,特制定了本課題。知識點涉及地圖的定向、等值線圖的判讀、日照圖的判讀、氣候類型圖的判讀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節課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圖,地圖的定向屬於初中地理的內容,但有不少學生並沒有完全掌握,另外這部分知識也是地理學科學習的基礎知識,有必要進行復習,日照圖的判讀,是高中地理上冊中難度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試必有的內容,可以充分考察學生對第一單元的掌握情況。會考大綱中要求學生能判讀等壓線圖,在圖上判斷高、低壓中心;空氣運動方向;風力大小;天氣狀況等。氣候類型圖的判讀也是會考的考點之一。因此,我將日照圖的判讀和等值線圖的判讀及氣候類型圖的判讀定爲本課的重點;將等壓線圖的判讀和日照圖的判讀定爲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由於是專題複習課,應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要說的話留給學生說,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導”的作用,並且要把學生的話概括起來,形成方法。通過練習,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一)地圖的定向

採用三個練習題,讓學生總地圖定向的方法,教師及時總,概括出地圖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向;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網定向,同一條經線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條緯線表示東西方法。

(二)日照圖的判讀

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製作的課件,講清日照圖的類型,然後讓學生判斷各種日照圖中的晨昏線、地方時、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情況,最後總出日照圖的讀圖要點:晨昏線的判斷依地球自轉而定,地方時的判斷應在赤道上進行(日出6時,日落18時),正午太陽高度的判定應掌握計算的方法。晝長情況應看該點緯線的晝夜分佈狀況。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線圖的判讀

從等高線入手,帶出等壓線,重點落在等壓線圖的判讀上,引導學生判斷高、低壓中心、天氣狀況、風向和風力的大小;溫帶氣旋中鋒面的判斷及鋒面天氣的判斷。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參與,多說多寫多做。

(四)氣候類型圖的`判讀

氣候類型圖的判讀應抓住基礎知識,氣候類型的分類和特點。具體區分時應掌握依據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判斷,然後總方法,輔以練習。

  四、題外話

這是一節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課,我覺得應該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及時將素材積累起來,形成備課素材庫,以備後用。同一學科應制作本學科的網頁,收集各單元、各章節的素材,積累起來,形成一種共享資源。同時,爲本課題的題做好準備工作。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中國人口》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第三節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講述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的情況。是中國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識,是學生學好中國地理,尤其是學好我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等知識以及分區地理知識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只有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才能合理佈局工業、農業、交通和城市。因此,學好本節教材,掌握我國人口的分佈概況,將爲學好後面各章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說出我國人口總數。

2、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並簡陋分析建國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3、學會製作人口增長曲線圖

4、運用人口分佈圖說出我國人口分佈概況

5、使學生明白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估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是本節教材的重點,爲我國人文地理的學習打基礎。

如何交換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作圖是本節的難點。本節教材出現了四種類型的圖表:如扇狀統計圖、柱狀統計圖、線狀統計圖、人口密度分佈圖,因此,如何教會分析上述圖表和繪製人口增長曲線圖是本節的難點。

  四、說學情

經過七年級世界地理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學習,使學生已經具備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佈圖的閱讀能力,這將爲本節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八年級的學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視地理課也將使本節課的難點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戰。

  五、說教法、學法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創設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加以點撥。

  六、說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情境創設:第13億個公民誕生的圖片資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中國人口》的學習

新課學習:

活動一感受130000000

a.多媒體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構成餅狀圖》,中國佔21.2%

b.多媒體展示《我國省級行政單位人口數量圖》找出5000萬以上人口大省,9個。

c.生活中人口擁擠的畫面:下班的路上、海濱浴場、春運的候車室

說明:讓學生感受13億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觀地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形成爲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從而解決了本節的一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活動二我們來發現:

我國人口達13億,那麼我國人口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a.展示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變化狀況,這主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歸納:慢

較快

飛速發展(基本國情),解決了教與學的重點。

b.師生共同完成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的曲線圖,教會學生作人口增長曲線圖,從而突破了教學難度。這個難點的突破體現師生互動、師生合作的教學理念。

c.在自制的我國建國後人口增長曲線上進行自主分析,自主發現問題:

