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爲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活動方案集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1

一、指導思想

通過教育教學開放周活動,架設學校與社會及家長溝通交流的橋樑,展示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精神風貌,讓社會各界和家長感受教育發展的新變化,廣大教師履職盡責的新風采,進一步瞭解教育、理解教育、參與教育、支持教育。

二、活動時間及內容

本次開放周活動時間爲10月8日至12日,重點開放10月10日。

10月10日(週一)上午:開放二、四、六年級語、數學科和三年級體育、音樂學科。其中,二、四、六年級第一節長課語文,第二節長課數學。三年級第一節長課體育,第二節長課音樂。第三節長課,各班班科教師與聽課家長座談。

10月10日(週一)下午:開放五年級音樂英語和信息學科。其中,第五節長課英語,第六節長課信息。第七節長課,各班班科教師與聽課家長座談。

三、活動地點

二、四、六年級語數學科在各班教室上課;三、五年級綜合學科在謹庠園四樓會議中心上課;信息在智慧教室,體育在操場上課。

四、參加人員

各班家長委員會成員、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五、活動形式

1.聽課。在開放周活動期間,受邀家長、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聽教師授課。

2.評價。家長、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學校工作進行評價。

3.座談。班科老師與聽課家長、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進行座談,介紹學校和班級管理工作;收集家長對學校和班級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探討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

六、責任分工

1.落實教學任務

二、四、六年級語數學科,年級組長總負責,語數教研組長具體負責。綜合學科李麗雅總負責。馮宗斌具體負責音樂學科,賀菊具體負責英語學科,劉亮負責信息學科,明瑞祥負責體育學科。

二、四、六年級年級組長、教務處李麗雅主任(綜合學科)負責統籌協調當天本年級組教學開放的所有工作。督促各教研組長採取單獨指導或集體備課的形式,落實各學科執教教師開放當天的授課內容、教案、教學方式等,力求全面展現我校教師高質量、高要求的常規教學水平。

綜合學科催課由何丹負責,在謹庠園四樓會議中心聽課的家長由譚寶霞負責引導。

各執教教師的教案(電子稿),語、數學科分別由二、四、六年級教研組長收齊,綜合學科由李麗雅收齊,於10月9日前交教務處存檔。

2.準備評價資料

程彥負責制定並下發家長通知、課堂教學評價表和徵求意見表,與各班班主任協調,做好通知家長的相關工作。

3.活動宣傳

辦公室具體負責新聞宣傳、電子屏和指示標誌,信息化中心具體負責謹庠園四樓會議中心的準備(包括電子屏和設備),照相及圖片處理,授課教師課件製作等。

4.學生行爲習慣教育

德育處從即日起,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認真落實各項行爲習慣要求,重點抓好學生上下樓梯、見人問好等習慣教育。抓好值周班級管理,保證校園清潔衛生。

5.彙總家長意見

各班班主任10月10日把家長填寫的相關表格收齊後交年級組長,年級組長聯繫一位本組教師共同整理家長意見和建議,並於11日連同相關表格交德育處趙愛華,趙愛華彙總全校家長意見和建議後連同相關表格於10月12日上午交周桂蘭。

6.後勤保障

總務處負責落實200個家長聽課凳並分發到二、四、六年級各班;對全校固定設施及各種標識、標牌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

安全科負責門衛管理和校園安全管理。門衛根據家長手持的參會通知放行,無通知者不予放行。

7.活動總體評估

活動結束後,教務處負責整理所有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根據活動開展過程中全體教師的表現,對教師履職盡責的情況及活動草擬總結,於10月13日上報劉朝翔校長。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2

一、活動的目的

現在許多成長中的青少年對父母師長以及朋友的關愛已經習慣於接受,理所當然地享受他們的照顧和無私奉獻,從來沒有想到如何去回報。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舉行這次活動正是爲讓廣大個人進行表彰。

