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K 次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數量,能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

2.不受圓點排列形式的干擾,能獨立數出圓點的準確數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具備10以內點數的能力。

(2)幼兒具備5以內數量及數字匹配的能力。

2.物質準備:

(1)各種水果圖片(背面貼有不同排列形式的6—10個圓點)。

(2)貼有6—10數字的筐。

(3)仿真蔬菜若干、l—10數字卡片和小碗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做手指操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手指操《七個阿姨來摘果》,想一想阿姨們都摘到了什麼水果呢?

兒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果子擺七樣,蘋果、桃、柿子、李子、栗子、梨。

表演後提問:說一說你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

(自評:以手指操的形式開始,不僅融入了語言領域的內容,而且手指謠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完全放鬆,同時爲下一個環節的提問鋪墊。用“你喜歡吃什麼水果”的問題,引發幼兒自由表達的慾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以這種敘述式問題激發其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摘水果,數圓點。

(1)請幼兒觀察帶有各種“水果”的圖片。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些什麼水果?”“請小朋友每人摘一個你喜歡的水果吧

(2)幼兒找一找水果上的“祕密”。

師:這些好吃的水果上還藏着一個小祕密,你發現了嗎?

幼兒發現“祕密”後提問:“你摘的水果背面有幾個圓點?”鼓勵幼兒獨立點數,並做到正確的點數圓點數量。

師:如果你的水果後面有6個圓點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自評:圖片形象真實,幼兒輕鬆的認出各種水果,而且能說出自己喜歡的水果是什麼,還能從口感和外觀上介紹自己喜愛的原因。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定好目標馬上取到了自己喜歡的“水果”。同時“祕密”很輕鬆的就被發現了,有幾名幼兒在剛取到水果時就發出了“這圓點是什麼”的疑問,我便隨機請發現祕密的幼兒數了數其水果背面的圓點數量,順利的過渡到了下一環節。而且幼兒都積極數起了自己水果上的圓點,並與同伴交流起來。但是在數的過程中個別幼兒被圓點排列的形式所幹擾,數錯了數量,我及時與幼兒一起用正確的方式數出正確的量)

3.找數字,送水果。

(1)幼兒按水果背面的圓點數選擇相對應數字的小筐。

師:請你根據你水果圖片上的圓點找到它的朋友吧。如果你的圓點是8個那麼應該放在幾號筐呢?

幼兒開始操作。

(2)師生共同檢驗水果數量與筐上的標號是否匹配。

師:請你看一看筐中有沒有不合格產品呢?

如有錯誤,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把匹配錯誤的水果放到正確的筐中。

(自評:此環節請幼兒來當檢驗員,不僅鞏固了幼兒對數與量關係的對應,還提高了幼兒對錯誤的識別能力。僅有個別幼兒發生匹配錯誤的現象,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最終都能完成任務。)

4.取水果蔬菜。

(1)教師分發數牌請幼兒認讀。

師:我這裏還帶來了許多數字寶寶,請你們每人取一個數字卡片,並讀一讀它是幾!

(2)幼兒根據手上的數牌及要求,取相應數量的水果或蔬菜。

提出要求:根據數字取相應數量的同一類別的物品,如手上的數字牌是6就只能取6個水果類或蔬菜類的物品,不能混合拿取。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拿取,教師隨機檢驗,如有錯誤要及時提示幼兒按要求正確的拿取。

(自評:在此環節中我加入了仿真蔬菜,不僅在視覺上讓幼兒感覺新鮮有趣,同時提出了干擾性要求,不僅要求幼兒數字與量的匹配,同時要能正確的區分是水果還是蔬菜,融人分類的內容,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幼兒在取回物品後都主動與同伴交流起來,講述着自己的“成果”。)

活動延伸:

1.投放更多水果或蔬菜進入區角,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探索更多數的玩法,繼續感受不同玩法的樂趣。

2.根據幼兒興趣點生成,引導幼兒說一說蔬菜水果中的營養等相關活動,進一步挖掘數學活動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探索性教育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1、 讓幼兒說出自己去過的旅遊景點。

2、 我這裏也有一些美麗的風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 讓幼兒瞭解一些美麗的海南風光。(放課件)

4、這麼美麗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讓我們來看一看。

討論:環境遭受到污染怎麼辦?

