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比一比》說課稿(通用6篇)

《比一比》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5K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比一比》說課稿(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一比》說課稿(通用6篇)

  《比一比》說課稿1

  一、文本解讀。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的一篇識字課,課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情景圖,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黃牛、花貓的悠閒;有鴨子、小鳥的嬉鬧;還有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的甜蜜。朗朗上口的韻文,誦讀間會體會到一種暖暖的情感。第二部分是八個詞語,第一行詞語是動物名稱,第二行詞語是果實名稱。第三部分是一則韻文。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

“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韻文運用了許多量詞。在韻文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依稀看到一個孩子在院子裏跳躍,玩耍的身影,聽到孩子清脆的童音。本課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具體事物的比較,爲學生提供識字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所以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認識“黃、貓、杏”等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難點是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而學生門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但一年級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遊戲;活潑有趣的朗讀方式,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二、基於以上的理解及學生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藉助拼音能正確讀出並記住12個生字,8個詞語,認識1個偏旁“土”和一個新筆畫“”,能規範地書寫4個字。

2、利用圖片,理解“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通過多種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感受農家小院的美麗和農家溫馨的生活場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三、爲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幾個板塊:

(一)激情導入在情境中識字。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用上聲情並茂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新課內容。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到農家小院的美麗,聽到農家小院內傳出的各種動聽的動物叫聲,有了這一情境效應,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看到的東西,根據學生所說的用課件圖片一一閃爍,圖片的旁邊出現相應的詞語。通過文本和課件互爲直觀感知,然後離開圖畫,請同學們藉助拼音讀一讀,最後去掉拼音讓學生讀,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學詞和讀文,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二)自主學習,遊戲鞏固。

我們常說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這環節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出生字,詞語;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解決字詞讀音,互相探究記字方法,發現漢字規律。如“杏、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找找生字中後鼻韻母有哪幾個字,由於本課後鼻韻母的生字較多,如“黃、杏、蘋、紅”等,尤其是“黃”與“王”讀音容易混淆。哪幾個字是前鼻韻母,如“邊、羣”,哪個字是翹舌音,如“少”。哪幾個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字很像,讓學生區別“棵、課、顆”在比較組詞中讓學生明白“棵”一般用在植物上,“課”上課要發言,所以是上課的課,圖片出示珍珠、黃豆、鈕釦,讓學生用“顆”說說,看看這些東西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藉助圖片明白形狀小且圓或有點圓的東西用“顆”。還有讓學生比較“桃”和“跳”。“桃”子長在樹上,所以是“木”,“跳”是用腳跳的,所以是“足”字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了詞語的基礎上,以遊戲爲主要學習方式。

在“摘蘋果”遊戲中,通過課件要求學生快而準地把生字、詞語讀出。“我回我家”遊戲則通過課件再次呈現農家小院,讓學生在直觀、感性的認識基礎上,既能把握詞語的整體關係又能把詞語進行準確分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前面的教學,孩子把詞語掌握牢固了,這時我再請學生自主讀韻文,把藏在韻文中的生字找出來自己學習。課件呈現用紅色標註生字的韻文,爲學生創設識字的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說說讀了以後讀懂了什麼,結合學生的說板書課題。在學習“羣”時,利用圖片上物體的比較,先出示一隻鴨子,說說這樣可以用“羣”嗎?再圖片出示許多鴨子,理解一羣鴨子,請學生想想還可以說一羣什麼?理解“堆”時,圖片出示一堆土,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教學新偏旁“土”,然後課件出示一個杏子,問這是一個什麼?再出示一堆杏子,讓學生想想怎麼說,再想想生活中還可以說一堆什麼,說完後請學生比較“堆”與“羣”的用法。

再請學生說說美麗的農家小院裏還有什麼,你也來模仿書上一樣說說,孩子可能會說“一串紅辣椒”“一個小男孩”“兩棵樹”等,培養學生正確使用量詞。這個環節還可以拓展到課外,讓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書上來說說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東西。本課要書寫的4個漢字,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再看看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子,然後板書範寫,認識新筆畫“”,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發現寫好字的基本規律,4個字的一豎都寫在豎中線上,而豎中線左右兩部分基本對稱。書寫時請學生注意“牛”一豎不出頭,而“羊”一豎出頭,寫“小、少”時先中間後兩邊。

(三)朗讀韻文,積累感悟。

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本課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體會語言的韻味。在自瀆自悟中知道韻文有4句,前兩句比動物,後兩句比水果;第一句和第三句比大小,第二句和第四句比大小。讀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課件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畫面,也可以學生自由讀,個人抽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間競賽讀,拍手讀。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了起來,在反覆的誦讀中,師生已經融入到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當中,真正走進了美麗而溫馨的農家小院。同時,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一比》說課稿2

