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科學活動方案(集錦15篇)

科學活動方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爲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方案(集錦15篇)

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在討論、聽辨水聲的過程中,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想象、猜測。

2、進一步引發幼兒對生活中不同的“水聲”關注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文字卡片和圖片(四種水聲的:水滴、水泡、雨、海浪); 多媒體課件; 幼兒傾聽過水聲;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水。

1、出示“水”字,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的水。

“老師這裏有一個字,是什麼呢,看看誰認識。”(出示水字)“對,是水。”

“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天天和它見面。那麼你都見過什麼樣的水呢?”孩子應該會想到海水、礦泉水、洗手的水、洗衣粉水等等。

2、出示一瓶水,聽聽有聲音嗎?

提出質疑:水會有聲音嗎?你在哪裏聽到過嗎?怎樣讓這瓶水發出聲音呢?

小結:流動的水會發出聲音。

 二、聽聽、猜猜四種水的'聲音,引發幼兒對水聲的關注。

1、播放多媒體課件(1):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引出滴嗒嘀嗒的字卡)

它們分別是小水滴、小水泡、大雨和海浪聲。

滴嗒滴嗒聲可能是什麼水發出的呢?(引出水滴圖片)

鼓勵孩子猜出小水滴的聲音並且配上相應圖片。然後,鼓勵孩子用動作來表現聽到的水聲並且積極聯想“什麼時候聽到這樣的滴嗒嘀噠、咕嚕咕嚕、嘩啦嘩啦、嘩嘩聲呢?”。

誰來試試看小水滴滴嗒嘀嗒用什麼動作來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主動驗證。相信孩子會感興趣並且非常積極。最後採用詩歌性的語言和孩子一起小結,可以是“小水滴在唱歌,滴嗒滴嗒;小水泡在唱歌,咕嚕咕嚕;大雨在唱歌,嘩啦嘩啦;大海浪在唱歌,嘩嘩;水娃娃在唱歌,真呀真快樂!”

2、依次播放多媒體課件(2)(3)(4),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並配對字卡和圖片,傳遍相應動作。

3、採用詩歌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三、遊戲:我是水娃娃。

這個環節主要是啓發孩子主動用動作表現小水滴、小水泡、大雨、海浪。孩子動起來一定會很開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動力。

活動結束

提出挑戰:除了這四種水聲,還聽到過什麼水的聲音呢?

出示剛纔那瓶水,“能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音嗎?”

試試看。回家可以繼續試驗。

科學活動方案2

科學領域活動《數字找朋友》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感受10以內數中每一個數都比它前面一個數大1,比它後面一個數小1。

2、探索發現一個數與前後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3、激發幼兒與人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認識相鄰數。

三、活動難點:理解一個數總比它前面的多1,比它後面的一個數少1。

四、活動準備:

1、紅圓點1個,綠圓點2個,藍圓點3個;1-9的豎長條點卡1套。數卡2套。

2、幼兒人手一份《找朋友》題卡,貼畫是幼兒人數的一半。

五、活動過程:

(一)、複習10以內的數序。

1、出示點卡幼兒讀出數。

2、看數拍手。

3、問答歌:複習數的形成。

(二)、認識2的相鄰數。

1、將圓點散放到黑板上,提問:黑板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誰來把顏色一樣的圓點放在一起,還要按數目的多少排隊?

2、用數字表示圓點數目,請個別幼兒在每種圓點下面用數字表示它們的數目。

3、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的關係。提問:圓點是怎樣排隊的?2個綠圓點的前面是幾個什麼?2個綠圓點的'後面是幾個什麼?爲什麼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後面?2的前面是幾?2的後面是幾?2比1怎樣?2比3怎樣?

4、小結:2比1多1,所以2應排在1的後面,2比3少1,2應排在3的前面,2的好朋友是1和3。

(三)、體驗相鄰3個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出示1-9的點卡引導幼兒觀察,並匹配數字。

2、教師出示4的點卡:卡片上有幾個點請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3、教師: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麼樣的朋友?