1949-1990變

1990-2005化變慢,原因:計劃生育

d.計劃生育的國策

說明:整個活動中,主要是學生自主活動,去動手做,去觀察,去發現,不

僅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也初步樹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口觀、情感態度、價值觀。

活動三探討人口分佈的特點

13億人口在我國有的地區多,有的地區少,分佈如何呢?

a.人口密度的複習:比較中、俄、美、世界。橫向比,我國的人口密度大

b.展示各省級單位的人口密度圖,找出d小大的省區、分佈概況。

c.展示人口密度圖歸納總:東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使由簡---難,由分析、推測---科學證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突破了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人口分佈特點。

課後拓展延伸:探究

1.爲什麼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2.我國人口過多帶來了哪些人口問題

  七、說板書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人口多

2、人口增長快、原因國情→國策

3、國策:計劃生育

二、人口分佈不均:東多西少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城市化的第一課時。我說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五個部分:一、課標解讀,二、教材分析,三、學情分析,四、教法分析,五、教學流程

  一、課標解讀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是:“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的過程主要是由時間進程帶來的城市空間的變化。這裏前置動詞是“運用資料”,因爲城市化是個歷史進程,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很難感受到城市化過程,所以本課題的要求旨在讓學生能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不僅承接上一單元人口遷移,而且對後面章節中工、農、交通等區位選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本節課在整個模塊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節課主要是從時間這個維度探討了城市的發展歷程及今後的趨勢,城市化不僅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態和不同的空間結構,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響着地理環境,所以本節課在本章中又起着提煉與昇華的作用,因此,本節課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地位與作用,我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義,瞭解引起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動力;

②運用資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方法,並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和歸納,概括出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關注城市化的現狀與趨勢,培養可持續發展觀念及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

  (三)重點、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我認爲“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已基本上可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但由於生活閱歷較少,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較偏面。所以,如何有目的的啓發和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出全面的認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就顯得十分重要。城市化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前面章節又剛剛學習了城市的一系列特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學生沒有接觸過“城市化”這個專用名詞,對城市化的某些特徵仍存在較大的疑惑。爲此,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就應該有針對性。

  四、教法、學法分析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爲他自己的東西,纔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爲了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角、課堂的主人。本節課我採用“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學生通過了“自學質疑、合作釋疑、展示評價、鞏固深化”四個環節的學習並結合導學案來掌握本節內容。(詳見“教學流程”)

  五、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提問學生:這首歌是歌唱我國哪個城市的?學生很容易得出是深圳市。緊接着展示深圳市的圖片,通過對比這兩組圖片,使學生明白深圳市由昔日的邊陲小鎮變成了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直接引入本課的內容——城市化

第一環節——自學質疑

給學生約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31—35頁文字、圖表,查閱資料,然後自主完成導學案上該環節的有關問題。並提示學生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先放在那裏,做好標記,可在下一環節中請教小組內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第二環節——合作釋疑

在本環節中虛心請教學習夥伴幫助解決導學案上暫時不會的問題和教材中不懂的部分。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修改完善答案並準備展示。(此時老師可走到學生中間,觀察他們的交流學習情況,必要時給以適當引導。)

第三環節——展示評價

大家知道,學生的天性就是愛表現,所以老師應給他們這個機會,讓其盡情發揮,充分展現自己的勞動成果。爲了課堂的有序進行,老師可提以下要求:

1、各小組按照老師的提示,選派代表展示他們小組的學習成果(每個小組都給以展示的機會),本組其他同學還可以及時進行補充完善。

2、同時認真觀察其他小組展示的內容,如果發現問題請先做記錄然後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必要時給以糾正。

3、每小組根據老師安排,選派代表對其他小組展示的結果給以言簡意賅的點評,點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理。

第四環節——鞏固深化

1、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有選擇地快速記憶本課所學內容。

2、獨立完成該環節的練習題,以檢測本節課掌握情況。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再按照合作釋疑--展示評價的程序進行二次循環。這也是“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中“循環”二字的真正含義。

課堂小結

(1)說一說:城市化給你和你的家庭帶來哪些影響。

(2)本節課的整體絡

拓展探究:(課外作業)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城市化是不是發展的越快越好呢?

