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鳥的天堂》說課稿(通用6篇)

《鳥的天堂》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說課稿(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鳥的天堂》說課稿(通用6篇)

  《鳥的天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六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科書第11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文章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兩次經過廣東新會“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色。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美麗的大榕樹幹多、枝繁、葉茂,充滿生命力,但源於天色已近黃昏,鳥兒已經棲息,因此沒看到天堂裏的鳥影。而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陽光初照的清晨,這裏完全是另一翻景象,羣鳥齊放,百鳥爭鳴,鳥兒生活的自由自在,作者情不自禁的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由衷讚美。

本文語句優美生動,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特別是通過豐富的想象,表現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因此本文是讓學生積累語言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文章。

2、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根據上述課文特點和本單元的訓練項目,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點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學會“竿、樁、暇”三個生字,理解個詞語的意思。

(2)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能分辨課文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並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提高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酷愛南國風光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3、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以及分清課文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分清作者的見聞和聯想,並認識聯想的作用是教學的重點。

  二、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學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研讀地第一部分,分辨這一段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並認識聯想的作用,總結學習這一段的方法。

第三課時:運用學法,學習第二部分,能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總結全文。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要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注意主體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以求達到教學目標。

1、教法

(1)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悟自學,再運用、鞏固學法,觸類旁通,提高閱讀能力。

(2)品詞析句法:通過句式的推敲,標點的品味,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領會文章的意境。]

(3)以讀代講法:通過反覆朗讀,誦讀成誦,讀中悟情。

另外,我還運用直觀教學法、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學法

運用讀、思、劃、議、說等方法,以及同桌互學,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變“教堂”爲“學堂”。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在廣東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市南部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間有一塊泥灘小島,潮退外露,潮漲水淹。一天一隻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優雅,便銜來一根榕樹支,說來奇怪,不久榕樹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又一個美麗的清晨,這隻仙鶴帶來數萬只仙鶴,棲息在這棵榕樹上,從此每於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昂然,形成南國的一個奇觀——鳥的天堂。那麼鳥的天堂是否真有傳說中那樣迷人呢?就讓我們跟隨着作者連同他的朋友去“鳥的天堂”遊玩一番吧!

課伊始,情即生。教師用導語激情創設情景,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配上音樂,教師範讀課文,帶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從整體上感知全文。

2、學生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在作業紙上完成填空題。

本文“鳥的天堂”是指,作者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很美,第二次看到很多,他們在那裏生活的快活。

(3)把課文分成兩段,並概括段意。

3、學生讀通全文,整體感知,就爲下面深入研讀課文作好了鋪墊,也能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填空題的完成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深入研讀,理解悟情

1、研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要求:遠看和近看的順序把第二段分爲兩層。思考遠看和近看榕樹的特點是什麼?用標出有關的重點詞語。

(2)反饋交流。

遠看榕樹。(板書:許多大茂盛)

近看榕樹》先讓學生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從幾方面觀察榕樹;再出示大榕樹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最後小組討論再近處看到榕樹的特點。

枝:數不清斜躺

板書:一棵根:垂伸

葉:多綠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的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3)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用“”劃出作者的見聞,用“”劃出作者的聯想,並想一想聯想的作用。這一教學過程,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回顧單元學習提示,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到聯想更能寫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充滿活力。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難點。

(4)投影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這南國的樹很美麗。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通過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同桌互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樹的美麗和作者的讚美之情。

(4)自學第九自然段,分清作者的見聞和聯想。

(5)學生齊讀第一段,體會字裏行間洋溢着感情。

小結學法:學生討論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彙報後教師板書:“讀—————劃———品—————誦”。

梁啓超說:“善於教人者,要教會人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悟學法,再在後面的學習中鞏固運用學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2、研讀第二部分。

“天堂”裏的鳥兒真多,他們在這裏快活地生活着,有的(),有的(),有的()。

按課文內容說一說。

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飛、撲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4)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四)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等各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小學生正處於記憶的高峯期,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只有不斷地積累,纔有作文時的出口成章。

(五)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再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2、總結全文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體會南國風光的美,以及作者的讚美之情。

讓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高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情感得到昇華。

  五、說板書設計

遠許多棵大茂盛

鳥大榕樹枝:數不清斜躺

近一棵根:垂伸

的葉:堆翠綠

清淨熱鬧

天鳥多

目不暇接(興奮)