4、引導幼兒找數字8的朋友。提問:8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5、小結:一個數總比它前面的多1,比它後面的一個數少1。

(四)、遊戲

1、找朋友

發給每位幼兒1張題卡(如圖一),請幼兒按老師提供的圖形的數目,用貼畫貼出相鄰數。對找的快又好的幼兒貼“紅花”以資鼓勵。

2、數字找朋友

老師將1-9的數卡發給幼兒,老師舉起2-8任意數卡說: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裏拿相鄰數的幼兒答:嗨,嗨,你的朋友在這裏。遊戲反覆進行。

科學活動方案3

中班科學活動:瓶子骨碌碌

活動目標:

1.喜歡探究,初步發現圓柱形、圓臺形兩種不同形體的瓶子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能較清楚地表述實驗結果,並用簡單的線條表現瓶子滾動的路線。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讓幼兒對生活中能滾動的物體和物體滾動的現象有所瞭解,使其具有一定的讓物體滾動起來的經驗。

2.環境創設: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瓶子,並根據類似圓柱形、圓臺形的條件進行篩選,分兩區佈置成瓶子展覽會(瓶子上有數字,方便幼兒的介紹)。

3.材料提供:記錄紙、筆、皮鞋盒子人手一份;教師記錄表兩張;壓路機圖片;紙杯實物。

活動過程:

1.參觀導入,激發對瓶子的興趣。

⑴師:今天我們舉辦了一個瓶子展覽會(兩個區),請你自由地去看一看。(幼兒自由參觀、交流)

⑵請幼兒在兩個展覽區各挑選一個瓶子入座。

⑶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挑選的兩個瓶子有什麼不一樣?(關注瓶子的形態進行講述)

2.自由滾瓶,初步感知兩種瓶子滾動的不同路線。

⑴師: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手中的瓶子滾出去,它們可能會走什麼樣的路線呢?

⑵師: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想法,它們到底會走什麼樣的路線呢?請你找一個空地方,去輕輕滾一滾兩個瓶子,看看會發現什麼?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⑶教師出示記錄表:這張記錄表告訴你什麼?怎麼記錄?(記得寫上你的學號)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⑷幼兒嘗試,教師進行觀察、有針對性的指導。

⑸展示記錄表,交流實驗結果:兩頭一樣大的'1號瓶走的是什麼路線?請你試一試。一頭大一頭小的2號瓶子呢?(選擇正確的、有代表性的演示、講述)你從這張表上看明白了什麼?是這樣嗎?(選擇有疑問的,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的滾動瓶子,並以多次實驗結果爲準)

3.山洞遊戲,加深對瓶子路線的認識。

⑴師:看看我的腳下是什麼標誌?在黑色三角形的對面靠邊,將盒子變成山洞,把瓶子放在三角形上向前滾,你覺得哪個瓶子最容易滾進去?爲什麼?(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猜測結果)

⑵幼兒嘗試滾山洞。

⑶師: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哪個瓶子更加容易滾進山洞?跟你的猜測一樣嗎?(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實驗結果)

⑷走直線的兩頭一樣大的1號瓶子像什麼?(像根圓圓的柱子)走彎線的一頭大一頭小的2號瓶子像什麼?(像家裏的圓桌)

4.關注生活,拓展相關的經驗。

⑴師:(出示圖片壓路機)這是什麼?你發現壓路機前面都有一個什麼?爲什麼不同一頭大一頭小的圓臺形大輪子呢?

⑵師:一頭大一頭小的圓臺形物體,雖然很難走直線,但它在現實生活中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出示杯子實物)

⑶師:生活中,到處都有圓柱形、圓臺形的物體,馬路上、公園裏、遊樂場……仔細找一找,它們藏在哪裏?在發生着什麼重要的作用?

注:

圓臺形:以直角梯形垂直於底邊的腰所在直線爲旋轉軸,其餘各邊旋轉而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叫做圓臺。通俗解釋爲:用一個平行於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底面與截面之間的部分叫做圓臺。

科學活動方案4

中班科學:想站穩的乒乓球

中班科學:想站穩的乒乓球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

1、人手一個乒乓球和幾張紙。2、各種瓶蓋、紙杯紙盒、橡皮泥等。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導入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

2.幼兒將球放在桌子上玩,師巡視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 (過渡:乒乓球說它有個願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穩了,不想再滾來滾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張紙,小朋友們能幫助它實現這個願望嗎?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組活動:探索其他材料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1、過渡:小朋友們幫助小球實現了它的願望,它真高興,想再請你們幫助它一次,你們願意嗎?