1、讓孩子們討論:這裏缺少了什麼?爲什麼會沒有遊人呢?

2、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3、 讓幼兒分組畫標記做記錄,然後再說一說。

結束部分:

1、 從今天開始,你們願意當環保小衛士嗎?

2、 那老師給你們發個小紅旗,我們一起去宣傳,告訴大家要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

3、 走,出發吧!

延伸活動:

我們應該怎樣做好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油和水混合時互不相溶的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瞭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漬。開拓視野。

活動準備

1.幼兒初步認識了洗滌用品。

2.燒杯、攪棒每人一套;油、水、洗衣粉、洗潔精、蔬果淨、洗手液、肥皂水、雪碧、鹽各四份;每人一塊有油漬的毛巾;連線標記卡(附後)。

3.製作課件:《小雞和小鴨洗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提出問題:①桌上的杯子裏裝的是什麼?(油和水)②它們有什麼用處呢?

2.既然油和水有那麼多的用處,那我們來做個好玩的實驗。小朋友們想一想.把油和水倒在你們面前的杯子裏,會怎麼樣呢?(幼兒猜測並做出回答)

3.勘兒動手操作並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可以先倒入水,也可以先倒入油;可以油多一些,也可以水多一些,或者一樣多.看看油和水在杯子裏會發生什麼變化.產生什麼現象)

4.小結:水和油互不相溶。無論用什麼方法,總是油在上,水在下。

二、基本部分

1.舉一些常見事例.並播放課件《小雞和小鴨洗澡》,引出生活中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現象,加深幼兒印象。提問:

①小雞和小鴨在水裏的時候,它們的羽毛怎樣了?

②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小鴨的羽毛上有一層保護油層,水不能侵入到裏面.它們的羽毛一抖,水就從羽毛上滑掉了,所以小鴨洗澡的時候,身上乾乾的;而小雞羽毛上沒有這種保護油層.小雞一到水裏,羽毛就浸溼了.變成了一隻落湯雞。)

2幼兒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漬的物品。

①剛纔小朋友說了油的許多好處,可是有時候油也會帶給我們很多麻煩。昨天我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了.有什麼方法來去掉油漬呢?

②出示準備好的實物,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能和水溶在一起.並能去掉油漬。

③請幼兒清除毛巾上的油漬,得出

結論:洗衣粉、洗潔精、肥皂水等能去除油漬,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洗滌用品。

三、結束部分

1.提問:小朋友還認識哪些洗滌用品?每種洗滌用品都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它們各自的作用嗎?

2.給標記卡連線:每位小朋友椅子下面都有一張連線卡,上面是洗衣粉、洗沽精、洗手液、蔬果淨,想想它們分別用來幹什麼,然後用直線和下面的水果、衣服、碗、手連起來。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發現磁鐵都有不同的兩端,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

2、能用較恰當、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長條形磁鐵、環形磁鐵各17塊,柱形、園形、 蹄形磁鐵各一塊,、紙盒16個、紙板一個,小汽車與幼兒人數相等;

2、集體記錄表一張,幼兒記錄表16張,記號筆17只,√ ×標記各一。

活動過程

一、魔術表演,激發興趣。

二、嘗試操作,發現並提出問題。

三、大膽猜想,學習記錄方法。

四、探索記錄,驗證猜想。

五、再次操作,進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現象。

六、遊戲:奇妙的小車。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3.感受發現的樂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與西瓜種植基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祕密呢?

幼兒發言,教師適當總結。

2.提出問題,激發探索慾望。

師:原來我們知道西瓜的這麼多事啊!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兒的回答多種多樣,如:西瓜有沒有根?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像、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與西瓜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溝通好,到達之後,對方有專人帶領幼兒參觀,並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瓜農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幼兒人手一張記錄表,一邊參觀,一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中班科學教案西瓜中班科學教案西瓜。

(大棚裏面的自由觀察環節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他們目睹了瓜農剪枝、摘瓜、授粉的過程,提出了很多問題,也在瓜農伯伯、阿姨們和藹、耐心的示範和講解下,獲得很多新知識。在採摘、裝箱的地方,幼兒又學會了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後,他們親自彈瓜聽聲,每人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展示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說明

問題是科學活動的起點。活動一開始,在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請幼兒自己提出問題,就是爲了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和積極性。把幼兒帶到西瓜種植基地去觀察、發現、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提高他們探索的興趣。同時,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遠比簡單的“教師講、幼兒聽”“集體看視頻”等方式更有效。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爲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爲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係。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活動準備:

1、 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 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3、白色和黑色卡紙製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環節:

一、 唸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1)教師引導語:前幾天諸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麼呢?你們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怎麼樣?