“比一比”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生活中的大數”這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活動過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大數,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圖片——黃山、香山、恆山和華山,並給出了相應的海拔高度,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讓學生比較大小,並概括總結出比較萬以內大數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成數學實踐活動課,並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萬以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和對聯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兒童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遊戲,應用知識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由於本節課是二年級下冊,正值學生春遊時期,因此我以春遊爲引子,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喜不喜歡春遊啊?這次春遊啊,老師想帶大家去看一看泉州的幾個特殊的景點,我們先去參觀一下蘇寧電器城,跟老師一起出發去看看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春遊,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遊動物園”“進泉州圖書館”三個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認識掌握。

1、購買電器

教師通過課件呈現蘇寧電器城的一些商品及價格,即:美的空調、三星空調、長虹電視機、康佳電視機、海爾電冰箱、三星電冰箱:1999元、2350元、1074元、846元、3756元、2999元。

(1)教師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根據信息回答後,教師再問:如果老師想挑最便宜的電器帶回去,你們能幫老師挑出來嗎?

(2)學生根據商品價格進行比較,並將其比較結果寫在本子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概括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

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通過列舉三種電器不同品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兩個最高位不同的四位數的比較,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2、遊動物園

春遊的第二站是東湖公園裏的動物園。這一環節是將教材中“試一試”的內容進行富有動態性和故事化處理,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遊玩活動。在這個景點中,學生將看到六隻可愛的小動物,也將遇到動物們的難題:六隻小動物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決定一兄弟姐妹相稱,可比來比去也沒弄清楚誰大誰小,請小朋友們幫忙按他們的年齡排好順序?

(1)教師課件出示各種動物及年齡,同時讓學生用桌上的數字卡片排序。

烏龜、鱉鱷魚、亞洲象、猛馬、象河蚌:4300歲、1725歲、809歲、387歲、345歲、99歲。

(2)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師生交流。

本環節以可愛的小動物們爲活動主角,學生以裁判員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活動中,並以承擔問題解決者作爲推動力,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鞏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並能用符號表示,既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3、進泉州圖書館

在這個活動的設計上,我將兩個問題:“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分別作爲泉州圖書館門口的對聯,要求學生只有答對後才能進館。這樣一來,學生就必須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

  (三)猜數遊戲,應用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節課還設計了“猜數遊戲”這一課堂活動,即: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數,猜數的人提問,想數的人只能答“對”“不對”,一直猜直到對爲止,猜的次數要儘可能少。遊戲結束後,教師小結,並呈現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數的具體例子,如教科書上的四幅圖,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發展數感,提高小組間的合作能力。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說一說你在這次春遊中的表現?誰表現得最好?

2、說一說你在這次春遊中的收穫?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大數的問題?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不但學會反思和評價自己,而且學會反思和評價他人,與此同時,我準備將本節課的學習延伸到課外,以“你能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媽媽理財嗎?回家以後跟媽媽說說。”這一問題作爲家庭作業,引導學生思考並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比一比》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簡潔、明快、節奏感強的兒歌,它通過描寫一個孩子在自家小院裏看牛和貓、數鴨子、摘桃子的生活情景,活潑有趣,貼近學生生活,能使學生在中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認識“邊、多、少、羣、顆、堆”6個生字,理解“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

b、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

2、能力目標

a、通過學習“比一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b、培養學生對生活資源進行採集、篩選整理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

a、結合圖文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美、語言美,激發學生愛生活、學語言的熱情。

b、通過合作和遊戲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6個生字,理解兩組反義詞

教學難點:朗讀兒歌,背誦兒歌、教學設計理念

1、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

布魯納曾今說過:“學習者通過自己學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新課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是,力求讓自己找出最理想的方法,優化識字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效地識字,並發展識字能力。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在傳遞傳統的教學中,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如何讓教學有趣?我們只有藉助現代教學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

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

  四、教學資源及方法

爲了解決學生學習識字難的問題和朗讀這一難點,本課採用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r光碟和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輔助資源。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五、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於是,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這樣一段vcr:“噓、聽、仔細地聽,動物之家發生了爭吵”。黃牛對貓說:“喂,我比你大,知道嗎?”貓不服氣了,對黃牛說:“哼,我比你大”只聽“砰砰”遭了,水果之家也發生了爭吵,一堆杏子對一個桃子說:“不要說了,反正我比你大。”桃子當然不服氣了,它們到底誰大誰小,誰多睡少呢?通過這種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對“比一比”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機械繁瑣的分析,逐詞逐句,生硬灌輸式的講解。這些以書爲本、以師爲本的傳統閱讀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大潮的衝擊下,已經逐漸喪失了生存的空間。本節課,我先讓學生自己練習朗讀課文,並採用四步讀書法引導他們:

課件顯示:

1、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即慢速地,大聲地讀)

2、再度: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讀)

3、三讀:圈圈劃劃,識記生字。(即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4、四讀:試讀課文,鞏固生字。(即能夠把課文較通順、流利地讀出來)

經過以上層層提高的辦法,就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爲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爲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選水果,認生字”的識字遊戲,即:不同水果對應一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選中自己喜歡的水果,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

(三)指導朗讀,體會含義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習過程,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在這裏,我採用了範讀(課件顯示)範讀之後,我還採用了指名讀、表演讀和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

在理解反義詞時,我是這樣進行的,例如:理解“多和少”這組反義詞,首先課件顯示“多和少”兩組對比圖,人學生整體感知,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下來,請喜歡鴨子的學生站起來學一學鴨子走路的姿勢,並大聲說:“我們是一羣鴨子。”我呢?當小鳥,去一邊做小鳥飛的動作一邊說:“我是一隻可愛的小鳥。”然後,讓大家評評理,到底誰多誰少呢?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學生遇到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自主選擇,開闊思維

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琅琅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可以和小朋友賽讀,可以拍手讀等等,學生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在自主選擇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學生讀到“一羣鴨子”時,師問:“除了可以說一羣鴨子,還可以說一羣什麼?”學生就會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說出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課本的限制。然後,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還是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背,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

(四)創新探究,試說量詞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是,我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詞的搭配(課件顯示),就這樣,把課內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美的存在。

  六、教學後記

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就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爲學生服務,是我一支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着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

  《比一比》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比一比》,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的第一課時,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生活中已經積累的一些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後繼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

教材首先出示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圖,激起學生比較的興趣,在聯繫生活經驗探索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比較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或觀察畫面,進一步感受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加深對比較方法的認識。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時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參與比較物體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瞭解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初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2、在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習與他人合作,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瞭解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我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兩根跳繩,柿子和石榴及其他的一些水果,類似天平的支架。

圍繞教學目標,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創設老師和學生比身高的情境,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經驗可以直觀比較出結果,激發學生比較的興趣,明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的需要。接着我準備藉助多媒體出示校園生活的情境,組織學生觀察、交流蒐集到的信息,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起學生比較的慾望。

  第二環節聯繫生活探索方法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探索比較的方法。

這裏分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利用課件閃爍兩個小朋友的跳繩,同時提出問題“哪根繩長?”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一組學生利用我準備好的繩子來實際比較,在小組交流如何?通過集體反饋學生明確需要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才能比較的方法。接着引導學生學會用打“√”的方法來表示比較的結果。第二步,利用多媒體演示並播放兩個小朋友的對話,使學生不僅明確問題,又激起了比較的慾望,在學生聯繫生活經驗進行同桌實際比較身高的基礎上交流,從而明白需人站在同一塊地面上後能進行比較,然後自己把比較的結果表示出來。第三步,爲了便於學生探索比較輕重的方法,我先出示明顯重量區分的兩個蘋果,學生一下子憑生活經驗就可以判斷,再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後驗證,同時學生感悟到用眼睛,用手掂一掂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在此基礎上出示兩個差不多的蘋果讓學生來掂一掂難以分清誰重誰輕,激起學生的疑慮和再次探求的慾望,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比較它們哪個重?可能有的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可以稱一稱再比較,我在出示類似天平的支架後介紹它的用途的基礎上,學生實際操作,並交流怎樣看出來的?從而理解比較重量接近的兩個物體的方法。接着我藉助多媒體演示兩個小朋友爭論水果重量的問題,然後學生藉助剛纔比較的經驗獨立比較並在書上表達出來,在組織交流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比較的方法。

第二層次自由比較,加深方法。

我再小結剛纔比較長短,高矮,輕重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再次激發學生比較的興趣,學生自由比較,同桌交流,集體反饋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體會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比較能力,感受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內容,體會比較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三環節實踐運用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練習主要分4個層次進行鞏固。

第一層次,實踐活動,同桌各自拿出1支鉛筆比較長短,再拿出2支鉛筆進行比較,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比較長短方法的認識。