2、師提出問題: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這些材料再讓小球站穩來,行嗎?你們試一試吧。

3、幼兒分組嘗試。

六、結束:我們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幫助老師把東西收一收吧。

科學活動方案5

一、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培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雞蛋碰撞在軟硬 不同物體上的不同結果。

3、 幫助幼兒學習用語言講述活動。

二、 活動準備: 盆、毛巾、海綿墊、沙堆、棉花、小石塊、積木、雞蛋等。

四、 活動過程:

(一)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1、 出示兩個盆,一個盆底墊上了軟軟的毛巾。

桌上有什麼? 兩個盆一樣嗎?

2、 出示兩個雞蛋:如果把雞蛋丟在盆裏會怎麼樣?

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

3、“雞蛋殼怎麼會一個破了,一個沒有破?” 幼兒感知兩個盆的不同及不同的結果。

(二) 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1、 幼兒人手一個雞蛋,在周圍環境中嘗試。

2、 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活動。

(三) 討論、擴展經驗

1、 雞蛋丟在石頭上怎麼就會破了?

2、 我們小朋友吃雞蛋時怎麼吃呀?

3、 還有什麼東西碰在硬的上面會碎呢?

科學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發現顏色變化,對顏色變化感興趣。

2.識別幾種基本顏色,提高感知顏色的能力。

3.愉快地投入活動,喜歡操作或擺弄材料,願意把自己的發現爭訴同伴,與同伴分享。並豐富詞語:綠色的、紫色的、橙色的……

二、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懸掛紅色彩帶、黃色氣球、小藍旗。

2.紅、黃、藍的幼兒眼鏡每人一副;紅、黃、藍橡皮泥若干。

3.紅、黃、藍色水及透明瓶、調色板每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指導幼兒戴上眼鏡觀察周圍的.變化。

2、說一說,戴上眼鏡看東西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幼兒戴上有色眼鏡看同色的東西顏色不變,看不同色的東西顏色會改變。

3、玩一玩,讓幼兒自己操作材料,把兩幅不同色的眼鏡合在一起,用兩種不同色的橡皮泥合在一起使勁捏,或者把兩種不同顏色的水混在一起,試一試,有什麼發現。

4、畫一畫,讓幼兒把自己玩的材料所發現的結果畫出來。

四、各領域滲透

美術:利用幼兒調出來的顏色裝飾教室。

語言:用各種顏色說一句話,如綠色的草地,綠色的樹葉,綠色的衣服…..,比一比誰說的又快又好。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觀察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各種顏色點綴的,它使衣服增加美感。

六、環境中滲透

在活動室裏,分別展示各種顏色;在美工區裏,提供各種顏色水。讓幼兒玩一玩、畫一畫、說一說。

七、家庭中滲透

在家中家長有意識地讓幼兒運用各種顏色的詞,可配合煮一些色彩鮮豔的菜,讓幼兒感到色香美味。

八、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 在探索中發現和了解噴泉形成的簡單原理。

2、 樂於探索,積極參與噴泉小實驗。

3、感受噴泉給生活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材料:飲料瓶、蓋子、一次性杯子、管子。(在飲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鑽好洞) 2、 噴泉的視頻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 第一次探索,交流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噴泉嗎?在哪裏見過?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噴泉遊戲。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這些材料

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見過的,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利用這些材料玩出噴泉。

教師:師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來操作。(請個別幼兒操作,其他幼兒觀賞)

教師:誰來說說,他是怎麼玩出噴泉的?(幼兒回答)

二、第二次探索,瞭解噴泉的形成。

發書,師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仔細觀察操作示意圖。

教師:剛纔有的.小朋友已經玩出了噴泉,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示意圖,看看剛剛小朋友的玩法是不是和示意圖上的一樣,然後仔細觀察,研究一下:噴泉爲什麼會噴出水來?

教師:現在楊老師在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按示意圖來操作一下。

三、噴泉的形成。

教師:噴泉爲什麼會噴出水來呢?

教師:原來水位的高低落差、還有水的壓都會形成噴泉。

教師:怎麼樣才能讓你的噴泉噴得更大呢?