(2)幼兒用溫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祕密。

(2)長長的夜晚那麼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麼來的嗎?

(3)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

當中國地域對着光源時,輕幼兒說說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1)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2)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並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說。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麼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裏,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裏是什麼樣子的。

(4)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後互相提問和回答關於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四、畫黑夜

(1)“白天先生”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黑夜的事情,他想畫一本關於黑夜的畫冊送給“黑夜小姐”,(出示幾幅黑夜的圖片)他已經畫好了幾幅畫,可是這樣幾幅能做成畫冊嗎?我們一起來幫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麗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3)請幾名幼兒講講畫的內容,然後將畫頁裝訂成冊,放入活動區。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一、案例背景: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爲入小學打好基礎。”“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小學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這一課題對大班幼兒及家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案例描述: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孩子從幼兒園做小朋友,變爲小學的小學生,角色變了,要求變了,家長的期望值也變了,孩子就會有諸多的不適應,爲此,我們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情商發展、學習適應性等教研內容進行了研討。

在大班年段的組織下,我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對大班幼兒的摸底調查、測驗、經驗總結、教師資料整理和認知辯論。

研討前的準備,分兩組進行,一組教師做好對孩子現有能力的摸底工作,另一組教師對幼兒園與小學兩類教育機構進行比較分析,最後綜合結果如下:

1、學習時間不一樣

幼兒園每天上午有1.5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其它全是遊戲,勞動,生活時間,小學每天有4~5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較幼兒園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一樣

幼兒園強調一日活動的五交替,所以,活動動靜、強弱得當,適合孩子的特點。小學只有體育課,音樂課,活動課等才能讓孩子動起來,孩子就會坐不住。

3、幼兒園是以遊戲爲主要教學形式的活動,強調孩子的動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積累經驗,增長知識,而小學有嚴格的大綱,教師要按教育計劃嚴格實施,所以,以聽爲主,孩子就會覺得小學不如幼兒園,沒有玩具,沒有遊戲,不好玩。

4、睡眠時間不一樣

幼兒園的孩子,白天可以園內午睡二個半小時,晚上基本上從8:30~7:0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小學的孩子,有的因爲借讀,擇校等種種原因,離學校比較遠,中午無法午休,再加上上學時間早(7:30),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業,睡得也較晚,所以,才入學的孩子常會無精打采,哈氣連片。

5、師生關係不一樣

幼兒園每時每刻都有教師伴隨左右,隨時解決孩子的困難。而小學是一個班3位課任教師,一節課一輪換,課間往往無教師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難,只有自己解決,所以常常擔憂一些以前不必擔憂的小事,如大便了怎麼辦?口渴了怎麼辦????

6、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

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只要孩子吃飯、玩好,長得白白胖胖就滿足了。到了小學,父母常會提出,作業要寫好,考試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以前很關心我,現在這樣要求,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因此,情緒受到影響。

另外,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園,空手離園,無作業,無負擔。而小學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得拖延,孩子也會不適應。

從以上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可以看出,它給孩子在身心兩個方面帶來了諸多的不適應,使孩子感到陌生、恐懼,學習積極性不高。

此外,大班教師對幼兒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進行了摸底、測驗,在全體教師的激烈辯論和共同商榷下,認爲:

1、注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1)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

(2)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脫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習慣。

(3)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級管理工作(班長、值日生),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2、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1)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

(3)通過各種遊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鍊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3、重視幼兒情商發展

(1)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獲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師生關係中,要讓幼兒成爲活動中的主體。

(3)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

4、注意教育的滲透性,提高幼兒的學習適應性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

(3)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爲了跟幼兒課堂環境接軌,在本學期桌椅的擺放上要進行改變。

(4)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

(5)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6)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最後,大家提出了家長們的積極配合,直接決定幼兒進步的速度,家長在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認爲家長應做好以下準備:

首先,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家長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回家後應先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二天能將作業及時的交給老師。

其次,家長應爲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檯、書架、檯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調動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讓幼兒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健康成長。看着孩子們一天天在長大,一天天變懂事,這是我們最開心、最高興的事。孩子們馬上就要離開我們,去開始他們新的生活與學習。我們真誠的希望他們能帶着我們的愛,飛向那更廣闊的天空??

