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別》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篇1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圖片、部分送別的詩句

說教法與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3、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引言揭題,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

2、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動人的友誼。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3、點出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聽到“春”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我們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爲“煙花三月”。注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自主感悟,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述:在這美好的季節,兩個好朋友要分別了,心情有點?板書(傷感)理解“餞行”(設酒送別,借酒作詩,符合詩人的身份)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讀課文思考,李白、孟浩然在幹什麼?(仰望……、遠眺……)活動的主題是送別,爲什麼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請學生用“因爲……所以……”連貫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相機板書:依依惜別。他們無心欣賞景物,此時此刻,心裏可能想些什麼?(該走的還是要走,該說的還是要說。)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話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到他們情深似海。板書“敬仰”

幫助學生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相機板書:永世不絕。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學生讀)

討論“凝視”的意思,能不能換成看?凝視的背後還包涵着什麼?(凝視遠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見證。)討論還有什麼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時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指名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注重理解“廣陵”、“故人”、“煙花”、“西辭”等詞。簡要介紹黃鶴樓。到文中有關詩句意思。瞭解“文包詩”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的惆悵心情。

三、內化積累、拓展延伸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爲主)。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篇2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情勢,即以一個活潑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育學生接洽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緒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學習目標:

根據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認知程度,我擬訂如下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我能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學習重難點:

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色和學生身心發展特色,遵守“積極領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動學習、發明學習、前後接洽、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學習此類文章的根本學法。

五、教學思路:

預習反饋:

1、小組內交流課外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2、小組討論思考題,感受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3、指名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試着討論詩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1、瞭解古詩創作的時間、地點等時代背景。

(1)“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從哪裏知道的?

【學習建議:抓住“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等詞想象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美麗春景。】

(2)你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後再也見不着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學習建議:通過“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等詞感受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指導朗讀(可以結合人物的動作)。

(5)理解幾個關於“看”的詞語的意思的差別:仰望遠眺凝視我還能再說幾個含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2、理解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

(1)練習朗讀。

(2)圖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習建議: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先在文中畫出詩歌中寫到的情景,用“文”、“詩“對照來理解詩意。】

(3)通過學習,我理解了下列詞語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辭:碧空盡: 唯見:

煙花三月下揚州:

(4)比較句子,體會李白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長江邊,眺望着遠方。

B、李白依然佇立在長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你喜歡哪一句話?爲什麼?

【學習建議:“佇立”是長時間地站立,“凝視”是專注地看,體現出李白對朋友的萬般深情。省略號則表現出李白的惆悵和不盡的思念。】

(5)練習朗讀,讀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當堂檢測:

1、默寫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2、這是一篇“文包詩”,前三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的情景,後兩個自然段寫李白在江邊(),觸景生情,吟詩抒情,抒發了朋友們()之情。

知識積累:

關於送別的古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進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篇3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本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走進名著”裏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文包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熟讀課文,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教學重點:鑑於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教學難點:感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學時,我把指導朗讀和啓發想象貫穿於全過程。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採取朗讀感悟、啓發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課的開放性。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主要以“自主讀書、合作探究、朗讀感悟”爲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學習、積累、感悟語言。教學時,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嘗試讀、分角色讀、自我展示讀、師生合作讀、分組讀、賽讀、配樂讀、整體誦讀”等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想象情境,使學生不但能從讀中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課文是怎麼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着課文來細細體味。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

“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抓住“藏”體會。

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裏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後,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爲後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寄情”

1、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2、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體味“吟詩抒情”

1、俗話說得好,“送君幹裏,終有一別”!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

想象說話:

岸邊楊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鷗點點,好像。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位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好像在想。再指名說。

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麼叫膾炙人口”呢?

3、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後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思路、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融爲一體,本着板書爲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也爲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