教師小結:原來,水的壓力、水位落差,噴泉就噴得高噴得大了。

四、欣賞各種各樣的噴泉,感受噴泉的千姿百態。

教師:老師這裏有些地方的噴泉,小朋友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欣賞視頻噴泉)

教師:噴泉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了美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人們都喜歡到噴泉下嬉水遊戲,非常開心。小朋友們知道嗎?噴泉還可以淨化空氣呢,在噴泉周圍的空氣特別乾淨,噴泉能把空氣中的灰塵趕走,對我們的健康有利。

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0,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2、學習不受物體的大小、顏色、排列方式的干擾,按10以內數量的多少將物體分類。

活動準備:

1、貼有7―10的數字卡片一套,點心包裝袋若干。

2、不知點心屋的場景,設置四格貨架。

3、材料袋:四種點心的卡片。

4、活動材料《數學》

活動過程:

一、說點心

讓小朋友說說在幼兒園都吃了那些點心?

二、數點心

1、師:吃點心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點心。

教師逐條出示畫有點心的卡片,請幼兒說出點心名稱並數數點數。

2、這些點心都是十個,可以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

3、出示數字10,讓幼兒知道有10個點心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

4、10除了表示十個點心外,還可以表示什麼?請幼兒舉例說明十可以表示的物體。

三、選點心

1、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很多的點心,等一下請小朋友

2、幼兒自己選點心,將各種點心按塑料杯上的數字逐一裝進杯子裏,然後互換檢查,看看裝得是否準確。

3、教師檢查並點評。

四、送點心。

1、師:點心包好了,我們再把選好的點心送到點心的貨架上。可是點心不能亂擺放,我們怎麼樣才能把點心擺整齊呀?

2、請幼兒說說擺放點心的方法。

3、教師引導幼兒把相同數量的點心袋放在同一格貨架上。

4、教師將7-10的.數字卡貼在四格貨架上,幼兒陸續將點心袋放在相同數字的貨架上。

5、教師和幼兒集體檢查一遍。

五、點心屋營業了。

1、師:點心擺放好了,現在我們去買點心吧。請三名小朋友當營業員,其餘幼兒當顧客,玩“點心屋”遊戲。

2、“顧客”買點心時說出“我買X個點心”,“營業員”就從相應的貨架上取貨。

3、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引導幼兒檢查顧客的要求和營業的操作結果是否一致。

4、把自己買的點心送給客人老師,讓客人老師檢驗。

科學活動方案9

一、活動的名稱

《插花開放期科學延長法的實踐探究》。

二、活動的背景(需求分析)

目前,初中包括勞技在內的課程中所謂“理論聯繫實際”的內容很多都只是“紙上談兵”,即使是在實驗室做的實驗,其研究性仍較弱,僅停留在“能按照實驗步驟‘照方抓藥’完成實驗”的層次。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雖然有些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理化生實驗室和音體美專用教室,也只能滿足部分學生進行一些簡單探究活動的需要。近年來,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在教學中的利用,確實能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難以觀察到的動態現象,但這不能代替學生在親手實踐過程中去領悟、理解知識。如此下去,導致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人文現象等不會用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釋,觀察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就更無從談起了。

當代青少年已不再滿足於書本中所獲得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在時間上也有能力接受課堂以外的科技教育,同時,他們對課外科技教育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需要促進興趣特長的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進一步養成,個性的進一步張揚,他們需要接受到個性化的,同時又是專業化的、系統的、高效的教育,尤其需要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一種學習認知過程,教學活動應符合人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本科技教育活動方案提出由教師指導學生開展以“調查、實踐、創新”爲主題的插花開放期科學延長法的實踐探究活動,首先通過專家訪談、網絡查找等途徑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然後分組開展酌燒熱泡花枝、水中加入洗潔精、水中加入維生素C、將鮮花放在冷藏庫中等科學實驗,最後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歸納分析,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插花開放期科學延長法。本科技教育活動實現由單純性技能操練向以培養探究能力爲重點的轉變。注重知識學習與活動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習過程的科學探究,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學生是教育和學習的中心,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勇於創造,在擴大知識面、開發創造力的同時,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設計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輔導老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個別化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個人潛能得到開發。

三、活動的目標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插花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客廳、臥室等人們休閒的地方插花已是屢見不鮮,醫院裏的病牀前更是少不了擺一束插花,爲的都是美化環境,增添生機。但是,幾乎所有的鮮花插入花瓶後都不如長在枝頭豔麗或保持較長的開放期,讓鮮花保持較長的開放期和開放得鮮豔、美麗,就成了插花者的一大追求。本活動的目標是:

1.瞭解插花保鮮的原理;

2.調查保持插花較長開放期的可能因素;

3.研究延長插花較長開放期科學有效的方法。

四、活動所涉及的對象、人數

對象:七、八年級學生

人數:八個班332人。

五、活動的主體部分

(一)活動主要內容:

1.花枝酌燒熱燙使插花開放期延長實踐。

準備12枝開放得差不多的月季花和四個簡易花瓶,將第4、5、6、7、8、9枝月季花的末端用塑料紙包好,第4、5、6枝在80攝氏度熱水中浸燙2—3分鐘,第7、8、9枝在沸水中浸十分鐘,將第10、11、12枝月季花的末端在燭火焰上燒焦,然後將作過同樣處理的3枝花插入同一只盛有蒸餾水的簡易花瓶中浸養,觀察各枝月季花的保鮮時間,要求小組成員每天仔細觀察,並作記錄。

2.洗潔精浸養插花使開放期延長實踐。

準備21枝開放得差不多的月季花和七個簡易花瓶。先在7個簡易花瓶中分別放入清水和1%、2%、3%、4%、5%、6%的洗潔精溶液,把開放得差不多的21枝月季花枝下端2釐米處用利刀45度斜切後,每瓶插入3枝,深度3至5釐米爲宜,要求小組成員每天觀察月季花開放情況,若有新的發現,叫全組成員一起觀察,並作記錄。觀察記錄直至所有花瓣出現捲曲。

3.維生素C補充營養使插花開放期延長實踐。

先買一瓶維生素C,爲了使教室裏美麗一些,可到花店裏購買一些含

苞欲放的康乃馨。

材料準備齊全後,在5個簡易花瓶裏倒入100克水,然後在第2、3、4、5瓶水中分別放入1、2、3、4顆維生素C,接着分別在5個簡易花瓶裏每瓶插入3枝含苞欲放的康乃馨。要求每位成員每天注意觀察康乃馨的開放情況,並作詳細記錄。

4.冷庫冷藏使插花開放期延長實踐。

爲了讓小組成員在中午休息時間能觀察鮮花開放情況,可與離學校較近的同學家長聯繫,說明希望能在他(她)家裏做一個實踐的想法,經得同學家長同意後,準備一些康乃馨和泡沫板。實踐如下:

(1)在房屋一角用泡沫板,做個密閉的小冷庫,以能把冰箱(或冰櫃)放進去,同時能把需存放的康乃馨放進去,並留了一定操作空間。

(2)在小冷庫裏掛一個溫度計和一個溼度計,把冰箱門全打開,把冰箱後面壓縮機部份放到冷庫外面,調溫度爲1--4度,同時在不同位置放一些存有高錳酸鉀的容器。

(3)在冷藏庫裏邊和外邊各放一盆開放得差不多的康乃馨。

要求該同學每天多留意康乃馨開放情況,如果有明顯變化,小組成員一起去觀察,這次實踐記錄工作也由該同學完成。

(二)難點、重點、創新點:

1.難點:

(1)硬件條件的準備:

學校主管領導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關係,使一般用於教學的設備如理化生實驗室()可以用於課外科技活動;學校對科技活動有一定的經費投入。

(2)軟件條件的準備:

教師的組織、輔導能力對該方案的實施效果起決定性作用。教師必須樹立起“尊重學生主體性、激發其創造性、開發其潛能、利於其生存與發展”的新的教育觀念,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尤其是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運用多種類型的知識進行創造,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會科學思想、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

勝任此工作的輔導教師要有一定的宣傳鼓動能力,或本身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將此活動通告全校後,纔會吸引大量的學生積極報名參加。

該活動沒有現成的材料可參考,需要教師在輔導學生過程中勤於動筆,記錄活動中的點滴收穫,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輔導水平,繼而發展爲校本課程。

2.重點:

學生個人或自願結合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影響插花開放期的因素多次進行科學實驗。

3.創新點:

(1)這是一個適用範圍廣(七、八年級全體學生都能參加)、科技含量高但成本不高的普及型項目。

(2)用實物進行實踐操作,直觀性強,七、八年級學生都能理解插花開放期科學延長的原理,感性認識很容易就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培養學生理解力的良好途徑。