幼兒園幼小協同科學銜接活動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我做如下總結:

1、教研的形式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以前,每次教研總是領導在上面講,教師在下面做筆記,會議氛圍總是死氣沉沉,而且大家各抒己見的機會也比較少。這次教研我們採用了各種形式,特別是開展了一次辯論賽的形式,而且主持人不是領導而是一線教師,各組員事先查好資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說得非常生動,整個氣氛非常活躍。

2、孩子的各種能力要從“小”抓起

這裏的“小”是指小班或託班的意思,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情商發展、學習適應性的培養,都應該從剛入園就開始了,不是讀大班時才需培養,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孩子也不會一下子感覺到沉重的負擔。

3、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熟悉小學低段教本

所謂自己有一桶才能給孩子一杯水,教師在領會實施幼兒園的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應該熟悉小學低段的教學情況,以便在教學中有明確目的。最好能向小學一年紀老師請教,共同商討適合幼兒更好入小學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形式。

4、要做好家長工作,爭取與他們最好的配合

要把孩子的學習情況跟家長做如實的介紹,讓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中的情況,有必要時可以請他們來觀摩我們的活動。當家長知道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後,就會主動跟老師詢問,比如:孩子動作慢該怎麼協助幼兒園改正、怎樣輔導孩子做10以內的加減、怎樣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與人交往、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等等。還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以及小學生的家長需要做那些工作。相信經過家園雙方的努力,孩子肯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進步。

5、其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光是幼兒園的任務,小學也應該做好銜接準備。小學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還要逐步靠攏,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活動設計】

把“摩擦起電”這一物理現象以遊戲化,通過使小紙人跳舞這一遊戲方式來讓幼兒感受,並愉快地掌握。不是讓幼兒掌握多麼高難的物理知識,而是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絲綢和玻璃摩擦之後,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引導幼兒遷移運用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自制小玩具,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板、薄紙、大頭針、絲綢布料。

2、在乾燥的天氣進行活動,因爲乾燥的天氣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小指人”,激發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麼?”(一張薄紙)

師:“現在老師用剪刀剪一下,變成了什麼?”(老師剪成幾個1.5—2釐米高的小紙人,要使小紙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紙人中間插上一根大頭針)

2、師:“可愛的小紙人,請你們給小朋友跳個舞吧!”幼兒發現“小紙人”沒有跳舞。師問:“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跳起舞呢?”

3、請幼兒用各種辦法讓“小紙人”跳動,誰想出來的辦法好。

二、引導幼兒探索並進行交流。

1、幼兒第一次動手操作與觀察,探索如何使“小紙人”跳舞。(幼兒可用輔助材料或不用輔助材料)

2、幼兒集中後交流操作中的發現,並提出道理師:“你是怎麼使小紙人跳舞的呢?”幼兒回答並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搖。

最後教師幫助幼兒小結:由於力的(jy135幼兒教育 )作用,小紙人會跳動。

3、師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這些,還有方法使小紙人跳舞嗎?)

師把小紙人放在桌子上,然後在離小紙人上面1釐米處擱上一塊玻璃班,師用絲綢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紙人就開始翩翩起舞(附圖)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進行嘗試,尋找答案,幼兒每人操作實驗。

5、幼兒集中。

師:“你是怎麼使小紙人跳舞的?爲什麼用這種方法能使小紙人跳舞呢?”

幼兒充分回答後,鼓勵幼兒長大後去探索其中的祕密。

三、啓發自制玩具。

1、教師出示自制玩具:用輕薄材料製成的小動物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制各種玩具。

2、幼兒動手自制玩具,教師巡迴指導

3、請做好玩具的幼兒用絲綢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們跳舞,

4、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概況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情境。幼兒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筆者在參與導師課題中,從對課題實驗老師調查中瞭解到: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動應爲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師認爲在爲幼兒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操作目性不強。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響着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過程。

(一)鑑於以上原因,該園制定了以下活動課程目標:

1.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材料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行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2.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長資源及幼兒生邊環境豐富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和求知慾。