  《鳥的天堂》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方面作具體的闡述,首先我來進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首篇精讀課文。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選編本文的目的在於:

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學習爲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奠定了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因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本節課我將教材的課後2題試當一名導遊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在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寫鳥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爲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策略:

  二、說教法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並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勇於探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到提高和發展”。課標強調了要以學生學習爲主,爲了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我設計以下教學方法:

1、閱讀感悟法:在閱讀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爲,設計多樣化閱讀,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新的談感受,在讀中自悟,悟中品讀。

2、情境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讀文思畫。教學中創設激發興趣的情境:生動語言描繪、畫面再現、聲音播放等

3、啓發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本班學生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低。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爲緩慢,因此課堂教學多啓發,促進學生思考、想象。

  三、說學法

本文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因此採用以下學法: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也滲透了做一個善於合作的人的教育。

2、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寓情於景,適合用誦讀法領悟其情感。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理清思路,劃分部分。這裏說第二課時教學,

本課時設有複習回顧、設境激趣、品讀自悟、鍛鍊語言,情感昇華和練習測評幾個環節,具體教學流程如下。四、說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

1、聽寫詞語,這一環節有效訓練了學生的聽、記、寫能力,既檢測了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也有意通過詞語回憶起文中相應的語句,段落,場景等。

2、解說圖片,播放大榕樹和衆鳥紛飛圖片,同時我和學生一起解說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許多鳥。這一環節可等同於複述課文,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重點部分的印象。

  二)設境激趣、明確目標

1、創設乘船去遊覽鳥的天堂的情境,兩條船一條在黃昏第一次去欣賞到大榕樹的奇異,另一條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賞到衆鳥的熱鬧場景。讓學生自由選擇坐哪條船,並說說作者去後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這樣的情境導入激起學生探索課文的興趣,孩子的天性活潑,愛笑,愛玩,喜歡新奇的,這樣的設計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也爲下一環節分部分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2、男女生分讀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方向。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裏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長期堅持朗讀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兩個環節共需要用時5分

  (三)、品讀自悟多元解讀

在這一環節主要突破重難點,因此用時較長需要20分。

1、獨學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學生根據導學案上的“學習導航”和提示自學所選學習模塊,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書中或導學案上做好標記。我會到學生中巡視並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獨學感悟,能提高自學和分析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是保證學生課堂學習中主體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礎和最基本的學習形式。

然後小組內合作交流,探討獨學中的不解和疑問,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思想與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讀教材,使自己的體會更加豐富深刻。我也會走進小組與學生一起探討、感悟、質疑。

2、展示交流,個性解讀

這部分是在上一步獨學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先由一個小組來彙報遊覽“鳥的天堂”後的收穫,根據導學案第一個學習模塊展示問題:

(1)這棵大榕樹到底有多大?是按什麼順序觀察這棵大榕樹的?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讀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重點體會“那翠綠……顫動”在學生彙報這句話時,我會提出質疑作者爲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激起討論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許是風吹的或是……。學生再次朗讀句段,全班進行評讀,我也會範讀個別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榕樹的讚美並整理出榕樹的特點:大和茂盛。我適時板書,並用課件展示榕樹圖片,感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引導學習導學案中知識鏈接部分的靜態描寫。在小組展示結束,我會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後的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這樣能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爲結尾句的理解鋪好路。

接下來由下一小組展示第二模塊的問題:

(2)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與第一次所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學生朗讀出描寫鳥的句子,爲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播放羣鳥齊飛的情景,通過視覺感受更容易理解“應接不暇”。根據“學習導航”組員交流感受,其他組補充,議讀等,帶上作者的心情讀12—13段,總結出鳥的特點:熱鬧、多。我依據學生所說進行板書。之後我提出問題:相對榕樹的靜態描寫方法,鳥這部分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這一問題的設計是在靜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啓發,讓學生舉一反三學習動態描寫。

學生兩部分內容學完,我再次發出作者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理解兩個天堂的意思。這與課前相呼應,讓學生在設疑中走進課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課文。

展示這一環節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來表現自我,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樂趣,有主動性。通過展示可以檢驗學生的自主預習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檢驗這兩個環節中學生對教材的知識掌握程度,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展示方式及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並根據學生彙報進行板書,突出本課重點。