第二層次,判斷推理,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小紅做好事的情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友愛,而且又鞏固了比較高矮的方法。在小動物比高矮的情境中學生把比較兩個物體高矮的基礎上拓展到比較多個物體,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再通過比較兩條路的遠近中,滲透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的思想。

第三層次,拓展提高,在學生比較兩個蔬菜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比較複雜的情況,在學生觀察,交流中進行推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最後,我設計一道開放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比較高矮,從而按個子的高矮排隊。這樣既可以加深比較的方法,又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了問題,體驗學生的價值,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本節課,我利用媒體優勢,把教學內容在知識點不變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來組織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並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知比較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比一比》說課稿5

  一、文本解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識字(二)比一比》。初讀文本,被這絢麗多彩的畫面、編排獨特的詞組、琅琅上口的韻文歌深深吸引了。細看背景圖,展現了一個溫馨、安逸的農家小院的生活場景。身爲農村的孩子,黃牛、花貓、鴨子就在我們身邊;蘋果、紅棗、桃子隨手可得;這恰是孩子的生活圈,這恰是孩子的樂園。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秋天,小院裏憨厚老實的老黃牛與舒適入睡的小花貓,讀懂了和諧;悠閒嬉鬧的鴨子與可愛至極的小鳥,讀懂了喜悅;桌上的杏子和桃子,樹上的蘋果和棗子,像一個個俏皮可愛的孩子,正說着這家院子發生的故事……好一副充滿濃郁的鄉村特景!

一個個活潑、調皮的詞語,像一位位農家小客人把孩子們帶進了文本中。一句句琅琅上口的韻文,誦讀間會傳達出一種暖暖的情感:豐收的喜悅、和諧的喜悅。一組組靈性的富有生命的動物和誘人可愛的水果作爲簡單的比較,彷彿是跳躍、俏皮的孩子在農家小院玩耍着,依稀可以聽到他們清脆悅耳的笑聲,東蹦西竄的身影。

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其次,孩子在學前接觸到的兒歌比較多,對於這樣的朗讀文本有獨特的體會,有朗讀的樂趣。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這不正是孩子所期盼閱讀到的兒童作品嗎?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孩子同樣享受到我所體會到的快樂,相信這也是孩子的心聲。

  二、教學目標

我這樣解讀着文本,也就預設了這樣一些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語境和生活語境,學生能熟練地認識12個生字,正確規範地書寫4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理解兩組詞的編排規律以及量詞、反義詞的正確使用,並在朗讀中發現韻文歌的語言特點。

3、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以及情繫鄉村。

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藉助與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必要的資料補充、積澱,組合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

  三、教學流程

教學的第一版塊是情繫鄉情、創編繪本。

農家孩子對鄉村自然情深意濃,是一股真心的情感流露。因此我特設計了話題:鄉村的那什麼讓你印象最深?當孩子的遐想定格在那溫馨的生活場景中時,我適時出現那美麗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很愛勞動,在自己家的小院裏養了許多小動物,還種了許多果樹。他細心地照顧着它們,終於它們長大成熟了。小動物長大了,果樹也長高了。秋天,果樹結出了許多又香又甜的果子。趕快找找它們在哪呢?(隨機出示圖片和詞語)孩子自然、愉悅地走入繪本,與兩組詞語親密接觸,大大提升了孩子對學習文本的積極性,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爲呢?

教學的第二版塊是走入詞語、發現規律。

孩子在以背景圖爲載體,創編繪本講述故事中初步認識了8個詞語。在交錯的圖片中,詞語的編排規律自然被他們所能發現:一類是動物、一類是水果。趁機把它分成兩組音節詞,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當孩子讀“桃子”一詞時,隨機點出這個帶拼音的音節詞——“桃子”,讓學生進行拼讀,讀準輕聲。同時出示圖片,充分利用孩子的感官體驗和生活經驗來理解這個詞:看,桃子(白裏透紅);聞,桃子(香氣撲鼻);嘗,桃子(香甜可口);摸,桃子(果皮毛糙)。從色香味等方面積累了“桃子”一詞,其次從它的偏旁入手理解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植物果實。每個詞語都有它的學習特點和精髓,只要細心觀察和正確引導,其餘的音節詞也自然學得到位。學詞結束,我組織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形式的讀詞練習,適時指導讀詞時蘊涵的那份感覺。爲充分拓展文本,也是爲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擴大生活積累,設計了你還知道鄉村的哪些動物和水果朋友嗎?說說和它們有趣的故事吧!