4.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幼兒科學情感及認真科學態度。

(二)爲達到以上目標,該園設計了以下課程實施方案:

1.利用多種途徑獲得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變廢爲寶。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2.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材料,激發、

(2)保持幼兒探索慾望。

(3)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

(4)把握材料所蘊含價值,準確地爲目標服務。

3.根據需要變換投放材料方式

(1)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2)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

4、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1)引導幼兒以自己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需要。

從該園自己制定課程方案來看,制定步驟較爲規範,但該方案制定過於籠統、範圍過於狹隘,不能夠更好彰顯其在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方面作用。再就該園在此課程方案基礎上,其教師設計活動課教案來分析該園是否能將科學活動課作爲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主要途徑來對在園幼兒進行教育。

筆者對該園教師活動課設計進行了擇選和比較,發現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圖形》《神器聲音》《我小手最靈巧》此類以認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瞭解常識基礎上,而對於培養幼兒形成科學價值觀和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策略上則表現出明顯不足。

二、從該園體現出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主要問題

該幼兒園已經能夠結合《指南》以及《綱要》來制定活動方案,並能夠從“材料”入手進行科學活動課程設計,但是在制定活動方案時仍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一)課程結構單一,複合材料體現較少

筆者在對該園課程計劃於各教師活動設計比對上發現其教案中結構非常單一。以課爲時,一個課時一個內容,幾乎沒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動設計教案《我小手最靈巧》中設置活動目標爲: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打開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發探究事物興趣,並體驗成功快樂

貫穿整個課堂過程即如何打開瓶子,結構單一,對於其他材料開發不夠。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但是此課侷限於方法傳授單一性。因複合材料少,教師靈活性創造性缺乏,很難在此課基礎上進行橫向延伸與拓展。

(二)以知識傳授爲主,忽視科學態度培養

在該園整體探究式課程設計方案中其最主要傳授內容是以知識爲基礎常識學習,所有活動教案中包括目標與活動重點在內都主要是以知識攝入爲目。如《好玩球》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球多種玩法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運球活動,增強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玩球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身體控制球,探索球多種玩法。

其中沒有一點是提到怎樣辨別球類及其材質是否對幼兒有害,也未讓幼兒對玩球時間以及對球類運動對自己價值以及判斷哪種球更適合自己,在何種情況下玩球比較好,在何種情況下不應該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學對待身邊事物態度。

活動方案設置只爲粗淺讓幼兒獲取表層知識,更不觸及價值觀、人生觀構建,這樣幼兒教育勢必不會走得長遠。

(三)以培養認知爲主,對科學策略運用不夠科學

科學素養是指對人全面培養,促進人整體素質全速提升,具備科學基本常識、擁有科學人生態度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綜合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設計意圖: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聽到他們的討論,我找來了一張尾巴的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幼兒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於是,爲了讓幼兒能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更細緻的瞭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特設計本次活動。並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大森林場景佈置、東方之星動物大轉盤、動物拼圖卡片、動物圖片、盤子、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誰的家?(小動物)

(設計意圖: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稱。

師:大森林裏有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3、遊戲:《玩轉盤》

師:這些動物可調皮了,它們都藏了起來,看,有幾隻藏到了大轉盤上,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出示大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幼兒自己玩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轉到哪個地方,就根據對動物的認識說出動物的名字。)

師:剛纔,你找到了哪些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玩轉盤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根據轉盤上提供的特徵正確的說出動物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4、遊戲:《找動物》

師:在大森林裏還藏着好多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我們在找到後,要猜出它是誰,然後告訴老師。(幼兒到大森林裏找動物卡片。)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能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整體的動物,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5、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

(設計意圖: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6、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瞭解麪粉光滑、細、輕、白色、無味的基本特徵。

2.知道食用麪食的好處。

活動重點:感知麪粉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學習如何和麪,瞭解麪粉和水的比例調配。

活動準備:

麪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盤子、筷子、麪糰一個、記錄表、不同種類的麪食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瞭解麪粉特徵

“盤子裏盛放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寶貝們看一看,它是什麼顏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光滑的)

“用手指來捻一捻,覺得怎麼樣?”(很細)

“吹一吹、看一看、它會怎麼樣?”(像粉一樣,輕輕的飛起來) “鼻子聞一聞它有沒有味道?”(沒有)