  (四)、活用文本鍛鍊語言

我設置了爲“小小導遊”活動,介紹“鳥的天堂”。先在小組內說,在依照課件圖片進行解說。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說話訓練是開啓學生思想之門、引導學生髮表之慾的“總樞紐”。重視說話訓練更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五)、完善板書情感昇華

這一環節通過板書總結課文昇華情感,需用時5分。

學生根據板書交流:這裏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我根據學生所答,用繪畫完善板書,體現人、河、樹、鳥的和諧,此時我和學生們一起伸出手爲保護環境和動物加油,並播放鳥的鳴叫聲。這樣的課堂總結讓學生熱情高漲,讓學生充滿力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正能量去保護生態環境。板書存在於每節課中,板書對語文教學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把這種無聲的語言轉變爲有聲的語言,這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又一種方式。

結束時情境再現,讓學生下船,並回頭看看課件播放的“鳥的天堂”的美麗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不捨和留戀,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六)、練習測評

練習測評我設計三道習題,由於需要寫、說、交流,因此這一環節大約需要用時10分。題型設計如下:

1、火眼金睛我會辨。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熟記生字詞。此題由一小組在圍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寫在導學案上,然後我和組長檢查。

2、按要求寫句子。針對中下等學生,改寫陳述句、運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口頭造句,既鍛鍊學生靈活的反應能力,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道題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彙報,交流,互評。

3、課堂小練筆。寫一個熱鬧場面或景物描寫,此題針對優生,挖掘他們的潛能,符合本課教學目標學習景物描寫、靜態、動態描寫,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此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將練習題設計成階梯性,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後進生“吃得了”,尊重了各個層次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教學的不斷進步。

  《鳥的天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鳥的天堂》。這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它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根據語文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茫、槳、律”等生字,會寫“燦、爛、竿”等生字,掌握“燦爛、陸續、白茫茫、應接不暇”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描寫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讓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所聞。

難點: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爲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本課的教學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展開,希望能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是新課標理念中強調的一點。每個班級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四年級學生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期的特點,我將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將創設一定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鳥的天堂,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將播放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圖片,以此達到讓學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學重點。

2。合作討論法: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班級授課教學中,千萬別讓學生閒着。”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難點,我將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課堂主人公的權利,自主進行合作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注重他們的獨特體驗。

引導和啓發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感悟發現,並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學生的答案,我並不用一個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鼓勵那些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分五個步驟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部分,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巴金爺爺嗎?他有哪些作品呢?”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取開門見山的談話導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和認識,增長文學知識,同時引出本文課題《鳥的天堂》。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整體感知理線索。我將引領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爲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爲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着過渡到第三部分。我會這樣過渡:“課文中的字詞過關了,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已經有印象了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便於學生再次走進課文。

  第三部分,精讀課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吃了晚飯,走到河邊,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吧!”同時,我將拋出一個大問題,作者和朋友們幾次到達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樣的嗎?”讓學生帶有目的地去讀文本。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活結,我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走進鳥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學生充分想象這株榕樹的模樣以後,我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株榕樹的特點,再結合文本,出示描寫榕樹的段落,讓學生細細品味語言的優美。讓學生一讀再讀,說說自己的體味與感悟,發散學生的思維,並及時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的積累。“這株榕樹被稱作是鳥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幾隻鳥?”我將用這樣的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自然段,他們會發現,靜寂的榕樹上沒有一隻鳥的影子,設下一個懸念:“爲什麼鳥的天堂沒有一隻鳥呢?是真的沒有鳥,還是作者他們沒有發現呢?”羅傑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纔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因此,我儘量讓學生自主體會,自然過渡到鳥的天堂的段落。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但他們發現並不是沒有鳥相反卻有成千上萬的鳥以後,就會大膽展開自己的想象,這時,我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充分閱讀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以後,說說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週一貫先生曾說:“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着作者的創作,實現着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於想象的參與”。課件,學生在假設想象中創設情景,自我感悟與體會的重要性。在學生充分深入文本後,我將出示課件:真正的鳥的天堂都是鳥的場景,達到思維的昇華,突出重點。

精讀“衆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衆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說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衆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爲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了,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起來,有在()翅膀。