教學的第三版塊是品讀韻文歌、感受韻律美。

韻文歌的獨特在與它淺顯易懂、語言優美、節奏鮮明、琅琅上口,像歌謠、詩、詞、曲等文體一樣,講究用詞對稱,有韻腳。“一個……一個……”“一邊……一邊……”兩個句式的對稱,“小、貓、少、鳥”等韻腳的出現,“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的出現,充分體現了韻文歌的文體特徵。以一種補白式的朗讀,如:我讀一個()一個(),然後讓孩子說說有什麼發現?從而理解兩組反義詞的意思,初步感知韻文歌用詞的對稱。我利用生活語境來設計一些拓展聯繫,如:一個大,一個小,一個(),一顆()。之後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句式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最後,孩子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韻文歌的韻律美。

教學的第四版塊是寫字教學。

教學生字最重要的不在於是讓孩子學會這個漢字,而更重要的是學會寫字的方法和感受漢字獨特的魅力。我最大限度的讓孩子自己發現“牛、羊、小、少”四個漢字的字形特點。如:牛羊與它們的樣子結合識記;小少用比較法識記;少用兒歌等方法識記。在寫字的過程中,留意孩子寫字位置的擺放是否正確,寫字姿勢是否端正!自始自終,寫字教學都應該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比一比》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比一比》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的一篇識字課,課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情景圖,第二部分是詞語,第三部分是一則韻文。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具體事物的比較,爲學生提供識字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本課中,要求學生學會12個生字,8個詞語,認識1個偏旁“土”,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2)能力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識字能力和朗讀韻文的能力,掌握識字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朗讀韻文,感受農家小院的美麗和農家溫馨的生活場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3、教學重難點

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現在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這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識字和學詞。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遊戲;活潑有趣的朗讀方式,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通過播放課本插圖展示農家小院情境,通過引導性語言描述情境,通過文本和課件互爲直觀感知,通過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學詞和讀文,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遊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衆表揚賞識;用欣賞、讚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三、說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分爲以下四步: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開課時,我首先激勵背誦與季節相關的《四季》,接着我用上聲情並茂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新課內容。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到農家小院的

美麗,聽到清晨農家小院內外傳出的各種動聽的動物叫聲,有了這一情境效應,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學,積累字詞。

在這環節裏,我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了詞語的基礎上,以遊戲爲主要學習方式。在“打敵人”遊戲中,通過課件逐一顯示顏色不一,進入畫面角度不一的詞語,要求學生快而準地把詞語讀出。“我回我家”遊戲則通過課件再次呈現農家小院,讓學生在直觀、感性的認識基礎上,既能把握詞語的整體關係又能把詞語進行準確分類,我把遊戲和課件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文本遊戲,互爲識字。

教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前面的教學,孩子把詞語掌握牢固了,這時我再把藏在韻文中其餘的生字抽出來讓學生學習,已經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課件顯現6個生字時學生讀出字音,老師讀文,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後,課件再呈現用紅色標註生字的韻文,把課文的文本和課件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爲學生創設識字的具體的語言環境。而“開火車”“我在這”“結蘋果”遊戲則爲記憶生字提供了練習鞏固的平臺。

(四)朗讀兒歌,積累感悟。

本課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體會語言的韻味。讀的形式很多,有學生自由讀,個人抽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間競賽讀,拍手讀。課堂上書聲一片,特別是學生自拍手讀,互拍手讀,學生的積極性已經完全被調動了起來,師生已經融入到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當中,真正走進了美麗而溫馨的農家小院,把課堂學習的氣氛推到了最高點。同時,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說練習

根據課時內容安排,本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認12個生字,8個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因此課堂上只體現了讀了練習,以讀貫穿整個課堂。學生讀的時間多,讀的練習形式多,讀得紮實,讀有成效。

  六、說學法

正確的方法指向成功的道路。教學時,我着重進行以下的學法指導。

1、讓學生學會在合作探究中學。

合作探究學習更加關注知識中的能力部分,它更強調的是教會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本課中,我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出生字,詞語;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解決字詞讀音,互相探究記字方法,讓學生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2、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

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本課教學以讀爲本,有目的、有效果、形式多種多樣的讀字,讀詞,讀文,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韻文的語言美。

我們常說寓教於樂。本課教學中所用的遊戲形式多樣,操作性強,用得恰到好處,學生在樂中積累了語言文字,也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說板書

本課採用圖文結合式的板書。這是依據兒童的形象思維佔主導優勢而設計的,板書是隨着學習內容的先後出現的,用簡筆畫畫圖,圖上的字,詞是用貼字卡的形式出現,通過可愛的圖象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增進學生記憶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