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什麼?(麪粉)

教師小結:麪粉的顏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覺又細又軟的、吹一吹很輕,聞起來沒有氣味。

二、和麪

1.如何將麪粉變成麪糰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麪糰,與麪粉並列擺放,“小朋友們想一想,如何將麪粉變成麪糰呢?”(將麪粉與水融合到一起進行和麪)

2.和麪方法及調配比例

嘗試配比,教師:“看,這是麪粉,這是水,現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麪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進行攪拌(特別提示:和麪時不能一次將水加足)看一看麪粉是否能夠和成麪糰。

再次加入1ml水,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麪粉的變化。以此類推,逐一加入適量水,直到麪粉變成麪糰。

3.幼兒動手製作麪糰

依據上述教師示範的方法,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和麪,並將和麪過程用記錄表進行記錄。

三、瞭解麪食的好處

出示不同種類的麪食圖片,讓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麪粉)食用麪食都有哪些好處?(幼兒自主講述) 教師小結:1.麪食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粗纖維及鈣、鐵、磷等豐富的營養素。2.麪食含有能緩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體機能所需的熱能,而且易消化。3.麪食有健脾養胃的作用。

四、倡導幼兒喜歡吃麪食

活動延伸:

《麪點屋》小朋友們將自己和好的麪糰拿到麪點屋,用麪糰製作麪點並進行裝飾。

活動反思:

幼兒對此次活動沒有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一)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2、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杯子、大小土豆塊、勺子、筷子、盒子若干。

2、鹽、味精、糖。

3、大、小記錄單、勾線筆。

4、“死海”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

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

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

師:我有魔法的,我不用__說的方法,也不用__說的,我只要跟它說一聲讓它浮起來,它就會浮起來了,信不信?

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師:咦,真奇怪,土豆片爲什麼在這個杯子中會沉下去,而在另一個杯子中會浮起來呢?(幼兒猜可能是放了東西)

師: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使土豆塊浮起來呢?

2、小組合作,操作探索

實驗一:鹽能增加水的浮力

(1)說明實驗規則:

出示鹽、糖、味精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感官較仔細地觀察草的特徵。初步瞭解小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懂得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踢足球圖片、綠色皺紙、畫有牛的圖片、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園內春天的景色,引發幼兒對草的關注。

教師: 春天到了,你們看叔叔阿姨種的花都怎麼樣了?(花兒都開放了)小山坡上的草兒也變得怎麼樣了?(草兒變得綠綠的)你們喜歡小草嗎?

二、體驗感受

教師:現在我們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腳或鼻子來親親小草,和小草做遊戲好嗎?(觀察幼兒是怎麼與小草做遊戲的?引導幼兒用手壓、打滾、脫鞋赤腳在草上走)

三、交流分享

1、幼兒坐下來休息,說說小草的特徵與感受。

誰來說說剛纔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你的腳(手)碰到小草有什麼感覺?

(1)請幼兒回答,孩子們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徵:小草是軟綿綿的、小草的尖尖頭碰到手時還感到有點刺刺的、癢癢的。

(2)感受小草有彈性的特徵。

教師:剛纔我看到你把小草輕輕地壓下去,你發現小草會怎麼樣?(彈起來)小草真厲害壓下去,還會彈起來。我們也來試一試時,看看小草會不會彈起來。

(3)感受在草地上運動時不容易受傷又很快樂。

教師: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在小草上打滾感覺怎麼樣?

小朋友,你們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哪裏舉行足球比賽的嗎?(出示圖片)爲什麼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綠色的大牀、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傷。

(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師:誰聞到小草的味道了?我們一起聞一聞,感覺怎麼樣?老師告訴你們,小草發出的清香味還能使我們身體健康。所以幼兒園裏有許多草地,還有許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們在哪裏見到過草地呢?(小區、公園等。)

四、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師:我們在草地上玩又快樂又安全還能身體健康,你們說草地是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動物們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喜歡草地?

幼兒在交流中回憶愛吃草的動物有哪些?進一步豐富、瞭解食草類動物。

五、爲小動物做草坪

出示一塊板

教師:這些牛沒有草坪,我們用皺紙爲這些牛來做草坪好嗎?

放錄音帶。幼兒邊撕貼小草邊聽聽念念關於小草的兒歌。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爲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