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五次,爲什麼有時帶有引號有時沒有呢?這個問題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用課件出示文中含有“鳥的天堂”的語句,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討論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再讓各小組彙報討論情況,給予評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最後,總結歸納課文,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爲導遊寫一篇解說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爲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爲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爲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

  板書:

第一次榕樹大美(靜態)

鳥的天堂第二次鳥多歡(動態)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鳥的天堂》說課稿4

老師們:下午好!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五說”的說課模式。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教學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1、說教材:

我今天說的是“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內容的課業,是綜合性很強的課業。因此,本課內容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在設計上都貫穿了很新的教學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課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是:由於小朋友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可以爲同學提供很大的想象與創作空間,而且在設計中“隱藏”了一局部創作方法,爲同學提供了交流、學習、考慮的空間,能夠從同學生理、心理特點動身,達到了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完美統一。

由於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因而在備課上我充沛考慮了教學內容多與同學好動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二期課改提出的“從同學的興趣喜好動身,關注同學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爲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爲同學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同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根據同學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通過教學使同學能掌握、繪製各種形態的小鳥的家。

工作領域:通過聽、看、想、說、演、畫、玩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同學能夠表示出一個美麗溫馨的小鳥的家。

情感領域:通過小鳥的家的綜合活動教學,加強同學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小鳥的家的認識、掌握、表示。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師生間的互動、同學間的互動。解決措施:

  2、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同學主動建構知識的協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同學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同學堅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績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發明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遊戲法2.情景法3.交流法4。競賽法

  3、說學法

同學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身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爲同學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啓發教給同學聽、說、做、玩、畫、演的學習方法,同學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4、說教學過程:

二期課改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使同學的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遊戲導入、引出主題。

{1、遊戲:猜猜小鳥的名字。2、欣賞:小鳥在森林裏歡聲歌唱。}(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森林裏)

第二環節:新授課——重視知識“活化”。獲得知識就意味着發現,意味着解決。在同學面前展現出直觀鮮明的形象,結合教師巧妙的啓發,引導同學才幹深刻理解和掌握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具體*作:

1:融入角色,啓迪想象。

運用對比的手段體現小鳥有家的快樂A:讓同學扮演鳥、樹、花等表示小鳥在森林裏的快樂生活。(讓同學感受小鳥有家的歡樂)B:插入灰暗的畫面和小鳥的哭聲。討論:“小鳥爲什麼會失去了家?

進入關鍵:考慮:“你能給小鳥做點什麼?”結論:師生一起用大塊的紙樣“栽植”一片美麗的森林。(引導同學找到幫小鳥解決痛苦的方法:重建美麗的家園。)

2:觀察生活,激發創作慾望。

A:多媒體播放:同學家裏的照片。(引出家的涵義:溫暖、舒適、平安)

B:幻燈畫面觀察小鳥的生活。瞭解自然狀態中各種各樣的鳥窩、鳥巢(樹上的、草地上的、水邊上的、人工構造的)(引導同學瞭解鳥窩構造的基本特點,結合家的涵義進而激活思維發散再提出創作要求:“你會給小鳥設計個什麼樣的家呢?”)(注意:鳥窩和“家”的區別)

C:小組討論(請個別同學先談談自身的想法。)通過上述遊戲扮演和教師的啓發提問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第三個環節:當堂練習,重視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小鳥設計美麗的家。(繪畫設計,彩紙粘貼)。

要求:給小鳥設計一個造型獨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樣的家,並把設計好的家貼在前面的樹林裏。在同學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創作,把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起來。除了個別輔導外,重要的是啓發同學的創作感,激勵同學創作出與衆不同的小鳥的家,達到啓發想象力和創新,同時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第四個環節:小結——重視知識的導入和發展

這節課採取了同學自評,互評和師生評相結合方式,使同學在橫向聯繫中拓展思路,體會了勝利的喜悅,從而達到情感目標。具體*作是

當小鳥的家設計好後1、請同學自身談談勝利之處2、請同學投票選出最佳設計3、教師總評並和同學一起體會小鳥重獲家園的喜悅。

  5、說教學反思:

同學:作業展示(和小朋友的話)

教師:1、總之,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教學過程成了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技能、認知、情感、各項預定目標,在寓教於樂中圓滿完成,體現了二期課改要求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同學形成了對綜合美術的耐久興趣。2、由於是對綜合美術的初次嘗試,對一些環節的估計缺乏。