(3)參加活動的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科學活動方案10

設計意圖:

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鍊,同時也挑戰一下,讓他們勇於進行嘗試。雖然這個紙芯桶的高度沒有平衡板高,但是它與孩子的接觸面積小了,孩子站在上面就需要較大的膽量,如果要保持平衡的話那就需要找到紙芯桶合適的中心點,找到合適的中心點需要孩子一定的探索,我們爲小朋友準備了3種紙芯桶,單個的,2個綁在一起的,3個綁在一起的,這3種不同規格的紙芯桶除了難度不同能給不同層次幼兒外,由於面積不同,它們的'中心點也不同,讓孩子的體驗也不同,他們只有在一次次掉下來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他們應該站在哪裏是最穩的。

捕魚人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遊戲,今天玩的是第二層的遊戲。由於這個遊戲的角色關係比較複雜,所以在第一層的遊戲中我們以瞭解遊戲規則爲主,沒有讓孩子站在紙芯桶上,是站在墊子上的,因爲墊子沒有高度,和孩子腳的接觸面積比較大,孩子比較容易保持平衡和做遊戲。今天的第二層次遊戲我給每個捕魚人都放了2個大的紙芯桶,接觸面積雖然稍小了一點,但是可以分開站立,讓捕魚人在上面保持平衡,這樣的材料改變給孩子提高了難度,比較容易的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們小朋友的平衡能力提高後,我們想給孩子放4個紙芯桶,讓捕魚人能在紙芯桶上走動,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和難度。

活動目標:

1、通過在紙芯桶上站站、走走的系列遊戲,鍛鍊幼兒的平衡能力。

2、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重點:通過在紙芯桶上站站、走走的系列遊戲,鍛鍊幼兒的平衡能力。

難點:在紙芯桶上站站走走時,如何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

活動準備:

1、活動場所:大操場

2、材料:紙芯桶(單個、2個綁一起、3個綁一起)

活動設計

環節

內容

時間設置

(第一環節)

熱身運動

“小飛機”律動

2分鐘

熱身遊戲:小飛機

6分鐘

(第二環節)

分散遊戲

兩人合作玩與分享交流

7分鐘

幼兒分散自由行走

5分鐘

(第三環節)

集體遊戲

捕魚人

7分鐘

(第四環節)

放鬆運動

許多小魚遊啊遊

3分鐘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小飛機”律動。

重點觀察:幼兒跟隨老師伴隨音樂節奏活動身體各部位(主要膝蓋、踝關節),動作是否協調,能初步體驗平衡。

二、起始遊戲:飛機飛(迷迷轉)

玩法:幼兒和老師做小飛機繞障礙飛,當老師口令“降落到石頭上”時,幼兒根據口令站到相應的紙芯桶上,並保持平衡。

重點觀察:幼兒如何使自己保持身體平衡。

三、分散遊戲:合作走小路

1、幼兒合作擺放

要求:2人合作擺放小路並在小路上走一走。

重點觀察:幼兒擺放紙芯桶的方式;幼兒能否走得穩;幼兒走小路的方式

2、幼兒自由走路:

要求:幼兒能自由走動擺在操場上的路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走的穩以及走小路的方式。

四、集體遊戲:捕魚人

玩法:一半幼兒做大魚,從捕魚人站的石頭中間游進去,捉小魚;一半幼兒做捕魚人,站在池塘邊的“石頭”上,拍擊大魚,大魚被拍擊到需到旁邊等候;小魚被捉完,即大魚獲勝,大魚全部被拍擊到,則捕魚人獲勝。

規則:大魚每次只能捉2條小魚,捕魚人站在“石頭”上拍擊大魚。

重點觀察:觀察捕魚人在礁石上是否能站穩,大魚能否靈活的從捕魚人中間穿過。

五、放鬆活動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將自己的身體放鬆並能注意擦汗。

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要一提起玩具,就會想到商場裏那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玩具。很多學生家裏已堆放了一箱一箱的從小玩到現在的玩具,他們對很多玩具如數家珍,見慣不怪,而對爺爺奶奶輩自制玩具充滿了好奇,抓住這一契機,就讓學生參與一次自制玩具的活動吧。

設計理念

在小學科技活動中,科學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要讓學生關注科學與社會的聯繫,從身邊的小處去感受,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