該問題以小論文的形式談談你的看法,不少於800字。

  【板書設計】

第三節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定義及動力

1.定義:

A、人口城市化B、地域城市化

2.動力及意義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與特點

A、世界城市化發展進程B、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異

  我們身邊的地理說課稿6

本節課是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方面的基礎知識。

在“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等理念指導下,結合新課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節課目標設計如下:

1、知道“天氣”的內涵,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

2、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養成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習慣,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因爲天氣跟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而且對終身發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又由於天氣符號、天氣圖比較抽象,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再加上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因此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針對以上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用演示圖片、談話、實踐、強化和發現等方法相結合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再根據學生的的心理髮展規律,我主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體採取了視聽、討論發言、小組合作交流、比賽、角色扮演等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三、教學過程

  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我創設了“讓學生通過網絡直接收看全國未來48小時內的天氣預報節目(問天網),並做記錄,討論我們常州的天氣情況”這一情境。

2)、待學生討論交流完全後,提問:“那麼誰能來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呢?(注意描述過程中都用到哪些關鍵詞!)

3)、我對能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的學生作出肯定評價後,讓學生繼續描述給出的三張表示不同天氣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天氣情況,並提出問題:“那麼描述天氣要從哪些方面來講呢?天氣又有什麼特點呢?”

4)、描述完後,學生總結回答時,我對學生給出的每種答案都作出適當評價。當有些學生混淆“天氣”與“氣候”概念時,我會出示一些關於“天氣”與“氣候”的話語:“如我們常州一年四季,四季分明。”“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讓學生辯別它們分別是指出的“天氣”還是“氣候”,從而讓學生知道天氣的內涵是多變的、短期的。

5)、接着再根據學生的生活提問:“在你的生活中都經歷過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6、學生自由發言後,我小結到:由剛纔同學們的發言可見,天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那麼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哪些方面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張關於豐收、洪澇、乾旱的圖片,學生看完後,再展現兩則資料2日“海馬”颱風對臺北地區影響的資料),由此讓學生議一議天氣對人類活動還有哪些影響?

7、學生交流時,如果有學生總結出:天氣對人類活動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方面。我會肯定這種一分爲二看問題的觀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從而讓他享受成功的喜悅。

8、在以上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設計的層層遞進的系列生活化問題紿終貫穿其間,這樣通過創設真實吸引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地理的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9、以上是讓學生知道“天氣”的內涵,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本節課的另一重點也是難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簡單天氣圖。”

10、先由我說出並解釋一些民間諺語:“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意在讓學生要日常生活中能具備看雲識天天氣的能力,由此提出問題:那麼我們怎麼來看懂衛星雲圖和在城市天氣預報圖上辨別各城市的天氣情況呢?

11、於是出示一幅衛星雲圖,提出問題:衛星雲圖中不同顏色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12、師生共同完成後,讓學生先仔細閱讀辨別書本和地圖冊上的天氣符號,再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節目”給他們看,要求學生注意天氣預報員是怎樣播放城市天氣預報的。並讓學生爲下面的小組比賽作好準備!如果天氣預報節目中有出現與書本不相符的天氣符號,要給同學們作解釋: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

13、小組遊戲比賽規則:小組內的一位學生上前負責抽取出城市;另選出一名天氣預報員到大屏幕前在城市天氣圖上找到城市後,播報出該城市的天氣情況;其他組員根據天氣預報員播報的天氣狀況在我準備的天氣符號卡片中找出相應的天氣符號,向大家展示,其他同學作評委;最後評出優勝組並頒獎。

14、在這裏我把這一環節設計成遊戲形式,讓學習小組儘可能多的識別天氣符號,對優勝小組給予表揚和象徵性的物質獎勵。不僅創造機會讓學生識別更多的常用天氣符號,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有了直接興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15、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爲了把形成結論的過程變得更生動,我讓學生進行視聽、實踐、比賽、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爲地理學習的主人。

16、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理念指導下,我又設計瞭如下的角色扮演活動:明後天學校將舉行秋季運動會,如果你是運動員,班主任、體育教師、校長都有應該充分考慮天氣情況,那麼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作準備呢?

這一活動讓學生可學以致用,同時也可使我自己對本節課作一個客觀、理性的思索,是教師發展的又是一重要途徑!

佈置作業:回去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與同學交流明後天我們常州的天氣是什麼樣的。目的讓這一節課能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