  《鳥的天堂》說課稿5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它選自就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注提”第八冊第一課。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美麗的大榕樹和羣鳥歡騰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調查能力、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的能力。而在閱讀中真正體會文章所孕育的能力還不夠,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不夠明顯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悟、自學探究爲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雪中的主體行和創造行。因此,本課設計時我是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出發,以學生雪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爲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單元教學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按由扶到放的程序來安排課堂結構。

  三維目標:

1、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積極收集有關資料,並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及審美情趣,背誦指定的段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閱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難點: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採取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

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些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然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自主學習、談“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二是閱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得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去感悟。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說說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已喜歡的原因。這時出示課件,按照順序依次出示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談出自己的見解。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自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行爲,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己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在小組中都,推薦都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朗讀展示自我對課文的見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欣賞課文。

  三、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爲什麼這裏會成爲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首先這兒生態環境好。

1、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2、這幾天氣候溫暖,土地溼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3、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溫暖溼潤,穀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豐富。

4、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裏棲息、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其次、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繁衍。

  四、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蒐集,學會應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聯繫生活實際的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爲一處瀏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想辦法蒐集一些有關材料,爲導遊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使學生做到三練:

1、蒐集材料,練“查閱”蒐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學寫解說詞,練“習作”。爲“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說詞,根據自己蒐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說詞,寫清楚導遊的身分,旅遊的地方及這個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學做導遊,練“交際”。

這時出示課件,對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爲學生導遊解說提供畫面。

這是繼寫解說詞後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說。然後在班級進行優秀導遊評選,學生一定會興起盎然,積極參與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並潤物無聲地內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並由此獲得美感

  《鳥的天堂》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鳥的天國》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是聞名作家巴金老師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國時所見到的差別情形,詳細形容了薄暮大榕樹獨特的靜態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羣鳥飛鳴的動態美,體現了大榕樹茂盛的生命力與“鳥的天國”的名不虛傳。在作者的筆下,清靜的河面,滿盈生機盼望的大榕樹,生動可愛的鳥兒,迷戀其間的人,調和相融。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徵象的熱愛和稱讚。

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是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文的重點與難點也體現在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第一次沒有見到鳥,着重描寫了大榕樹奇特的靜態美;第二次見到了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美。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特點,第二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樹的情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並利用朗讀、交流去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愛擴大自然,愛護鳥類的重要性。

  3。教學重、難點:

教材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後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難點是理解“鳥的天堂”爲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說教法和學法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2。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朗讀的過程中思考、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啓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況,可以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語言生動、準確,如“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一個“簇”字,一個“堆”字,我們讀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樹枝葉茂盛的景象。

①課堂上學生的質疑: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麼見解。學生通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蘊育的無限生機……

②巴金爺爺用詞用句優美、準確,筆下描繪的大榕樹更是栩栩如生,充滿勃勃生機,作者雖然看不到鳥,但通過描寫榕樹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無限生機,暗藏着成千上萬的鳥都滲透在文字的描寫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時候,體會榕樹的美,邊體會邊畫句子,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通過學生的朗讀、勾畫、體會,理解語句的含義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樹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指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進行理解,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體會,學生通過閱讀實踐理解了榕樹有哪些特點?學生在朗讀、體會後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樹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樹,樹的枝幹不可計數。”可以感受到樹的“大”。

  2、學習寫作方法。

本課的寫作方法運用了描寫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在教學大榕樹部分時,指導學生體會句子意思後,總結作者在描寫大榕樹時是①按怎樣的順序來觀察榕樹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幾方面寫榕樹?其中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指出作者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抓住榕樹的枝、根、葉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突出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叫靜態描寫。然後在學詞學句的過程中感悟句子和寫作方法,體會這種寫作方法好在哪裏。最後在教學過程的尾聲,我設計讓學生仿照巴金爺爺的寫作方法,運用靜態的描寫手法去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點去寫。

  三、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這篇文章用詞優美,語句精闢、簡練,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例如:“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所以要啓發學生朗讀時讀出“一”株大樹。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說說爲什麼這樣或那樣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學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時機,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四、總結

在這堂課結束的時間,讓學生談本身的勞績,談自己課上運用的學習要領,讓學生領會到每一節課,都應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在每個點上、都應該有勞績,並能帶着疑問和要領走出講堂,走向生活。這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