在小學階段,對科學學習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制玩具”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個性、發揮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這項活動的方式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適合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動目標

1.培養敏感的科學觸覺,訓練動手技能,培養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準確的分析能力。

2.掌握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科學實踐方法,善於從身邊進行科學實踐。

3.培養進行科學實踐的勇氣,意志力和耐心,促進團隊協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參加人員

活動輔導老師:全校科學老師或班主任老師

活動參與學生:全校學生

2.學生可準備的材料

⑴.收集廢舊物,變廢爲寶。

紙類 線類 布類 橡膠、塑料製品 瓶罐 瓶蓋 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活動計劃

力恆小學《自制玩具diy》活動計劃

我們進行的活動把焦點放在生活中常見的事實,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最後解決問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用敏感的心靈去尋找最真實的科學道理,改善我們的生活。

1、活動步驟及完成時間

11月18日-11月20日 制定活動計劃

11月21日-11月25日 查找相關材料,設計小組活動方案。

11月26日-12月1日學生討論可行方案

12月1日-12月20日 學生動手製作

12月20日-12月25日活動總結評獎、頒獎

2、活動形式

活動參加人員爲全校學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爲單位。

3、活動要求

①各小組要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團隊精神。

②組員每天及時向組長彙報活動進展情況。

活動實施情況

一、問題的形成。

經常看到學生帶玩具到學校來玩,並且互相攀比,誰的玩具好,誰的玩具貴,這時的'我心裏總有那麼一點顫動。現在的學生並不缺少玩的東西,他們缺少的是動手的能力,創造性的能力。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看我們怎樣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去感知、認知、實踐。學生帶來的玩具啓發了我,何不就地取材讓學生自制玩具,“自制玩具diy”就應運而生。

二、選擇好材料。

紙類(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曆紙等製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傢俱等)線類(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可製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

橡膠、塑料製品(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裝盒等可製成鞦韆、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瓶罐(用塑料飲料瓶、藥瓶、易拉罐、食品罐等製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瓶蓋(各種大小不一的瓶蓋可製成轉盤、撥浪鼓、棋、積木等)

吸管、雪糕棒(可製作木房子、運動器械、桌面玩具等)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三,指導製作玩具。

1、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麼?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層結構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後是否可以利用?

2、從所需製作的玩具出發,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⑴根據材料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中可用大頭針、牙籤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製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技法才能充分表現其特色。

⑵製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製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蝟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⑶.製作後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並儘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製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製作成玩具後要設法保存其生命力。

四、活動總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自制玩具這一活動自始至終保持着高昂的興趣,每天向老師彙報着他們的製作情況。面對學生親手製作的玩具,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我深深的體會到。

1.“自制”玩具是一個動腦、動手,調動孩子全員積極參與的過程。

從確定做什麼,找什麼材料、制定計劃、嘗試製作,不斷修改、補充,最後形成一個與最初想法較一致的“玩具”。這個過程,本來就是“玩”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創造“玩”的過程,它使孩子主動參與及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勵了孩子的創造與實踐。

2.自制玩具過程有利於孩子瞭解“玩具”。

在提問想了解玩具那方面的知識時,有些學生提出了想了解玩具是怎樣做出來的,有了自制玩具這個過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瞭解玩具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3.自制玩具創造了多人蔘與的可能性。

自制玩具是以小組爲單位展開的,在小組活動中,由幾個孩子各負其責,明確分工,因此,自制玩具這個過程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共同參與。做一次漂亮的配合,在“製造”的過程中學習與不同的人合作。

4.自制玩具是創造性活動。

“自制”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沒有統一的要求,更不是依樣畫葫蘆的一個過程,在自制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設想,添加、刪減或改變,是一個充滿自主性與靈活性創造性活動。

讓孩子親自參與玩具的製作,使他們感受制作的辛勞,享受成功的喜悅和發現創造的奇妙,對於他們一生的發展都將大有裨益。

五、作品展示、介紹

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萌發孩子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瞭解蠟不吸水的特性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後紙杯功用。

重點:目標1所訴既重點。

難點:目標2所訴既難點。

活動準備:

1、三個大水盆裝滿水,紙、筆若干。每組一個一次性紙杯裝上水。

2、幼兒每人事先摺好一個小船。

活動過程:

(一)玩紙船。

“請小朋友看看教室裏有什麼?”(水盆,水盆裏有水)“你們想玩嗎?想想你要怎麼玩。”幼兒討論後自由選擇地方玩。

提問:A你是怎麼玩紙船的?