揚子一中初一級部

二、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具體工作安排

1、瞭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爲主題出一期黑板報

(2)製作一張小報,主要內容爲介紹“二十四孝”和“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

(3)通過年級博客進行宣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

2、體驗“感恩”(第4—6周)

(1)集中觀看勵志演講《讓生命充滿愛》。(中國校園演講大師鄒越)

(2)各班開設一節“感恩”主題的主題班會。(Xx和班主任)

(3)收集身邊的“感恩”人物和故事,舉行一次演講會。

(4)評選“感動一中”的人物。

3、表達“感恩”(第7—10周)

(1)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班主任)

a開展給父母(或親人)寫一封感恩信活動;

b佈置愛心家庭作業。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我爲家裏做幾件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衣、做飯等,以培養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c“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將自己的'學費、書雜費、生活費、交通費、零花錢等支出加起來,算出家長爲自己的投資,計算學習投資的成本。估算將來讀高中、上大學的成本。假定自己畢業後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報父母。開展“爲父母節約一分錢、 一粒米”活動,在學生中大力倡導節約之風,杜絕浪費。

(2)感謝老師教育之恩(班主任)

a開展以“四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爲主題的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

b舉行小型故事會:《我和我的老師》

(3)感謝學校培育之恩

a開展“我爲學校塑形象”活動,從學生自己的日常行爲規範着手,校服穿着整潔不留長髮、染髮,文明禮讓,不做影響學校形象的事情。

b組織學生清理校園衛生死角,培養學生不亂扔垃圾、紙屑的習慣,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並放到垃圾桶。

c開展“我爲學校寫一句感恩的話”活動。每名學生寫一句感恩學校或老師的話。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3

活動名稱:

大樹的醫生

活動目標:

1、瞭解啄木鳥的特殊本領,知道它是益鳥。

2、在啄木鳥捉蟲的遊戲中,練習20以內的加減運算。

活動準備:大樹的圖片、啄木鳥頭飾、貼有加減運算的蟲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瞭解啄木鳥是大樹的好朋友

價值:通過說說猜猜看看了解啄木鳥的特殊本領,知道它是益鳥。

1、出示兩張樹的圖片,請幼兒找找兩棵樹的不同。

T: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大樹爺爺爲什麼哭?

這個大樹爺爺爲什麼笑?

2、T:大樹爺爺生病了請誰來幫忙?(幼兒交流)

3、播放啄木鳥捉蟲的錄像,讓幼兒驗證誰是大樹的醫生。

T:啄木鳥是怎麼爲大樹爺爺治病的?(啄木鳥,本領大,尖嘴巴,真厲害,篤篤篤,啄蟲子,真是大樹的好醫生。)

4、T:現在大樹爺爺笑了,是啄木鳥幫忙的。啄木鳥是一隻怎麼樣的鳥呢?

小結:原來,那些專門捕捉害蟲,對我們人類有益的鳥叫益鳥。啄木鳥就是益鳥,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益鳥,我們可以再去找找。

二、遊戲:啄木鳥和大樹

價值: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啄木鳥的特殊本領。

1、教師扮演啄木鳥,幼兒扮演大樹,邊啄蟲邊念兒歌。

2、請女孩子扮演啄木鳥,男孩子扮演大樹,邊啄蟲邊念兒歌。

三、啄木鳥捉蟲

價值:以啄木鳥捉蟲的遊戲,讓孩子練習2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1、幼兒扮演啄木鳥去森林裏捉蟲。

T:森林裏還有許多大樹都有蟲子,要請啄木鳥醫生去治病。啄木鳥們出發吧。

要求:每隻啄木鳥啄答數和自己身上的數字一樣的蟲子。

2、幼兒啄蟲子。

3、交流:啄木鳥們,你們都啄對蟲子了嗎?

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其他幼兒幫助檢查是否正確。

四、活動延伸:森林裏的樹上還有蟲子沒有啄,你們快去啄吧!

有關活動方案集合4

教學內容

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繫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瞭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纔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