B你的紙船怎麼了?

C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蠟不喝水,蠟塗在紙上就好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紙的'

(二)摺紙杯。

教師出示一個紙折的杯子,讓幼兒觀察。

提問:A你覺得這個紙杯能裝水嗎?

B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紙杯不漏水。

幼兒自由討論後進行操作。

小結:蠟塗的厚薄均勻與否會影響效果,塗的厚均勻的不會漏水

反之就要漏水。

(三)發現紙杯的祕密。

教師出示另一種一次性紙杯,讓幼兒比較發現他們的不同,然後揭曉紙杯的祕密。

活動結束: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

科學活動方案13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我們託班一個“玩沙玩水真快樂”主題下的一節活動。在依據託班寶寶對水的喜愛,喜歡玩水的特性,設計本次活動。考慮到讓孩子在遊戲中鞏固對水的顏色認識,安排了顏色分類環節。爲培養孩子主動探究和對科學的興趣,積極引導孩子的自主的發現和加入多環節的嘗試操作。而託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增加他們的經驗感知。所以本次活動是緊緊圍繞孩子特點和已有經驗來展開的`,特別考慮到孩子自主性的培養。

二、活動目標:

1.能對水變色現象感興趣,能知道水變色是由顏料加入產生的。

2.能大膽的嘗試操作搖瓶娃娃,並對瓶娃娃按顏色進行分類。

3.能大膽嘗試探究水變色的顏色,能大膽的將顏料加入到水中,觀察水的變化過程。

三、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透明礦泉水瓶(瓶蓋上放好顏料紅、黃、藍)、三個大筐子(紅色、黃色、藍色標記)2.四組透明塑料盒子,裝上清水,每組三個滴管、三色顏料(紅、黃、藍)3.三色卡每種顏色四張。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對水變色科學現象感興趣,並能準確的對顏色進行分類與辨別。

難道:幼兒能自主的進行科學的探索,能大膽的進行活動操作,活動過程秩序井然。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老師變成魔術師咯!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吧!仔細看清楚咯,老師的瓶娃娃會發生什麼變化!老師又是怎麼變的!

2.老師雙手用力搖瓶娃娃,邊念“咒語”:“變、變、變!”

3.引導幼兒說說瓶娃娃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搖瓶娃娃1.剛纔老師是怎麼變的?(雙手握瓶子,用力搖,邊唸咒語“變變變!變變變!”)2.請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師來變一下魔法,嘗試將瓶娃娃變身!

3.幼兒操作搖瓶娃娃4.檢驗魔法師是否都合格,給魔法師貼上相應顏色的花。

(三)引導幼兒將瓶娃娃進行分類1.請小朋友將瓶娃娃分別送人相應顏色的家。

2.檢驗是否有瓶娃娃送錯家。

(四)引導幼兒探究水變色的原因。

1.教師拿出同樣有顏料蓋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顏色會是哪裏變出來的?

2.引導幼兒找找變色的原因在哪裏。(嘗試在瓶蓋上找一找)3.小結:原來是瓶蓋上裝上了顏料,顏料加入水中,水就會變顏色了。

(五)變色遊戲

1.小朋友真能幹,居然能把魔術的答案接開了。老師還想到一個好玩的遊戲“顏色變變變!”

2.老師拿一個大滴管,將顏料(紅色)吸到水箱裏,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在那攪拌棒將顏色攪拌均勻。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腦袋擠一擠,鬆一鬆;小水箱上再來擠一擠,鬆一鬆。

4.引導小朋友上來嘗試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滴進去,觀察變化引起興趣。

(六)活動延伸我們去班級裏,每個寶寶都去嘗試玩一下顏色“變變變”遊戲。

科學活動方案14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祕密,發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要愛護益蟲。

活動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徵是什麼?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總結: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徵。通過結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裏嗎?他們有什麼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螳螂生活在田地裏的植物上、草叢裏,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裏、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裏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活動延伸:

結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瞭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科學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纔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着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着,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着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纔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爲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着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爲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內容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爲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內容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迴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爲本,以幼兒的發展爲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集體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